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2012年开始,沪深A股上市公司要求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到目前为止已经过去3年的时间了,那么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是否提高了公司的会计业绩或市场业绩呢?2012年前后,上市公司的股价是否会发生显著性变化呢?上市公司的ROA和ROE是否会发生显著性变化呢?这些变化是由于自我评估报告或审计报告引发的吗?还有它影响公司业绩的途径是什么呢?本文通过对在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背景下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了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影响公司业绩的路径。
【关键词】内部控制 强制性披露 公司业绩 途径
一、引言
为了应对安然事件,美国制定了《萨班斯法案》,它规定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和审计报告应该被强制性披露。今后全世界来到了强制性披露规定的时期,美国的这些政策也促进了我国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法律的产生。
2012年开始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主板开始要求上市公司强制披露内部控制,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3年了,那么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是否提高了公司的会计业绩或市场业绩呢?那么它影响公司业绩的途径又是什么呢?
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背景下,本文打算分析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A股的股价和ROA、ROE在2012年之前和之后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公司业绩的变化路径。
二、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政策背景
在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被财政部五部委联合公告,接着,在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被财政部五部委联合公告。这两个文件规定,上市公司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估,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这标志着也来到了强制性披露规定的时期,该规范体系自2012年扩大到沪深A股上市公司实施。这意味着,在2012的A股上市公司开始强制性对自我评估报告和审计报告内部控制信息进行公布。
所以,上市公司从2012年之后进入了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的时期,在这个新的背景下,影响公司业绩的因素是否会发生变化呢?2012年前后,上市公司的股价是否会发生显著性变化呢?上市公司的ROA和ROE是否会发生显著性变化呢?这些变化是由于自我评估报告或审计报告引发的吗?影响公司市场业绩或会计业绩的路径是什么呢?
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公司业绩的文献回顾和路径分析
以往文献都是从自愿披露内部控制研究。首先,Bronson(2006)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它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代理成本;杨玉凤等(2010)的研究表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显性代理成本和隐性代理成本具有综合抑制作用;其次,张龙平(2010)通过对上海的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研究2006到2008的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发现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的会计盈余质量要好于未披露的公司;再次,李万福(2010)以上市公司2007年和2008年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评价指数来评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披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减少企业过度投资,降低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方红星等(2013)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操作性非效率投资;最后,吴益兵(2009)研究表明,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并不能降低资本成本;经过独立审计的情况下,投资者认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会对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企业给予定价,降低企业资本成本。
那么,在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的背景下,影响公司业绩的路径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由于我国最主要的代理成本为第二类代理成本,它能够减缓大小股东的信息不对称,可以加强小股东对企业的信心,从而降低第二类代理成本,即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降低了代理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会计业绩或市场业绩;其次,它可以降低公司的盈余管理,从而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进而使公司的会计信息具有更多的信息含量,投资者可以得到更有用的信息对公司进行估值,减少了交易当中不必要的成本,所以提高企业的会计业绩或市场业绩;再次,它可以减少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从而增加公司的资本利用效率,资本利用效率的提够能够提高企业的会计业绩或市场业绩;最后,它可以公司的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可以使公司以更低的成本进行融资,融资成本的减少可以提够企业的会计业绩或市场业绩。综合以上的影响,上市公司强制披露内部控制可能通过以上路径提高企业的会计业绩或市场业绩。
四、结语
首先,从前的考虑主要是在研究公司自愿内部控制披露基础上,2012后已变为基于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的问题。那么在上述研究的背景改变的前提下,企业的会计业绩或市场业绩是否还会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呢?这些变化是由于自我评估报告或审计报告引发的吗?影响的程度是多少呢?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重新思考的问题。其次,以前受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公司数量不足的限制,本文考虑可以选取更多的数据进行分析,更能增强结果的可信性;最后,以前的文献很少研究内部控制披露对公司会计和市场业绩影响的路径的研究,所以本文也可以弥补以前研究的不足。
本文为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该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以及在该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政策的制定,从而更好的规范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而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业绩或市场业绩,为实现我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还有一些不足,首先,影响企业会计业绩或市场业绩的因素较多,本文不能找到合理的控制变量,所以只是从理论的层面上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其次,已有文献虽然得到了一些结论,但是他们的研究结果还有一定的局限,所以,这些局限影响了本文的进一步研究;以后将进一步完善这些文献,从而在可靠的文献基础上进行对公司会计业绩或市场业绩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杨玉凤,王火欣,曹琼.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代理成本相关性研究—基于沪市2007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审计研究,2010(1).
[2]张龙平,王军只,张军.内部控制鉴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沪市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0(2).
[3]李万福,林斌,杨德明等.内控信息披露、企业过度投资与财务危机[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10(4).
[4]方红星,金玉娜.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非效率投资: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3(7).
[5]吴益兵.内部控制审计、价值相关性与资本成本[J].经济管理,2009(9).
作者简介:安荣星(1990-),男,河北张家口人,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在读,财务管理专业,研究方向:私募股权与创业投资;陈晓婷(1990-),女,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在读,审计专业,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实务。
【关键词】内部控制 强制性披露 公司业绩 途径
一、引言
为了应对安然事件,美国制定了《萨班斯法案》,它规定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和审计报告应该被强制性披露。今后全世界来到了强制性披露规定的时期,美国的这些政策也促进了我国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法律的产生。
2012年开始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主板开始要求上市公司强制披露内部控制,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3年了,那么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是否提高了公司的会计业绩或市场业绩呢?那么它影响公司业绩的途径又是什么呢?
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背景下,本文打算分析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A股的股价和ROA、ROE在2012年之前和之后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公司业绩的变化路径。
二、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政策背景
在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被财政部五部委联合公告,接着,在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被财政部五部委联合公告。这两个文件规定,上市公司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估,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这标志着也来到了强制性披露规定的时期,该规范体系自2012年扩大到沪深A股上市公司实施。这意味着,在2012的A股上市公司开始强制性对自我评估报告和审计报告内部控制信息进行公布。
所以,上市公司从2012年之后进入了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的时期,在这个新的背景下,影响公司业绩的因素是否会发生变化呢?2012年前后,上市公司的股价是否会发生显著性变化呢?上市公司的ROA和ROE是否会发生显著性变化呢?这些变化是由于自我评估报告或审计报告引发的吗?影响公司市场业绩或会计业绩的路径是什么呢?
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公司业绩的文献回顾和路径分析
以往文献都是从自愿披露内部控制研究。首先,Bronson(2006)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它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代理成本;杨玉凤等(2010)的研究表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显性代理成本和隐性代理成本具有综合抑制作用;其次,张龙平(2010)通过对上海的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研究2006到2008的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发现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的会计盈余质量要好于未披露的公司;再次,李万福(2010)以上市公司2007年和2008年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评价指数来评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披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减少企业过度投资,降低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方红星等(2013)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操作性非效率投资;最后,吴益兵(2009)研究表明,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并不能降低资本成本;经过独立审计的情况下,投资者认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会对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企业给予定价,降低企业资本成本。
那么,在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的背景下,影响公司业绩的路径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由于我国最主要的代理成本为第二类代理成本,它能够减缓大小股东的信息不对称,可以加强小股东对企业的信心,从而降低第二类代理成本,即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降低了代理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会计业绩或市场业绩;其次,它可以降低公司的盈余管理,从而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进而使公司的会计信息具有更多的信息含量,投资者可以得到更有用的信息对公司进行估值,减少了交易当中不必要的成本,所以提高企业的会计业绩或市场业绩;再次,它可以减少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从而增加公司的资本利用效率,资本利用效率的提够能够提高企业的会计业绩或市场业绩;最后,它可以公司的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可以使公司以更低的成本进行融资,融资成本的减少可以提够企业的会计业绩或市场业绩。综合以上的影响,上市公司强制披露内部控制可能通过以上路径提高企业的会计业绩或市场业绩。
四、结语
首先,从前的考虑主要是在研究公司自愿内部控制披露基础上,2012后已变为基于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的问题。那么在上述研究的背景改变的前提下,企业的会计业绩或市场业绩是否还会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呢?这些变化是由于自我评估报告或审计报告引发的吗?影响的程度是多少呢?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重新思考的问题。其次,以前受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公司数量不足的限制,本文考虑可以选取更多的数据进行分析,更能增强结果的可信性;最后,以前的文献很少研究内部控制披露对公司会计和市场业绩影响的路径的研究,所以本文也可以弥补以前研究的不足。
本文为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该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以及在该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政策的制定,从而更好的规范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而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业绩或市场业绩,为实现我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还有一些不足,首先,影响企业会计业绩或市场业绩的因素较多,本文不能找到合理的控制变量,所以只是从理论的层面上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其次,已有文献虽然得到了一些结论,但是他们的研究结果还有一定的局限,所以,这些局限影响了本文的进一步研究;以后将进一步完善这些文献,从而在可靠的文献基础上进行对公司会计业绩或市场业绩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杨玉凤,王火欣,曹琼.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代理成本相关性研究—基于沪市2007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审计研究,2010(1).
[2]张龙平,王军只,张军.内部控制鉴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沪市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0(2).
[3]李万福,林斌,杨德明等.内控信息披露、企业过度投资与财务危机[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10(4).
[4]方红星,金玉娜.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非效率投资: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3(7).
[5]吴益兵.内部控制审计、价值相关性与资本成本[J].经济管理,2009(9).
作者简介:安荣星(1990-),男,河北张家口人,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在读,财务管理专业,研究方向:私募股权与创业投资;陈晓婷(1990-),女,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在读,审计专业,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