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恩波物无定味,适口者珍

来源 :诗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762106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沄属于潮流之外的诗人。他不在时代喧嚣的风口浪尖上,也不在功名利禄的热闹跑马场里,他仿佛躲在一个小角落用自己的生命体温焐热逐渐冷却的诗之魂魄的夜行者,一个素心的痴迷的耽溺于语言灵性存在的魔术师。
  这些年一直在读柳沄,看他的风生水起,读他的天高云阔,沉浸于他经意或者不经意间为我们印证和留下的一行行散淡却又极富张力、平实又不乏内敛底蕴的绝妙的诗。
  写了几十年的诗,依然不改初衷,越写越老到,越写越有味,难乎矣!
  柳沄的创作,似乎属于苦吟派,外表上是郊寒岛瘦的那种,炼字炼句,下足了打磨的功夫,而一旦焕发出内在的生机活力,给人的感觉竟又有着李贺似的瑰丽,王维一样的灵动,乃至陶潜般的平淡充和。
  记得某一天当我浏览到他的诗句,“恨够不着的,爱同样够不着”,心里着实莫名其所妙。就像早年读他的另一句诗,“我不知道时间和真理,究竟是谁侮辱了谁”,一瞬间如醍醐灌顶,分享到妙法莲华的加持。
  当然,柳沄的诗之妙,并不全在于他说出了生命的真谛,而是他能恰到好处地把哲理意蕴和形式美感水乳交融化合到一处。我们不妨看看他的近作《天是怎么黑下来的》:
  天是怎么黑下来的/究竟是什么/让天黑下来的//黑得那么深/那么彻底/像即将淹没一切的潮水/但又不是//黑得我关掉屋里的灯/就看见了窗外的月亮/黑得月光一片也没有增多/一片也没有减少//黑得星星越来越密/越密就越像/读不懂的古希腊字母//哦,黑得/天下那么多的人/几乎同时闭上了眼睛/并且因为相爱/而同床异梦。
  一首好诗是从首句就开始的灵魂惊奇和探险,诗人近乎天真地发问,“天是怎么黑下来的”。然后借助物象:潮水、灯、月亮、星星、古希腊字母,组合成迷人的意象群,直到铺垫渲染之后的收拢和点题,黑夜存在的戏剧性就在于能够让人不约而同地闭上眼睛,“因为相爱而同床异梦”。
  我觉得柳沄既是说梦者,又是解梦人,当然他从来不超现实,也不弗洛伊德。他就是那么默默地守望在心灵的麦田深处,偶尔用诗意的镰刀为我们刈割起风中飘香的熟透的麦粒。
  这些麦粒都是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和灵魂的灌浆而成长发育起来的,要知道,柳沄跟王家新和西川他们不一样,他的写作不是在文学谱系的光合作用下嫁接而成的杂交作物,他是萌发于自己生命根部的另一根藤,这表现在他的写作行为上,就是善于在物象和词句之间创造某种精神的缝隙和间隔,用绕来绕去的言说方式,寻觅到话语的特殊表达和背后闪现的人生况味,进而抵达灵魂的光亮。
  《流入镜泊湖里的溪水》依旧是柳沄常态下的娓娓道来,不动声色,不假修辞,一种清澈见底的透明的魅力活跃其间,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写法,充满了理趣和禅机。
  溪水什么都不说/而只是哗哗地嚷/其实它们也不清楚/为什么一旦流进湖里/就得像镜子那样平静下来/但它们似乎本能地知道/归宿究竟在哪儿//——比起归宿/波光潋滟的镜泊湖/更像是急于接纳的怀抱/溪水使它有了深邃的内容/以及辽阔的含义//因此,镜泊湖/才漂亮得那么像湖/抬眼望去,它的/一大半儿是山上淌下来的溪水//然而,那一小半/好像也是溪水。
  全诗的诗眼在结尾,让人为之醒悟和莫名其妙的地方就是“那一小半儿好像也是溪水”。其口吻举重若轻,漫不经意,而又旁敲侧击,是画龙点睛、取法乎上的妙谛所在。
  柳沄的诗写到动人之处,就是如话家常,这是宋人的笔致,有点老僧说法的意味。大和尚说话,谁都能听明白,反倒是那些小和尚才容易支支吾吾,以晦涩不可解的姿态冒充得道。当然,如话家常的高级境界依旧是话里有话,不乏味外之旨,弦外之音。对此,《流入镜泊湖里的溪水》可资为证。它看似清浅通透,字字挑明,但是,却又是那么富有魔力,文字组合深处充盈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空白之美和丰富意蕴。这里奇妙的逻辑战胜了生活的常识,内在的逼视洞穿了具象的迷津,恍然大悟随之取代了峰回路转的寻觅和苦苦盘查。
  苏东坡有诗云:“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世相万千,悟道之法门更是婆娑迥异,而证悟的理趣妙旨,却又九九归一,百川归海,于彼此心有同嗜焉。也许,柳沄跟苏东坡说的根本就是一个意思。“到得还来无别事”与“那一小半/好像也是溪水”,都是心底的波澜平息了,人的意识遂获得由衷的释然、淡定和自在。
  读柳沄晚近的诗作,感到他越来越少人间烟火气,多超脱的内心警语和生命形而上的彻悟。有时候,我深怕这种情境和心意难以把持,累加起来,其创作就有可能限于凌空蹈虚的模式化泥潭。好在他还有另一类诗歌,不乏世间情怀,沧桑低语,像《晒父亲晒过的太阳》之类,算是取得了难得的精神上的平衡。
  坐在院子里/父亲多次坐过的/那块石头上/同时和众多的遗物一起/不声不响地晒着/父亲曾经晒过的太阳……”“除了父亲的音容笑貌/ 此刻我什么都不想/不想照在我身上的阳光/与照在父亲身上的阳光/是否一样,更不去想/父亲坐在这儿与我坐在这儿/有哪些不一样//同所有的遗物一起/我继续晒着父亲晒过的太阳/直到灿烂的阳光更加灿烂/直到故去多日的父亲/在我的身上,暖和起来。
  这样质朴的诗行,有点像大提琴浑厚钝重悠扬的乐音,吹拂着我们岁月深处麻木的神经,直到让我们内心的惭愧变得不安起来,仿佛每一位故去的或者健在的老父亲在用他们温情的眼神,驼背的脊梁,粗糙而有力的大手,再次置身我们的呼吸和灵犀之间,变得生动起来,清晰起来。
其他文献
席地的人滔滔不绝  台上的人小心翼翼  高尚的领结  也挡不住  自下而上的  唾沫星子  这微小的尘埃  煽起满城风雨  流言的力量  如粉末病症  穿过广场  我只能做好防备  与外界环境无关  在我内心  有一道无际的墙  可以抵抗外來侵袭  一只鸡蛋的命运  锅铲在锅里肆意炒动  鸡蛋被敲破打散  被规则地规则成  别人想要的姿态  鸡蛋一直在逆来顺受  从破碎搅拌  到锅中碗里  最后送
期刊
作为一枚钉子  我急切渴望锤子的敲打  只有在铿锵有力的敲打下  我才能发出金属的呐喊迈出前进的步伐  才能渐渐深入到事物的内部  我生来一身冷峻铮铮铁骨里  总有一股子冲动的钻劲  有着敢碰硬的血性  有着敢破敢立的决心  即使头颅被砸得火冒金星  即使被硬生生被拦腰砸断  也不改生就的秉性與坚韧  我知道浮皮浅止终难站稳脚跟  只有在力的推进下  才能穿透层层阻隔复杂的结构  在深不可测的掩体
期刊
玉米站在那里,高举拂尘  水泥杆站在那里,平举电线  村舍站在那里,托举太阳能  云朵也站在那里,俯看人间  南来北往的牌照  相互矚目  瞧,这水泄不通的铁质长龙  让我想到旁边釜山水库受困的鱼群  已经做好了蛙泳、仰泳、蝶泳的准备  人生没有坦途  遇到困境必须有足够耐心  且数一数路边的叶子吧  一片,两片,三四片……  这灰尘和尾气包围之中打持久战的  绿战士  所有的干净都指向雪  时间
期刊
关上空调,才发现,屋外蝉声此起彼伏,  这让我产生了共鸣,  也有一种,想要叫一叫的冲动。  才发现,我可以从一种惯常的声音里,挣脱出来,  推开窗,去捕捉另一种,  尽管很难。  而最是清越脱俗的蝉声,当在幼年,  在我乡下的林子里,那片槐、柳杂生的水域——  银河系里,一个小小的自治区。  在那里,获取阳光和自由,是最基本的权利;  与其他物种的交流,也非常简单,只要把捕获的蝉,  从手心里,
期刊
想把那些历史的路再走一遍  想看看那些风花雪月的古月楼、胡腾舞、琵琶  和美人  想看看哪把刀剑里杀生成仁,一身豪气  也许会有岔口  会有生死未知的两茫茫  但我们雄心以远  一生都要跨马向西  死也要做刀剑上的亡魂  山河里的惆怅和儿女情长小酌的月光  生在马背上,一生都断肠天涯  只是关山以远呵,远在雁门关下  当月让我们再次一览众山小  雁门关外还是月夜铺上的一层清辉  马蹄山  那些洞窟
期刊
冷寂的空中悠悠洒下  月光的清辉  万物将息,寒冷如箭矢般蓄势待发  像要射穿最后的一丝,温热  黄经270°之夜,太阳运行的节点  每一簇跳动的灯火里  都有忙碌,或期盼的身影  举起家的温情召唤,晚归的人  凌厉寒风中的背影  在黑暗中踏下黑色的脚步  远方的灯火忽明忽暗,一抹笑颜  将夜的清冷甩在身后奔赴  犬吠深巷里的一场  人间烟火  黑夜思想  是狗吠  惊扰我的清梦  醒着的午夜不是
期刊
我恍惚游荡在雷州半岛东海岸  穿过椤麻林看见成群的蜻蜓若梭  蚂蚁从贝壳里列队而出  音乐自一家异国餐馆吵醒黎明  我将赶往浪漫海岸约会日出  是否把新鲜与活力撒向茫茫海域?  仿佛有野象成群,蟒蛇出没  南珠闪现,鲸鱼拍浪,白鹤云游……  这梦里的景象让我难以入眠  我最怕就是它们遗忘了家园  此刻,我把你远远丢在脑后  独自一人在夜晚的银色沙滩迷失  听,那只鸟  窗外还是法桐树  它葳蕤,高
期刊
铺天盖地笼罩的浮华  悄悄掀起秋色涟波  霓虹点亮夜的两腮让羞涩的梦境  学会繁杂与喧嚣  我们都选择退到时间的幕后  让蝉鸣与虫吟亮出暧昧的歌喉  古老的七月啊  你是前世的一条河与对岸  让一只喜鹊飞越城市的上空时  擦肩,回眸,凝视,成一朵泪花盛开  故意  亲爱的,我想这样叫你  许久以来  我忘记了这个词  准确地说,不是忘記  而是刻意隐藏了它  小满刚刚结束一粒麦穗的相思  却又开启
期刊
谁饱蘸一江浓墨  把翠竹书写成一首首最美的诗  水草、飞鱼、白鹭、杨柳  纷纷举手做出决定  它是绿色的领导者  无数个太阳从竹与竹的缝隙间穿过  而它不沾染一丝丝金光  竖起来,变一枚针线  横过去,成一湾大江  旋转星光,把江与天缝合在一起  它是宁静的翠色房子  像一个睡梦里飞翔的孩子  我那不甘寂寞狂野的灵魂  在它的雨水和火焰中  煎熬、冲淋、烘干、悬挂  让我与它浑然一体  裂变为孤独
期刊
1  改定这一组诗,五月末了。境内疫情得到缓解,生活的秩序正在恢复,人流密度增加,堵车成为电视台热烈报道的好消息。  此前,数月间,大街小巷空荡荡的景象令人心惊。橱窗里的木质模特,呆望静悄悄的世界,脸上细微的裂纹酷似泪迹。  泪迹。新冠肺炎戴着新冠冕,在人类肺部春游。它虚拟、无形,像一种隐秘的欲望和情感,让一个人沦陷乃至消失。无论武汉、上海,还是纽约、巴黎、米兰,没有哪座城市能拒绝这一个诡秘的春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