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望众 誉满杏林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ro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雅各布教授是香港中医学系的专家与教授,已悬壶济世四十七载。他勤研《黄帝内经》,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湛,誉满杏林。因贡献超卓,于二零零七年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授予荣誉勋章。他笃行医德,抱诚守真;他襟怀坦荡,以达观济世的姿态,为中医事业长年累月地坚持付出,以维护大众健康和权益为奋斗目标,无怨无悔地奉献着。
  
  【黄雅各布教授,祖籍广东番禺,悬壶47年,2007年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授予荣誉勋章,现为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委员、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中医组主席、香港健康与医疗发展谘询委员会非官方委员,喜研习《黄帝内经》,对中医学造诣颇深。】
  
  先因父从医后倾情报国
  
  黄雅各布教授出生在香港,童年随父母移居内地,前半生是在上海度过的。那是1955年,他的父亲不幸中风去世。“子欲养而亲不待”,痛悼哀思的同时,15岁的他立下鸿志,决心从医。高中三年,他学习用功,除俄语徘徊在及格线,其它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其中物理和生物最引以为傲。
  填报志愿时,幸得班主任指点,他将第一选择“西医”更换成“中医”。这意味着如果得偿所愿,大学将会延长至6年,金钱、时间,对于他背后单薄的家庭来说,将是一次不小的考验。但承母亲之爱,毅然鼎力支持他,他也便不再犹豫,全力以赴备战高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58年,中苏关系紧张,俄语成绩仅供参考,他得以顺利通过全国统考,被上海中医学院录取,回想当初,他直说自己是幸运的。
  当年,周总理非常重视中医教育,中医学院的第一、二、三届学子的学业和生活情况,他都十分关怀。黄雅各布教授介绍,大学六年,学杂费全免,逢假日,还组织同学们一起游览各地风光名胜。忆及往昔,情到深处,他感怀,“国家给我6年培养,我现在为社会做些事是应该的。”是的,如今的他虽步入老年,但始终心系社会,向中医事业抛洒着热情、抱负、理想。
  中医本科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上海市的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后又派至西医外科担任助理,随后参与两年的针刺麻醉工作,1970年再次“受命”,深造肿瘤学,前后16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始末。“文革十年”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老一辈谈起时多含愠怒和悲怆之声,但他不仅原谅了那个错乱的年代,还心存感激。俄国诗人普希金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鬰的日子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黄雅各布教授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怕也是来源于此吧!
  在外科那两年的学习,为他往后的行医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回香港,为中医药学开山辟荒
  
  1978年,祖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黄雅各布教授则迎来了他人生的又一个起点。三年后,在邓小平政策引导下,他回到香港。初来乍到,他无人可依,内地的文凭一手在握,却不被承认,虽然形势不容乐观,但他始终从容面对。介绍彼时情况,他依旧毫无怨艾,“还好,我是幸运的,香港自由度高,我还能从业。”他执着于斯,半年后即开办诊所,挂牌为“香港中医针灸研究院”,着手香港的行医生涯。
  最初的十年很清苦。中医似乎还在沉睡,被排除在医疗体系之外,不为大众所熟知,好像一块有待开发的沃土,静静地等待着有识之士将其发扬光大——黄雅各布教授面临着孤独的“开荒之路”。在内地修学从业22年,对千古流传的中医文化颇有眼界,他知道,中医领域一定会“他日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所以,即使前路坎坷,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此,成为香港中医药学体系的先行之躯。
  中医的针灸疗法对半身不遂、膝关节退化等多种疾病有明显功效,但大多数人对该疗法十分生疏,更无从获益。黄教授观察到这种情况即利用平生所学,通过中医针灸悬壶济世,以事实验证科学,让中医的妙处走进大众视野。
  最初开设诊所后即有机构慕名而来,邀请他讲授中医,他也未辜负期望,尽数托盘而出。结束讲学后,便有人上门求医问诊:这是一名皮夹厂老板,事业风生水起,但备受疾病折磨,已无法正常走路,只能以车代步。原来,他患上了脉管炎,已至晚期,正面临锯腿威胁。黄教授见此情景十分同情,立刻制定有效方案,运用针灸为其治疗,60次针灸之后,病人日渐好转,他的诊所也因此迈上新的台阶,为日后工作打开了局面。
  环顾黄教授成立已三十年的诊所,陈设干净利落,书架上摆满文献资料,学术氛围浓厚,一时竟恍如误闯象牙塔的校长室了,令人敬意陡升。每一件实物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与主人的气质浑然一体。天山灵芝矗立一隅,独特奇绝;李时珍雕像盘踞一方,精致考究;而那看似平实的葫芦最令人称奇,竟已有一百年的历史,这是由一位老中医的后人几经转手,为表对黄雅各布教授的敬意而拱手相送的。
  三十年口碑载道,黄雅各布这位老中医用妙手仁心赢得赞誉和尊重,更为普及中医学孜孜以求着!
  
  览《黄帝内经》,温故而知新
  
  《黄帝内经》是我国三大奇书之一,堪称医者必读之经典。黄雅各布教授更是深有研究,每每得空即仔细翻阅,温故而知新。据介绍,50年代该书尚无完整版本,目前的传世之作乃由我国百名老中医从各地搜集零散信息不断扩充而来,这本书重现于世,来得十分不易。说到这里,令他忆起过去启蒙他阅览《黄帝内经》的恩师,至今,他仍将其教诲铭记于心,不忘温习医书,打牢医学理论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1992年,他受邀到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为《黄帝内经》开讲,获得全面发挥特长的平台。开讲两年,一切顺心如意,中医在他执着的努力下渐有起色,开始传扬开来。可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这一天猝然来临——那是讲学的第三年,他患了场大病,无奈终止讲学。当时,他的胰腺发炎,脓肿,破裂,造成急性腹膜炎,住院30天,有24天未进食,身体虚弱,情况危急。但他还是那么乐天知命,也未丝毫责怪,仍说自己是幸运的,“还好,后来我自己用中药调理,数个星期的时间里,病情获得控制。”
  这段生命的插曲,他一笑而过,即使在此时,仍未作停歇,又将《黄帝内经》研习多遍,如饥似渴地汲取着震古烁今的知识,持之以恒地积累医学底蕴,致力于从一名医生转变成一名儒医。
  
  师者授业解惑,以德育人
  
  1996年,香港大学招聘中医教师,由于之前几年讲学经历,已深受校方肯定,这次他主动应征,自然一举脱颖而出,遂因此成为首名在香港大学开办针灸课程的统筹人。
  黄雅各布教授介绍,最初招生规模仅限定在30人,后因报考人数过多,改收受50人。生源均为中医师,含从业基础。第一年,他精心设计了180个课时授业解惑,第二年即展开与母校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合作,为学生分别安排了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曙光医院、上海龙华医院、上海岳阳医院等五所医院实习。在那里,他传授临床经验之余,还毫不吝啬地展示了他乐观的那一面。他举出四点好处感染了这批学子从事医学,安心实习的信念:此次实习一可供交流医术,二可学普通话,三可认简体字,四可作旅游。在他的带领下,这次实习交流圆满成功,在他们回港之际,校方还特地举行欢送会,以表依依惜别之情。
  回香港后,他更受港大重视,亦对中医教学更有信心,至今,他还记得那个激动人心的日子,香港回归那一年的9月3日,他被正式任命为香港大学的副教授。这一受命,就是四年如一日的“耕耘”!这期间,他与香港大学签订了合约,五天半在学校授课,一天投身诊所,一方面救人,一方面育人,他两相平衡,游刃有余,从未顾此失彼。
  
  加入官方组织,发光发热
  
  1999年,距他来港已近二十载,这时,他的德行和医术早已口口相传,广为人知,为大众称道。这一年,应时任卫生署署长陈冯富珍的邀请,他被委任为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注册事务小组主席,从此笃行官方工作至今,一直兢兢业业,现今他身兼该会委员及中医组主席,担负了更为繁重的工作,但他始终全情投入,不曾有半点懈怠。
  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是一个法定机构,专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繁荣稳定而存在,凡在香港执业的中医人士须先向管委会辖下的中医组进行中医注册申请,获批准后方可执业。黄雅各布教授介绍了该会的架构:管委会下设中医组和中药组。前者下设注册事务、考试、中医学位课程评审、纪律、道德事务五个小组,后者则下设中药管理、中药业管理、中药业监管小组。
  当年实施中医注册过渡安排初期,黄雅各布教授从事注册事务组的工作,他每星期都需参加会议,审核申请名单,工作繁琐。经过2001年的分水岭——他告别讲坛,转而从事教学的辅助性工作,全身心投入到中医的规管事务,2005年即获委任为中医组主席,成为管委会举足轻重的核心领导成员。据他介绍,现在香港中医师人数超越9000人,其中注册中医人数达6200余人。在中医注册过渡安排下,在2000年1月3日当天在香港执业的中医师可分三种途径、五个类别申请成为注册中医。一,在香港连续执业15年,可申请注册;二,执业达10年而不足15年, 但已取得学历者,亦可申请注册;三,执业达10年未足15年, 但无学历者须通过审核面试;四,执业少于10年,但取得学历者,须通过审核面试。若未通过审核,须参加执业资格考试;五,执业少于10年,无学历,则须通过执业资格考试,方可申请注册;执业考试则分为笔试和临床试,修满10个必须科目,不少于30周实习才符合所需条件,也即是说,为确保高质量高素质的中医队伍,中医师的考核过程非常严格。
  黄教授强调,香港属法治社会,作为医者,口碑很重要。10年来,管委会收到投诉达1000余起,他希望在任期间,能基本完成投诉处理事宜。对待工作,他精益求精,秉持着抱诚守真的态度,毫无保留地付出,这些功绩并未因他的谦逊而隐藏光芒。2007年,他获得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授予的荣誉勋章,当属实至名归,但他仍谦和如常,称自己受之有愧。水稻之所以在金秋时节弯下腰来是因为它们结下了累累硕果,黄雅各布教授为中医的贡献不正是如此吗?
  2009年,他再次受邀,成为香港健康与医疗发展谘询委员会非官方委员,旁涉发展医务发展模式,制定医疗融资方案等工作。据了解,黄教授是首位获邀加入其中的中医师,他在香港中医界的地位,可知悉一二,不过荣誉在前,即责任在前,他保持本色,对中医事业依旧热爱如前。
  现在的他,主要潜心于肿瘤学研究。以往参加过数百次肿瘤手术,十数年临床经验让他积累不少心得,他说,“每个肿瘤都有自己的处理方法,化疗不一定对所有癌症效果都能见效,应根据不同肿瘤的不同病情与阶段进行辨证施治,否则以一抵十,可能无效收场。”他的大儿子受其影响,亦颇有志于医学,已于2008年获得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如今也已考取香港的中医师执业资格,成为一名大有作为的中医师。
  黄雅各布教授这一生都在为中医事业奋斗不止,从默默无闻到声誉日隆,不变的是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济世为怀的医学理念,他救治了病患无数,教导了数届学生,更为社会壮大专业中医师队伍而竭诚服务,他用挺拔的脊梁撑起了一位医者的良善之道!
其他文献
曾树和先生是一位扎根基层的奉献者。今年3月,他被推选为香港屏山乡乡事委员会主席,担此重任,他自言责任很大、压力很大,但他将尽己所能,做好服务乡民的工作。同时,作为元朗区议会当然议员,对于生长的这片土地,他满怀深情,踏踏实实地为大家服务着、奉献着,家乡与乡民的发展始终牵挂在心。他以自己的言行,奏响了一曲“奉献为乐”的人生主旋律。    【曾树和先生,天和亚洲有限公司、天和顾问(香港)有限公司主席。曾
期刊
胡永权博士是是一名专门为企业提供发展建议和发展方向的企业顾问。多年来,为香港、内地多家企业专心“诊治”经营、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他认为在企业遇到问题的每个阶段可变为一个模式,先决要素是企业能否盈利,在盈利的基础上再理顺财务,完善组织管理。而作为“公司医生”,最基本的要求是知识扎实、对经济有着一定的宏观看法。未来,他希望不断提升自己,为更高层次的公司提供悉心、专业的服务。热爱太极的他在太极拳的以柔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新界社团首长联谊会5月26日晚假座元朗西菁街喜尚嘉喜宴会厅,隆重举行了该会四十周年会庆暨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捐资建校签约仪式。会上邀请到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新界工作部陈卓部长、元朗民政事务专员杨德强太平绅士、元朗区议会主席梁志祥议员MH太平绅士、广东省韶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蓝茵女士、中共韶关市委统战部何伟青部长莅临主礼。  永远会长郑任安在献辞时表示:“时至今天,本
期刊
梁家强先生是梁津焕记有限公司第五代主理。历经百年风雨的梁津焕记在一代代传承之下,越发充满生机,以梁家强先生为主的第五代掌门人在秉承先辈教诲的基础上,更是将敬业乐群、忠诚关怀、与时俱进、创新用心融入其中。同时,他身体力行,弘扬中国孝道精神,亦十分关心社会,以服务大众为己任。路漫漫其修远兮,梁家强先生定会自强不息、上下求索!    【梁家强先生,香港大学管理学学士,梁津焕记有限公司、梁津焕记(礼仪顾问
期刊
郭强先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帮助他人,从事元朗区议会议员工作以来,他在天水围所属的执行范围内,兢兢业业十七载,全心全意,倾情奉献,默默无私,关怀一方。尽管这样的生活也曾给他带来过困扰,但是,在他的脑海里,始终存有的,仍然是居民的善意和生活的美好。“知足者,常乐也”,他便是如此,所以服务真诚,始终如一。    【郭强,祖籍广东番禺,1994年成功当选议员,1995年加入民主建港联盟,现担任元朗区议会议员以
期刊
王春辉任首席会长 伍兆缘任主席    【本刊综合报道】2012年3月12日,香港新界工商业总会葵青分会第一届执行委会员就职典礼假葵芳新都会广场潮江春酒楼隆重举行,创会首席会长王春辉、主席伍兆缘与一众会长、副主席及执委迎接会员和嘉宾,中联办新界工作部副部长李文、立法会议员谭耀宗、葵青民政事务专员罗应祺、葵青区议会主席方平、警务处葵青警区指挥官何明新、香港新界工商业总会主席张兴来、中联办新界工作部部长
期刊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首富、长实主席李嘉诚已捐出近1/3身家作慈善用途。其名下的慈善基金在过去三年已捐出逾52亿元,未来十年更会加码,预计多于过去30年的总和。  对于多位美国富豪宣称将捐出一半身家作慈善用途,作为香港首富的李嘉诚透露,名下的基金会在过去30年,共捐出超过100亿元,单在2008至2010年间,已捐出超过52亿元;另外,长实、和黄合共捐出2亿多元。他表示,未来十年,基金会用于教
期刊
吴海镛先生是香港吴氏宗亲总会永远荣誉会长。从青年时起至今,作为注册社会工作者,为社区民众服务,以热情和真诚的付出赢得社区民众的称赞。近年来,为推动吴氏文化和精神不遗余力,为吴氏宗亲和教育事业出钱出力。作为香港房地产总商会的创会成员,为同行提供专业培训,为提升行业专业形象和地位,繁荣香港经济做出了努力。       2011年11月17日,世界吴氏联谊理事会第二届世界恳亲大会在香港会展中心召开,来
期刊
梁祖成先生是一位真诚而朴实的服务者,真诚地为人服务,是因为心底无私,心中有爱。关心他人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十分自然的举动。忙碌的社会服务工作有时会让他感到辛苦,然而,路上一个相识或不相识的街坊的一声招呼,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暖人的笑容,便足以将他所有的辛苦消减。从1988年至今,二十多年来励志力行,与街坊守望相助、休戚与共,他无怨无悔,乐在其中。    数十载街坊情,情深意重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
期刊
伍兆缘先生用心坚守着自己的选择,勤力进取,兢兢业业,沧海横流,俯仰天地,在数十载如一日的执着中铸刻人生事业。身居领导之位,他坚持以人为本、诚信经营的宗旨,带领企业稳健发展。  赤诚之士,用善心摆渡人生,服务社会,担任的各种职务多达四十余项,尽心尽力,助人而自乐。他豁达乐观,淡泊的坚守源自满腔浓郁的爱心,宁静致远,笑对生活起源于“惟求无愧我心”的人生信条。    用心,坚守事业    “沧海一声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