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数十年来最深重的一次衰退,2010年世界贸易强劲复苏。我们预测,今年世界贸易将增长13.5%。
但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复苏阶段。虽然发展中国家相对表现较好,但发达国家出口仍步履蹒跚,经济复苏尚未达到可以大幅降低失业率的程度。
贸易保护仍不容忽视
最近出现的新风险,要求各国采取审慎和集体应对的态度,特别是在经常账户失衡和汇率以及货币政策变动方面。我们仍需保持警惕,以确保多边贸易体系能够作为反对保护主义倾向的保险措施,特别是在困难时期。2011年是多哈回合达成最终协议的一个时间窗口。
通过贸易监测我们发现,去年各国政府仍在继续努力抵抗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限制实施新的贸易保护政策。整体而言,新的贸易限制措施的推出速度已经大为放缓。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2010年的出口限制措施有所增加,这主要针对食品、部分原材料以及矿产品。可能是因为WTO对出口的限制较进口更弱,过去出口限制并未成为贸易体系中的常态或主要事项。但在日趋一体化的全球经济中,随着很多领域的供应链超越国家和地区界线,这些问题可能成为严重的贸易障碍。
如果从经济角度观察出口限制问题,它对贸易的影响和进口限制类似。其中的经济逻辑是,我们一方面努力消除各种进口和出口限制,同时也承认在某些情况下,实施进口或出口限制有其正当性。从法律角度看,这是有关成员已经签署的WTO协议的规则问题。
目前WTO对进口限制的规定较出口限制更严格、详细和复杂。这是近60年来多边贸易协商的结果。只有当我们的成员同意协商新规则时,才能在进口限制和出口限制方面寻求新平衡。比如有成员提议不禁止实施农业出口限制,但通过改善程序的透明度来对其加以规范,对此我无法苟同。
在服务贸易领域,一些国家保持其服务贸易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不变,一些政府则积极改革,允许国外供应商更广泛地参与服务行业。尽管存在一定的积极迹象,但所有WTO成员仍需对以下三种威胁保持足够的警惕:
第一种威胁,是由很多国家持续的高失业率、长期的全球失衡以及诸如汇率失调等宏观经济问题的担忧所导致的保护主义压力上升。
第二种威胁,来自贸易限制或干扰措施的不断增加。自2008年底以来,贸易限制已经占到总进口的1.9%;这有点过高了。政府应当取消为应对经济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措施。
第三种威胁,来自于如何管理应对危机的普遍经济刺激措施对贸易带来的挑战。多数此类措施是在危机爆发时采推出的,但很多却一直沿用至今,很多成员对此忧心忡忡。在2011年早春举行的贸易政策审议机构特别会议上,我们将检视这些措施对贸易和竞争的影响。
去年举行的独立贸易政策检视已证明,尽管一些成员提高了适用的最惠国(MFN)关税,但总体而言,其贸易机制并未因全球经济危机而明显变化。
区域贸易合作应深化
区域贸易协定继续成为国际贸易体系中重要且日益明显的特征。WTO已经收到大约200个已生效的地区贸易协定(RTAs)通知,还有大概100多个地区贸易协定正在谈判中。
就东亚地区的贸易而言,中国、韩国和日本的经济事实上已实现了一体化,其中制造业程度较高,而服务业程度较低。如果将今天的情况与20年前相比,则可以认为该地区已经实现了一体化,原因是制造流程中全球供应链的出现和发展。
东西地区在很多领域都已实现高效运作,完成了产品和行业的一体化进程。汽车业就是一个例子。在中国或泰国出售的汽车的零部件都是在区域内的其他国家生产的。如果从体制、法律角度观察,这种事实上的一体化有时体现在自由贸易协定、双边协定和区域协定中。
东盟和区域内的其它国家已经签订了类似协定。这种制度性一体化的优势在于其更加稳定,更可预测,有利于进行合理的投资决策。最重要的是,这种机制有助于克服贸易壁垒:无论是残存不多的关税或监管壁垒、还是对人员的签证要求、透明协议、开放天空协议、金融服务协议、保险或法律及类似协议,都是如此。
这种协议更容易在小国、而非大国之间实行。它也更容易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而非两个大国之间实施。
韩国和区域内外(特别是美国和欧洲)的很多国家签订了双边协议。但是,日本和中国目前并没有这样做。这类区域性双边协议,是否会支持产生更多的多边贸易组织还有待观察,答案可能取决于环境因素,也可能并非如此。
自透明机制实施以来,区域贸易协议通知方面已经得到了显著改善。我们对此深感欣慰。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以及世贸组织的贸易监测的实践都表明,提高透明度对多边贸易体系的平滑运行十分重要。
如果将世界贸易量、更准确地说,将世界贸易量和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作为全球化指数,我不相信正在发生去全球化进程。
我相信全球化在未来的几年将较危机前有所放缓,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对金融行业的限制,而这个行业在危机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球化力量。
全球化可能放缓,但不会停止。因为支挣全球化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
作者为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
但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复苏阶段。虽然发展中国家相对表现较好,但发达国家出口仍步履蹒跚,经济复苏尚未达到可以大幅降低失业率的程度。
贸易保护仍不容忽视
最近出现的新风险,要求各国采取审慎和集体应对的态度,特别是在经常账户失衡和汇率以及货币政策变动方面。我们仍需保持警惕,以确保多边贸易体系能够作为反对保护主义倾向的保险措施,特别是在困难时期。2011年是多哈回合达成最终协议的一个时间窗口。
通过贸易监测我们发现,去年各国政府仍在继续努力抵抗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限制实施新的贸易保护政策。整体而言,新的贸易限制措施的推出速度已经大为放缓。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2010年的出口限制措施有所增加,这主要针对食品、部分原材料以及矿产品。可能是因为WTO对出口的限制较进口更弱,过去出口限制并未成为贸易体系中的常态或主要事项。但在日趋一体化的全球经济中,随着很多领域的供应链超越国家和地区界线,这些问题可能成为严重的贸易障碍。
如果从经济角度观察出口限制问题,它对贸易的影响和进口限制类似。其中的经济逻辑是,我们一方面努力消除各种进口和出口限制,同时也承认在某些情况下,实施进口或出口限制有其正当性。从法律角度看,这是有关成员已经签署的WTO协议的规则问题。
目前WTO对进口限制的规定较出口限制更严格、详细和复杂。这是近60年来多边贸易协商的结果。只有当我们的成员同意协商新规则时,才能在进口限制和出口限制方面寻求新平衡。比如有成员提议不禁止实施农业出口限制,但通过改善程序的透明度来对其加以规范,对此我无法苟同。
在服务贸易领域,一些国家保持其服务贸易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不变,一些政府则积极改革,允许国外供应商更广泛地参与服务行业。尽管存在一定的积极迹象,但所有WTO成员仍需对以下三种威胁保持足够的警惕:
第一种威胁,是由很多国家持续的高失业率、长期的全球失衡以及诸如汇率失调等宏观经济问题的担忧所导致的保护主义压力上升。
第二种威胁,来自贸易限制或干扰措施的不断增加。自2008年底以来,贸易限制已经占到总进口的1.9%;这有点过高了。政府应当取消为应对经济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措施。
第三种威胁,来自于如何管理应对危机的普遍经济刺激措施对贸易带来的挑战。多数此类措施是在危机爆发时采推出的,但很多却一直沿用至今,很多成员对此忧心忡忡。在2011年早春举行的贸易政策审议机构特别会议上,我们将检视这些措施对贸易和竞争的影响。
去年举行的独立贸易政策检视已证明,尽管一些成员提高了适用的最惠国(MFN)关税,但总体而言,其贸易机制并未因全球经济危机而明显变化。
区域贸易合作应深化
区域贸易协定继续成为国际贸易体系中重要且日益明显的特征。WTO已经收到大约200个已生效的地区贸易协定(RTAs)通知,还有大概100多个地区贸易协定正在谈判中。
就东亚地区的贸易而言,中国、韩国和日本的经济事实上已实现了一体化,其中制造业程度较高,而服务业程度较低。如果将今天的情况与20年前相比,则可以认为该地区已经实现了一体化,原因是制造流程中全球供应链的出现和发展。
东西地区在很多领域都已实现高效运作,完成了产品和行业的一体化进程。汽车业就是一个例子。在中国或泰国出售的汽车的零部件都是在区域内的其他国家生产的。如果从体制、法律角度观察,这种事实上的一体化有时体现在自由贸易协定、双边协定和区域协定中。
东盟和区域内的其它国家已经签订了类似协定。这种制度性一体化的优势在于其更加稳定,更可预测,有利于进行合理的投资决策。最重要的是,这种机制有助于克服贸易壁垒:无论是残存不多的关税或监管壁垒、还是对人员的签证要求、透明协议、开放天空协议、金融服务协议、保险或法律及类似协议,都是如此。
这种协议更容易在小国、而非大国之间实行。它也更容易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而非两个大国之间实施。
韩国和区域内外(特别是美国和欧洲)的很多国家签订了双边协议。但是,日本和中国目前并没有这样做。这类区域性双边协议,是否会支持产生更多的多边贸易组织还有待观察,答案可能取决于环境因素,也可能并非如此。
自透明机制实施以来,区域贸易协议通知方面已经得到了显著改善。我们对此深感欣慰。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以及世贸组织的贸易监测的实践都表明,提高透明度对多边贸易体系的平滑运行十分重要。
如果将世界贸易量、更准确地说,将世界贸易量和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作为全球化指数,我不相信正在发生去全球化进程。
我相信全球化在未来的几年将较危机前有所放缓,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对金融行业的限制,而这个行业在危机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球化力量。
全球化可能放缓,但不会停止。因为支挣全球化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
作者为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