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可见,实施情境教学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获得知识的感悟和能力的提高。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抓好课堂内的情境教学至关重要,它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途径。下面我就思想品德课上如何创设情境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借助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我们必须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自由活动的空间,搭建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探究,这样学生才会有真实的感受,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从本质上,儿童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实际上,儿童不仅具有潜在的表演天赋,而且还有着爱表演的个性特征。表演能够有效地调动并发挥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还可以通过“小品表演”、“小组讨论”、“快乐比拼”、“师生换位”、“故事演讲”、“辩论赛场”等形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让同学门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在理解中延伸,在延伸中践行。
二、运用故事创设情境
学生都爱听故事,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社会发展史上都存在着众多的趣闻轶事。故事的情节和主题,不仅吸引人,而且蕴含一定的道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故事加以精选和提炼,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
例如:有教师在讲调控不良情绪内容时,讲了一位老太太情绪发生变化的故事。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开雨伞店,小儿子开洗染店。天下雨了,老太太担心小儿子的生意不好;天晴了,老太太又担心大儿子的生意不好。每天愁眉不展,情绪低落。邻居劝她,老太太好福气呀,不管天晴天阴,都有钱可赚。老太太一听,高兴了,情绪变好了。讲完故事,教师提出问题,老太太的情绪为什么能发生变化?学生很快就回答:“老太太想问题的角度转变了”。教师进而归纳讲述,当我们有不良情绪时,虽不能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看问题的角度,转变自己的态度来调控不良情绪。通过课堂测试和课后调查,发现学生对这节课的印象极为深刻。
三、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不是零散的、片面的知识,而是“提炼浓缩”又“易于消化”的系统的、整体的知识。任何知识都是整体网络上的一个点或一个结,离开了网络,也就丧失了生存的基础。知识只有在整体联系当中才能真正被理解、被掌握,从而体现其有意义的价值。这也就是说,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重新组织或转化而成的,所以旧知是学习新知最直接最常用的认知停靠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研究进一步提出,旧知是通过它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清晰性)三个特性(统称为认知结构变量)来具体影响有意义学习的行程和效果。所谓可利用性是指: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具有用来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旧知识,没有这种旧知识,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同化)就失去了落脚点,学习便只能是机械进行的。教师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知识的迁移,创设情境,让学生乐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有多种类型、形式,其中特别要强调的是问题情境和问题意识。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发现,去探讨、去创造。所以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五、借助时事热点、生活中新鲜的事物创设教学情境
有时事热点、生活中新鲜的事物,才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所指出:“当学生面临教师所提出的新异的未知的情境时,他们已有的思维方式往往被打乱,而产生混乱。为了消除这种混乱产生探究的要求,从而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一些老师第一时间把当时的时事热点如汶川地震、钓鱼岛事件等等的有关视频引到课堂。借助这样鲜活的时事热点创设教学情境,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引起了他们的高度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思维,促进了他们的情感体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情境要为教学服务,是为有效教学、优质教学。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客观要求,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特点,借助时事热点、新鲜事物、感染性强的材料,巧设问题,创设开放、合理、有价值的情境,加强思想品德教学的针对性,促进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优质教学。教学实践证明:情境的创设和运用,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会思考,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一、借助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我们必须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自由活动的空间,搭建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探究,这样学生才会有真实的感受,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从本质上,儿童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实际上,儿童不仅具有潜在的表演天赋,而且还有着爱表演的个性特征。表演能够有效地调动并发挥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还可以通过“小品表演”、“小组讨论”、“快乐比拼”、“师生换位”、“故事演讲”、“辩论赛场”等形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让同学门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在理解中延伸,在延伸中践行。
二、运用故事创设情境
学生都爱听故事,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社会发展史上都存在着众多的趣闻轶事。故事的情节和主题,不仅吸引人,而且蕴含一定的道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故事加以精选和提炼,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
例如:有教师在讲调控不良情绪内容时,讲了一位老太太情绪发生变化的故事。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开雨伞店,小儿子开洗染店。天下雨了,老太太担心小儿子的生意不好;天晴了,老太太又担心大儿子的生意不好。每天愁眉不展,情绪低落。邻居劝她,老太太好福气呀,不管天晴天阴,都有钱可赚。老太太一听,高兴了,情绪变好了。讲完故事,教师提出问题,老太太的情绪为什么能发生变化?学生很快就回答:“老太太想问题的角度转变了”。教师进而归纳讲述,当我们有不良情绪时,虽不能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看问题的角度,转变自己的态度来调控不良情绪。通过课堂测试和课后调查,发现学生对这节课的印象极为深刻。
三、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不是零散的、片面的知识,而是“提炼浓缩”又“易于消化”的系统的、整体的知识。任何知识都是整体网络上的一个点或一个结,离开了网络,也就丧失了生存的基础。知识只有在整体联系当中才能真正被理解、被掌握,从而体现其有意义的价值。这也就是说,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重新组织或转化而成的,所以旧知是学习新知最直接最常用的认知停靠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研究进一步提出,旧知是通过它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清晰性)三个特性(统称为认知结构变量)来具体影响有意义学习的行程和效果。所谓可利用性是指: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具有用来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旧知识,没有这种旧知识,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同化)就失去了落脚点,学习便只能是机械进行的。教师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知识的迁移,创设情境,让学生乐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有多种类型、形式,其中特别要强调的是问题情境和问题意识。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发现,去探讨、去创造。所以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五、借助时事热点、生活中新鲜的事物创设教学情境
有时事热点、生活中新鲜的事物,才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所指出:“当学生面临教师所提出的新异的未知的情境时,他们已有的思维方式往往被打乱,而产生混乱。为了消除这种混乱产生探究的要求,从而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一些老师第一时间把当时的时事热点如汶川地震、钓鱼岛事件等等的有关视频引到课堂。借助这样鲜活的时事热点创设教学情境,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引起了他们的高度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思维,促进了他们的情感体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情境要为教学服务,是为有效教学、优质教学。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客观要求,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特点,借助时事热点、新鲜事物、感染性强的材料,巧设问题,创设开放、合理、有价值的情境,加强思想品德教学的针对性,促进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优质教学。教学实践证明:情境的创设和运用,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会思考,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