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浅析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ha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及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笔者从事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经验,尝试从七个方面就如何有效加强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校学生组织 组织文化建设
  
  高校学生组织是在高校党委领导下、团委指导下,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方针,协同参与和管理学校事务的大学生群众性组织,是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主力军。高校学生组织文化,是学生组织在为学校、为同学服务的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服务精神与文化意义的有机融合,是学生组织的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目标、行为规范以及思维方式的高度概括,它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组织发展历程是高校学生组织文化的基础;学生干部和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学生组织文化的表征;健全的规章制度是高校学生组织文化的保障;共同的价值观是高校学生组织文化的精神内核。
  
  1.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1.1团结凝聚作用。高校学生组织肩负着服务广大学子、促进校园建设的重任,他们必须团结一致,才能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好自身任务。高校学生组织文化是全体学生成员共同创造的集体意识,是一种极强的凝聚力量,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学生团结在组织周围,对组织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学生成员的思想、情感和认识与组织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为己任,乐于参与组织的事务,发挥各自的潜能,为组织的发展壮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2激励振奋作用。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立了一种精神目标和支柱,激励全体学生成员自强不息,不断进取。同时它又能唤醒组织成员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使整个组织形成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良好风貌,自然形成一种激励机制和激励环境,激发组织成员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为组织的目标而拼搏的决心和动力。
  1.3目标导向作用。高校学生组织文化能把学生组织整体和学生成员个体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引导到组织所确定的目标上来。组织文化的目标导向功能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对组织成员个体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②对组织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优良的学生组织文化,通过共同价值观和全体意识的培育,每个学生组织的成员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对组织产生认同感,对组织的目标、价值观和理念达成共识,从而使组织成员与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1.4教育约束作用。学生组织成员代表着高校学生组织在广大学生心中的形象,所以对他们的行为举止和道德观念等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学生组织文化对每个组织成员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它对组织成员的约束来自于组织的文化氛围、团队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组织文化中成文或不成文的规章制度和价值准则,对组织成员的思想、性格、兴趣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比权威、命令的效力更大。
  1.5调整塑造作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学生组织各个部门以及组织成员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就需要各自进行自我调节,组织文化能使组织的领导者和成员理智冷静地处理这些矛盾,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塑造自己优良的品格和美德,无形中促使组织的各部门、各成员友爱相处,和谐发展。
  
  2.当前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缺乏足够重视。大多数高校学生组织并没有把文化建设作为组织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而是认为它是组织可有可无的事情,没有文化建设,组织同样能够照常运转。另外,组织文化建设内容很难进行量化,大多属于理念层面的内容,甚至有人认为组织文化纯属虚幻,不值得下大力气刻意建设,导致组织文化建设处于被动的局面。①高校学生组织管理者不重视组织文化建设。高校学生组织管理者大多把学生组织定位于“助手”的角色,认为学生组织存在的意义仅仅在于协助党、团等学校各行政部门做好学生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能提高组织成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②高校学生组织参与者不重视组织文化建设。高校学生组织参与者凭着对学生工作的热情参与到学生组织中来,由于自身的年龄和专业所限,认为参与学生组织的目的就是服务同学,提升自我,很难意识到组织文化的意义,没有必要进行文化建设。另外,大多数高校的学生组织文化建设在很多方面发展单一,缺乏足够的活力,因而也就没有形成系统的模块和健全的体制,仍然存在只喊喊口号而没有实际行动的现象。
  2.2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价值观念不准确。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变革,大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复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加注重实际,出现了功利化、物质化、失范化的现象,影响了学生组织文化建设。一些学生干部由开始热情高涨、斗志昂扬、积极向上,逐渐转变为热情下降、“干部镀金”、工作走形式走过场,最终导致学生干部流失,干部队伍总体素质不高,其自身定位、发展理念、工作作风和能力建设等方面也出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影响学生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如文化建设偏离方向,特色性、和谐性、继承性和创新性不够强,规章制度在新形势下漏洞百出,精神内核作用的弱化等问题。因而,如何建设一支整体素质高、战斗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学生组织文化建设的关键。
  2.3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内容不适应。近些年来,我国大大推进了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同时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也对高校各类文化建设提出了新标准。然而,一些高校管理者对学生组织文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不够全面,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层面上或者改革创新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与社会大环境变革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适应,乃至存在误区。例如,在学生组织文化建设中作为精神内核的共同价值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易导致学生组织文化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发挥不出其在校园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忽视精神内核的文化建设使学生组织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的现象普遍存在。
  2.4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层面不同步。组织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层面。大多数高校学生组织非常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像组织名称、标志以及象征物等,也都设有各种各样的组织制度,比如办公室管理制度,学生干部处罚条例等,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但相对于行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由于没有很好的模式可以遵循,也没有很好的方式可以采用,效果明显不如前两种文化建设。
  
  3.加强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高校学生组织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校风学风建设的阵地、学生素质拓展的阵地,是共青团领导下团结教育青年大学生的有效载体,是培养青年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实践平台。加强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是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高校各项事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建设高品质的学生组织文化已成为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非常及时非常重要的开创性工作。
  3.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科学决策。各级领导应把学生组织文化建设列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议事日程,讨论和制订学生组织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并纳入学校共青团工作发展规划中。高校党委应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高校团委和有关职能部门在加大对学生组织工作的指导中,要做到宏观上管好,微观上放开,以调动工作积极性为主,鼓励学生组织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为学生组织创造参与学校管理、与学校有关部门交流合作的机会。要制定严格监督、检查和反馈制度,确保每项具体措施的实施和到位。要充分重视学校领导层的决策和导向,强化执行层的引领和落实,切实做到党政齐抓,师生共建,努力形成积极向上、特色鲜明的学生组织文化。
  3.2制定科学的组织文化政策,扩大宣传舆论阵地。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坚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培育“四有”新人的宗旨,坚持服务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中心工作,制定实施正确合理的文化政策,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以确保校园文化朝着和谐方向平稳发展。要通过报纸、专刊、网站、文件、宣传橱窗、团干培训课程等方式扩大学生组织文化的知晓力和影响力,增强这种文化元素在广大师生中的意识和凝聚力,同时要保证这些宣传媒体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正面宣传和繁荣校园文化的双重作用。
  3.3提炼组织共同价值观,确定组织文化的精神内核。高校学生组织共同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它是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经广大学生实践并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是组织优良传统的继承、发展和延伸,是维系学生组织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学生组织共同价值观通常以组织的宗旨、发展目标、工作作风、管理理念、人才理念和服务理念等作为表现形式,具体应该包含:①孕育于本校学生组织的传统、经历和文化。②反映本校学生组织的信念和目标追求。③集中体现本校学生组织的群体意识。
  3.4完善组织运作方式,健全落实组织制度。学生组织机构须以学校自身的发展实际为基础,结合本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性需求进行合理的设置,并明确各学生组织间的隶属关系。以我校为例,校团委是全校学生组织的最高机构,下设两个平行机构分别是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其下属机构是各学院团总支、学生分会、学生社团(协会)。这种层级结构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和谐统一于校团委的总体管理和协调。要健全组织规章制度,严格坚持各种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生组织管理。规章制度具有时效性和特殊性,学生组织的规章制度由于学校发展阶段的不同和学生个性特点的差异,需要对其进行及时修订和补充,从而健全组织规章制度,构建完善、系统、长效的学生组织文化建设机制。以我校为例,学生组织制度主要包括每周例会制度、每月工作汇报制度、会议制度、检查考核制度、“五四”评比表彰和奖惩制度等等。
  3.5改善组织工作条件,优化组织外部环境。高校各级党政组织应大力支持学生组织的工作,尽可能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工作场地和活动场所,划拨学生组织专项活动经费,确保校园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组织工作的正常运行。高校各级部门特别是学生工作部门要提高对学生组织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增强对学生组织工作领导和指导的意识,改变“只重使用不重培养、只重个别教育不重整体建设、只重经验管理不重理论研究”的错误思路,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工作理念,关心和支持学生组织的工作。对学生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帮助教育,关心爱护,对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听取,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答复,对他们遇到的困难要认真解决。
  3.6以人为本,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学生干部作为高校学生组织的组织者,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骨干,是联系学校和广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开展学生工作的得力助手。透过学生干部的言谈举止,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学生干部队伍的信念和素养,从而展现学生组织的魅力和形象。所以,要在和谐社会视角下,采取严格选拔学生干部,重视对学生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培养,加强对学生干部的考核奖惩等措施来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用行动去示范、引导、影响、感化周围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使这支队伍真正在思想上拥有高度的凝聚和团结意识,在文化上拥有自身的特色和亮点,在行动上拥有斗志昂扬的朝气、敢想敢干的豪气、敢闯敢试的勇气和说干就干的锐气。
  3.7创新观念,打造精品校园活动。精品校园文化活动是展示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外在形象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努力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精心设计组织开展适应时代特点,适应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学生需要的健康有益、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有创意、有特色的思想教育、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做到常规活动与特色活动相结合、精英活动与大众活动相结合,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以我校为例,校团委策划开展的“六求”品牌校园活动:“求真”学术科技教育,“求善”文明道德教育,“求美”文化艺术教育,“求实”社会实践教育,“求特”个性发展教育,“求强”就业创业教育,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满足了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需要,提高了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小云.高校校园文化研究[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1
  2 朱友岗.积极推进大学先进文化建设[J].江苏高教.2004(5)
  3 漆贤成.浅析高校学生组织文化的作用[J].科教文汇. 2009(5)
  4 边婧、宗彪.浅议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J].科技信息. 2008(27)
  5 江海波.创建学习型高校学生会组织[J].安徽农学通报. 2007(14)
  6 蔡昌淼.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6)
  7 彭小孟、龚利明.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学生自治组织文化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0)
  8 彭小孟、万晴.论高校学生自治组织文化建设[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9 朱广生、秦川.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浅探[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7(1)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与当前就业形势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文章剖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希望能为各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就业指导 大学生 课程体系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根据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7]24号文件规定,从2008年起,全国普通高校要全面加强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写作产生兴趣,进而努力才能写出佳品。①写作要与听、说训练相结合。课堂上要让学生多说,让学生说出对事物的感受、体会。利用课前5-10分钟听说训练,提高写作兴趣。②以语文课堂为主渠道,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语文课文是来源于生活的佳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产生写作兴趣。③拓宽思路,从多种角度考虑写出不同个性的文章,实现新时期的百家争鸣。作文写真情实感,切忌千篇文章一个调,
期刊
摘要: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学校必须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学校应当对所有学生负责。为此,努力创造适合小学生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教育 小学生 数学课堂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
期刊
【摘要】大学英语是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改革开放30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关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校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培养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重点围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中的可行性措施,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
期刊
【摘要】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在外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理论十分重视语言输入的听力接受和理解,重视情绪、情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本文以Krashen的“可理解的输入”为基础,结合教学实践,来探讨如何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二语习得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1.导言。如何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质量一直是大家关心和探讨的话题。近年来,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已经引起人们前所未有的
期刊
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党和国家改善民生,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圆大学梦的重要举措。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从开始试点到全面铺开,历时近四年,从首批大学生签订贷款合同到现在,一部分学生的贷款也已经全面支付完毕,一部分贷款学生完成了学业,即将奔赴工作岗位,同时,也面临还贷问题。从目前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借款学生及共同借款人信息变化较大、学生毕业去向不明、新的单位信息也不了解,致使银行和资助中心催还
期刊
【摘要】人的利益需要源自人的本性,这种人性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生成的动力基础。人的主体性是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能动地作用于客体所表现出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它以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四种表现形式构成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理性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个体价值 产生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满足个体需要、塑造个体人格、全面提高个体素质等方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成为学生本人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因此,上好《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探讨了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效果,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务实的就业观念,为学生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IT类专业开展工程训练的必要性和实践方法,结合工程技术和专业背景特点,建立了IT专业工程训练三层教学体系。这对应用型本科人才模式创新,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就业适应能力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IT专业 工程训练 教学体系 应用型人才    Research on the way of the IT specialty of the a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切实贯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真正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看待,比较多地采用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职业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我们觉得仍然要加强边学边实验教学,充分发挥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功能。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生边学边实验 教学模式    1、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