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上老鹳窝。”这段大江南北广为流传的民谣记述了大槐树移民的史实。洪洞除了有大槐树之名,还有“莲花城”之称。
说起洪洞,不得不提起洪洞县曲亭镇东张村。东张村位于洪洞县东南方向曲亭镇南垣,有村民322余户,1287口人,耕地2500余亩。虽占据土壤富饶,水源充足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受到资金匮乏,生产力落后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沿袭着收了玉米种麦子,年年都是老样子的传统的耕作模式,农民一年到头在田地里所得的收入仅能维持温饱,村民生活一直徘徊不前。但是自2010年开始,这个村子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洪洞县数一数二的小康村。从当年人均不到300元,一下跃至人均收入超8000元,成为远近羡慕的富裕村。
如今的东张村是一个绿色簇拥的美丽村庄。环村的水泥路,挺拔秀美的国槐洒下一路浓荫。路旁大片的樱桃林子、间作的农作物在阳光下枝繁叶茂,昭示着硕果丰收的美景。春秋棚内,各色菜蔬红绿相间,长势喜人。你若坐在村旁的泡桐树下,品着刚从荷花池里捞出的泥鳅,沐着荷塘里飘来的清香,可以尽享东张村美丽的田园风光。这一巨变主要是谁的功劳?东张村每个人都竖起大拇指笑着说:“当然是我们村党支部书记任玉林!”。
任玉林是一名团级复转军人,有着传奇的人生。他舍弃在首都北京安逸舒适的大都市生活,回乡当了一名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从军人到农民,从都市到农村,从军官到村官,他来了个华丽转身。
任玉林1957年出生于东张村,高中毕业后入伍。1995年8月,任玉林转业时为中校团级干部。转业后,任玉林来到首都北京。十几年来,这里有他温馨的家,亲爱的妻子和儿女,更有他兴旺发达的事业。
2009年冬天,曾任部队团职干部的任玉林回到了故乡东张村探望母亲。多年在外,看着外面的世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他牵念着自己的故乡,一脚踏上故土,多希望看到一个散发着时代气息的、生机勃勃的村庄。然而,环村一周,三、四条五十年代兴修水利时的荒沟,已成为村民的垃圾场。几处废旧的砖厂,占用着大片良田。村民的整体生活水平离走上富裕的道路尚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从乡村走出,在部队和城市打拼了多年的任玉林,提起家乡总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无不装在心里,家乡的街坊邻居、父老乡亲无不储存在记忆之中。 但说来道去总离不开一个话题,那就是盼着家乡早日脱贫,乡亲们都过上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
回到家乡探望老母亲的任玉林无意走到了学校,看到孩子还用着陈旧的铁炉子取暖,他的怜惜之心油然而生,当机立断拿出5000元钱找到村委主任,给孩子们装上了暖气,结束了学校生火取暖的历史。
在和当时村委主任倾心长谈之时,得知村里没有党支部书记,缺乏一个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谋福祉的领头人时,经过几天的思索,任玉林作出了一个出乎许多人意料的决定:“回到家乡,接续家乡的建设事业,激活村里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把东张村建成集绿色农业、科学种田、现代工业、观光农业、休闲度假、环境优美于一体的现代绿色农庄”。
他的决定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妻子竭力反对,与他大吵一架后愤然返回北京。同学战友也纷纷劝告不要做这个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任玉林犹豫过。可是又一想,“年过半百,咱不能说了不算”。
当铁定心的任玉林义无反顾地把这一想法告诉母亲时,八十高龄的母亲着实大吃一惊。自从儿子19岁离开家,风里雨里在外边打拼,吃的便是公家这碗饭。如今,他放着大城市的好日子不过,非要回到这个土庄子里,一身泥一身汗地接这副乱摊子,能吃得消吗?老人许久没表态。任玉林望着老母亲,心中忐忑。“你愿意受那个罪吗?不嫌麻烦你就干几年吧!”不知过了多久,母亲说出了这句话。任玉林记住了母亲这语重心长教诲。
说起当时的初衷,任玉林归结为三个原因:一是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深厚感情;二是父母在农村,有亲情的召唤;三是对农业有兴趣。他愿意在有生之年,让家乡的父老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任玉林放弃北京优越的条件,带着党组织关系返乡,立志改变东张村面貌的行动,着实让全村人感动。乡亲和党员们从他真诚的举动中看到了新的希望,并在支部选举中庄重地为任玉林投下自己神圣的一票,最后全票当选东张村部书记。当年12月,57岁的任玉林由北京返乡一肩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两个村级职务。在他看来,回乡当不当干部都得为家乡办事,当上村干部就更得为老百姓办实事。
当时,正是滴水成冰的隆冬,顺利当选的任玉林心里却揣着一团火。他首先从改变村容村貌做起,进行环境整治。第一件事是把村里主街道一条南北路,两条东西路,全部安装上了路灯。第二件事是投资20万元,免费为村民各家各户安装自来水管道和闭路电视。第三件事是村里修缮了广播站,扩建了村级组织、宣传活动场所,使村民的文化生活、娱乐活动和生存环境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曾几时许,东张村的乡亲们发现,穿行在田间地垄的任玉林换上了一双家乡的农村布鞋,远远望去,活脱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任玉林以他自己的独特姿态和方式,贴近和融入了自己的故土。从此,脚着布鞋的任玉林,穿行在故乡温热的土地上,用大手笔规划着东张村明天的蓝图,带领乡亲们构建着多彩的“东张梦”。
任玉林深知,建设新农村,科学种田是核心。为了寻求适合东张村发展的经营模式,他深深感到光有资金和项目是不行的,改变乡亲们的思想观念才是根本问题。让大家看看外面的的世界,才能找到自己的差距,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才能在转变观念中提升发展品位,在发展品位中促进观念转变。
为了科学种田,他自垫资金,先后组织村里的村干部、种养殖户、年轻人远赴山东、陕西、甘肃、内蒙、河北、武汉等地学习考察,开阔视野,借鉴人家的先进经验。并聘请专家来村里讲课。让村民逐渐掌握了大棚种植技术、樱桃栽植技术、泥鳅孵化技术。为村民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设新农村,农民种田土地是根本。他提出了“土地利用最大化,劳动力利用最大化”的理念。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他也在苦苦思索、探讨农村和农民问题。十八大后,他梳理着自己的思绪,找到了与中央政策的结合点,农业科学化、现代化、成品化,应是一条产业发展之路。提出了在3—5年内实现“人均一亩莲藕地、人均一亩樱桃园、户均一个大棚菜、五年人均一万元(纯收入)”宏大目标。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除了整修一些废弃砖厂外,他还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迁坟。这一冲击农村人根深蒂固的风俗习惯及传统观念的举动,立即引来许多人的非议和反对。任玉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个人出腰包,每户迁坟者获得2000元的补偿款,终于取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统一规划,建设了东张村公墓。
为了扩大种植面积,2010年年初,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发动群众,调集两辆铲车,实施明渠改暗工程,将绕村1000余米废渠改为暗渠,恢复耕地100余亩。与此同时,完善水利配套设施,新增一个变压器、维修一个变压器,并克服种种困难,高质量地建设防渗渠7000余米,新打深井3眼,使全村农田灌溉率达到100 %,为新型农业的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使土地创造更大效益,他利用家乡土地含硒高的特点,多方论证,开办了东张面粉厂。提出了“凭良心做食品、靠品质应发展”办厂宗旨。厂子开办后,有效的消化、吸收了农村留守妇女等闲散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他们生产的石磨面粉、手工挂面远销省内外,还销到了首都北京,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欢迎。
农业基础设施建好后,任玉林在多方考察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出资6万元,特聘专家为东张村制定出了符合村情实际的农业生态园区发展规划,勾勒出了东张村未来的美好蓝图。为了使东张村的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致富尽快实现,他率先提出改造恢复的三大措施,即:砖厂的恢复,老渠的改造,坟地的集中。任玉林带领乡亲们的致富之梦由此拉开了序幕。
凭着一腔热情,任玉林跑项目、垫资金,提出入股管理的新思路,创新管理方法,统一管理、统一出售,按比例分红。2011年年底,他又筹资150余万元建起了21栋温室大棚,让村民承包种植大棚蔬菜,并以每月6000元的高薪从山东聘请技术人员落户东张,开展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指导,现每个大棚年利润都在3万元以上。随后,他投资20万元改造废弃的砖窑地20余亩,变废为宝,带头建起了莲菜示范田。从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示范给村民,平均亩产达3000公斤,效益相当可观。在他的示范引导下,东张村村民有了发展池栽莲藕意愿,如今,东张村已建起节水莲藕500亩、春秋棚50栋,樱桃800亩。投放泥鳅鱼苗130万尾。
洪桐县东张村莲菜,经过有关部门的申请,2011年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等级认可,也是洪洞县唯一的一款地标产品,还被山西省农业厅确定为“一村一品”示范基地。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产品,这让老百姓种植有了很大的信心。如何让现有的荷塘收入再翻一番,任玉林多方考察,又给乡亲们提供了莲菜种植加泥鳅养殖的立体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因为外地泥鳅鱼苗拉回来成活率低、效益差,于是,任玉林又自掏腰包让村民尝试搞泥鳅孵化,让老百姓在泥鳅一项上再多赚一些钱。任玉林说:每亩地按200斤(泥鳅)鱼苗算,200斤鱼苗能产出八百到一千斤泥鳅。我们预算的时候是一亩地的苗下来是超不过十块钱,二十亩地下来能挣到两万块钱。二次孵化可以孵化到四批,孵化到四批下来又是四五十亩地,这个效益是很可观的。
莲菜种植加泥鳅养殖,主要优势是泥鳅和莲藕是互补的,是一种立体、循环的养殖方式。泥鳅粪便和泥鳅不用的东西,是莲藕生长的一种养分,莲藕生长过程中,又能给泥鳅增氧。整个互补以后,使莲藕长得比较好,泥鳅品质也比较好。
搞莲藕、泥鳅立体生态循环养殖的经营模式就是任玉林给村民们寻找到的一条生财之道。与往年不同的是,在水下人们不易看见的地方现在放养着泥鳅,这种莲藕、泥鳅立体生态循环养殖的500亩荷花塘,成为了村民们发财致富的聚宝盆。莲池、泥鳅立体养殖已成为特色产业正在逐步推广。
为了让村民们进一步增加收入,任玉林又把目光投在了樱桃种植上。他组织村民前往山东、河北、北京等地参观学习樱桃种植技术,并出资150万元购买了优质种苗,克服种种困难,在村里建起了800多亩的樱桃种植基地。村民们种的(樱桃)地是集体的,只管投工,土地、树苗包括农药、化肥,所有的资金投入都由村里统一负责,最后最大的受益是村民。根据市场估算,两年后每亩地可增加收入两万元。随着腰包变鼓,村民们形象的把樱桃树称之为“摇钱树”。
有了莲菜聚宝盆,又有了樱桃摇钱树,任玉林带领大家在村里建起了石磨面粉加工厂,把废渠垃圾场改建成东张村的商业街,东张村由此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为了建设石磨面粉加工厂,任玉林在北京的两个工厂停了,儿子差点走上邪路。没有资金,他忍痛卖掉了自己价值68万的大众T5商务车,抵押了老婆价值28万的奥迪A3轿车。昔日,这个身价千万的大老板,立刻成了“穷光蛋”。村民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提起任玉林的真诚和无私,东张村每个人都能说出一段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他每年为全村党员每人发放50元的春节慰问金,给低保户及五保户家中送去米、面、油和慰问款。村里无论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他都自掏腰包送去祝福。谁家有困难,只要向他开口,他从来都是不讲条件地给予帮助,不论是资金还是帮忙,他都从不拒绝。四年的事实证明,东张村的老百姓完全相信任玉林这个带兵的人,确实能带领全村群众增收致富。
每逢清晨,他走在绿树成荫的环村水泥路上,呼吸着新鲜空气,听着飞鸟啁啾,深深感到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站在东张村口,任玉林瞻望着他的前景规划:三五年内,将大量闲散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建成商品一条街,并建起村中文化广场、养老院、单元楼,向农村住房城镇化逐渐延伸。进一步借助“洪洞大槐树的影响,莲城美誉,杨侯国遗址厚重文化底蕴及春秋师旷文化的独特魅力,举办“莲花艺术节”观光以及莲菜等农副产品的深加工……”
将近四年过去了,东张村正沿着任玉林当初的设想向前发展。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他坚定自己的信念:“农村能干的事情太多,认准的事情不能变。”
不懈的奋斗中,蕴含着他对故土的深情,更承载着他改变家乡面貌的人生理想。他说,人的一生,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为之苦过、累过、思索过、奋斗过,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幸福。
他的“东张梦”,正在这片土地上彰显着五彩绚丽的成果。他带领村民发展经济,转变民风,改善民生,走上了一条科学发展、强村富民的道路。靠他的人品、作风和精神,赢得了村民的爱戴和拥护,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了榜样。
说起洪洞,不得不提起洪洞县曲亭镇东张村。东张村位于洪洞县东南方向曲亭镇南垣,有村民322余户,1287口人,耕地2500余亩。虽占据土壤富饶,水源充足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受到资金匮乏,生产力落后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沿袭着收了玉米种麦子,年年都是老样子的传统的耕作模式,农民一年到头在田地里所得的收入仅能维持温饱,村民生活一直徘徊不前。但是自2010年开始,这个村子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洪洞县数一数二的小康村。从当年人均不到300元,一下跃至人均收入超8000元,成为远近羡慕的富裕村。
如今的东张村是一个绿色簇拥的美丽村庄。环村的水泥路,挺拔秀美的国槐洒下一路浓荫。路旁大片的樱桃林子、间作的农作物在阳光下枝繁叶茂,昭示着硕果丰收的美景。春秋棚内,各色菜蔬红绿相间,长势喜人。你若坐在村旁的泡桐树下,品着刚从荷花池里捞出的泥鳅,沐着荷塘里飘来的清香,可以尽享东张村美丽的田园风光。这一巨变主要是谁的功劳?东张村每个人都竖起大拇指笑着说:“当然是我们村党支部书记任玉林!”。
任玉林是一名团级复转军人,有着传奇的人生。他舍弃在首都北京安逸舒适的大都市生活,回乡当了一名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从军人到农民,从都市到农村,从军官到村官,他来了个华丽转身。
任玉林1957年出生于东张村,高中毕业后入伍。1995年8月,任玉林转业时为中校团级干部。转业后,任玉林来到首都北京。十几年来,这里有他温馨的家,亲爱的妻子和儿女,更有他兴旺发达的事业。
2009年冬天,曾任部队团职干部的任玉林回到了故乡东张村探望母亲。多年在外,看着外面的世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他牵念着自己的故乡,一脚踏上故土,多希望看到一个散发着时代气息的、生机勃勃的村庄。然而,环村一周,三、四条五十年代兴修水利时的荒沟,已成为村民的垃圾场。几处废旧的砖厂,占用着大片良田。村民的整体生活水平离走上富裕的道路尚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从乡村走出,在部队和城市打拼了多年的任玉林,提起家乡总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无不装在心里,家乡的街坊邻居、父老乡亲无不储存在记忆之中。 但说来道去总离不开一个话题,那就是盼着家乡早日脱贫,乡亲们都过上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
回到家乡探望老母亲的任玉林无意走到了学校,看到孩子还用着陈旧的铁炉子取暖,他的怜惜之心油然而生,当机立断拿出5000元钱找到村委主任,给孩子们装上了暖气,结束了学校生火取暖的历史。
在和当时村委主任倾心长谈之时,得知村里没有党支部书记,缺乏一个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谋福祉的领头人时,经过几天的思索,任玉林作出了一个出乎许多人意料的决定:“回到家乡,接续家乡的建设事业,激活村里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把东张村建成集绿色农业、科学种田、现代工业、观光农业、休闲度假、环境优美于一体的现代绿色农庄”。
他的决定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妻子竭力反对,与他大吵一架后愤然返回北京。同学战友也纷纷劝告不要做这个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任玉林犹豫过。可是又一想,“年过半百,咱不能说了不算”。
当铁定心的任玉林义无反顾地把这一想法告诉母亲时,八十高龄的母亲着实大吃一惊。自从儿子19岁离开家,风里雨里在外边打拼,吃的便是公家这碗饭。如今,他放着大城市的好日子不过,非要回到这个土庄子里,一身泥一身汗地接这副乱摊子,能吃得消吗?老人许久没表态。任玉林望着老母亲,心中忐忑。“你愿意受那个罪吗?不嫌麻烦你就干几年吧!”不知过了多久,母亲说出了这句话。任玉林记住了母亲这语重心长教诲。
说起当时的初衷,任玉林归结为三个原因:一是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深厚感情;二是父母在农村,有亲情的召唤;三是对农业有兴趣。他愿意在有生之年,让家乡的父老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任玉林放弃北京优越的条件,带着党组织关系返乡,立志改变东张村面貌的行动,着实让全村人感动。乡亲和党员们从他真诚的举动中看到了新的希望,并在支部选举中庄重地为任玉林投下自己神圣的一票,最后全票当选东张村部书记。当年12月,57岁的任玉林由北京返乡一肩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两个村级职务。在他看来,回乡当不当干部都得为家乡办事,当上村干部就更得为老百姓办实事。
当时,正是滴水成冰的隆冬,顺利当选的任玉林心里却揣着一团火。他首先从改变村容村貌做起,进行环境整治。第一件事是把村里主街道一条南北路,两条东西路,全部安装上了路灯。第二件事是投资20万元,免费为村民各家各户安装自来水管道和闭路电视。第三件事是村里修缮了广播站,扩建了村级组织、宣传活动场所,使村民的文化生活、娱乐活动和生存环境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曾几时许,东张村的乡亲们发现,穿行在田间地垄的任玉林换上了一双家乡的农村布鞋,远远望去,活脱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任玉林以他自己的独特姿态和方式,贴近和融入了自己的故土。从此,脚着布鞋的任玉林,穿行在故乡温热的土地上,用大手笔规划着东张村明天的蓝图,带领乡亲们构建着多彩的“东张梦”。
任玉林深知,建设新农村,科学种田是核心。为了寻求适合东张村发展的经营模式,他深深感到光有资金和项目是不行的,改变乡亲们的思想观念才是根本问题。让大家看看外面的的世界,才能找到自己的差距,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才能在转变观念中提升发展品位,在发展品位中促进观念转变。
为了科学种田,他自垫资金,先后组织村里的村干部、种养殖户、年轻人远赴山东、陕西、甘肃、内蒙、河北、武汉等地学习考察,开阔视野,借鉴人家的先进经验。并聘请专家来村里讲课。让村民逐渐掌握了大棚种植技术、樱桃栽植技术、泥鳅孵化技术。为村民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设新农村,农民种田土地是根本。他提出了“土地利用最大化,劳动力利用最大化”的理念。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他也在苦苦思索、探讨农村和农民问题。十八大后,他梳理着自己的思绪,找到了与中央政策的结合点,农业科学化、现代化、成品化,应是一条产业发展之路。提出了在3—5年内实现“人均一亩莲藕地、人均一亩樱桃园、户均一个大棚菜、五年人均一万元(纯收入)”宏大目标。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除了整修一些废弃砖厂外,他还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迁坟。这一冲击农村人根深蒂固的风俗习惯及传统观念的举动,立即引来许多人的非议和反对。任玉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个人出腰包,每户迁坟者获得2000元的补偿款,终于取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统一规划,建设了东张村公墓。
为了扩大种植面积,2010年年初,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发动群众,调集两辆铲车,实施明渠改暗工程,将绕村1000余米废渠改为暗渠,恢复耕地100余亩。与此同时,完善水利配套设施,新增一个变压器、维修一个变压器,并克服种种困难,高质量地建设防渗渠7000余米,新打深井3眼,使全村农田灌溉率达到100 %,为新型农业的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使土地创造更大效益,他利用家乡土地含硒高的特点,多方论证,开办了东张面粉厂。提出了“凭良心做食品、靠品质应发展”办厂宗旨。厂子开办后,有效的消化、吸收了农村留守妇女等闲散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他们生产的石磨面粉、手工挂面远销省内外,还销到了首都北京,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欢迎。
农业基础设施建好后,任玉林在多方考察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出资6万元,特聘专家为东张村制定出了符合村情实际的农业生态园区发展规划,勾勒出了东张村未来的美好蓝图。为了使东张村的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致富尽快实现,他率先提出改造恢复的三大措施,即:砖厂的恢复,老渠的改造,坟地的集中。任玉林带领乡亲们的致富之梦由此拉开了序幕。
凭着一腔热情,任玉林跑项目、垫资金,提出入股管理的新思路,创新管理方法,统一管理、统一出售,按比例分红。2011年年底,他又筹资150余万元建起了21栋温室大棚,让村民承包种植大棚蔬菜,并以每月6000元的高薪从山东聘请技术人员落户东张,开展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指导,现每个大棚年利润都在3万元以上。随后,他投资20万元改造废弃的砖窑地20余亩,变废为宝,带头建起了莲菜示范田。从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示范给村民,平均亩产达3000公斤,效益相当可观。在他的示范引导下,东张村村民有了发展池栽莲藕意愿,如今,东张村已建起节水莲藕500亩、春秋棚50栋,樱桃800亩。投放泥鳅鱼苗130万尾。
洪桐县东张村莲菜,经过有关部门的申请,2011年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等级认可,也是洪洞县唯一的一款地标产品,还被山西省农业厅确定为“一村一品”示范基地。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产品,这让老百姓种植有了很大的信心。如何让现有的荷塘收入再翻一番,任玉林多方考察,又给乡亲们提供了莲菜种植加泥鳅养殖的立体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因为外地泥鳅鱼苗拉回来成活率低、效益差,于是,任玉林又自掏腰包让村民尝试搞泥鳅孵化,让老百姓在泥鳅一项上再多赚一些钱。任玉林说:每亩地按200斤(泥鳅)鱼苗算,200斤鱼苗能产出八百到一千斤泥鳅。我们预算的时候是一亩地的苗下来是超不过十块钱,二十亩地下来能挣到两万块钱。二次孵化可以孵化到四批,孵化到四批下来又是四五十亩地,这个效益是很可观的。
莲菜种植加泥鳅养殖,主要优势是泥鳅和莲藕是互补的,是一种立体、循环的养殖方式。泥鳅粪便和泥鳅不用的东西,是莲藕生长的一种养分,莲藕生长过程中,又能给泥鳅增氧。整个互补以后,使莲藕长得比较好,泥鳅品质也比较好。
搞莲藕、泥鳅立体生态循环养殖的经营模式就是任玉林给村民们寻找到的一条生财之道。与往年不同的是,在水下人们不易看见的地方现在放养着泥鳅,这种莲藕、泥鳅立体生态循环养殖的500亩荷花塘,成为了村民们发财致富的聚宝盆。莲池、泥鳅立体养殖已成为特色产业正在逐步推广。
为了让村民们进一步增加收入,任玉林又把目光投在了樱桃种植上。他组织村民前往山东、河北、北京等地参观学习樱桃种植技术,并出资150万元购买了优质种苗,克服种种困难,在村里建起了800多亩的樱桃种植基地。村民们种的(樱桃)地是集体的,只管投工,土地、树苗包括农药、化肥,所有的资金投入都由村里统一负责,最后最大的受益是村民。根据市场估算,两年后每亩地可增加收入两万元。随着腰包变鼓,村民们形象的把樱桃树称之为“摇钱树”。
有了莲菜聚宝盆,又有了樱桃摇钱树,任玉林带领大家在村里建起了石磨面粉加工厂,把废渠垃圾场改建成东张村的商业街,东张村由此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为了建设石磨面粉加工厂,任玉林在北京的两个工厂停了,儿子差点走上邪路。没有资金,他忍痛卖掉了自己价值68万的大众T5商务车,抵押了老婆价值28万的奥迪A3轿车。昔日,这个身价千万的大老板,立刻成了“穷光蛋”。村民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提起任玉林的真诚和无私,东张村每个人都能说出一段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他每年为全村党员每人发放50元的春节慰问金,给低保户及五保户家中送去米、面、油和慰问款。村里无论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他都自掏腰包送去祝福。谁家有困难,只要向他开口,他从来都是不讲条件地给予帮助,不论是资金还是帮忙,他都从不拒绝。四年的事实证明,东张村的老百姓完全相信任玉林这个带兵的人,确实能带领全村群众增收致富。
每逢清晨,他走在绿树成荫的环村水泥路上,呼吸着新鲜空气,听着飞鸟啁啾,深深感到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站在东张村口,任玉林瞻望着他的前景规划:三五年内,将大量闲散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建成商品一条街,并建起村中文化广场、养老院、单元楼,向农村住房城镇化逐渐延伸。进一步借助“洪洞大槐树的影响,莲城美誉,杨侯国遗址厚重文化底蕴及春秋师旷文化的独特魅力,举办“莲花艺术节”观光以及莲菜等农副产品的深加工……”
将近四年过去了,东张村正沿着任玉林当初的设想向前发展。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他坚定自己的信念:“农村能干的事情太多,认准的事情不能变。”
不懈的奋斗中,蕴含着他对故土的深情,更承载着他改变家乡面貌的人生理想。他说,人的一生,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为之苦过、累过、思索过、奋斗过,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幸福。
他的“东张梦”,正在这片土地上彰显着五彩绚丽的成果。他带领村民发展经济,转变民风,改善民生,走上了一条科学发展、强村富民的道路。靠他的人品、作风和精神,赢得了村民的爱戴和拥护,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