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出和通货膨胀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课题之一,自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以来,关于产出和通胀的研究一直在进行,本文从卢卡斯不完善模型出发,选取2000-2010年的季度数据进行检验,认为产出和通胀不存在明显关系,并对经验数据和模型的不匹配给出了一些解释。
关键词:不完善模型;产出缺口;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
引言
自Phillips提出菲利普斯曲线以来,不同的学者对产出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的数据提供了不同的结论。例如 Samuelson和Solow(1960)利用美国的经济数据得出短期内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关系,但是70年代的经济危机却使西方国家的经济出现了“滞涨”,即“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并存”,事实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Friedman和Phelps(1968)就提出了自然率假说,认为货币供应量和或通货膨胀等名义变量永久性的影响产出是不合理的,真实产出由真实因素决定。目前我国经济的增长一直保持着“较快、稳定”的状态,同时,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十分明显。2011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5383%,环比下降0207%,一季度CPI同比上涨50%。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6311亿元,同比增长97%。通胀和产出在我国究竟是怎么样的关系对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卢卡斯的不完全信息模型出发,简单推导了不完全信息模型下的总供给曲线,不完全信息模型下的总供给曲线同粘性价格模型以及粘性工资模型具有相同的形式。本文将以此为模型对总供给曲线进行实证检验,并对实证结果以及模型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说明。
一、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国外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研究由来已久。Phillips(1958)利用英国一个世纪的数据研究表明失业率和工资增长率存在着稳定的负相关关系。Samuelson和Solow(1960)用美国数据也发现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也存在类似的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到了七十年代,美国出现了“滞涨”,原来的理论无法解释这一经济现象,Friedman(1968)和Phelps(1968)提出了自然率假说,认为货币供给或者通货膨胀等名义变量不会永久性地影响产出和就业,在长期内真实变量由真实因素决定,因此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于自然失业率的直线。
(二) 国内研究
国内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实证检验方面的。钱宥妮(2005)用卡尔曼滤波技术估计了我国1952-2002年的实际产出,从而得到传出缺口估计值,用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率的滞后值作为解释变量对通货膨胀进行回归,认为我国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内是不成立的。石柱鲜、王立勇、金华森等(2005)采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对数据进行回归,认为存在着长期协整的关系。李春吉、孟晓宏(2006)通过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模型,认为只有消费偏好冲击和技术冲击能对经济波动产生持久性影响,其他包括名义货币供给冲击以及政府支出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都是暂时的。姚远(2007)采用协整与方差分解的方法对中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后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在短期和长期中作用关系相反。陈希娟(2009)通过对M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GDP做协整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而物价上涨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贾凯威,马树才(2009)年通过VAR对产出、通货膨胀、汇率以及货币政策做了研究,认为工业增加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为13%。李春吉、范从来(2010)运用传统凯恩斯主义的IS-LM-PC模型,用SVAR方法研究后得出,实际产出主要受总需求冲击的影响,而通货膨胀受总供给影响较大。
二、模型选取及检验
为了对卢卡斯不完善信息模型进行检验,我们需要获得关于产出缺口、预期的通货膨胀以及通货膨胀率。本文的数据来源为统计局网站和中央银行网站。
通货膨胀的度量主要有GDP平减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CPI)。本文是对GDP季度增长进行测算,而GDP平减指数目前只有年度数据,无法获取季度数据,因此本文主要采用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数据是以月为时间单位公布,因此需要对CPI环比数据进行处理。本文通过选择起始月份1999年12月份的CPI作为基期,将每个季度连续三个月的环比物价指数连乘,再除以106减去1即得到每个季度的CPI增长率,选取的样本区间为2000年一季度到2010年第四季度。
产出缺口的估计。产出缺口是指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的缺口。刘斌、张怀清(2001)用线性趋势法,HP滤波法,单变量状态空间和多变量状态空间的卡尔曼滤波法对产出缺口进行了计算,发现线性趋势法效果不好,本文采用HP滤波法对产出缺口进行估计。实际产出的计算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名义GDP进行修正后得到。将名义GDP修正后我们发现实际GDP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季节因素,因此我们对样本数据先进行Census X12季节调整法,得到剔除季节因素后的实际GDP。
Hodrick-Prescott滤波法是计算长期趋势的一个广泛使用的方法,最早由Hodrick 和Prescott于1981年在分析战后美国经济景气情况的一篇技术报告中提出,于1997年正式发表。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从时间序列中分离出趋势部分,现将主要思想表述如下:
设{Yt}是包含趋势成分和波动成分的时间序列,其中{YTt}是其中含有趋势的成分,{YCt}是其中含有波动的成分,因此Yt可以被表示为:
这一结论同国内有些学者的结论相左,但是这一结果并不能说明前述学者研究成果的对错。根据罗默关于美国1961-1995的数据显示,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在1961-1969年之间符合模型假设,但是其他时期的数据并不呈现明显的关系。因此结论的不同极大可能是源于数据的样本的不同。 本文的模型是建立在卢卡斯不完善模型基础之上,经验数据并不支持这一模型假设,本文试图给出以下几种解释:
第一,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失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实际GDP的估计,实际GDP的估计理论上应该通过GDP平减指数获得,但是在实际过程中,GDP平减指数无法获得,实际GDP是通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修正获得,因此存在一定误差,其次是CPI统计失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但是目前CPI的计算权重并未公布,并且存在着人为修正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数据失真。
第二,样本空间范围选取不同,本文的样本数据以季度为单位,大多数学者采用的是年度数据,季度数据容易受到其他冲击,例如生产者的预算一般以年为单位,在季度内调整成本过大,生产者不会因为微小价格水平的变动而充分调整自己的生产计划,因此以季度为单位的数据在统计上的不相关不能完全否定卢卡斯不完善模型。
第三,通货膨胀预期的不可观测。卢卡斯的不完善模型是在基于生产者i在给定价格pi下对价格水平估计下作出生产决策,目前的研究缺乏关于决策模型的研究,我们无法获得生产者关于总体价格的估计和决策。
第四,短期内总需求冲击。财政、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冲击大。目前国内关于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很多,但是不可否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对通货膨胀的冲击相当大,这也造成了产出和通货膨胀在统计上的不相关。
三、结论
本文以卢卡斯不完善模型为基础构建起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并用HP滤波法对产出缺口进行了估计,在对产出缺口对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进行单位根检验时,发现两者缺乏协整的前提条件,即两者之间在统计上无法说明长期的相关性,也意味着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不成立。本文认为数据失真、样本空间的选取,通涨预期的不可预测以及总需求的冲击都有可能造成理论模型同真实经济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王明照,王安安,王萌价格和产量调整成本固定时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J]经济论坛2009(4),p82。
[2]刘斌,张怀清我国产出缺口的估计[J]金融研究,2001(10),p69
[3]石柱鲜,王立勇,金华森我国潜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宏观经济态势的关联性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5(5),p55。
[4]姚远中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及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7 (2),p45。
[5]李春吉,孟晓宏中国经济波动——基于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6(10),p72。
[6]李春吉,范从来中国经济波动分析——基于传统凯恩斯主义IS-LM-PC 模型的SVAR 估计[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1),P9。
[7]郭庆旺,贾俊雪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J]经济研究,2004(5),p31。
关键词:不完善模型;产出缺口;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
引言
自Phillips提出菲利普斯曲线以来,不同的学者对产出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的数据提供了不同的结论。例如 Samuelson和Solow(1960)利用美国的经济数据得出短期内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关系,但是70年代的经济危机却使西方国家的经济出现了“滞涨”,即“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并存”,事实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Friedman和Phelps(1968)就提出了自然率假说,认为货币供应量和或通货膨胀等名义变量永久性的影响产出是不合理的,真实产出由真实因素决定。目前我国经济的增长一直保持着“较快、稳定”的状态,同时,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十分明显。2011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5383%,环比下降0207%,一季度CPI同比上涨50%。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6311亿元,同比增长97%。通胀和产出在我国究竟是怎么样的关系对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卢卡斯的不完全信息模型出发,简单推导了不完全信息模型下的总供给曲线,不完全信息模型下的总供给曲线同粘性价格模型以及粘性工资模型具有相同的形式。本文将以此为模型对总供给曲线进行实证检验,并对实证结果以及模型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说明。
一、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国外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研究由来已久。Phillips(1958)利用英国一个世纪的数据研究表明失业率和工资增长率存在着稳定的负相关关系。Samuelson和Solow(1960)用美国数据也发现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也存在类似的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到了七十年代,美国出现了“滞涨”,原来的理论无法解释这一经济现象,Friedman(1968)和Phelps(1968)提出了自然率假说,认为货币供给或者通货膨胀等名义变量不会永久性地影响产出和就业,在长期内真实变量由真实因素决定,因此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于自然失业率的直线。
(二) 国内研究
国内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实证检验方面的。钱宥妮(2005)用卡尔曼滤波技术估计了我国1952-2002年的实际产出,从而得到传出缺口估计值,用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率的滞后值作为解释变量对通货膨胀进行回归,认为我国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内是不成立的。石柱鲜、王立勇、金华森等(2005)采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对数据进行回归,认为存在着长期协整的关系。李春吉、孟晓宏(2006)通过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模型,认为只有消费偏好冲击和技术冲击能对经济波动产生持久性影响,其他包括名义货币供给冲击以及政府支出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都是暂时的。姚远(2007)采用协整与方差分解的方法对中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后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在短期和长期中作用关系相反。陈希娟(2009)通过对M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GDP做协整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而物价上涨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贾凯威,马树才(2009)年通过VAR对产出、通货膨胀、汇率以及货币政策做了研究,认为工业增加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为13%。李春吉、范从来(2010)运用传统凯恩斯主义的IS-LM-PC模型,用SVAR方法研究后得出,实际产出主要受总需求冲击的影响,而通货膨胀受总供给影响较大。
二、模型选取及检验
为了对卢卡斯不完善信息模型进行检验,我们需要获得关于产出缺口、预期的通货膨胀以及通货膨胀率。本文的数据来源为统计局网站和中央银行网站。
通货膨胀的度量主要有GDP平减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CPI)。本文是对GDP季度增长进行测算,而GDP平减指数目前只有年度数据,无法获取季度数据,因此本文主要采用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数据是以月为时间单位公布,因此需要对CPI环比数据进行处理。本文通过选择起始月份1999年12月份的CPI作为基期,将每个季度连续三个月的环比物价指数连乘,再除以106减去1即得到每个季度的CPI增长率,选取的样本区间为2000年一季度到2010年第四季度。
产出缺口的估计。产出缺口是指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的缺口。刘斌、张怀清(2001)用线性趋势法,HP滤波法,单变量状态空间和多变量状态空间的卡尔曼滤波法对产出缺口进行了计算,发现线性趋势法效果不好,本文采用HP滤波法对产出缺口进行估计。实际产出的计算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名义GDP进行修正后得到。将名义GDP修正后我们发现实际GDP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季节因素,因此我们对样本数据先进行Census X12季节调整法,得到剔除季节因素后的实际GDP。
Hodrick-Prescott滤波法是计算长期趋势的一个广泛使用的方法,最早由Hodrick 和Prescott于1981年在分析战后美国经济景气情况的一篇技术报告中提出,于1997年正式发表。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从时间序列中分离出趋势部分,现将主要思想表述如下:
设{Yt}是包含趋势成分和波动成分的时间序列,其中{YTt}是其中含有趋势的成分,{YCt}是其中含有波动的成分,因此Yt可以被表示为:
这一结论同国内有些学者的结论相左,但是这一结果并不能说明前述学者研究成果的对错。根据罗默关于美国1961-1995的数据显示,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在1961-1969年之间符合模型假设,但是其他时期的数据并不呈现明显的关系。因此结论的不同极大可能是源于数据的样本的不同。 本文的模型是建立在卢卡斯不完善模型基础之上,经验数据并不支持这一模型假设,本文试图给出以下几种解释:
第一,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失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实际GDP的估计,实际GDP的估计理论上应该通过GDP平减指数获得,但是在实际过程中,GDP平减指数无法获得,实际GDP是通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修正获得,因此存在一定误差,其次是CPI统计失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但是目前CPI的计算权重并未公布,并且存在着人为修正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数据失真。
第二,样本空间范围选取不同,本文的样本数据以季度为单位,大多数学者采用的是年度数据,季度数据容易受到其他冲击,例如生产者的预算一般以年为单位,在季度内调整成本过大,生产者不会因为微小价格水平的变动而充分调整自己的生产计划,因此以季度为单位的数据在统计上的不相关不能完全否定卢卡斯不完善模型。
第三,通货膨胀预期的不可观测。卢卡斯的不完善模型是在基于生产者i在给定价格pi下对价格水平估计下作出生产决策,目前的研究缺乏关于决策模型的研究,我们无法获得生产者关于总体价格的估计和决策。
第四,短期内总需求冲击。财政、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冲击大。目前国内关于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很多,但是不可否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对通货膨胀的冲击相当大,这也造成了产出和通货膨胀在统计上的不相关。
三、结论
本文以卢卡斯不完善模型为基础构建起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并用HP滤波法对产出缺口进行了估计,在对产出缺口对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进行单位根检验时,发现两者缺乏协整的前提条件,即两者之间在统计上无法说明长期的相关性,也意味着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不成立。本文认为数据失真、样本空间的选取,通涨预期的不可预测以及总需求的冲击都有可能造成理论模型同真实经济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王明照,王安安,王萌价格和产量调整成本固定时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J]经济论坛2009(4),p82。
[2]刘斌,张怀清我国产出缺口的估计[J]金融研究,2001(10),p69
[3]石柱鲜,王立勇,金华森我国潜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宏观经济态势的关联性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5(5),p55。
[4]姚远中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及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7 (2),p45。
[5]李春吉,孟晓宏中国经济波动——基于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6(10),p72。
[6]李春吉,范从来中国经济波动分析——基于传统凯恩斯主义IS-LM-PC 模型的SVAR 估计[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1),P9。
[7]郭庆旺,贾俊雪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J]经济研究,2004(5),p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