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幸福产业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其本身具备绿色、健康、智慧、时尚的特征,而在推动幸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引入PPP模式,确保幸福产业发展的稳定性。本文从PPP模式以及幸福产业的内涵出发,就基于PPP对接的幸福产业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PPP对接;幸福产业;研究
前言:相比较传统的PPP项目,幸福产业PPP项目的准入门槛低,社会资本参与更加简单,而借助PPP模式的优势,幸福产业能够融合更多的社会资本,形成一种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以充足的资金来保障幸福产业的快速发展。
1 PPP与幸福产业
PPP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属于现阶段公共基础设施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运作模式,鼓励政府部门加强与民营资本、私营企业等的相互合作,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实施。PPP模式具备一些非常显著的优势,如更高的经济效率和时间效率,能够改善公共服务或者基础设施的品质,能够增加项目投资,保证公共部门的财务稳定性等。
幸福产业也被称为幸福导向产业,强调将满足人们从生存到发展的多元幸福诉求作为导向,包含为了文化、旅游、健康、养老、教育和体育六个组成部分,因为其本身与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密切相关,因此被形象的称为幸福产业。幸福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国民幸福感的提升,对人们的生活品质进行改善,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会消费升级,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幸福产业PPP项目的数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台式,以财务部PPP中心公布的2018年全国幸福产业PPP项目为例,数据显示,到2018年9月位置,我国全国范围内的PPP项目总体数量超过了8289,而在这些PPP项目中,与幸福产业有关的PPP项目达到1409个,占据了项目总数的17%,产业投资1.3万亿,占据项目投资总额的10%,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
2 基于PPP对接的幸福产业
2.1政策激励
幸福产业能够提升人们的幸福感,满足人员的多元幸福诉求,因此备受政府部门的重视。从政府部门的角度,如果想要进一步加快幸福产业发展,确保PPP模式的合理运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则应该强化政策激励。事实上,我国政府部门对于幸福产业的发展一直都投入了足够的重视,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推动PPP模式在幸福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如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2016年由二十多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第三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申报筛选工作的通知》等,都强调应该在幸福产业的相关领域中,推广PPP模式。即便是在2018年下半年,受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政策全面收緊,PPP项目相关的政策依然朝着文化和旅游领域倾斜,要求应该从群众需求出发,落实幸福产业PPP项目,保持社会需求稳定,对于一些传统的付费文化项目,在经营管理中同样可以运用PPP模式,同时设置了文化PPP基金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2.2创新模式
一般情况下,PPP模式更多的被用于一些对于资金需求较高的投资项目中,这些项目建设所需的资金动辄数百上千万,而且资金回报周期相对较长,对于很多社会资本而言,在无利可图,或者利润回收缓慢的情况下,并不会产生投资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需要从幸福产业的角度,对相应的项目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适用PPP模式,做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政府部门的角度,应该在PPP项目中做好相应的头尾工作:政府部门作为PPP项目发起方,应该在项目实施初期,参与小部分投资,为项目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在运用PPP模式发展幸福产业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保证前期的基础性投入,也需要在项目运营阶段为社会资本提供稳定的收益来源,以此来缩短社会资本投资回报周期,这样才能确保社会资本有进入幸福产业的信心和勇气。另外,应该从政策和法律层面来保证幸福产业PPP项目的可预见性和稳定性,将项目的立项评估、可行性论证、契约签订、项目实施乃至事后监管等全部纳入法治化轨道,强调公众收益,保证幸福产业的发展效率。
2.3发展策略
一是做好科学分类,实现因类施策。结合幸福产业PPP项目的发展需求,可以将其分为公益类项目和市场化项目,对于公益类项目,应该分清属于纯公益还是准公益,纯公益项目需要与市场化项目捆绑,准公益项目则应该明确功能开发边界,推动项目公益智能和经营智能的平衡;对于市场化项目,则应该确保招投标过程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赋予项目稳定的经营权,确保社会资本能够获得合理回报;二是完善补贴措施。在保证幸福产业PPP项目公益性的前提下,为社会资本提供合理的投资回报,政府部门需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从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为幸福产业PPP项目提供扶持,调动社会资金参与相关产业建设的经济性;三是应该设置独立监管机构,做好社会资本准入、价格、服务内容乃至质量安全等的监督管控,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实现政府财政与社会资本的互补,将政府在宏观调控、资源运用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与社会资本在管理运营等方面的优势叠加,提升公共产品及服务的质量水平;四是应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有关部门应该以科学的制度来对幸福产业相关的服务人员进行管理和培训,适当提升其待遇,吸引更多人员参与其中,为幸福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3 结语
总而言之,幸福产业的发展关系着公众的幸福,在推动幸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引入PPP模式,推动政府财政与社会资本的有效对接,拓展融资渠道,在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同时,对幸福产业PPP项目的市场价值进行深入挖掘,以提高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促进幸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芳.幸福产业PPP:政策激励与模式创新[J].经济,2019,(03):102-104.
[2]吕玲,扶超.大型开发项目中PPP模式的应用问题[J].价值工程,2018,37(34):18-21.
[3]桑平起,尚杰.产城融合 助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华夏幸福产业新城PPP模式探析[J].人大建设,2018,(S1):21-24.
关键词:PPP对接;幸福产业;研究
前言:相比较传统的PPP项目,幸福产业PPP项目的准入门槛低,社会资本参与更加简单,而借助PPP模式的优势,幸福产业能够融合更多的社会资本,形成一种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以充足的资金来保障幸福产业的快速发展。
1 PPP与幸福产业
PPP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属于现阶段公共基础设施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运作模式,鼓励政府部门加强与民营资本、私营企业等的相互合作,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实施。PPP模式具备一些非常显著的优势,如更高的经济效率和时间效率,能够改善公共服务或者基础设施的品质,能够增加项目投资,保证公共部门的财务稳定性等。
幸福产业也被称为幸福导向产业,强调将满足人们从生存到发展的多元幸福诉求作为导向,包含为了文化、旅游、健康、养老、教育和体育六个组成部分,因为其本身与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密切相关,因此被形象的称为幸福产业。幸福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国民幸福感的提升,对人们的生活品质进行改善,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会消费升级,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幸福产业PPP项目的数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台式,以财务部PPP中心公布的2018年全国幸福产业PPP项目为例,数据显示,到2018年9月位置,我国全国范围内的PPP项目总体数量超过了8289,而在这些PPP项目中,与幸福产业有关的PPP项目达到1409个,占据了项目总数的17%,产业投资1.3万亿,占据项目投资总额的10%,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
2 基于PPP对接的幸福产业
2.1政策激励
幸福产业能够提升人们的幸福感,满足人员的多元幸福诉求,因此备受政府部门的重视。从政府部门的角度,如果想要进一步加快幸福产业发展,确保PPP模式的合理运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则应该强化政策激励。事实上,我国政府部门对于幸福产业的发展一直都投入了足够的重视,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推动PPP模式在幸福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如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2016年由二十多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第三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申报筛选工作的通知》等,都强调应该在幸福产业的相关领域中,推广PPP模式。即便是在2018年下半年,受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政策全面收緊,PPP项目相关的政策依然朝着文化和旅游领域倾斜,要求应该从群众需求出发,落实幸福产业PPP项目,保持社会需求稳定,对于一些传统的付费文化项目,在经营管理中同样可以运用PPP模式,同时设置了文化PPP基金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2.2创新模式
一般情况下,PPP模式更多的被用于一些对于资金需求较高的投资项目中,这些项目建设所需的资金动辄数百上千万,而且资金回报周期相对较长,对于很多社会资本而言,在无利可图,或者利润回收缓慢的情况下,并不会产生投资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需要从幸福产业的角度,对相应的项目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适用PPP模式,做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政府部门的角度,应该在PPP项目中做好相应的头尾工作:政府部门作为PPP项目发起方,应该在项目实施初期,参与小部分投资,为项目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在运用PPP模式发展幸福产业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保证前期的基础性投入,也需要在项目运营阶段为社会资本提供稳定的收益来源,以此来缩短社会资本投资回报周期,这样才能确保社会资本有进入幸福产业的信心和勇气。另外,应该从政策和法律层面来保证幸福产业PPP项目的可预见性和稳定性,将项目的立项评估、可行性论证、契约签订、项目实施乃至事后监管等全部纳入法治化轨道,强调公众收益,保证幸福产业的发展效率。
2.3发展策略
一是做好科学分类,实现因类施策。结合幸福产业PPP项目的发展需求,可以将其分为公益类项目和市场化项目,对于公益类项目,应该分清属于纯公益还是准公益,纯公益项目需要与市场化项目捆绑,准公益项目则应该明确功能开发边界,推动项目公益智能和经营智能的平衡;对于市场化项目,则应该确保招投标过程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赋予项目稳定的经营权,确保社会资本能够获得合理回报;二是完善补贴措施。在保证幸福产业PPP项目公益性的前提下,为社会资本提供合理的投资回报,政府部门需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从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为幸福产业PPP项目提供扶持,调动社会资金参与相关产业建设的经济性;三是应该设置独立监管机构,做好社会资本准入、价格、服务内容乃至质量安全等的监督管控,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实现政府财政与社会资本的互补,将政府在宏观调控、资源运用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与社会资本在管理运营等方面的优势叠加,提升公共产品及服务的质量水平;四是应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有关部门应该以科学的制度来对幸福产业相关的服务人员进行管理和培训,适当提升其待遇,吸引更多人员参与其中,为幸福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3 结语
总而言之,幸福产业的发展关系着公众的幸福,在推动幸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引入PPP模式,推动政府财政与社会资本的有效对接,拓展融资渠道,在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同时,对幸福产业PPP项目的市场价值进行深入挖掘,以提高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促进幸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芳.幸福产业PPP:政策激励与模式创新[J].经济,2019,(03):102-104.
[2]吕玲,扶超.大型开发项目中PPP模式的应用问题[J].价值工程,2018,37(34):18-21.
[3]桑平起,尚杰.产城融合 助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华夏幸福产业新城PPP模式探析[J].人大建设,2018,(S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