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到很多地方演讲,我常常对大学生讲的第一句话就是:请你抬起头来!不把你的头抬起来,怎么看得见你的未来?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今天就用“寻找人生的智慧”这样一个题目来跟大家讲一点我自己的人生故事。
我的生命故事我想分阶段来讲。第一个阶段是从我出生到20岁这个阶段。我所领会到的人生智慧是简单的四个字——大爱无涯。我是福建省闽侯县人,在8岁的时候和我的舅公去台湾。那时候福建被日本占据,我父亲跑到南洋去找工作,一去就没有踪影了。我妈妈和我大姐带领我们六口人过着非常艰难的生活。
在这个成长阶段,我很喜欢引用电影《美丽人生》的导演讲过的一句话——父母给我最大的财富就是贫穷。那段时间,家庭是非常贫穷的。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的大姐必须每天跑到很远的地方挑水,然后我们家里才有水喝,要跑到很远的地方砍柴,家里才有柴烧。所以我现在回忆我的母亲跟大姐带领我们走过酌那段艰苦日子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我大姐常常说的。她说,再过三天,我们家米缸的米又没了。还有一次,我听到妈妈在隔壁房间哭,姐姐从里面出来,我就问她,为什么妈妈在里面哭呢?她说,弟弟你不知道,她在为你下学期的学费发愁了。这是我童年很深刻的回忆。
这段时间妈妈给了我最大的智慧,她常常说爱是不求报偿,也是无价的,只有爱能越过偏私和叛离。无论此生你的决定如何,一定要真诚地对待自己。
高中毕业时,我喜欢新闻工作和教育工作,所以第一志愿填了政大新闻系,第二志愿是师大教育系。我没有填当时年轻人最向往的台大,虽然分数是肯定够的。我想起妈妈的那句话——无论此生你的决定如何,一定要真诚地对待自己。妈妈说,若与魔鬼接近,则天使就不翼而飞。意思就是说,你和坏朋友在一起,就是和魔鬼在一起,那么天使就会飞掉。这是妈妈给我的智慧。妈妈说与不熟悉的人分享是缘分,与熟悉的人分享是幸福的。她还告诉我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待,一个是读书,一个是尽孝,一个是行善。这些思想都是我小时候我妈妈给我的智慧,对我一生立身处世有非常大的帮助。
从20岁读新闻系开始,到30岁这个阶段,我人生获得的最大智慧就是系主任王洪钧的教诲。他是新闻掌界非常有名的一位教授,也是两岸交流的先行者,很早就率团到大陆来交流访问了。他说,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你要为你自己一生的志向奋斗,所以君子立的是恒志;小人是恒立志,过两天又变了,一天到晚立志。他说,滚动的石头不长苔,你坚持你的梦想,总有成功的一天。
后来我到了研究所,所长是曾虚白教授,大陆学新闻的朋友应该对他也很熟,很有名。曾老师从92岁开始写回忆录,写到96岁,写了60万字。他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人生智慧就是计划人生。他认为人的一生,就像经济计划一样,每个阶段都要好好计划,中年阶段、老年阶段、青年阶段,你该努力的目标、方向在哪里,要像经济计划里面的中程、远程一样,你要好好规划自己的生命。
曾老师做过很多重要的官。记者去访问晚年时的他,问他,这一生做了这么多大官,最得意的职位是什么?他说,我就是一个一辈子的中国新闻记者。所以受到曾虚白老师的启发,我自己也有一个起点。今天任何人问我这一生最得意的是什么,我都会说我就是一个中国的大学教授,我是一辈子的大学教授。
有一次我去美国访问,跟一个大学校长交换名片。我看了真的很惊讶。那个大学校长的名片中间是他的名字,左边是他的职务,上面写某某大学教授,下面有一行很小的字——兼校长。他把教授当作“最大”,反倒认为校长并没什么,只不过是行政工作。同样,我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最大的工作就是教授。我在学校教新闻系,就常常跟学生说,世界上只有名教授、名记者,没有什么名校长。
我常常跟很多年轻老师讲,小小的教室是大大的世界,我们做老师的人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很委屈,不要抱怨说,怎么一辈子都在小小的教室度过?我说你们错了。小小的教室是大大的世界,所有的人才、所有的学问都在这里面培养、完成。我们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教育工作。反过来我又对现在的年轻人说,大大的世界是小小的教室。什么意思呢?我们要把整个世界看作是小小的教室,要多去领会世界各国的学问,所以大大的世界又变成小小的教室。
后来,我又选了恩师王云五先生的课。我觉得王老师对我的一生影响也非常大。他自己只读过小学,完全苦学出身。他后来是胡适之的英文老师,再后来在台湾变成“博士之父”。他有一句话我很有感悟—一生活往下看,工作往上看。我们对自己的物质生活不要奢求太多,不要只知道功利,只知道钱。左宗棠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人要发上等愿,寻平处住,意思就是生活只要过得去就可以了,不要太奢求,而你看问题要从高处看,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我们常常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所以要往高处走,向宽处行,你每天做的事情要使自己的人生越走越宽,而不是越走越窄……
我的生命故事我想分阶段来讲。第一个阶段是从我出生到20岁这个阶段。我所领会到的人生智慧是简单的四个字——大爱无涯。我是福建省闽侯县人,在8岁的时候和我的舅公去台湾。那时候福建被日本占据,我父亲跑到南洋去找工作,一去就没有踪影了。我妈妈和我大姐带领我们六口人过着非常艰难的生活。
在这个成长阶段,我很喜欢引用电影《美丽人生》的导演讲过的一句话——父母给我最大的财富就是贫穷。那段时间,家庭是非常贫穷的。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的大姐必须每天跑到很远的地方挑水,然后我们家里才有水喝,要跑到很远的地方砍柴,家里才有柴烧。所以我现在回忆我的母亲跟大姐带领我们走过酌那段艰苦日子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我大姐常常说的。她说,再过三天,我们家米缸的米又没了。还有一次,我听到妈妈在隔壁房间哭,姐姐从里面出来,我就问她,为什么妈妈在里面哭呢?她说,弟弟你不知道,她在为你下学期的学费发愁了。这是我童年很深刻的回忆。
这段时间妈妈给了我最大的智慧,她常常说爱是不求报偿,也是无价的,只有爱能越过偏私和叛离。无论此生你的决定如何,一定要真诚地对待自己。
高中毕业时,我喜欢新闻工作和教育工作,所以第一志愿填了政大新闻系,第二志愿是师大教育系。我没有填当时年轻人最向往的台大,虽然分数是肯定够的。我想起妈妈的那句话——无论此生你的决定如何,一定要真诚地对待自己。妈妈说,若与魔鬼接近,则天使就不翼而飞。意思就是说,你和坏朋友在一起,就是和魔鬼在一起,那么天使就会飞掉。这是妈妈给我的智慧。妈妈说与不熟悉的人分享是缘分,与熟悉的人分享是幸福的。她还告诉我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待,一个是读书,一个是尽孝,一个是行善。这些思想都是我小时候我妈妈给我的智慧,对我一生立身处世有非常大的帮助。
从20岁读新闻系开始,到30岁这个阶段,我人生获得的最大智慧就是系主任王洪钧的教诲。他是新闻掌界非常有名的一位教授,也是两岸交流的先行者,很早就率团到大陆来交流访问了。他说,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你要为你自己一生的志向奋斗,所以君子立的是恒志;小人是恒立志,过两天又变了,一天到晚立志。他说,滚动的石头不长苔,你坚持你的梦想,总有成功的一天。
后来我到了研究所,所长是曾虚白教授,大陆学新闻的朋友应该对他也很熟,很有名。曾老师从92岁开始写回忆录,写到96岁,写了60万字。他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人生智慧就是计划人生。他认为人的一生,就像经济计划一样,每个阶段都要好好计划,中年阶段、老年阶段、青年阶段,你该努力的目标、方向在哪里,要像经济计划里面的中程、远程一样,你要好好规划自己的生命。
曾老师做过很多重要的官。记者去访问晚年时的他,问他,这一生做了这么多大官,最得意的职位是什么?他说,我就是一个一辈子的中国新闻记者。所以受到曾虚白老师的启发,我自己也有一个起点。今天任何人问我这一生最得意的是什么,我都会说我就是一个中国的大学教授,我是一辈子的大学教授。
有一次我去美国访问,跟一个大学校长交换名片。我看了真的很惊讶。那个大学校长的名片中间是他的名字,左边是他的职务,上面写某某大学教授,下面有一行很小的字——兼校长。他把教授当作“最大”,反倒认为校长并没什么,只不过是行政工作。同样,我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最大的工作就是教授。我在学校教新闻系,就常常跟学生说,世界上只有名教授、名记者,没有什么名校长。
我常常跟很多年轻老师讲,小小的教室是大大的世界,我们做老师的人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很委屈,不要抱怨说,怎么一辈子都在小小的教室度过?我说你们错了。小小的教室是大大的世界,所有的人才、所有的学问都在这里面培养、完成。我们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教育工作。反过来我又对现在的年轻人说,大大的世界是小小的教室。什么意思呢?我们要把整个世界看作是小小的教室,要多去领会世界各国的学问,所以大大的世界又变成小小的教室。
后来,我又选了恩师王云五先生的课。我觉得王老师对我的一生影响也非常大。他自己只读过小学,完全苦学出身。他后来是胡适之的英文老师,再后来在台湾变成“博士之父”。他有一句话我很有感悟—一生活往下看,工作往上看。我们对自己的物质生活不要奢求太多,不要只知道功利,只知道钱。左宗棠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人要发上等愿,寻平处住,意思就是生活只要过得去就可以了,不要太奢求,而你看问题要从高处看,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我们常常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所以要往高处走,向宽处行,你每天做的事情要使自己的人生越走越宽,而不是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