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房地产有治理得很好的城市,这就是重庆。重庆是中国的商品房价格洼地,己连续3年位居全国34个省会及直辖市“住房痛苦指数”最低的城市。更具示范意义的是,重庆是中国仅有的4个直辖市之一,是中国的超大城市。而且,重庆是座可供开发商品房的土地短缺到寸土寸金的山城。
2011年,也许中国房地产的处境从来没有像今年这么困难过。房价之贵成为中国第一民怨。2011年开年,在《2010年中国十大热门话题》网上民意调查中,房价再次位列第一。2011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房价再次位居《中国老百姓最关心的十大热门两会话题》之首。
房价压迫让中国人窒息,房价之痛让中国举国喊痛。
对此,房地产大亨膀爷任志强在做客凤凰卫视时,却很不厚道地说:蜗居、蚁居,是他们混得太背,事业不成功,商品房是盖给成功人士的。
可连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湖北省副省长张通、海南省省委书记卫留成、广东省副省长宋海,这些国之重臣、封疆大吏们都说:我也买不起房!
试问任志强,又该如何评说?是他们“混得太背”吗?
面对2010年中国房地产的涨势如潮,就在“两会”召开期间,面对代表、委员的质询,竟有建设部的高官两手一摊,无奈地说:我们治理房地产的所有办法都用了,房价就是下不来呀。
果真如此吗?
其实,我们有的是办法。中国房地产既有刹车,也有油门。我们既可以踩刹车,也可以控油门。中国房地产的车速取决于房地产金融,取决于银行信贷,而银行听命于政府。
2011年3月,“两会”召开前夕,温家宝总理在答网友问中,语重心长地说,将在自己的任期内解决房价涨幅过大的难题。在“两会”上,温家宝总理一语千斤地承诺,本届政府有能力在任内解决房价过高的问题,使房价涨幅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
温家宝总理的任期满打满算已不到3年了,他已当了两届总理,按照规定,不能再连任了。他已给出了解决房价过高的最后期限。
其实,中国房地产有治理得很好的城市,这就是重庆。
重庆已连续3年位居全国34个省会及直辖市“住房痛苦指数”最低的城市。更具示范意义的是,重庆是中国为数不多的4个直辖市之一,是中国的超大城市。如果重庆是个中小城市,那么,我们不说也罢。但重庆是座可供开发商品房的土地短缺到寸土寸金的山城。
重庆:中国离“住房幸福指数”最近的城市
2007年3月20日晚8点,上海东方卫视播出了《杨澜访谈录·房价》。在这期节目中,杨澜就房价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副市长黄奇帆(现已升任重庆市长)。
让我们重新回顾一下这个访谈录中的精采片断:
杨澜:最近经常说到的一个名词,叫“住房痛苦指数”,它等于商品房每平方米的平均售价除以人均月收入。有人算了一笔账,说北京和上海地区的痛苦指数在5左右。请问重庆是多少?(笔者是“住房痛苦指数”的始作俑者。她所说的“北京和上海地区的痛苦指数在5左右”正是我的计算结果。)
黄奇帆:我来重庆的时候就说过,最幸福的买房者是重庆的老百姓。去年重庆主城区商品房平均价格为2700元/平方米,主城区居民月均收入也在2700元左右,基本实现了1∶1。
杨澜:有报道说重庆人月均收入只有900元,这和您说的2700元差别比较大。
黄奇帆:这里边有一种是按照人均GDP算的,包括老人小孩。职业人群的月收入相对较高,是2600多元。刚才说的北京和上海是1∶5,我认为这个比例可能算大了。上海去年职工平均收入应该在4000多元,上海的房地产平均价格8000多元,大体上是1∶2。我觉得北京大体也应该在1∶2到1∶3。(黄奇帆市长所使用的概念是“职工人均收入”,而“住房痛苦指数”所使用的概念是“人均收入”。计算的出入便来自这里。)
杨澜:现在媒体上关于房价是否存在泡沫有种种争论,那么衡量一个城市的房价是否合理,您用什么样的指标?
黄奇帆:短期的房价和供求有关;中期的房价和成本有关,包括土地成本、建筑成本、劳动力成本等,成本高了会影响中期的房价;远期的房价归根结底和收入有关。如果这个地方职工的月收入等于1平方米的房价,那就符合基本规律。长远来说,如果这个城市职工的月收入平均是在四五千元,房价在八九千元的话(约1∶2),那肯定是有泡沫。(黄奇帆的这段话说得非常精辟,这恰恰是“住房痛苦指数”的定义,“住房痛苦指数”与“住房泡沫指数”等值。当“住房痛苦指数”低于或等于1的时候,“住房痛苦指数”自动升级为“住房幸福指数”。)
杨澜:您觉得仅仅就房价和收入比这样一个数据,就能够来判断房价是否有泡沫吗?是否还有其他借助的手段?
黄奇帆:应该说这是一个最主要的数据。
“住房幸福指数”是一个渐进的指数,“住房幸福指数”还将从等于1向小于1前进,也就是说,房价的涨幅要低于收入的涨幅,如果能跌到0.6甚至0.5以下,那时,“住房幸福指数”才会显示出它真正的价值。
因为统计数据的选取不同,所以笔者的计算结果与黄市长的稍有差异。但相同之处就是,重庆的确是中国离“住房幸福指数”最近的城市。
2009年:重庆“住房痛苦指数”全国最低
上面所说的是2007年的情况,让我们来看看最近两年在全国房价飞涨的大背景下重庆的房价。
2009年1到5月,重庆的商品房销售总金额为397.71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225.90万平方米(数字均来自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以此计算:
重庆的商品房均价=397.71亿元÷1225.90万平方米=3244元/平方米
看到这个数据会让许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惊羡不已。
2009年1到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总额为11388.92亿元,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4644.44万平方米。以此计算:
11388.92亿元÷24644.44万平方米=4621元/平方米
如果仅就商品房的绝对价位来作比较,作为直辖市的中国超大城市重庆的商品房均价,居然低于同期中国的商品房平均房价,而且每平方米低了1377元,这可不是个小数字。
而重庆市2009年一季度城镇居民收入为4741元,以此计算,2009年一季度重庆市城镇居民月收入为1580元。以此计算:
2009年5月,重庆的“住房痛苦指数”是:
3244元/平方米÷1580元(月收入)=2.05
这个数字同样让人吃惊,因为重庆的“住房痛苦指数”竟然在不断下降。在全国直辖市及省会34个城市“住房痛苦指数”中,重庆的位置本来便很低,2005年处在第28位,仅为3.02,2007年更降到了全国直辖市及省会34个城市“住房痛苦指数”中倒数第一,“住房痛苦指数”仅为2.73。
2009年5月,中国的“住房痛苦指数”为3.51,为自有“住房痛苦指数”统计数字5年以来的历史峰值。中国的“住房痛苦指数”在不断上行,在不断地创出新高。而重庆的“住房痛苦指数”已连续3年始终处在最低位置。
重庆:2011年中国离“住房幸福指数”最近的城市
也许,我们在2011年谈论重庆的房价,其意义非同寻常,因为2011年中国房地产最大的事件莫过于开征房产税。而重庆成为中国第一个开征房产税的试点城市。
2011年1月27日晚,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中央电视台召开了关于重庆市开征房产税的新闻发布会。
在这个新闻发布会上,黄奇帆畅谈了重庆市房改新政的整体思路。而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主持人马洪涛向黄奇帆提问的第一句话便是:听说重庆是中国离“住房幸福指数”最近的城市,是吗?黄奇帆的回答:是。
2007年重庆“住房痛苦指数”便降为全国倒数第一,仅为2.73。之后2008年、2009年依然保持最低位置。连续3年,重庆都是中国离“住房幸福指数”最近的城市。
2010年,重庆的商品房销售总金额为1846.94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314.39万平方米。以此计算:
重庆2010年的商品房均价=1846.94亿元÷4314.39万平方米=4280元/平方米
与2009年的3244元/平方米相比,2010年重庆商品房均价大幅度上涨,每平方米上涨了1036元,涨幅很大,超过了25%。2010年,全国商品房均价5029元/平方米,涨幅为408元/每平方米,约为12%。也许这也是重庆决定首先开征房产税的原因之一。
如果仅就商品房的绝对价位来作比较,作为直辖市的中国超大城市重庆的商品房均价,居然低于同期中国的商品房平均房价,而且每平方米居然低了749元。
让我们来计算一下2010年12月的重庆“住房痛苦指数”:
据2011年1月28日《重庆晨报》报道: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发布了“2010年度重庆城镇居民收支分析”,重庆去年城镇人均月收入1461元。于是:
2010年重庆“住房痛苦指数”=4280元/平方米÷1461元=2.93
2011年年初,重庆在全国直辖市及省会34个城市“住房痛苦指数”中,仅高于拉萨和呼和浩特,位列倒数第三。
难怪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说到“住房痛苦指数”的时候很牛,底气十足。
当中国在治理房价之乱中显得一筹莫展的时候,在压下葫芦浮起瓢的时候,在问题成堆、剪不断理还乱的时候,有这样一座城市浮出水面,就像我们在茫茫的、无边无际的大海上,看到了一块新大陆。
重庆是中国治理房价之乱成效最好的城市。这便很值得我们去研究重庆是如何治理房地产市场的。
2011年,也许中国房地产的处境从来没有像今年这么困难过。房价之贵成为中国第一民怨。2011年开年,在《2010年中国十大热门话题》网上民意调查中,房价再次位列第一。2011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房价再次位居《中国老百姓最关心的十大热门两会话题》之首。
房价压迫让中国人窒息,房价之痛让中国举国喊痛。
对此,房地产大亨膀爷任志强在做客凤凰卫视时,却很不厚道地说:蜗居、蚁居,是他们混得太背,事业不成功,商品房是盖给成功人士的。
可连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湖北省副省长张通、海南省省委书记卫留成、广东省副省长宋海,这些国之重臣、封疆大吏们都说:我也买不起房!
试问任志强,又该如何评说?是他们“混得太背”吗?
面对2010年中国房地产的涨势如潮,就在“两会”召开期间,面对代表、委员的质询,竟有建设部的高官两手一摊,无奈地说:我们治理房地产的所有办法都用了,房价就是下不来呀。
果真如此吗?
其实,我们有的是办法。中国房地产既有刹车,也有油门。我们既可以踩刹车,也可以控油门。中国房地产的车速取决于房地产金融,取决于银行信贷,而银行听命于政府。
2011年3月,“两会”召开前夕,温家宝总理在答网友问中,语重心长地说,将在自己的任期内解决房价涨幅过大的难题。在“两会”上,温家宝总理一语千斤地承诺,本届政府有能力在任内解决房价过高的问题,使房价涨幅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
温家宝总理的任期满打满算已不到3年了,他已当了两届总理,按照规定,不能再连任了。他已给出了解决房价过高的最后期限。
其实,中国房地产有治理得很好的城市,这就是重庆。
重庆已连续3年位居全国34个省会及直辖市“住房痛苦指数”最低的城市。更具示范意义的是,重庆是中国为数不多的4个直辖市之一,是中国的超大城市。如果重庆是个中小城市,那么,我们不说也罢。但重庆是座可供开发商品房的土地短缺到寸土寸金的山城。
重庆:中国离“住房幸福指数”最近的城市
2007年3月20日晚8点,上海东方卫视播出了《杨澜访谈录·房价》。在这期节目中,杨澜就房价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副市长黄奇帆(现已升任重庆市长)。
让我们重新回顾一下这个访谈录中的精采片断:
杨澜:最近经常说到的一个名词,叫“住房痛苦指数”,它等于商品房每平方米的平均售价除以人均月收入。有人算了一笔账,说北京和上海地区的痛苦指数在5左右。请问重庆是多少?(笔者是“住房痛苦指数”的始作俑者。她所说的“北京和上海地区的痛苦指数在5左右”正是我的计算结果。)
黄奇帆:我来重庆的时候就说过,最幸福的买房者是重庆的老百姓。去年重庆主城区商品房平均价格为2700元/平方米,主城区居民月均收入也在2700元左右,基本实现了1∶1。
杨澜:有报道说重庆人月均收入只有900元,这和您说的2700元差别比较大。
黄奇帆:这里边有一种是按照人均GDP算的,包括老人小孩。职业人群的月收入相对较高,是2600多元。刚才说的北京和上海是1∶5,我认为这个比例可能算大了。上海去年职工平均收入应该在4000多元,上海的房地产平均价格8000多元,大体上是1∶2。我觉得北京大体也应该在1∶2到1∶3。(黄奇帆市长所使用的概念是“职工人均收入”,而“住房痛苦指数”所使用的概念是“人均收入”。计算的出入便来自这里。)
杨澜:现在媒体上关于房价是否存在泡沫有种种争论,那么衡量一个城市的房价是否合理,您用什么样的指标?
黄奇帆:短期的房价和供求有关;中期的房价和成本有关,包括土地成本、建筑成本、劳动力成本等,成本高了会影响中期的房价;远期的房价归根结底和收入有关。如果这个地方职工的月收入等于1平方米的房价,那就符合基本规律。长远来说,如果这个城市职工的月收入平均是在四五千元,房价在八九千元的话(约1∶2),那肯定是有泡沫。(黄奇帆的这段话说得非常精辟,这恰恰是“住房痛苦指数”的定义,“住房痛苦指数”与“住房泡沫指数”等值。当“住房痛苦指数”低于或等于1的时候,“住房痛苦指数”自动升级为“住房幸福指数”。)
杨澜:您觉得仅仅就房价和收入比这样一个数据,就能够来判断房价是否有泡沫吗?是否还有其他借助的手段?
黄奇帆:应该说这是一个最主要的数据。
“住房幸福指数”是一个渐进的指数,“住房幸福指数”还将从等于1向小于1前进,也就是说,房价的涨幅要低于收入的涨幅,如果能跌到0.6甚至0.5以下,那时,“住房幸福指数”才会显示出它真正的价值。
因为统计数据的选取不同,所以笔者的计算结果与黄市长的稍有差异。但相同之处就是,重庆的确是中国离“住房幸福指数”最近的城市。
2009年:重庆“住房痛苦指数”全国最低
上面所说的是2007年的情况,让我们来看看最近两年在全国房价飞涨的大背景下重庆的房价。
2009年1到5月,重庆的商品房销售总金额为397.71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225.90万平方米(数字均来自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以此计算:
重庆的商品房均价=397.71亿元÷1225.90万平方米=3244元/平方米
看到这个数据会让许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惊羡不已。
2009年1到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总额为11388.92亿元,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4644.44万平方米。以此计算:
11388.92亿元÷24644.44万平方米=4621元/平方米
如果仅就商品房的绝对价位来作比较,作为直辖市的中国超大城市重庆的商品房均价,居然低于同期中国的商品房平均房价,而且每平方米低了1377元,这可不是个小数字。
而重庆市2009年一季度城镇居民收入为4741元,以此计算,2009年一季度重庆市城镇居民月收入为1580元。以此计算:
2009年5月,重庆的“住房痛苦指数”是:
3244元/平方米÷1580元(月收入)=2.05
这个数字同样让人吃惊,因为重庆的“住房痛苦指数”竟然在不断下降。在全国直辖市及省会34个城市“住房痛苦指数”中,重庆的位置本来便很低,2005年处在第28位,仅为3.02,2007年更降到了全国直辖市及省会34个城市“住房痛苦指数”中倒数第一,“住房痛苦指数”仅为2.73。
2009年5月,中国的“住房痛苦指数”为3.51,为自有“住房痛苦指数”统计数字5年以来的历史峰值。中国的“住房痛苦指数”在不断上行,在不断地创出新高。而重庆的“住房痛苦指数”已连续3年始终处在最低位置。
重庆:2011年中国离“住房幸福指数”最近的城市
也许,我们在2011年谈论重庆的房价,其意义非同寻常,因为2011年中国房地产最大的事件莫过于开征房产税。而重庆成为中国第一个开征房产税的试点城市。
2011年1月27日晚,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中央电视台召开了关于重庆市开征房产税的新闻发布会。
在这个新闻发布会上,黄奇帆畅谈了重庆市房改新政的整体思路。而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主持人马洪涛向黄奇帆提问的第一句话便是:听说重庆是中国离“住房幸福指数”最近的城市,是吗?黄奇帆的回答:是。
2007年重庆“住房痛苦指数”便降为全国倒数第一,仅为2.73。之后2008年、2009年依然保持最低位置。连续3年,重庆都是中国离“住房幸福指数”最近的城市。
2010年,重庆的商品房销售总金额为1846.94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314.39万平方米。以此计算:
重庆2010年的商品房均价=1846.94亿元÷4314.39万平方米=4280元/平方米
与2009年的3244元/平方米相比,2010年重庆商品房均价大幅度上涨,每平方米上涨了1036元,涨幅很大,超过了25%。2010年,全国商品房均价5029元/平方米,涨幅为408元/每平方米,约为12%。也许这也是重庆决定首先开征房产税的原因之一。
如果仅就商品房的绝对价位来作比较,作为直辖市的中国超大城市重庆的商品房均价,居然低于同期中国的商品房平均房价,而且每平方米居然低了749元。
让我们来计算一下2010年12月的重庆“住房痛苦指数”:
据2011年1月28日《重庆晨报》报道: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发布了“2010年度重庆城镇居民收支分析”,重庆去年城镇人均月收入1461元。于是:
2010年重庆“住房痛苦指数”=4280元/平方米÷1461元=2.93
2011年年初,重庆在全国直辖市及省会34个城市“住房痛苦指数”中,仅高于拉萨和呼和浩特,位列倒数第三。
难怪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说到“住房痛苦指数”的时候很牛,底气十足。
当中国在治理房价之乱中显得一筹莫展的时候,在压下葫芦浮起瓢的时候,在问题成堆、剪不断理还乱的时候,有这样一座城市浮出水面,就像我们在茫茫的、无边无际的大海上,看到了一块新大陆。
重庆是中国治理房价之乱成效最好的城市。这便很值得我们去研究重庆是如何治理房地产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