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总要求:“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这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文认为新时期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着力点体现在:树立以人为本、创新、开放的大党建观念;创建学习型党支部,提高学习力;建立理论学习平台,提高政治理论修养;利用网络技术,开拓学生党建教育载体;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拓展党员教育新领域;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在社会实践中接受锻炼和教育。
[关键词] 学习型政党 高校学生党建 创新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显著成果是全面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等教育的发展由前期的规模扩张逐渐转变到注重内涵、特色上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拓展和深入,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等因素的影响下,面临着诸多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新情况、新特征与新问题,必须以创新的思维方式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新需要的工作思路与方法。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观念、制度、工作机制、工作队伍、评价体系等方面取得了很多创新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思想上不够统一,党建工作观念狭隘;学生理论学习深度不够,实践探索不足;教育内容和形式仍然较单一;学生党建教育长效机制的建设有待加强等等。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全党各级组织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总要求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这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的契机。
根据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我们认为当前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着力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以人为本、创新、开放的大党建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创新、开放的大党建观念至关重要。
以人为本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根本要求。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是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如在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时,要树立以学生党员和师生为本的工作理念,统筹党员发展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学风建设和党建工作的关系,学生党员专业学习和党的知识学习的关系等等。在学生党建的全部工作中,特别是积极分子培养与发展、党员教育与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体现人的个体差异,在强调共性的同时,积极拓展有益個性,要将实现对象的全面发展作为一项工作目标,自觉为之创造条件和空间。
创新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灵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教育创新的时代要求:必须坚持教育创新以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这就要求作为统揽工作全局的高校党委,必须遵循党的思想路线,以改革的精神,通过推进党建工作的创新,来推进学校的教育创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党建工作者应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第十九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部署,努力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开放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时代要求。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具有世界眼光”作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一项总要求。这就意味着要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置于国际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去考量,树立开放的大党建观念。既要善于吸纳当今世界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来开展党建工作,又要引导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善于吸收一切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树立国际化的视野和战略性的思维。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引导广大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广泛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接受全球化的洗礼,培育自己的“世界眼光”;要主动实现学生党建与其它社会单位党建的对接,主动学习兄弟单位党建工作新经验;开门搞党建,要有宽阔的胸怀,开阔的视野。既要善于在内部挖掘潜力,又要善于吸收、借鉴世界其它政党甚至资本主义政党建设的优秀经验;既要重视上级部门的指导性意见,也要善于接受其他人员包括工作对象的合理化建议,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开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既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体现,同时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实现高校核心职能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树立大党建观念,要将学生党建工作纳入学校工作全局之中,系统谋划、总体部署、整体推进;要将学生党建工作与教学工、科研、服务等工作有机结合,一起落实。这就要求各部门必须要统一思想,顾全大局,形成合力,才能搞好学生党建工作。[1]
二、创建学习型党支部,提高学习力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根本在于不断提高学习力。学习力是一项基础能力,大到国家、政党,小到企业、个人,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必须以提高学习能力为基础,从而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提高学习能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时代课题,可谓承接历史、开辟未来、任重道远。唯有解决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各级党组织才能真正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才能真正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建成学习型政党,成为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好地担当起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重任。[2]
大学生党员质量如何,直接影响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质量。因此,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引入学生党支部建设,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构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有利于推动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这是基层党组织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而进行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尝试。[3]高校党建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习力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而且其学习型党支部的创建,必然会对建设学习型政党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因此,各高校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利用各种有效载体、资源,通过各种方式、渠道积极推动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学习宪法和党章,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识,学习反映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现代市场经济、国际关系、社会管理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通过学习型支部的创建,形成一种强大的整合力,不断提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力,培养不断超越、不断完善的创新能力,就能在不断的变革和创新中实现党建工作的目标。
三、建立理论学习平台,提高政治理论修养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政治素养教育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党建的实质就是一种组织化的政治社会化形式,它对于大学生的政治、文化的形成、维系和发展有着强势的引导、定向和掌控作用。[4]学生党员理论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党员的素质,有利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科学理论武装”作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一项总要求,也体现了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视。目前高校部分学生党员理论素养不够,对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得不好,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缺乏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对许多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判断缺乏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深度,从而不善于或不敢于积极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很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因此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特别重视提高广大学生党员的理论修养,要建立理论研究平台,使之成为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以及正式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党性修养等方面进行培养和教育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广泛深入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
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组织好学生党员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是基层支部的基本职责。高校各基层党组织除了利用组织生活会加强理论学习以外,可以依托党校、党建班、党支部等,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和各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研究会,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研究会等社团,通过这些社团,学生党员们可以自发组织学习、研讨、理论辅导培训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主动性、自觉性,增强学习的效果。通过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及开展理论热点问题探讨,不断丰富与拓展大学生党员党史党情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形成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为提高理论修养提供长期有效的保障。总之,政治理论学习是学生党员不断提高党性觉悟,加强政治修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平台的学习,使广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接受最先进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的熏陶,逐步培养起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认同感,确立自己的政治态度,内化为自身的政治品质并体现在自己今后的政治行为中。
四、利用网络技术,开拓党建教育载体
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其显著特征是网络化的兴起。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努力开创中国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在高校,網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多种知识的重要渠道以及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创新传统教育方式,增加党建工作的科技含量。网络为学生党员培养和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网络给学生提供了更人性化的交流平台,网络下的学生党员培养更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高党员教育的质量。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利用和发挥网络的优势,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代化。
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要不断地拓展党建教育活动载体,为学生党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一方面,要建立内容丰富、形式生动,高质量的党建红色网站,抢占网络阵地,吸引更多党员通过网络获取知识,接受教育。另一方面要拓展党建教育载体,利用网络开通多种教育、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如BBS、E-mail、QQ、MSN、Blog等。通过这些平台可以使党建理论的传播由单向的“灌输”转变为双向的互动,强化广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感;可以实现党建工作者与学生党员的平等交流,可以正确回答学生的疑问,对部分学生党员存在的不良思潮、错误观念,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和教育,这样更利于学生接受,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5]
五、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拓展党员教育新领域
现代社会各种媒介迅猛发展,其传播的讯息也千变万化、良莠不齐,使人应接不暇,对受众的媒介素养有很高的要求。媒介素养一般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理解、判断、选择及创造能力。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才刚刚起步,大多数当代大学生很少接受过媒介素养的相关教育,总体情况不乐观。他们媒体消费的目的处在娱乐化的低端层次,对于媒介道德规范认知还比较模糊,对于传播领域的政策法规不够了解,媒介资源利用能力很低。因此,消极的媒介信息容易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一些学生党员在不良信息的诱导下容易放松对自身的要求,急功近利,说假话、套话,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会削弱。加强对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筛选信息、规避有害信息,而且能把握媒介话语权,提高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所以说,媒介素养教育在当代大学生中的开展已经十分迫切。
要建立媒介素养科学培养体系,强化理论教育,提高学生党员媒介素养水平。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生课程教育体系,可以成为全校学生特别是新闻传播类科系的必修课程,让学生懂得传媒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明确大众传媒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使学生党员在理论学习中自觉的提高自身认识媒介、利用媒介的水平,并通过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发挥“党的喉舌”的宣传教育、引导作用。
单纯的理论学习远远不能满足立体化的媒介教育需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要为学生提供深入传媒行业第一线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工作中亲身感受媒介传播的规律准则,在实践中感知,在感知中得到熏陶,在熏陶中得到提升,是媒介素养的根本。学生党建工作,就是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把党的讯息带到各处,在实践中走向前进。[6]
六、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和锻炼
社会实践活动能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开拓学生党建工作的社会实践载体,提高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水平。把党建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利用产学合作的条件,把生产实习基地作为党建教育的实习基地,充分发挥共同育人的优势,使得党建工作避免空谈和片面。高校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资源条件有限,党建教育效果肯定会受到一定限制。校外居民社区、周边乡村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与居民社区、周边乡村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取得联系,达成共建关系,并经常性前往开展相关活动,使学生党员接受经常性的锻炼和教育。
与居民社区共建,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党员富有朝气,热情主动,积极向上,求知欲强,他们理论知识丰富,文化层次较高,但缺少社会阅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一个可以锻炼其才能的实践平台,以缩小其理论认知水平与实际能力水平之间的差距。居民社区可以为锻炼和教育学生党员提供很好的舞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可联系安排部分学生党员担任居委会主任助理,提前进入工作角色。可组织学生党员积极开展各类便民服务活动,通过这种实践,使他们能够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身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培养无私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进行革命优良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演绎与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育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阵地,也是进行党员教育和开展实践活动的理想场所。高校周边分布的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烈士陵园、博物馆、纪念馆、伟人故居和办公遗址等为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前往爱国主义基地开展参观考察、入党宣誓、祭扫先烈,结合特定纪念日开展各类主题党日活动等,设身处地,更能激发学生党员的情感,明确自身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使学生党员的综合素养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5]
总之,在建设学习型政党总要求的指引下,高校学生党建必须要统一思想,树立以人为本、创新、开放的大党建观念,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必须要建立规范学习、引导学习、激励学习的长效机制;必须创新党员和积极分子教育培养的考核、约束和激励机制;必须探索适应当代青年大学生学习特点、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学习载体、培养方法、锻炼手段等。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持续、健康、科学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为我们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多、更优秀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齐路良.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路径[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
[2]鲍存侃.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根本在于提高学习能力[J].岭南学刊,2011(1).
[3]姚晓玲,高俊梅.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4]彭海.政治社会化视野下的高校学生党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5).
[5]韩键等.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六个教育平台建设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5).
[6]陈妍.媒介素养教育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新应用[J].文学教育,2010(05).
责任编辑 潘 瑀
[关键词] 学习型政党 高校学生党建 创新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显著成果是全面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等教育的发展由前期的规模扩张逐渐转变到注重内涵、特色上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拓展和深入,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等因素的影响下,面临着诸多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新情况、新特征与新问题,必须以创新的思维方式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新需要的工作思路与方法。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观念、制度、工作机制、工作队伍、评价体系等方面取得了很多创新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思想上不够统一,党建工作观念狭隘;学生理论学习深度不够,实践探索不足;教育内容和形式仍然较单一;学生党建教育长效机制的建设有待加强等等。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全党各级组织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总要求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这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的契机。
根据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我们认为当前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着力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以人为本、创新、开放的大党建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创新、开放的大党建观念至关重要。
以人为本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根本要求。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是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如在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时,要树立以学生党员和师生为本的工作理念,统筹党员发展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学风建设和党建工作的关系,学生党员专业学习和党的知识学习的关系等等。在学生党建的全部工作中,特别是积极分子培养与发展、党员教育与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体现人的个体差异,在强调共性的同时,积极拓展有益個性,要将实现对象的全面发展作为一项工作目标,自觉为之创造条件和空间。
创新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灵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教育创新的时代要求:必须坚持教育创新以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这就要求作为统揽工作全局的高校党委,必须遵循党的思想路线,以改革的精神,通过推进党建工作的创新,来推进学校的教育创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党建工作者应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第十九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部署,努力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开放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时代要求。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具有世界眼光”作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一项总要求。这就意味着要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置于国际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去考量,树立开放的大党建观念。既要善于吸纳当今世界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来开展党建工作,又要引导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善于吸收一切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树立国际化的视野和战略性的思维。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引导广大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广泛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接受全球化的洗礼,培育自己的“世界眼光”;要主动实现学生党建与其它社会单位党建的对接,主动学习兄弟单位党建工作新经验;开门搞党建,要有宽阔的胸怀,开阔的视野。既要善于在内部挖掘潜力,又要善于吸收、借鉴世界其它政党甚至资本主义政党建设的优秀经验;既要重视上级部门的指导性意见,也要善于接受其他人员包括工作对象的合理化建议,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开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既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体现,同时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实现高校核心职能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树立大党建观念,要将学生党建工作纳入学校工作全局之中,系统谋划、总体部署、整体推进;要将学生党建工作与教学工、科研、服务等工作有机结合,一起落实。这就要求各部门必须要统一思想,顾全大局,形成合力,才能搞好学生党建工作。[1]
二、创建学习型党支部,提高学习力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根本在于不断提高学习力。学习力是一项基础能力,大到国家、政党,小到企业、个人,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必须以提高学习能力为基础,从而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提高学习能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时代课题,可谓承接历史、开辟未来、任重道远。唯有解决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各级党组织才能真正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才能真正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建成学习型政党,成为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好地担当起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重任。[2]
大学生党员质量如何,直接影响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质量。因此,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引入学生党支部建设,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构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有利于推动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这是基层党组织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而进行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尝试。[3]高校党建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习力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而且其学习型党支部的创建,必然会对建设学习型政党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因此,各高校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利用各种有效载体、资源,通过各种方式、渠道积极推动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学习宪法和党章,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识,学习反映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现代市场经济、国际关系、社会管理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通过学习型支部的创建,形成一种强大的整合力,不断提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力,培养不断超越、不断完善的创新能力,就能在不断的变革和创新中实现党建工作的目标。
三、建立理论学习平台,提高政治理论修养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政治素养教育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党建的实质就是一种组织化的政治社会化形式,它对于大学生的政治、文化的形成、维系和发展有着强势的引导、定向和掌控作用。[4]学生党员理论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党员的素质,有利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科学理论武装”作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一项总要求,也体现了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视。目前高校部分学生党员理论素养不够,对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得不好,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缺乏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对许多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判断缺乏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深度,从而不善于或不敢于积极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很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因此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特别重视提高广大学生党员的理论修养,要建立理论研究平台,使之成为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以及正式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党性修养等方面进行培养和教育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广泛深入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
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组织好学生党员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是基层支部的基本职责。高校各基层党组织除了利用组织生活会加强理论学习以外,可以依托党校、党建班、党支部等,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和各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研究会,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研究会等社团,通过这些社团,学生党员们可以自发组织学习、研讨、理论辅导培训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主动性、自觉性,增强学习的效果。通过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及开展理论热点问题探讨,不断丰富与拓展大学生党员党史党情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形成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为提高理论修养提供长期有效的保障。总之,政治理论学习是学生党员不断提高党性觉悟,加强政治修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平台的学习,使广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接受最先进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的熏陶,逐步培养起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认同感,确立自己的政治态度,内化为自身的政治品质并体现在自己今后的政治行为中。
四、利用网络技术,开拓党建教育载体
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其显著特征是网络化的兴起。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努力开创中国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在高校,網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多种知识的重要渠道以及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创新传统教育方式,增加党建工作的科技含量。网络为学生党员培养和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网络给学生提供了更人性化的交流平台,网络下的学生党员培养更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高党员教育的质量。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利用和发挥网络的优势,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代化。
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要不断地拓展党建教育活动载体,为学生党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一方面,要建立内容丰富、形式生动,高质量的党建红色网站,抢占网络阵地,吸引更多党员通过网络获取知识,接受教育。另一方面要拓展党建教育载体,利用网络开通多种教育、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如BBS、E-mail、QQ、MSN、Blog等。通过这些平台可以使党建理论的传播由单向的“灌输”转变为双向的互动,强化广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感;可以实现党建工作者与学生党员的平等交流,可以正确回答学生的疑问,对部分学生党员存在的不良思潮、错误观念,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和教育,这样更利于学生接受,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5]
五、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拓展党员教育新领域
现代社会各种媒介迅猛发展,其传播的讯息也千变万化、良莠不齐,使人应接不暇,对受众的媒介素养有很高的要求。媒介素养一般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理解、判断、选择及创造能力。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才刚刚起步,大多数当代大学生很少接受过媒介素养的相关教育,总体情况不乐观。他们媒体消费的目的处在娱乐化的低端层次,对于媒介道德规范认知还比较模糊,对于传播领域的政策法规不够了解,媒介资源利用能力很低。因此,消极的媒介信息容易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一些学生党员在不良信息的诱导下容易放松对自身的要求,急功近利,说假话、套话,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会削弱。加强对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筛选信息、规避有害信息,而且能把握媒介话语权,提高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所以说,媒介素养教育在当代大学生中的开展已经十分迫切。
要建立媒介素养科学培养体系,强化理论教育,提高学生党员媒介素养水平。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生课程教育体系,可以成为全校学生特别是新闻传播类科系的必修课程,让学生懂得传媒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明确大众传媒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使学生党员在理论学习中自觉的提高自身认识媒介、利用媒介的水平,并通过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发挥“党的喉舌”的宣传教育、引导作用。
单纯的理论学习远远不能满足立体化的媒介教育需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要为学生提供深入传媒行业第一线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工作中亲身感受媒介传播的规律准则,在实践中感知,在感知中得到熏陶,在熏陶中得到提升,是媒介素养的根本。学生党建工作,就是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把党的讯息带到各处,在实践中走向前进。[6]
六、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和锻炼
社会实践活动能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开拓学生党建工作的社会实践载体,提高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水平。把党建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利用产学合作的条件,把生产实习基地作为党建教育的实习基地,充分发挥共同育人的优势,使得党建工作避免空谈和片面。高校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资源条件有限,党建教育效果肯定会受到一定限制。校外居民社区、周边乡村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与居民社区、周边乡村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取得联系,达成共建关系,并经常性前往开展相关活动,使学生党员接受经常性的锻炼和教育。
与居民社区共建,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党员富有朝气,热情主动,积极向上,求知欲强,他们理论知识丰富,文化层次较高,但缺少社会阅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一个可以锻炼其才能的实践平台,以缩小其理论认知水平与实际能力水平之间的差距。居民社区可以为锻炼和教育学生党员提供很好的舞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可联系安排部分学生党员担任居委会主任助理,提前进入工作角色。可组织学生党员积极开展各类便民服务活动,通过这种实践,使他们能够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身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培养无私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进行革命优良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演绎与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育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阵地,也是进行党员教育和开展实践活动的理想场所。高校周边分布的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烈士陵园、博物馆、纪念馆、伟人故居和办公遗址等为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前往爱国主义基地开展参观考察、入党宣誓、祭扫先烈,结合特定纪念日开展各类主题党日活动等,设身处地,更能激发学生党员的情感,明确自身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使学生党员的综合素养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5]
总之,在建设学习型政党总要求的指引下,高校学生党建必须要统一思想,树立以人为本、创新、开放的大党建观念,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必须要建立规范学习、引导学习、激励学习的长效机制;必须创新党员和积极分子教育培养的考核、约束和激励机制;必须探索适应当代青年大学生学习特点、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学习载体、培养方法、锻炼手段等。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持续、健康、科学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为我们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多、更优秀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齐路良.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路径[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
[2]鲍存侃.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根本在于提高学习能力[J].岭南学刊,2011(1).
[3]姚晓玲,高俊梅.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4]彭海.政治社会化视野下的高校学生党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5).
[5]韩键等.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六个教育平台建设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5).
[6]陈妍.媒介素养教育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新应用[J].文学教育,2010(05).
责任编辑 潘 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