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语言表达能力”很多人想到语文课堂。殊不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很重要。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经常会出现学生想说却说不好的现象。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引导学生用语言完整地描述问题,做到“会说话”。
一、要给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课堂教学不管是概念教学、计算教学还是应用题教学,都要鼓励学生动口说,大胆说,大声说。同时,教师一定要及时鼓励、赞扬学生,少一些打击性的批评。多为那些胆小的、性格内向的学生提高表现自我的机会。
开学几个星期后,我了解了班里表达能力稍差的学生,课堂上让这几位学生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找到自信。只要他们大声地回答问题,我都给予表扬。如班里一位男生刘某某,开学前几个星期几乎不主动举手发言,在学习“0的认识”一课时,我让他说说课本上情境图的意思:鸟窝里原来有3只小鸟,飞走了三只。情境图显示的信息非常清晰,可他站着支支吾吾说不出来。于是,我鼓励他:“没关系,大声地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说错了不要紧,我们都会帮助你。”他用非常低的声音说出来,而且是断断续续的,我没有批评他,而是摸着他的头用鼓励的语言说:“老师刚才听到你说的是对的,可是其他同学好像没听清楚,你能再大声地说一遍吗?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终于,他大声地又说了一遍。我即刻夸奖他有进步,告诉全班同学要向他学习,并奖励了他一枚“幸福鸟”贴纸。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爱,学生自然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告诉学生,“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你们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错没关系,我们可以在错误中成长”。开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们班里的学生已经渐渐形成爱发言、想发言、抢发言的良好习惯。
二、要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
数学语言要求简洁、完整。在数学课堂中,我经常发现许多学生会做但说不好。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日常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规范单位名称的能力
一年级的新生对单位还很模糊,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不用单位或用错单位的现象。而数学是一门具有严谨性的学科,学生用错单位或不用单位时教师应及时给予纠正,教他们正确地使用单位名称。
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时,让学生结合数数正确使用单位名称。如1面红旗、6盆花、7只白鸽等。让学生带着单位描述,初步灌输数学单位的思想;让学生知道单位的重要性,养成正确使用单位的好习惯,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做好铺垫。
2.培养学生完整地、有条理地表述问题的能力
用完整的语言描述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必备的能力。培养学生完整地,有条理地表述问题,需要从入学开始,否则,等学生习惯了用简单的字、词回答问题之后。再纠正就比较困难了。如提出问题“圆形的数量比三角形的数量多还是少?”大部分学生都只简单地回答“少”或“多”,这时就要求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纠正,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圆形的数量比三角形少”或“圆形的数量比三角形多”。又如,在教学“4的分与合”一课时,通过演示,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述情境图的意思:原来有3只气球,又拿来1只气球,一共有多少只气球?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边说边做动作:用小棒代替气球,先是一只手拿3根小棒举高,然后另一只手拿来1根小棒举高,在说“一共有多少”时,让学生做出两只手合在一起的动作,体会“一共”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的含义。有了动作的配合,学生描述起来就容易多了。
3.培养学生准确使用数学用语的能力
学生在接受新概念时认识比较模糊,语言比较生活化。所以,教学中一定要对一些词语进行规范,并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更正。如在教授“认识图形”时,我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问是不是能拼成大的长方体时,有的学生说:“不能,因为它们不一样大”;有的学生说“不能,因为它们不相等”。这里学生虽然把意思表达出来了,可我觉得这时应该及时纠正:比较形状用是否相同,比较大小用是否相等;教授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虽然它们形状相同但大小不相等,所以不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一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起步阶段,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教师要抓住这个黄金时期让学生“会说话”。因为学生的“说”能给课堂添加色彩鲜艳的颜料,能让数学课堂变得五彩斑斓!
一、要给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课堂教学不管是概念教学、计算教学还是应用题教学,都要鼓励学生动口说,大胆说,大声说。同时,教师一定要及时鼓励、赞扬学生,少一些打击性的批评。多为那些胆小的、性格内向的学生提高表现自我的机会。
开学几个星期后,我了解了班里表达能力稍差的学生,课堂上让这几位学生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找到自信。只要他们大声地回答问题,我都给予表扬。如班里一位男生刘某某,开学前几个星期几乎不主动举手发言,在学习“0的认识”一课时,我让他说说课本上情境图的意思:鸟窝里原来有3只小鸟,飞走了三只。情境图显示的信息非常清晰,可他站着支支吾吾说不出来。于是,我鼓励他:“没关系,大声地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说错了不要紧,我们都会帮助你。”他用非常低的声音说出来,而且是断断续续的,我没有批评他,而是摸着他的头用鼓励的语言说:“老师刚才听到你说的是对的,可是其他同学好像没听清楚,你能再大声地说一遍吗?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终于,他大声地又说了一遍。我即刻夸奖他有进步,告诉全班同学要向他学习,并奖励了他一枚“幸福鸟”贴纸。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爱,学生自然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告诉学生,“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你们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错没关系,我们可以在错误中成长”。开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们班里的学生已经渐渐形成爱发言、想发言、抢发言的良好习惯。
二、要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
数学语言要求简洁、完整。在数学课堂中,我经常发现许多学生会做但说不好。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日常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规范单位名称的能力
一年级的新生对单位还很模糊,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不用单位或用错单位的现象。而数学是一门具有严谨性的学科,学生用错单位或不用单位时教师应及时给予纠正,教他们正确地使用单位名称。
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时,让学生结合数数正确使用单位名称。如1面红旗、6盆花、7只白鸽等。让学生带着单位描述,初步灌输数学单位的思想;让学生知道单位的重要性,养成正确使用单位的好习惯,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做好铺垫。
2.培养学生完整地、有条理地表述问题的能力
用完整的语言描述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必备的能力。培养学生完整地,有条理地表述问题,需要从入学开始,否则,等学生习惯了用简单的字、词回答问题之后。再纠正就比较困难了。如提出问题“圆形的数量比三角形的数量多还是少?”大部分学生都只简单地回答“少”或“多”,这时就要求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纠正,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圆形的数量比三角形少”或“圆形的数量比三角形多”。又如,在教学“4的分与合”一课时,通过演示,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述情境图的意思:原来有3只气球,又拿来1只气球,一共有多少只气球?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边说边做动作:用小棒代替气球,先是一只手拿3根小棒举高,然后另一只手拿来1根小棒举高,在说“一共有多少”时,让学生做出两只手合在一起的动作,体会“一共”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的含义。有了动作的配合,学生描述起来就容易多了。
3.培养学生准确使用数学用语的能力
学生在接受新概念时认识比较模糊,语言比较生活化。所以,教学中一定要对一些词语进行规范,并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更正。如在教授“认识图形”时,我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问是不是能拼成大的长方体时,有的学生说:“不能,因为它们不一样大”;有的学生说“不能,因为它们不相等”。这里学生虽然把意思表达出来了,可我觉得这时应该及时纠正:比较形状用是否相同,比较大小用是否相等;教授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虽然它们形状相同但大小不相等,所以不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一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起步阶段,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教师要抓住这个黄金时期让学生“会说话”。因为学生的“说”能给课堂添加色彩鲜艳的颜料,能让数学课堂变得五彩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