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洪泽职业教育中心校从1983年成立至今,已走过26个春秋。1991年升格为省级重点职业中学,2002年迁入新校区,2005年通过省合格职教中心验收,2008年接受江苏省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评估。
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学校不断转变办学观念,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能力建设、优化办学环境、扩大办学规模、改革办学结构,学校逐渐迈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目前,校园占地180亩,建筑面积3.88万平方米,学校教职工105人,专任教师68人,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000人,设有机电、电子、计算机、化工、财经、纺织服装、商贸旅游等七个大类专业,其中机电技术应用为江苏省紧缺型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省级课改实验点和骨干专业,拥有实习厂房3000平方米、实验实训设备近600万元:电子与信息技术为重点发展专业,拥有实验实训设备近300万元:其他专业实习实训设备近100万元;拥有机电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两个省级示范专业。
在县政府提出的“富民强县奔小康”口号的引领下,学校积极投身到服务地方经济的洪流中,近年来已累计为社会培养、培训各类专业技能人才2万余人,他们以思想品德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为适应洪泽地下盐化工资源的开发与生产,学校将投入400万元开设盐化工专业,并要将其打造成江苏省示范专业,申报江苏省紧缺型人才实训基地。
在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学校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依托实训基地。利用淮安市“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教育示范基地”“文明育农科技富民示范基地”“服务中小型企业”培训基地和“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等平台,认真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城市新市民教育培训工程,年均培训量在4500人次以上,年均转移城乡富余劳动力2000人以上,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为进一步适应市场和现代企业需求,缩短校企差距,2006年学校与江苏神舟轮毂有限公司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进行校企合作,企业将车间搬入校园,学校将教室移入企业。实现了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老师与师傅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的新型教学模式。2009年学校又与江苏瑞特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一条现代化的电子生产线将在校园内建成,学生将实现从教学实习向生产实习的转变。
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领导下,学校将在接受江苏省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验收的基础上。抢抓机遇,凝心聚力,争创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和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努力实现县委主要领导提出的“洪泽职业教育全国争先”的目标。
一是加大投入,提升基础能力。2009年投入780万元建设的6800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已经开工;2010年将投入400万元,建成7000平方米的集“培训、输出、就业”于一体的职教创业园区。到2011年。再投入800万元,更新添置实训实习设备,确保设备投入:二产类专业生均5000元,三产类专业生均3500元,藏书10万册,专业图书不低于50%。
二是加速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首先是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从2009年起学校将用三年时间,每年选聘20名以上优秀大学毕业生来校任教。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技师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到2010年,面向社会聘任的兼职教师达专业教师总数25%;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每年组织三分之一以上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在三年时间内,使“双师型”教师占教职工总数65%;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研究生学历占5%。
三是打造特色。做优专业。结合洪泽、淮安的产业特色,优化课程设置,重点抓好盐化工、旅游、纺织、机械维修等与地方产业相匹配的专业建设。三年内,再建两个省级示范专业。建成盐化工专业实训基地。
几度春秋,几多坎坷,几度风雨,几多辉煌。
学校先后被表彰为“江苏省青年文明号”“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淮安市德育先进学校”“淮安市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淮安市对口高考先进集体”“洪泽县文明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有关部门表彰为“组织转移农村劳动力先进单位”,2008年被淮安市委、市政府授予“职教先进单位”,被江苏省职教学会德育分会评为“江苏省职教德育特色校”。
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学校不断转变办学观念,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能力建设、优化办学环境、扩大办学规模、改革办学结构,学校逐渐迈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目前,校园占地180亩,建筑面积3.88万平方米,学校教职工105人,专任教师68人,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000人,设有机电、电子、计算机、化工、财经、纺织服装、商贸旅游等七个大类专业,其中机电技术应用为江苏省紧缺型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省级课改实验点和骨干专业,拥有实习厂房3000平方米、实验实训设备近600万元:电子与信息技术为重点发展专业,拥有实验实训设备近300万元:其他专业实习实训设备近100万元;拥有机电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两个省级示范专业。
在县政府提出的“富民强县奔小康”口号的引领下,学校积极投身到服务地方经济的洪流中,近年来已累计为社会培养、培训各类专业技能人才2万余人,他们以思想品德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为适应洪泽地下盐化工资源的开发与生产,学校将投入400万元开设盐化工专业,并要将其打造成江苏省示范专业,申报江苏省紧缺型人才实训基地。
在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学校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依托实训基地。利用淮安市“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教育示范基地”“文明育农科技富民示范基地”“服务中小型企业”培训基地和“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等平台,认真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城市新市民教育培训工程,年均培训量在4500人次以上,年均转移城乡富余劳动力2000人以上,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为进一步适应市场和现代企业需求,缩短校企差距,2006年学校与江苏神舟轮毂有限公司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进行校企合作,企业将车间搬入校园,学校将教室移入企业。实现了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老师与师傅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的新型教学模式。2009年学校又与江苏瑞特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一条现代化的电子生产线将在校园内建成,学生将实现从教学实习向生产实习的转变。
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领导下,学校将在接受江苏省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验收的基础上。抢抓机遇,凝心聚力,争创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和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努力实现县委主要领导提出的“洪泽职业教育全国争先”的目标。
一是加大投入,提升基础能力。2009年投入780万元建设的6800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已经开工;2010年将投入400万元,建成7000平方米的集“培训、输出、就业”于一体的职教创业园区。到2011年。再投入800万元,更新添置实训实习设备,确保设备投入:二产类专业生均5000元,三产类专业生均3500元,藏书10万册,专业图书不低于50%。
二是加速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首先是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从2009年起学校将用三年时间,每年选聘20名以上优秀大学毕业生来校任教。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技师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到2010年,面向社会聘任的兼职教师达专业教师总数25%;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每年组织三分之一以上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在三年时间内,使“双师型”教师占教职工总数65%;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研究生学历占5%。
三是打造特色。做优专业。结合洪泽、淮安的产业特色,优化课程设置,重点抓好盐化工、旅游、纺织、机械维修等与地方产业相匹配的专业建设。三年内,再建两个省级示范专业。建成盐化工专业实训基地。
几度春秋,几多坎坷,几度风雨,几多辉煌。
学校先后被表彰为“江苏省青年文明号”“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淮安市德育先进学校”“淮安市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淮安市对口高考先进集体”“洪泽县文明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有关部门表彰为“组织转移农村劳动力先进单位”,2008年被淮安市委、市政府授予“职教先进单位”,被江苏省职教学会德育分会评为“江苏省职教德育特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