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有尊严,提升校园生活幸福指数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g1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作为一名教师,从心理学维度解读其尊严,主要是指向“人与自己”的关系,即教师自尊意识的确立与强化。尊严落实到教师个体身上就是“自尊”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主导地位,意识到自身劳动价值的被承认或接纳,进而增强自信心和满足感,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产生更大的能量。从社会学维度解读“教师尊严”主要是指向“人与他人”的关系。即教师作为“个体我”在与他人建立的社会关系中获得价值承认和尊重,由此形成在人们心目中那种令人敬仰的地位或身份。亦可称之为教师的社会尊严。如果说教师尊严的心理维度具有向内性,涉及教师个人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感受,那么社会学维度的教师尊严则主要触及教师的社会评价。它更多是教师的威信、名誉等所反映出来的一种客观状况,具有外在性。
  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生活在与他人共同交往的世界里,社会性是人的重要身份特征。校园,就是教师生活的世界。教师,就是一个知进取、善思考的群体。为人师表的社会期待与强烈的自尊心。使他们更注重精神的享受,尊重是他们的重要心理需求,只有感到被尊重。才能让他们感到生活的幸福。学校的生活才能变得更加公正和谐。如何尊重教师,从而使他们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是每一个校长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刚到学校当校长。就遇见了一个问题,是关于一个老教师的。家长投诉他对学生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时有体罚:班主任老师抱怨,说他上课时,经常把学生拉到办公室让班主任处理:学校的领导也有人说他仗着资格老,经常在全体教师会上拍案而起。言辞激烈。这个老教师也给过我一个“下马威”,第一次跟我谈话就说:“我见过的校长多了,管不了自己教师的校长有什么用?”面对这样一个再有两年就该退休的老教师,大家都说没法安置,就让他熬到退休算了。我在思考:难道对老教师就该放弃吗?放弃。本身就是一种不尊重。
  于是,我通过多方面对他进行了解,获得很多信息:他曾经因为一个教师多年前为他说过一次公道话而对这个教师始终都很好,处处维护:他年轻时曾经教过数学,对学生非常负责,课堂组织得井然有序:他出身于书香之家。年轻时还练习过书法。只是后来家庭生活不幸才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基础上,我找他谈话。认真地听取他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他提出他所教的课的内容简单而且远离生活。我就和主抓教学的领导共同研究,认为他说的有一定道理,于是根据学生需要和他的建议,决定开设一门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我再次征求他的意见,问他认为自己适合教什么,有什么特长。他提出教书法课,我们就对他提出了严格的教学要求,他欣然接受。现在他的课堂秩序井然,再也没有出现过原来的那种情况,他对学校的工作也越来越有热情。因为尊重,这个老教师焕发了新的生命活力。
  首先,让教师有尊严地生活,需要管理者真正以人为本。树立这样一个理念,办好一所学校,必须真心实意地关心教师,尊重和相信教师,全心全意地依靠教师。校长要坚信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的学校,成功的教师才能成就一所成功的学校。校长要信任教师,了解教师,尊重教师,相信每个教师内心都有做好本职工作的愿望,公平地对待所有的教师,用广阔的胸怀去包容教师的失误,用春风化雨的行动去帮助教师。
  其次,尊重教师,就要充分了解教师,从某种程度上讲。对教师了解得越全面。教师所感受的尊重就显得越有分量。教师工作的环境相对封闭。工作内容相对独立,跟外界的接触也比较少,他们经常会感到被忽视,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对教师的充分了解,会让教师感到被关注,从而感到被尊重。每个教师都是活生生的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工作的效率。所以校长应该了解教师的这些问题,能够倾听并理解教师’,在与教师相处时更为热情、更加关心他们。在管理过程中,校长只有充分信任教师,并取得教师的信任,使教师有尊严感,才能真正推动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校园生活才会更加和谐。
  最后,尊重教师,就要求知人善任,让每个教师都找到体现自身价值的位置。在工作中,校长要善于发现教师的长处。使每个教师都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在见证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贡献,从而体验到自身的尊严。教师对自身价值认同感越强,所爆发出的创造性就越大,我们应该唤起教师的内在力量,使每个教师都认为学校的发展最终离不开每个人的发展,每个人的发展都对学校的发展有价值,这样每位教师都能在校园生活中感到心灵的自由和奋斗的快乐。
  只有有尊严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自尊的学生,才会真正维护学生的尊严。只有切实关注教师的尊严需要,我们才有理由向教师提出以生为本的更高的要求,而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必将激发师生生命的活力,使校园成为师生情感交融的驿站。充满魅力和诗意的地方,不断提升教师校园生活质量,享受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幸福。
  (责编 再澜)让教师有尊严,提升校园生活幸福指数
  马剑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作为一名教师,从心理学维度解读其尊严,主要是指向“人与自己”的关系,即教师自尊意识的确立与强化。尊严落实到教师个体身上就是“自尊”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主导地位,意识到自身劳动价值的被承认或接纳,进而增强自信心和满足感,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产生更大的能量。从社会学维度解读“教师尊严”主要是指向“人与他人”的关系。即教师作为“个体我”在与他人建立的社会关系中获得价值承认和尊重,由此形成在人们心目中那种令人敬仰的地位或身份。亦可称之为教师的社会尊严。如果说教师尊严的心理维度具有向内性,涉及教师个人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感受,那么社会学维度的教师尊严则主要触及教师的社会评价。它更多是教师的威信、名誉等所反映出来的一种客观状况,具有外在性。
  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生活在与他人共同交往的世界里,社会性是人的重要身份特征。校园,就是教师生活的世界。教师,就是一个知进取、善思考的群体。为人师表的社会期待与强烈的自尊心。使他们更注重精神的享受,尊重是他们的重要心理需求,只有感到被尊重。才能让他们感到生活的幸福。学校的生活才能变得更加公正和谐。如何尊重教师,从而使他们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是每一个校长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刚到学校当校长。就遇见了一个问题,是关于一个老教师的。家长 投诉他对学生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时有体罚:班主任老师抱怨,说他上课时,经常把学生拉到办公室让班主任处理:学校的领导也有人说他仗着资格老,经常在全体教师会上拍案而起。言辞激烈。这个老教师也给过我一个“下马威”,第一次跟我谈话就说:“我见过的校长多了,管不了自己教师的校长有什么用?”面对这样一个再有两年就该退休的老教师,大家都说没法安置,就让他熬到退休算了。我在思考:难道对老教师就该放弃吗?放弃。本身就是一种不尊重。
  于是,我通过多方面对他进行了解,获得很多信息:他曾经因为一个教师多年前为他说过一次公道话而对这个教师始终都很好,处处维护:他年轻时曾经教过数学,对学生非常负责,课堂组织得井然有序:他出身于书香之家。年轻时还练习过书法。只是后来家庭生活不幸才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基础上,我找他谈话。认真地听取他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他提出他所教的课的内容简单而且远离生活。我就和主抓教学的领导共同研究,认为他说的有一定道理,于是根据学生需要和他的建议,决定开设一门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我再次征求他的意见,问他认为自己适合教什么,有什么特长。他提出教书法课,我们就对他提出了严格的教学要求,他欣然接受。现在他的课堂秩序井然,再也没有出现过原来的那种情况,他对学校的工作也越来越有热情。因为尊重,这个老教师焕发了新的生命活力。
  首先,让教师有尊严地生活,需要管理者真正以人为本。树立这样一个理念,办好一所学校,必须真心实意地关心教师,尊重和相信教师,全心全意地依靠教师。校长要坚信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的学校,成功的教师才能成就一所成功的学校。校长要信任教师,了解教师,尊重教师,相信每个教师内心都有做好本职工作的愿望,公平地对待所有的教师,用广阔的胸怀去包容教师的失误,用春风化雨的行动去帮助教师。
  其次,尊重教师,就要充分了解教师,从某种程度上讲。对教师了解得越全面。教师所感受的尊重就显得越有分量。教师工作的环境相对封闭。工作内容相对独立,跟外界的接触也比较少,他们经常会感到被忽视,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对教师的充分了解,会让教师感到被关注,从而感到被尊重。每个教师都是活生生的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工作的效率。所以校长应该了解教师的这些问题,能够倾听并理解教师’,在与教师相处时更为热情、更加关心他们。在管理过程中,校长只有充分信任教师,并取得教师的信任,使教师有尊严感,才能真正推动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校园生活才会更加和谐。
  最后,尊重教师,就要求知人善任,让每个教师都找到体现自身价值的位置。在工作中,校长要善于发现教师的长处。使每个教师都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在见证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贡献,从而体验到自身的尊严。教师对自身价值认同感越强,所爆发出的创造性就越大,我们应该唤起教师的内在力量,使每个教师都认为学校的发展最终离不开每个人的发展,每个人的发展都对学校的发展有价值,这样每位教师都能在校园生活中感到心灵的自由和奋斗的快乐。
  只有有尊严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自尊的学生,才会真正维护学生的尊严。只有切实关注教师的尊严需要,我们才有理由向教师提出以生为本的更高的要求,而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必将激发师生生命的活力,使校园成为师生情感交融的驿站。充满魅力和诗意的地方,不断提升教师校园生活质量,享受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幸福。
  (责编 再澜)
其他文献
几年前,我申报了县级优质课。那次,我选讲的是《孙权劝学》一课。选好文本以后,我利用课余时间精心设计教学思路。为了能在县里的验收中获胜。我决定先在自己班上试讲一下,看看效
综观新时期河南省中小学语文教育,可以发现两大特点:特色鲜明、问题突出。高校的语文教育研究教师,重视应用理论和教学实验研究,但与同行间相互沟通太少,交流平台狭窄,对教学的影响力、引领力很受局限;各级语文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注重课程标准深度解读及对课改的具体指导,但专业发展欠缺,语文名师太少,难以形成气候。鲜明的特色、突出的问题,导致严重的短板:找不出领跑全国的语文名师。因此,赵焕亭老师在《河南省中小学
前两天大学同学聚会,自然而然地,我们聊起学校教育。一位同学说起他不久前参加家长会的经历。  作为父亲,在那次之前,他从来没有参加过儿子的家长会。由于在一家金融类国企身居要职,工作很忙,儿子的事情都是由妈妈操心。这一次他是“良心发现”,在孩子升入五年级之后第一次主动请缨参加家长会。  那天下班后,他没吃晚饭,直接去了学校。万万没想到,家长会从六点开始,足足开了四个小时。先是教育局领导讲话,然后是校长
我国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以来,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路途也是艰难的——出现了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殚精竭虑、家长为孩子的前途煞费苦心、而孩子为应对考试失去快乐的种种现象。近些年来,本来只能为少数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所接受的“奥数”,却被很多家长认为这是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能够取得好成绩、进入名校的金钥匙。从众的思维定式造成全国到处为“奥数”而疯狂,许多学生为考试整天做“奥数”题,成了做题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高校学子需要掌握更多的先进技术知识和实践知识,集成化电气实训系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训练,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应
作为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金水区的课改已走过11个年头。10多年来,金水区作为河南课改的领跑者,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到金水取经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一些专家学者也深入金
近年来,我国起重机生产厂家通过不断完善产品系列和提高产品作业性能,此外,在起重机产品改造和开发上,还应注重环保、安全、可靠、节能高效,以提高产品的社会效益。以下是2015年我国起重机行业现状分析:  2015年我国起重机行业现状分析  产品吨位两极化发展  就目前来讲,中国的起重机产业在大型化方面的飞跃尤为突出,而微型化的趋势更多地体现在国外的起重机品牌身上,未来起重机产品吨位有向两极化发展的趋势
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和任课教师的区别是:校长先有思想,后有模式,模式是思想的载体;任课老师是先体会模式,在操作和实施这些模式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和感悟现代教育思想。  山东省兖州一中在2004年开始进行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2005年初步形成“三步六段”教学法,2008年开始,又采取“35 10”的课堂分配模式,把课堂上的学习和课下学习结合起来,形成了循环课堂。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