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习惯养不好,将终身受其累。由此可见,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我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上课专心听讲,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并注意观察教师的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二是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此外,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具体要求、任务,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专心听讲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前提基础。
二、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的习惯
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文本,数学教材需要重读、精读、巧读。计算过程重点读、数学概念应精读、解决问题要巧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让学生具备阅读教材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让学生把“读、看、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文、式,再引导学生弄清数学的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教材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因而讓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教材的习惯,是学习数学的首要方法。
三、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
仔细审题是正确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读题审题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灵活选择正确合理的解决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和速度。做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审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给了我们什么数学信息、提了什么问题;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其次,要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知识、方法、定律、性质,再进行计算解答。最后,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学习数学的重要保证。
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逻辑进行思考的习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并认真听取、分析别人的意见,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做出了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这是学习数学的关键。
五、培养学生独立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独立完成、及时检查验算、富有创新等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从数到式,以及运算符号等等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要求小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可以切实发挥作业应有的作用,而培养小学生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是作业质量保证。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自查,用短期目标管理,推动学生主动自查作业。二是互查,针对小学生好胜争强的心理,开展学生作业的互查互纠活动,及时反馈、认真纠错。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培养小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每种习惯都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养成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保证,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因此,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始终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之中。
一、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上课专心听讲,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并注意观察教师的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二是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此外,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具体要求、任务,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专心听讲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前提基础。
二、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的习惯
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文本,数学教材需要重读、精读、巧读。计算过程重点读、数学概念应精读、解决问题要巧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让学生具备阅读教材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让学生把“读、看、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文、式,再引导学生弄清数学的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教材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因而讓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教材的习惯,是学习数学的首要方法。
三、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
仔细审题是正确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读题审题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灵活选择正确合理的解决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和速度。做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审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给了我们什么数学信息、提了什么问题;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其次,要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知识、方法、定律、性质,再进行计算解答。最后,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学习数学的重要保证。
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逻辑进行思考的习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并认真听取、分析别人的意见,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做出了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这是学习数学的关键。
五、培养学生独立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独立完成、及时检查验算、富有创新等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从数到式,以及运算符号等等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要求小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可以切实发挥作业应有的作用,而培养小学生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是作业质量保证。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自查,用短期目标管理,推动学生主动自查作业。二是互查,针对小学生好胜争强的心理,开展学生作业的互查互纠活动,及时反馈、认真纠错。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培养小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每种习惯都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养成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保证,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因此,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始终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