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ay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是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现矛盾、提出假设、论证假设、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等。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创新情境,激发创新兴趣
  学生天真活泼,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敢说敢做,具有原始的创新意识,应该加以扶植。可以不断地给他们创设有变化又能激起新鲜感的学习环境,组织和引导他们去观察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向他们提出一些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遇到不方便、不满意、不合理、不科学的东西,启发他们进行变革,并重视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促使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媒体资源,课前收集大量科技录像片,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羊、试管婴儿、吸烟、吸毒的危害、猫叫综合症等等,穿插在相关的课堂教学中,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
  创新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脑力劳动,特别需要宽松的环境和和谐的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师生之间应该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上课时,要启发学生的怀疑精神,不应认为自己说的都对,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对于各种各样的问题,师生都可以共同探讨,彼此交换意见,相互切磋琢磨,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提出质疑,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自由呼吸课堂中的“新鲜空气”,达到共同探索、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的宽容、期待、激励,是学生创新至关重要的诱发因素。师生间亲切和融洽的关系,会给学生带来敢想、敢说、敢做的勇气,乐于创新的热情以及“我能创新”的自信。这样,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主动思考、质疑:这个生物学概念是否准确、完整?有无例外?这个生物学实验的设计是否科学、有什么干扰因素?该观察结果、生命活动或生理现象如何从本质上作出规律性的解释?
  三、善待显露创新性的学生
  心理学家梅内尔特曾经指出过:“今天的学校忽视了促进创造力,而且常常跟创造力作对。”不少教师,主观上也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创新的人才,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又往往只喜欢学生循规蹈矩、谨慎老成,讨厌学生为探求事物的奥秘而寻根究底,批评学生提出有悖于书本和权威的见解,训斥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观点,认为这是思想混乱的表现。有的教师对显露了创新精神嫩芽的学生难以容忍,轻者冷漠对待,重者批评、讽刺甚至处分。这实际上不自觉地扼杀了学生的原始创新精神。众所周知,爱迪生小时候就是问了“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被认为“捣蛋”而被赶出了学校;爱因斯坦上小学时,就是因为“顽皮”,上课时带有“破坏性”,常妨碍其他学生的学习而被开除学籍。幸好他们后来受到了良好教育,才成长为杰出的创新性人物。另外,对学生不成熟的创新,教师要包含和宽容、理解和支持、鼓励和帮助。
  四、正确对待创新中的困难
  一方面,困难并不纯粹是个坏东西,它向创新提出了迫切的、必然的要求,可以激发创新欲望。有志创新的人,要愉快地到困难多的地方去,迎难而上,创新能力在那里大有用武之地,可以产生累累硕果。另一方面,困难又是创新的拦路虎,只有战胜它,才能实现创新。首先要不屈服于困难,然后是千方百计去击破困难。杰出的人才在自己的创新过程中,无不经历过多次的挫折和失败,但他们以顽强的精神战胜了困难,最后取得了令人赞誉的成果。
  生物教学离不开教具,生物实验更离不开教具。随着生物课改的深入进行、生物实验的不断增加,学校现有的实验仪器已跟不上需求。教师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因陋就简,本着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的原则自制教具。自制教具不仅是一项教育科研活动,更是一种创新活动。自制教具的材料和用品本身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科学实验和教学的,有些自制教具是教学仪器中从来没有的,所以自制教具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而且在这种创新思维和亲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还会经历失败的痛苦、工作的艰辛和通过不懈努力完成设想与成果的转化。这不仅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所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有利于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整体水平都得到提高,为进一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高科技发明创造新产品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重视发挥个性,铸造创新人格
  创新本来就有“标新立异”、“与前不同”、“与常不同”、“与众不同”的特点,所以,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新。教育家徐特立指出:“限制个性的发挥和奔放,就不会有所创造,就不能发挥每个人的天才。”他又说:“不要用一个模子塑造人,千篇一律就没有创造性。”
  创新是以知识为基础、以需要为动力、以多种能力的综合为前提的实践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绝对没有创新人才速成班。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研究学生,务实工作,并根据学生的需要改进教法,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探索新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对于发挥学生自主、协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为各种信息交流搭建了平台,同时也为信息化教学创造了便利条件。多媒体技术的普及,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活动的多元化、具体化。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如何
期刊
语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由于语言文字本身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难于理解和运用,因此,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只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科书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也很难把课文里的抽象内容、情感、意境表达出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改变传统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渐普及,它以丰富的现代多媒体技术——声音、图片、动
期刊
近日读《教有所思》(李镇西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蓄藏很久的困惑再次浮上心头——作为一位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近20年的教师,我近期却在反复地问自己:究竟什么样的数学课才是好课?  近五年一直从事高三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最近两年一种孤独感总是笼罩着我:上课时我讲了10分钟就会不安,因为感觉不到学生的配合;一段时间不写东西就很恐惧,感觉与外界隔离了;复习一个新的章节前我会莫名地感到学生与我的距离感,因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中又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这里可以看出,语文课同时肩负着美育的使命。  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质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既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又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还为一些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体学习的机会,以便于教师为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呈现给学生直观、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探究欲望与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情境,使学
期刊
摘 要:教学是语言的艺术,教师的教学语言影响着教学质量,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政治教师要用艺术的语言在最恰当的时机、用最恰当的词语解决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语言 艺术性语言 政治教育  一、准确性  准确是政治课语言的基本要求。政治教师要以准确的语言、政治性特殊用语去传授文本中的概念、理论。政治课有很强的时政性,要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保
期刊
摘 要:多媒体技术是新课标改革中广泛采用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它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是语文教学中各种教学内容相互渗透和交叉的需要,更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合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去服务教学。下面本文将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简要概述。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小学语文 教育  一、前言  多媒体技术被认为是小学语文实践教育中促进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有效途径,也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
期刊
“学科名师工作站”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事物,许多地区都建立了名师工作站,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但比较系统的理论支撑、比较全面的理性思考欠缺。我市于2008年开始组建首批学科名师工作室站,2011年组建了第二批学科名师工作站,一些县(区)也进行了学科名师工作站建设的试点,经过近五年的实践,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些共识。  一、名师工作站的定位要有较高标准  名师工作站是集教学、研究、培
期刊
摘 要:流行音乐冲击中学音乐教育是一个值得时刻关注的音乐教育现象,也是个值得探索的音乐教育领地,假如我们学校的音乐教育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则有如掩耳盗铃。一支在典型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流行音乐,在音乐课上介绍给学生,意义不仅在于了解一首歌曲。利用恰当的“流行音乐”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补充现行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热爱课本上的“阳春白雪”音乐的基础上,了解和吸纳其他
期刊
随着经济、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促进着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着丰富的信息化资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支撑。  一、为教师的课前备课提供参考  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教师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