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核心又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就是创新思维能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造;思维训练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住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1.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想象
抒情散文,语言生动,感情强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教学时,可借助语言文字,运用形象思维,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唤起学生的内心现象,把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于石头发声的问题,“鸣”的施动者不能是句子的主语“大风浪”,而是省略的宾语“之”(石头),故译为“使??发出响声”。我们熟悉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的“开”也是这样。“句轴”的结构分析和词语搭配的语义关系的分析相辅相成,不能偏废。所以活用定义强调“一定的环境下临时”。忽略了结构,可能就是意译,这对于整体理解文意无伤大雅,但对于解释、翻译等题,就可能失分,尤其是使动、为动、意动的判断。偶尔碰到复杂点的文言句子也没关系,比如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先用“句轴”分析整个句子的大主干,再用它划分复杂的那部分的成分。有时并不需要每个词语的位置和词性都落实,分析局部的结构搭配关系,也就行了!活用情况的迅速准确的判断,直接关系到阅读的速度、翻译的准度。读文言文,联系语境,分析“障碍句”的结构成分,进而辨析“问题成分”“问题字词”的词性,是迅速学会文言实词——不仅活用,而且通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目前试卷中文言部分的第一题文言实词考查,给出四项,要求判断解释正确或错误的一项,我们就可以用“语文句轴”,看被解释的字的释义是否符合它所处成分位置的词性,若不符合,首先就是“错误”的;必须先符合词性然后才从语境角度思考,而很多同学忽视了结构分析带来的方便。同时,也是理解掌握附着在实词上起作用的虚词的重要一步,虚词前后实词的词性、成分往往决定虚词的用法。当然,分析结构也是判别文言句式时不可忽视的,比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特别重要的是,从实词学习中养成的分析结构的习惯,能让同学们字斟句酌,瞻前顾后,形成良好的精读习惯和严密的审题意识。所以说,透彻了解活用,是突破文言阅读瓶颈的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朗读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中描绘“春风图”的一段文字。先教师表情达意地范读,创设一种美好的氛围,使学生入入境,跃跃欲试,调动其积极性。然后指导学生尽情美读,发学生的触觉想象: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读重音,以唤起学生被母亲抚摸的情感体验,引爆想象的花;嗅觉想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儿,还有各种花的香”,听觉想象: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的喉咙,唱出宛转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牧童的短?嘹亮地响着”。其中“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香”、“清脆”、“宛转”、“嘹亮”等词语要读得清晰响亮,带有喜之情,以引发学生想象的“着火点”和“触发点”。使学生入作者所描绘的优美意境之中,脑中再造出一幅温暖和煦春风图。
2.利用“体态语”启发学生想象
语言学家把伴随在谈话中的眼神、面部表情、头和手脚动作以及整个身躯的姿态等非语言性的动作叫做“体态语它在交际中可发挥“意在不言中”的美妙作用。“体态语”靠作表情达意,形象直观。教学时,可借助于媒体或课堂表演,象地展示人物的“体态语言”,启发学生想象。如《江姐》中,江姐痛失丈夫时,她却说:“这算不得什么!??”真的算不什么吗?!她“嘴唇微微抖动”,“抬起头??朝那木笼望了最一眼,就默默地踏着泥泞的路走开了。”这些体态语入木三地刻画出江姐忠诚于党的革命事业而不惜个人利益的英雄象。教学时,指导学生仔细体味江姐的神情心态,感受江姐此坚强的性格。然后让学生观看录像,形象地展示这一“体语”,引爆学生想象的火花,使学生脑中“立”起一个活生生“江姐”,从而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3.利用“意义空白”开发想象区域
在中国画技法中,非常讲究“空白”艺术,给人以广阔的象空间。古诗文中也讲究含蓄和意境的创设,有所谓“强外音”、“言外之意”、“韵外之致”等创作主张和艺术表现手法,种“贵在言外,使之思而得之”的表达效果,就是阅读作品中“意义空白”,这是启迪学生想象的“亮点”。高段教材中,多存在“意义空白”。如《凡卡》一文,全文了许多省略号,其“意义空白”给人对善与恶、美与丑的思索留下了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学生熟读全文的基础上,把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运用想象去体会其中丰富的内质含义再如《江姐》一文的结尾:“同志们太好了。这算不了什么!?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是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江姐惊天地,泣鬼神的话语包含的意义空白,也给人留下了极其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张开丰富的想象,去充实这一“意义空白”,无疑对江姐坚强志的歌颂之情也更为强烈,对课文中心的理解更为深刻。
4.利用事物说明文培养空间想象力
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大大开发学生的想象区域,培养其象能力。不仅文学作品类课文的教学充分施展,科学类课文教学也同样可以做到,尤其是空间想象力,几乎不受文体的限。如《北京》等这类以建筑物为对象的说明文,可在反复阅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说明顺序,扣住空间方位,想建筑物的结构、规模、形状、布局等,然后把作者用文字描绘“图形”,用简明的线条绘制出来。这样,学生完成了两次思维两次创造的学习过程,同时又体会了作者把图画(实物)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
当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方面的工作有待于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需要我们进行创新性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报刊社.
[2]刘志光.创造性教育与人才.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6.7
关键词:创新;创造;思维训练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住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1.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想象
抒情散文,语言生动,感情强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教学时,可借助语言文字,运用形象思维,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唤起学生的内心现象,把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于石头发声的问题,“鸣”的施动者不能是句子的主语“大风浪”,而是省略的宾语“之”(石头),故译为“使??发出响声”。我们熟悉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的“开”也是这样。“句轴”的结构分析和词语搭配的语义关系的分析相辅相成,不能偏废。所以活用定义强调“一定的环境下临时”。忽略了结构,可能就是意译,这对于整体理解文意无伤大雅,但对于解释、翻译等题,就可能失分,尤其是使动、为动、意动的判断。偶尔碰到复杂点的文言句子也没关系,比如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先用“句轴”分析整个句子的大主干,再用它划分复杂的那部分的成分。有时并不需要每个词语的位置和词性都落实,分析局部的结构搭配关系,也就行了!活用情况的迅速准确的判断,直接关系到阅读的速度、翻译的准度。读文言文,联系语境,分析“障碍句”的结构成分,进而辨析“问题成分”“问题字词”的词性,是迅速学会文言实词——不仅活用,而且通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目前试卷中文言部分的第一题文言实词考查,给出四项,要求判断解释正确或错误的一项,我们就可以用“语文句轴”,看被解释的字的释义是否符合它所处成分位置的词性,若不符合,首先就是“错误”的;必须先符合词性然后才从语境角度思考,而很多同学忽视了结构分析带来的方便。同时,也是理解掌握附着在实词上起作用的虚词的重要一步,虚词前后实词的词性、成分往往决定虚词的用法。当然,分析结构也是判别文言句式时不可忽视的,比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特别重要的是,从实词学习中养成的分析结构的习惯,能让同学们字斟句酌,瞻前顾后,形成良好的精读习惯和严密的审题意识。所以说,透彻了解活用,是突破文言阅读瓶颈的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朗读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中描绘“春风图”的一段文字。先教师表情达意地范读,创设一种美好的氛围,使学生入入境,跃跃欲试,调动其积极性。然后指导学生尽情美读,发学生的触觉想象: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读重音,以唤起学生被母亲抚摸的情感体验,引爆想象的花;嗅觉想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儿,还有各种花的香”,听觉想象: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的喉咙,唱出宛转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牧童的短?嘹亮地响着”。其中“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香”、“清脆”、“宛转”、“嘹亮”等词语要读得清晰响亮,带有喜之情,以引发学生想象的“着火点”和“触发点”。使学生入作者所描绘的优美意境之中,脑中再造出一幅温暖和煦春风图。
2.利用“体态语”启发学生想象
语言学家把伴随在谈话中的眼神、面部表情、头和手脚动作以及整个身躯的姿态等非语言性的动作叫做“体态语它在交际中可发挥“意在不言中”的美妙作用。“体态语”靠作表情达意,形象直观。教学时,可借助于媒体或课堂表演,象地展示人物的“体态语言”,启发学生想象。如《江姐》中,江姐痛失丈夫时,她却说:“这算不得什么!??”真的算不什么吗?!她“嘴唇微微抖动”,“抬起头??朝那木笼望了最一眼,就默默地踏着泥泞的路走开了。”这些体态语入木三地刻画出江姐忠诚于党的革命事业而不惜个人利益的英雄象。教学时,指导学生仔细体味江姐的神情心态,感受江姐此坚强的性格。然后让学生观看录像,形象地展示这一“体语”,引爆学生想象的火花,使学生脑中“立”起一个活生生“江姐”,从而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3.利用“意义空白”开发想象区域
在中国画技法中,非常讲究“空白”艺术,给人以广阔的象空间。古诗文中也讲究含蓄和意境的创设,有所谓“强外音”、“言外之意”、“韵外之致”等创作主张和艺术表现手法,种“贵在言外,使之思而得之”的表达效果,就是阅读作品中“意义空白”,这是启迪学生想象的“亮点”。高段教材中,多存在“意义空白”。如《凡卡》一文,全文了许多省略号,其“意义空白”给人对善与恶、美与丑的思索留下了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学生熟读全文的基础上,把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运用想象去体会其中丰富的内质含义再如《江姐》一文的结尾:“同志们太好了。这算不了什么!?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是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江姐惊天地,泣鬼神的话语包含的意义空白,也给人留下了极其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张开丰富的想象,去充实这一“意义空白”,无疑对江姐坚强志的歌颂之情也更为强烈,对课文中心的理解更为深刻。
4.利用事物说明文培养空间想象力
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大大开发学生的想象区域,培养其象能力。不仅文学作品类课文的教学充分施展,科学类课文教学也同样可以做到,尤其是空间想象力,几乎不受文体的限。如《北京》等这类以建筑物为对象的说明文,可在反复阅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说明顺序,扣住空间方位,想建筑物的结构、规模、形状、布局等,然后把作者用文字描绘“图形”,用简明的线条绘制出来。这样,学生完成了两次思维两次创造的学习过程,同时又体会了作者把图画(实物)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
当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方面的工作有待于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需要我们进行创新性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报刊社.
[2]刘志光.创造性教育与人才.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