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转化后进生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随着年级的递增和教学内容难度、深度的增加,总有一部分学生会掉队,同时学生的英语成绩在整体上本身就存在着差异,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成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笔者对后进生的转化作了初步的探索:
  
  一、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小学的英语,大都属于简单的交际语言,真正的语法现象与语言现象的大量出现还是在初中。刚进初中,学生间的成绩并无大的差距,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成绩才逐渐拉开。我们应该找准后进生成绩下滑后的症结,以便在教学中对症下药。
  思想认识不足是后进生成绩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用处越来越大,但是有相当部分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认为学不学英语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缺乏一种认真进取、努力向上的精神动力,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学习,成绩自然下滑、后退。
  智力是造成部分学生成绩落后的一个主要因素,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知识,需要一定的应变能力与理解能力,而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门语言,各个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能力有高有低,有的存在口吃、吐词不清等生理问题,有的学生存在自卑怕羞、怕错、自信心不足等心理问题,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后进生的后进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每个教育者转变观念,不歧视,不厌弃,以爱去悉心关怀和爱护他们,尊重他们的感情和人格,维护他们的自尊,理解并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他们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矫正他们的失败者心态,激发他们内在的原动力,使其形成稳定健康的心理素质,主动地自我培养,最终就一定能获取成功。
  
  二、对后进生应区别对待,分级处理,因材施教。
  
  一些学生之所以被视为后进生往往是因为他们无法通过几次高难度的考试,无法如期完成教师统一布置的任务,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如果在教学中不考虑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仍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办法必然会造成优秀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针对后进生而言,要适当降低要求,延长他们达到要求的时限,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分级的具体办法是:
  (1)改革测试方法——测试分级
  在平时测试中,分数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同一道题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出不同分值。基础题,优等生低分值,后进生高分值;上档次大难度题,优等生分值低;或者在测试时每次加上一定的附加题(分值不大),优等生必做,并计人总分,后进生可不做也不计分。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保证后进生在测试中不做附加题也可得到较理想的分数,大大缩小差生与优生的分数差距,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而当各类学生经过努力,成绩上升时,在以后的测试中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做出高一级的要求。通过这种方法,让“后进生”与“中等生”得以提高,而且优等生也会感到压力而努力向上。
  (2)改革常规教学方法——课内分级
  教学中教师应使用精炼的语言和恰当的教学手段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心理活动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集中落实在教材的重难点上。在实际操练中,实行分级操练,优、中等生自创情景,自编表演或者自己组织语言复述课文,而后进生熟练朗读和理解对话或课文内容,或者在教师教材的提示下基本完成对话表演,课文只要求背诵或熟练地阅读,这样后进生不会因课内教师要求过高而干脆做个“旁观者”;同时,他们通过参与这些基础性的操练、朗读,对教材基本内容也会熟悉、掌握;而当他们掌握好时,再鼓励他们去达到中优生的要求。
  (3)改革练习要求——练习分级
  针对课后练习的难易程度,要求后进生落实“双基”,主要完成记忆规则性、模仿性较强的、跟课本联系较紧密的练习,对于扩展性、理解性、创造性的练习适当放宽要求,可以少做,甚至不做。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减轻课后负担,提高对基础性知识的掌握与要求。
  通过分级教学,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一般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学习成绩也会逐渐上升。
  
  三、对后进生适时进行学法指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的。在智力水平相等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是决定学生成才的关键。“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有相当部分后进生掉队不是因为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的原因,如不能集中注意力,不知学习语言的方法,不愿意读记或记忆东西不牢固等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掉队的非智力因素并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现行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交际能力,对口语表达的要求较高,而大部分后进生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交际能力差,表现为听不懂、说不出、写不了,而究其根源乃是听、读的量过小,或者因为各种原因羞于开口,羞于表达或不愿意读书。针对这一情况,教学的关键之一是要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问,要学好它唯有去听、读、说,即使初始阶段出一点错误,大家也都是可以理解的,不必心存顾虑;关键之二是“逼”,课堂上有意多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提示下完成朗读、表演等活动,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滋味。因后进生掌握同样的语言材料相对较慢,课后,特别是在早读课时,把他们单独抽出,让他们跟老师或录音读,给他们增加模仿的机会。
  困扰后进生的第二个大问题是:记忆。要设法引导他们防止和克服学习的大敌——遗忘现象。具体措施如下:
  1.及时复习是同遗忘作斗争的有力手段。根据遗忘规律,要求他们当天的学习内容一定当天复习,以后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复习,通过复习,语言材料不断地再现,同时也不断地被组织,可以起到巩固的作用。
  2.采用有效的记忆方法。常用的记忆法有:形象记忆法、规律、联想、对比、谐音、歌曲、口诀记忆法、循环记忆法等,可以使孤立的记忆变得省时、有趣且有效。如“集中记忆、分步要求”法,把一段时间内要学习记忆的语言规律、单词、语法等先教给他们,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见到时不至于感到陌生,让他们有心理优势;然后根据听、说、读、写逐步要求——不作一步到位的要求。学生这样分步识记,就能较好掌握并保持记忆。
  
  四、为后进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从来不知道学习欢乐的孩子,一个从来没体验过克服困难的自豪感的孩子,是一个不幸的人。”后进生屡遭挫折产生失败者的心态,对学习总是恐惧、畏缩。因此,教师要小心翼翼地保护这类孩子的自尊心,把较易的问题留给他们,为他们参与课堂教学创造条件。答错了,教师要尽可能再给他一次成功的机会,调节其情绪,避免其受窘,帮助他们从“小”成功开始,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和自豪,重树其学习的信心。且以此为起点,进一步激励他们主动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当他们达到一个标准后再提高标准,激励他们从低到高,步步登攀,不断地争取高一层次的成功,形成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五、实施鼓励性评价,激励后进生再接再厉。
  
  对于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要予以肯定性的鼓励评价,因为这种肯定性的鼓励评价,实质是对孩子的能力、能力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在班集体中地位的评价,代表着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对他们的学习态度与行为、心理发展等都有深刻的影响,可以增强他们再成功的信心与动力。另一方面,当学生按教师的期望作积极的反应并被教师观察体会到时,反过来增强了教师的信心,使教师证实了原来的评价,将会坚持原有的期望,以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注、鼓励与指导。
  我们都可能曾经是后进生,是老师持之以恒的爱心和苦心扫去了我们心中的阴云,绽放了我们的笑容,使我们能与其他所有的孩子一起,共享这一片蓝天。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