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与现代预防医学的差异性研究

来源 :康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basij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与预防医学相比,从理论上和人们认知程度上研究中医“治未病”学与现代预防医学的差异性学术特征。因此,促进对“治未病”的学术传播和理解,明确中医“治未病”研究方向的重点。方法:运用理论参考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以随机选取100志愿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人们对于“治未病”的认知程度,并通过对比中西医学,共同揭示现代语言中“治未病”的各类学术特征。结果:中医防病的基本理念是整体流行病学,将和谐适度作为首要目标,干预的主体是人体本身。结论:利用理论和调查比较,中医“治未病”的学术特色具有现代医学所没有的特点,在理论上更具适应性和方便性,这会是中医“治未病”研究调查的重点。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现代预防医学;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R211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中西医学体系中,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中医“治未病”的几个层次可以用三句话来表达“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而现代预防医学分为三个预防层次:(1)一级预防,也称为健康人群的预防工作,包括消除暴露外某些危险因素;(2)二级预防也叫临床前预防,但没有临床症状,它是针对身体有病变的人。(3)针对患者的高级预防,也称为临床预防。以下笔者以两种方式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差异。
  1 随机调查
  1.1资料与研究方式
  随机选取一百名志愿者做问卷调查,分别男性56人,女性44人,男性年龄在20岁到61岁之间,平均年龄45.1岁,女性年龄在20岁到56岁之间,平均年龄40.2岁,要求对传统文化知识有一定了解,文化水平在中上等,具有清晰的表达思路与语言交流能力,问卷主要调查对中医“治未病”与现代预防医学基本的了解,包括基本的观念问题、主要治疗的目标[1]、药物干预的客体、医疗策略等。将问卷进行回收总结,制作成电脑数据,便于后期研究调查用作参照。
  1.2研究方式
  中医的预防医学侧重于强调根据个体症状的不同进行相对应的治疗。在防治的过程中,它强调的重点是区分一个人的体质特征,区分部位属性的特征与疾病的异同,并区分不同时期的不同证状,该特点在整个防治过程中一直通用。
  1.3研究结果
  2 理论对比
  2.1现代医学强调科学,总是强调期望的可重复性。依靠技术创新与进步解决所有问题。现代医学主要的研究角度是从根本解决疾病,其口号是战胜疾病,根本目的是“在与疾病的战斗中取得优势”,在现代医疗系统中,有许多类似于“根治手术”的术语会导致许多病人产生错误的看法: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话说的太满,医生和病人之间就会发生冲突,甚至恶意事件近年来都有发生的原因。人们会有健康问题和疾病的出现[2],在笔者以为,由于人类的干预,许多疾病感染被消除,并以其它新的形式出现,这些都需要我们慢慢地去探索求知。
  2.2中医防病重在指导综合视角下的整体和谐度。中医治未病所采取的防治手段主要是拥有传统特色的保健方法,例如在我国医学的传统疗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精神疗法以及对心理的开导, 以修身养性为主培养优良的根基[3],主要提高他们的耐受力和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当然,这些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中医诊疗原则的三个要素:即人地时制宜原则,并正确识别疾病的确切症状。
  2.3中医学“治未病"的基本理念
  “治未病”,即“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是中医学术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黄帝内经. 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此观点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这一理念经历代医家不断阐发,至唐代孫思邈集其大成。他相对科学地把疾病划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并认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他反复告诫人们,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在他看来,“喜养性者,治未病之病”,只有在疾病形成前维持健康状态并从根源中清除,就能达到一种“人人得以尽享其天年”的境界,就能达到完美的状态。中医在健康维护和疾病预防、早期治疗和疾病后变化中着重讨论治未病,并提出保持健康和延长寿命的方法和措施。
  3 讨论
  3.1疾病的产生是疾病因素和身体相互抗衡的原因。为了与疾病作斗争,有必要思考疾病预防的理性预防。保持愉悦的精神面貌会让你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中医预防医学的力量为“一个保护健康的目的”提出了一个具体的计划心理健康、睡眠健康、饮食健康和运动健康等现代实践。为了预防疾病,有必要通过消除有害的外部因素来增强防护,加强对有害因素的抵制也是必要的,最后,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疾病的防治不仅消除了外部因素,而且增强身体健康中的有益因素,增加身体抵抗力。
  3.2因此,传统中医和西医的诊断和治疗理念无疑将成为预防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传统的中西医康复诊断的发展趋势。通过中西预防医学的比较发现,在思维模式、方法和预防手段等方面,中西预防的想法都具有独特的优势。以学术倡导的综合医学为前提,随着当今预防医学的快速发展,构建未来的系统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4 总结
  根据以上的对比研究,可以认为中医“治未病”根本的特征在于疾病预防的历史悠久、其疾病预防与恢复的特征、与现代医学不同的学术手法、独自的干预方法。在理论层面上,必须认识到这些特性的差异,否则中医疾病预防的学术研究就可以很容易的地走向适得其反的路径。面向未来,面对这些极具特色的医学领域,继承传递和现代评价这些特性领域的具体项目就尤为重要,为中医“治未病”的科技研发方向提供了好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张红燕,丁天红.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在康复医学中的运用价值探讨[J].现代中医药,2020,40(03):16-20.
  [2]姜青松,罗才贵.中医“治未病”与现代预防医学的区别[J].医学争鸣,2019,10(01):65-68.
  [3]李奕,陈震,于洋,张硕.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的探讨及内涵浅析[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13):3-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实施在卵巢囊肿围术期护理中,对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所发挥的有效作用。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4月~2020年2月诊治的86例卵巢囊肿患者作为护理对象,患者应用卵巢囊肿切除术进行治疗。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应用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觀察组患者的各项康复时间数据均显著少于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在重度压疮的治疗中,采用负压封闭吸引联合持续微氧渗透技术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在2018年4月~2020年3月诊治的重度压疮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吸引、持续微氧渗透技术联合治疗,对照组:仅应用负压封闭吸引治疗,对比指标: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创面恢复情况。结果:经过为期6周的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为93.93%,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妇产科手术室院感控制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妇产科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0例,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期间,参照组采取常规的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观察组则采取PDCA循环管理进行手术室的感染预防控制,继而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其差异存在统计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中频穴位导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60例医院收治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中药中频穴位导入辅助治療。比较两组患儿在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CRP以及IL-6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CRP以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生化检验指标应用在糖尿病临床诊断中所取得的检测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5月~2020年5月接诊的糖尿病患者80例纳入研究对象,设定为研究组;并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群74例纳入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进行生化检验,指标分别是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对比两组受检者的各项检测指标数据。结果:研究组受检者的各项指标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主要分析直肠癌患者在临床中运用核磁影像诊断的效果。方法:开展研究的时间为2016年9月-2020年4月,研究对象主要是我院接收的50例直肠癌患者,基于患者的诊断方式来对其分组,运用MRI诊断的患者作为实验组,运用CT诊断的患者作为对比组,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在临床中运用有效的MRI诊断,可以取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药+康复理疗用于老年哮喘病人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哮喘病人,平分成两个小组,也就是研究组、参照组,再分别进行常规药物+中医药与康复理疗相结合的疗法、常规药物疗法,并比較两组疗效。结果:在总有效率上,研究组疗效明显比参照组要高(P<0.05);两组经过治疗都有改善症状,但研究组的整体症状积分比参照组低得多(P<0.05)。
期刊
【摘要】目的:重点分析PBL教学法在临床新生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及应用现状。方法:主要借助理论分析法和文献对比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入我院新生儿科接受护理带教的36名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36名护理专业学生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实习学生基础理论考核成绩及操作能力,重点探究了PBL教学法在临床新生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及应用现状。结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联合应用颈部血管超声(CUS)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2019年4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组,再选取同期到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实施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的斑块检出率、颈动脉狭窄发病率以及颈动脉内中增厚发生率。结果:经过相同的检查后,观察组的斑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在生化免疫检验中的效果。方法:按照44例肿瘤患者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以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临床检验,n=22)与观察组(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进行临床检验,n=22),对比两种检验方法在生化免疫检验中的效果。结果:在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应用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项生化免疫检验指标对比结果为:特异度(90.91% vs 6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