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应该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一、合理选用欣赏教材
欣赏选用的音乐作品必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认真选择,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有情节到无情节,由比较熟悉到比较生疏。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唱片、磁带、CD、VCD等传递音乐信息设备的日新月异,音乐欣赏已不仅仅局限于音乐课堂。实际上,小学生每天从家里和社会上所接受的音乐信息,都要比音乐课堂上多得多。这就给我们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拓展音乐时空,正确选择课外教材,让学生感知多种情绪是必要的。音乐作品必须富有情趣和艺术表现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并使儿童生动、形象地感受作品。为配合学生课外自主选择音乐的需要,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音乐。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可以举办一个音乐展示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最近在课堂外听到的歌曲,并讨论哪些旋律动听优美,再找出一些大家一致认同的曲目来欣赏、学唱。这样学生在课外所选择的音乐在课堂上及时的反馈,教师也可以适时地作了解,以防止不良音乐作品的侵入。在教学时,教师可适当地选择活泼动听、健康向上的课外歌曲,如低年级可选择《西游记》、《刷牙歌》、《健康歌》,高年级可选择《童年》、《歌声与微笑》、《爱的奉献》等。这些乐曲小学生较熟悉,也比较喜欢。合理地选材,能使欣赏教学适合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由愉悦式聆听逐步过渡到理解式聆听,再慢慢达到评价式聆听。
二、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欣赏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接触实物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我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让学生观赏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给了学生更多艺术想象和生活联想的空间。最后,我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高潮。
(二)游戏形式。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如欣赏《跳绳》时,我让学生们边听边跟着音乐节奏跳绳,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欣赏《捉迷藏》前,先让学生们完整地听一遍乐曲,然后,请几位学生上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并配上背景音乐。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更好地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三)故事形式。
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我编了一个动物们过新年的故事,并结合图片和音乐边听边讲,迅速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四)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伴奏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可让学生在了解音乐故事内容后,跟随音乐,以神气的神态,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的表演来表现玩具兵们可爱、顽皮的形象。而在音乐结尾部分,描绘小主人苏醒过来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凌乱的“定格”动作来表现玩具兵们来不及回玩具箱、东倒西歪的尴尬形象。
(五)小组讨论形式。
这种方法适合中、高年级。如教学《瑶族舞曲》,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学习音乐主题,再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后,将学生分组,并提问:“全曲可分为几段?各乐段速度、拍子、情绪、旋律、节奏、力度、主奏乐器、表现内容各是什么?”让学生在《瑶族舞曲》的音乐中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发言,教师再对音乐问题、乐曲风格等进行解答和总结。这样通过小组评议课这种方式进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
三、改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欣赏乐曲《赛马》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可以问一些较难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旋律重复出现速度有何变化?”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渐慢时伸出—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系统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责编黄桂坚)
一、合理选用欣赏教材
欣赏选用的音乐作品必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认真选择,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有情节到无情节,由比较熟悉到比较生疏。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唱片、磁带、CD、VCD等传递音乐信息设备的日新月异,音乐欣赏已不仅仅局限于音乐课堂。实际上,小学生每天从家里和社会上所接受的音乐信息,都要比音乐课堂上多得多。这就给我们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拓展音乐时空,正确选择课外教材,让学生感知多种情绪是必要的。音乐作品必须富有情趣和艺术表现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并使儿童生动、形象地感受作品。为配合学生课外自主选择音乐的需要,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音乐。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可以举办一个音乐展示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最近在课堂外听到的歌曲,并讨论哪些旋律动听优美,再找出一些大家一致认同的曲目来欣赏、学唱。这样学生在课外所选择的音乐在课堂上及时的反馈,教师也可以适时地作了解,以防止不良音乐作品的侵入。在教学时,教师可适当地选择活泼动听、健康向上的课外歌曲,如低年级可选择《西游记》、《刷牙歌》、《健康歌》,高年级可选择《童年》、《歌声与微笑》、《爱的奉献》等。这些乐曲小学生较熟悉,也比较喜欢。合理地选材,能使欣赏教学适合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由愉悦式聆听逐步过渡到理解式聆听,再慢慢达到评价式聆听。
二、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欣赏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接触实物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我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让学生观赏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给了学生更多艺术想象和生活联想的空间。最后,我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高潮。
(二)游戏形式。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如欣赏《跳绳》时,我让学生们边听边跟着音乐节奏跳绳,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欣赏《捉迷藏》前,先让学生们完整地听一遍乐曲,然后,请几位学生上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并配上背景音乐。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更好地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三)故事形式。
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我编了一个动物们过新年的故事,并结合图片和音乐边听边讲,迅速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四)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伴奏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可让学生在了解音乐故事内容后,跟随音乐,以神气的神态,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的表演来表现玩具兵们可爱、顽皮的形象。而在音乐结尾部分,描绘小主人苏醒过来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凌乱的“定格”动作来表现玩具兵们来不及回玩具箱、东倒西歪的尴尬形象。
(五)小组讨论形式。
这种方法适合中、高年级。如教学《瑶族舞曲》,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学习音乐主题,再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后,将学生分组,并提问:“全曲可分为几段?各乐段速度、拍子、情绪、旋律、节奏、力度、主奏乐器、表现内容各是什么?”让学生在《瑶族舞曲》的音乐中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发言,教师再对音乐问题、乐曲风格等进行解答和总结。这样通过小组评议课这种方式进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
三、改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欣赏乐曲《赛马》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可以问一些较难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旋律重复出现速度有何变化?”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渐慢时伸出—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系统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责编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