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078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者根据在普通高校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的尝试,阐述了体育舞蹈的起源及分类,认为体育舞蹈教学必须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从而对学生进行基本姿态、基本动作和技术、男女搭配、组合动作的训练及乐感的培养,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 起源 分类 训练方式
  体育舞蹈泛指国际标准交谊舞,简称国标舞。它是集体育与舞蹈为一体、体能锻炼与艺术修养为一身的国际体育运动项目。据研究,体育舞蹈传入我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兴起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全民健身热潮的掀起,体育舞蹈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它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形式,培养人们健美的体格、优雅的姿态、匀称的形体,而且可以娱乐身心、陶冶情操、调节情绪,更可以作为一种社交手段,互相交流,增进友谊。
  为了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普通高校体育课也在向着多学科、全方位的方向发展,体育舞蹈选项课应运而生。与此同时,现代大学生审美情趣更高,对知识更加渴求,昔日的体育活动项目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需要更多的具有新时代、新内容的体育活动。因此,体育舞蹈课一开设就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体育舞蹈集舞蹈美、形体美、音乐美和服饰美于一身,注重练习者的礼仪和衣着,是一项富有强烈的娱乐、竞技、表演色彩的高雅文体活动,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自娱性和社交性,对陶冶情操、增强体质、增进友谊和情感交流、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社交能力等有着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应使学生了解体育舞蹈的内涵,着重基本姿态训练、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训练、乐感培养、男女搭配训练及组合动作的训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
  1.体育舞蹈的起源及分类
  1.1体育舞蹈的起源
  体育舞蹈是一种国际社交活动的舞蹈,是在舞厅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的名称是“国际体育舞蹈”或“国际标准舞”,即“国标”,追根溯源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早在十一、二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将一些民间舞蹈加以萃取提炼,进入宫廷后形成了“宫廷舞”,为王室贵族消遣娱乐。直至法国大革命宫廷解体后,这种“宫廷舞”才进入民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交谊舞。1924年由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学会对当时的交谊舞进行了整理、规范,审定了七种交谊舞。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现代交谊舞与拉丁美洲热情奔放的黑人舞蹈相融合产生了拉丁舞。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最终制定了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类共十个舞种的体育舞蹈。这十个舞种的起源和发展都与发源地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紧密相关,是表现民族思想感情、理想愿望的舞蹈艺术。
  1.2体育舞蹈的分类
  从广义上讲,体育舞蹈是根据人体解剖学原理和生理特征,在音乐伴奏下,通过人体各部位有节奏的各种变化,表现各自的情感和技艺,自娱自乐、增强体质或进行竞技的一项体育活动。因此,现在将它划分为健身体育舞蹈和竞技体育舞蹈两类。健身体育舞蹈包括集体舞、交谊舞及其他舞种如迪斯科,是适合广大群众的普及型运动,是基础;竞技体育舞蹈包括团体舞、摩登舞和拉丁舞,是在健身体育舞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提高。由于健身体育舞蹈动作类型多样,难度不大,音乐节奏清晰,容易掌握,又不受场地、服装、人数等的控制,因此笔者认为更适合作为普通高校体育舞蹈主要教学内容。竞技体育舞蹈可以作为提高部分的内容加以介绍和练习。
  2.体育舞蹈的教学与训练
  2.1基本姿态训练
  姿态是人体在空间的形象表现,它贯穿动作的始终。体育舞蹈的姿态美是头、躯干和四肢等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按照多变的节奏、丰富的韵律,产生不同的力量、速度、节奏、幅度及人体重心的变化,形成点与线的移动,交相辉映出体育舞蹈丰富的表现手法,全面展示各种身体动作的艺术风格。如摩登舞端庄挺拔,高贵典雅,动作细腻,轻柔流畅,舞姿优美;拉丁舞则活泼自由,热情奔放。因此在训练时,教师要根据不同舞种的风格要求,结合具体的动作要领,对身体姿态提出严格的要求。无论是姿态的折合与伸展、柔美与粗犷、挺拔与优雅都应有“形”可寻,给人以直接的视觉感受和情绪感染。
  2.2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训练
  体育舞蹈是技术性很强的项目,它包含运步技巧、反身技巧、升降技巧、倾斜技巧、摆动技巧、平衡技巧、重心转移技巧、领舞技巧、跟随技巧等九大技巧,以及屈、伸、转、绕、移、提、沉、顶、挺、展、踢、旋转、拉长、反身、跑跳等动作类型。在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确所学动作的正确技术,如:方位准确,正确运用脚的滚动与膝的自然松弛,身体姿态与所完成动作要求一致,步幅大小与自己的身高及控制能力相适应,运行时要符合脚动身到的原则等,这些都是保证动作规范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精讲多练,采用针对性强、简捷的教法,以使学生尽快地掌握。
  2.3乐感培养
  音乐是体育舞蹈的基础,而节奏是体育舞蹈的灵魂,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则是体育舞蹈教学的重要环节。乐感训练运用于体育舞蹈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乐感和协调性,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动作结构的程序,了解技术结构的关键环节,更合理地掌握“力”的运用,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音乐锻炼学生的乐感,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并逐步融合在不同风格的动作中,使体育舞蹈动作更健美、更富有表现力。
  2.4男女搭配训练
  体育舞蹈是两个人共同合作的项目,是男女双方在共舞的过程中,通过男女舞伴右跨部位的接触,传递着用力大小和起止时间的信息,而手除了固定双方的“架子”之外,不起任何作用。因此,男女双方必须使重心保持相对稳定和独立,不能依赖对方。双方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运动方向和旋转及侧身倾斜、升降、重心转移和交替等动作的配合之中,保持自我重心的稳定与平衡是双方协调配合的前提。在教學中应训练学生学会用整个身体领舞,做到“脚到重心到”,用腰部统率全身,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加强个人基本功练习,只有不断提高重心稳定和自我平衡能力,提高运步技巧,才能使双方配合得更加协调。
  2.5动作组合及串联训练
  在学生对体育舞蹈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初步掌握、基本姿态和乐感初步形成的基础上可进行动作组合串联训练。动作组合是在遵循体育舞蹈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路线的基础上,对多部位的基本动作进行不同方式的有机组合所形成的,多种多样,千变万化。在教学中教师教授组合动作的数量、类型及组合方式的多少取决于学生掌握基本动作的数量的多少和技术的好坏。动作组合及串联训练是整个体育舞蹈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和动作连接时的本体感觉,使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乐感和对不同舞种的表现能力进一步增强。
  3.小结与建议
  3.1体育舞蹈是一项能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高雅文体活动,在普通高校开设体育舞蹈选项课对塑造学生良好形体、培养优雅气质、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等有积极的作用。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应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首要任务,同时加强学生基本姿态、基本动作和技术、乐感、男女搭配、组合动作的训练。
  3.2为了更好地促进体育舞蹈在普通高校的开展,建议各高校统一体育舞蹈教材,使普通高校的体育舞蹈教材规范化、系统化。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部分体育院校已开设体育舞蹈专项课,这对普通高校引进体育舞蹈专业教师,提高体育舞蹈教学水平有积极的意义。但原有的体育舞蹈教师有的是从体操、艺术体操和健美操转过来的,教学基本功还不够,教学系统性有待提高,因此,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现有的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3.4成立高校体育舞蹈协会,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并组织现有的体育舞蹈教师进行教学情况交流和学习,加强各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舞蹈表演和比赛,以推动高校体育舞蹈的普及与开展。
  参考文献:
  [1]宋文利.李建国,思维浅谈体育舞蹈的作用[J].中国体育科技,1999(8).
  [2]罗庆魁.浅谈新兴体育舞蹈的内涵与价值[J].体操,1995(4).
  [3]李立国.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9(12).
  [4]齐光辉.“三环节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9(1).
其他文献
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保持学生旺盛学习动力的关键。职中的学生受到中小学时期学习不良习惯的影响,对于英语没有兴趣。面对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们
目的:本研究建立P388/VCR细胞白血病多药耐药模型,予小、中、大剂量的复方扶正祛邪中药联合长春新碱(VCR)作用于裸鼠模型,用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
摘要: 在小學英语课堂尤其是高年级的英语课堂上,往往会听到学生抱怨听不懂或者不想去学,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如何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让我们的英语课真正地活起来?作者结合这几年来的上课经验谈谈怎样才能让小学英语课堂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教育
摘要: 英語作为现21世纪最为通用的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国的学生教育中,英语的教学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小学英语的教学活动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授,是如今备受瞩目的一个课题。本文将从小学六年级的英语教学的角度入手,就牛津英语教材的使用,对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有效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教学活动 有效性  一、利用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