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闽台农业合作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首家台资农业企业前来落户。自2006年4月,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获批成为首批两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之一,目前福建省已有4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占全国总数的1/4强。这4个创业园已落户150多家台资农业企业,总投资近3亿美元。
李志鸿是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典型之一。
台湾冻顶乌龙茶、阿里山高山茶在华人世界有金字招牌之称。在台湾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台湾高山茶若离开本岛,茶叶就会失去原有的韵香。但是这一说法被福建漳平的永福“颠覆”。
2008年,台湾茶农李志鸿在福建漳平永福镇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生产的永福高山茶送回台湾参加茶叶比赛,荣获头等奖。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品茗后欣然题笔写下“永福国家级高山茶香飘两岸”,一时传为佳话。据了解,永福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已经是两岸农业合作交流极具特色的一个龙头园区,被专家视为闽台农业合作在先行先试中走向精深合作的一个成功典范,而台商亲切地称之为“大陆阿里山”。
作为大陆唯一以生产茶叶为主的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它是台商在岛外投资茶业最集中的区域,是台湾岛外最大的台式乌龙茶生产基地,这里有台资茶叶企业40多家,茶叶面积4.5万亩。
在李志鸿的鸿鼎茶场里,层层叠叠的茶山一望无际,一簇簇青葱的茶叶在正午的阳光下闪着油润的光泽。说起“大陆阿里山”,斯文儒雅的李志鸿滔滔不绝,“永福最大的特色就是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森林覆盖率80%,是一块不受污染的净土。因此符合现代精致农业的发展的条件要求。而茶产业是精致农业的龙头。”李志鸿就是把台湾精致农业引领到永福的第一人。
李志鸿在台北从事的是文化产业,与茶业完全没有关联。“弃文从农”是在父亲那里得到的最好教育——记住自己的根。1987年,李志鸿陪离开家乡40年的父亲第一次回大陆探亲。父亲带着整个家族长跪在爷爷奶奶的坟前,长哭不起的情景,令他刻骨铭心。“父亲觉得对父母、对家乡亏欠的太多”,此后,李志鸿每年都陪父亲回来扫墓,每次都要给家乡做些公益事情。2004年,永福镇一名村干部对李志鸿说,永福的地理气候条件很适合种植台湾高山茶,给了李志鸿试试看的决心,李志鸿还请来了台湾制茶界的顶尖级人才林志纯,带来了与台湾制茶业同步发展的技术设备。
制茶专家林志纯一踏进永福,内心就有了六成的肯定。“这里四面环山,森林涵盖率80%左右,我还特意看过地图,这里的维度比阿里山还偏北2°,土壤PH值在5左右,很适合种茶叶。再者,只有在出产反季节蔬菜的地方才能种出最好的高山茶,而永福就具备这个条件。”
在李志鸿的大型茶叶加工厂里,从台湾引进的最先进的设备正在工作,在制茶过程中,几近无尘,完全是按照食品卫生的要求。在李志鸿来这之前,当地的制茶设备还没有这么完善,这之后,被当地一些茶农们争相效仿。“这也提升了当地的制茶水准。”
同时,这里的茶园还浇灌上豆浆,这在大陆也尚属首次。“用了之后,茶香很特别。”
并且,李志鸿特别注重茶叶生产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台湾的农残检测的门槛之高,在世界上知名。李志鸿的茶叶送到台湾经过了175项检测,通过之后方能送去参加比赛。
“把永福打造成樱花公园”是李志鸿的又一个愿望和目标。
在李志鸿的茶园里,记者看到每隔四五米就有罗汉松、茶花、桂花,樱花等观赏树木,“未来的永福应该成为厦门、泉州、漳州,以及整个海西的后花园,成为海西生态旅游的亮点。想像一下,几年后的茶场,摇曳着迷人的樱花,那将是一番什么样的情景。”李志鸿说,因为茶产业是精致农业的龙头项目,也是农村繁荣发展最有经济效益的中心项目,一公顷的高山茶园带动出来的经济效益,可以照顾几十个家庭的生活。“想想看,这有多好!”
恰好,这正与农业部“海峡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中心”提出的闽台合作的重点之一——休闲农业的思路相吻合,这也让李志鸿感觉永福的天空很大。
永福的发展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台农,52岁的台湾人林勇来自台湾南投县,1997年,第一次来福建就喜欢上了永福,“‘永福’地名好,听起来就舒服,环境也适合高山茶,你在睡觉这茶树也在长大,24小时赚钱。”林勇娶了永福当地的姑娘,现在女儿已经7岁。一家人其乐融融,他在台湾的大多数亲戚都来到他的数百亩茶场,与他一起创业。“希望永福能像安溪一样做成一个著名的茶都”,林勇这样设计着永福的未来。
李志鸿是大批“台农西进”的一个典型和缩影。他们把台湾的品种引进大陆的同时,也带来了岛内的农业理念和营销模式,在福建的沿海或山区创造新天地,并提升当地的农业水平。又为岛内正在面临衰退的农业产业寻找到了转移的空间和广阔的市场,是闽台农业合作“双赢”的体现。
李志鸿是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典型之一。
台湾冻顶乌龙茶、阿里山高山茶在华人世界有金字招牌之称。在台湾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台湾高山茶若离开本岛,茶叶就会失去原有的韵香。但是这一说法被福建漳平的永福“颠覆”。
2008年,台湾茶农李志鸿在福建漳平永福镇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生产的永福高山茶送回台湾参加茶叶比赛,荣获头等奖。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品茗后欣然题笔写下“永福国家级高山茶香飘两岸”,一时传为佳话。据了解,永福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已经是两岸农业合作交流极具特色的一个龙头园区,被专家视为闽台农业合作在先行先试中走向精深合作的一个成功典范,而台商亲切地称之为“大陆阿里山”。
作为大陆唯一以生产茶叶为主的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它是台商在岛外投资茶业最集中的区域,是台湾岛外最大的台式乌龙茶生产基地,这里有台资茶叶企业40多家,茶叶面积4.5万亩。
在李志鸿的鸿鼎茶场里,层层叠叠的茶山一望无际,一簇簇青葱的茶叶在正午的阳光下闪着油润的光泽。说起“大陆阿里山”,斯文儒雅的李志鸿滔滔不绝,“永福最大的特色就是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森林覆盖率80%,是一块不受污染的净土。因此符合现代精致农业的发展的条件要求。而茶产业是精致农业的龙头。”李志鸿就是把台湾精致农业引领到永福的第一人。
李志鸿在台北从事的是文化产业,与茶业完全没有关联。“弃文从农”是在父亲那里得到的最好教育——记住自己的根。1987年,李志鸿陪离开家乡40年的父亲第一次回大陆探亲。父亲带着整个家族长跪在爷爷奶奶的坟前,长哭不起的情景,令他刻骨铭心。“父亲觉得对父母、对家乡亏欠的太多”,此后,李志鸿每年都陪父亲回来扫墓,每次都要给家乡做些公益事情。2004年,永福镇一名村干部对李志鸿说,永福的地理气候条件很适合种植台湾高山茶,给了李志鸿试试看的决心,李志鸿还请来了台湾制茶界的顶尖级人才林志纯,带来了与台湾制茶业同步发展的技术设备。
制茶专家林志纯一踏进永福,内心就有了六成的肯定。“这里四面环山,森林涵盖率80%左右,我还特意看过地图,这里的维度比阿里山还偏北2°,土壤PH值在5左右,很适合种茶叶。再者,只有在出产反季节蔬菜的地方才能种出最好的高山茶,而永福就具备这个条件。”
在李志鸿的大型茶叶加工厂里,从台湾引进的最先进的设备正在工作,在制茶过程中,几近无尘,完全是按照食品卫生的要求。在李志鸿来这之前,当地的制茶设备还没有这么完善,这之后,被当地一些茶农们争相效仿。“这也提升了当地的制茶水准。”
同时,这里的茶园还浇灌上豆浆,这在大陆也尚属首次。“用了之后,茶香很特别。”
并且,李志鸿特别注重茶叶生产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台湾的农残检测的门槛之高,在世界上知名。李志鸿的茶叶送到台湾经过了175项检测,通过之后方能送去参加比赛。
“把永福打造成樱花公园”是李志鸿的又一个愿望和目标。
在李志鸿的茶园里,记者看到每隔四五米就有罗汉松、茶花、桂花,樱花等观赏树木,“未来的永福应该成为厦门、泉州、漳州,以及整个海西的后花园,成为海西生态旅游的亮点。想像一下,几年后的茶场,摇曳着迷人的樱花,那将是一番什么样的情景。”李志鸿说,因为茶产业是精致农业的龙头项目,也是农村繁荣发展最有经济效益的中心项目,一公顷的高山茶园带动出来的经济效益,可以照顾几十个家庭的生活。“想想看,这有多好!”
恰好,这正与农业部“海峡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中心”提出的闽台合作的重点之一——休闲农业的思路相吻合,这也让李志鸿感觉永福的天空很大。
永福的发展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台农,52岁的台湾人林勇来自台湾南投县,1997年,第一次来福建就喜欢上了永福,“‘永福’地名好,听起来就舒服,环境也适合高山茶,你在睡觉这茶树也在长大,24小时赚钱。”林勇娶了永福当地的姑娘,现在女儿已经7岁。一家人其乐融融,他在台湾的大多数亲戚都来到他的数百亩茶场,与他一起创业。“希望永福能像安溪一样做成一个著名的茶都”,林勇这样设计着永福的未来。
李志鸿是大批“台农西进”的一个典型和缩影。他们把台湾的品种引进大陆的同时,也带来了岛内的农业理念和营销模式,在福建的沿海或山区创造新天地,并提升当地的农业水平。又为岛内正在面临衰退的农业产业寻找到了转移的空间和广阔的市场,是闽台农业合作“双赢”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