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课程标准》
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型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也将必然发生与之相适应的深刻变化。
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包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权力,自主选择学习伙伴的权力,自主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发表独立见解的权力,也包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改正错误和保留意见的权力,还包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的权力。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而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学生主体学习的基本策略是自主、合作、探究。倡导自主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加强学习的自立行为。其核心是学习的个性化。学生主体是个性化的主体。个人的自主学习对于语文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自读课文时的诵读、涵泳、体味、感悟、质疑需要之,背诵、积累、书写也需要之。可以说,工具性和人文性极强的语文学科,离开了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操练,就一切皆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前提,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即充分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否则,学生不会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必定缺乏基础。
在合作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为了当好“平等中的首席”,教师首先就要从研究学生入手,在了解学生需要的基础上设计语文课程的教学,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要敢于打破预先设定的教案框架,迎接多种可能的挑战。依据教材的重点和学生探究的现实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的轨迹。著名教育家怀海特认为:“教育的过程像生活的过程一样,必须致力于指导激发,而不是强加一种预定的,和没有意义的模式。”
而且,让学生从小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习惯于倾听不同的声音,见识各种各样的观念,有助于造就他们宽广的胸襟,培养他们民主的品格。当然,学生创造性阅读得出的结论有时难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够完善的地方,甚至包含错误,但毕竟比那些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观点要好得多。这些精神探索的满足和自我实现,恰恰是他们向健全人格发展的条件。
我们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来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问题法。
从“以学生发展为本”出发,以“问题”为中心,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知识领域的方法,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如上《春》时,一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为什么‘红’的排在前面?”经过全班讨论探究发现,作者这样安排是按前一句“桃树、杏树、李树”的顺序排列的,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疑问。
二、情境法。
要求教师要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情感化学习氛围中进行深究性学习。如上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课时,播放一段录像,内容是一个家庭生活场景中人们交谈出现了说话不看对象,用语不得体的情况。学生看录像不知不觉进入了口语交际的情境,不时被画面中的不得体的对话逗笑,气氛自由、宽松、热烈,老师不失时机的提出让学生探究的问题:画面中的哪些人物对话不得体?如何纠正不得体的说话?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该如何纠正不得体的说话?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言。
三、自主法。
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阅读,让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文本。我让学生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如在教读《五柳先生传》时,我给学生引发两个问题:(1)有人认为陶渊明安贫乐道是无奈,归隐田园是逃避,你怎么看这个问题?(2)例如陶渊明生活在改革开放、人尽其才的当代社会,他除了读书著文、躬耕田园外,最适合参与哪一项经济活动?学生对以上问题很感兴趣,讨论很激烈,发言很精彩。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加强了传统美德的教育。
四、合作法。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开展热烈而有序的合作探究课堂讨论,从而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实在的能力,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师先让学生把问题进行综合归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同桌互帮,四人小组研讨,全班辩论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合作讨论后,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汇报,还要引导学生有序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先从解题入手然后再理解课文;先汇报查阅到的收获,再提出疑问和想知道的问题。教师还要鼓励中下程度的学生积极参与,对他们的积极性要倍加呵护,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五、想像法。
将学生语文学习由探究现实存在的问题引向探究虚构虚拟假设存在的问题。如《月亮上的足迹》:假设你成为中国第十代宇航员经过漫长的宇宙飞行,看到了一颗陌生而美丽的星球,由此展开想象,写一篇小作文。《我的叔叔于勒》:假如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这两个阅读写作训练题都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虚构,引导学生创造。通过想像达到以下作用:①调动想像和阅读写作的积极性,激励写作动机,让学生体验完成作文的乐趣;②极大地刺激和强化了学生自由想象创造的能力;③给学生作文表达提供丰富的内容和写作机会。
新的评价方法还必须注重激励性原则。评价要淡化选拔功能,要体现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强调对过程的评价和过程中的评价,评价要和指导密切结合;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发表“一得之见”,施展“一技之长”,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形成有助于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型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也将必然发生与之相适应的深刻变化。
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包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权力,自主选择学习伙伴的权力,自主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发表独立见解的权力,也包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改正错误和保留意见的权力,还包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的权力。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而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学生主体学习的基本策略是自主、合作、探究。倡导自主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加强学习的自立行为。其核心是学习的个性化。学生主体是个性化的主体。个人的自主学习对于语文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自读课文时的诵读、涵泳、体味、感悟、质疑需要之,背诵、积累、书写也需要之。可以说,工具性和人文性极强的语文学科,离开了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操练,就一切皆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前提,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即充分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否则,学生不会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必定缺乏基础。
在合作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为了当好“平等中的首席”,教师首先就要从研究学生入手,在了解学生需要的基础上设计语文课程的教学,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要敢于打破预先设定的教案框架,迎接多种可能的挑战。依据教材的重点和学生探究的现实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的轨迹。著名教育家怀海特认为:“教育的过程像生活的过程一样,必须致力于指导激发,而不是强加一种预定的,和没有意义的模式。”
而且,让学生从小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习惯于倾听不同的声音,见识各种各样的观念,有助于造就他们宽广的胸襟,培养他们民主的品格。当然,学生创造性阅读得出的结论有时难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够完善的地方,甚至包含错误,但毕竟比那些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观点要好得多。这些精神探索的满足和自我实现,恰恰是他们向健全人格发展的条件。
我们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来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问题法。
从“以学生发展为本”出发,以“问题”为中心,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知识领域的方法,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如上《春》时,一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为什么‘红’的排在前面?”经过全班讨论探究发现,作者这样安排是按前一句“桃树、杏树、李树”的顺序排列的,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疑问。
二、情境法。
要求教师要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情感化学习氛围中进行深究性学习。如上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课时,播放一段录像,内容是一个家庭生活场景中人们交谈出现了说话不看对象,用语不得体的情况。学生看录像不知不觉进入了口语交际的情境,不时被画面中的不得体的对话逗笑,气氛自由、宽松、热烈,老师不失时机的提出让学生探究的问题:画面中的哪些人物对话不得体?如何纠正不得体的说话?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该如何纠正不得体的说话?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言。
三、自主法。
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阅读,让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文本。我让学生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如在教读《五柳先生传》时,我给学生引发两个问题:(1)有人认为陶渊明安贫乐道是无奈,归隐田园是逃避,你怎么看这个问题?(2)例如陶渊明生活在改革开放、人尽其才的当代社会,他除了读书著文、躬耕田园外,最适合参与哪一项经济活动?学生对以上问题很感兴趣,讨论很激烈,发言很精彩。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加强了传统美德的教育。
四、合作法。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开展热烈而有序的合作探究课堂讨论,从而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实在的能力,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师先让学生把问题进行综合归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同桌互帮,四人小组研讨,全班辩论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合作讨论后,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汇报,还要引导学生有序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先从解题入手然后再理解课文;先汇报查阅到的收获,再提出疑问和想知道的问题。教师还要鼓励中下程度的学生积极参与,对他们的积极性要倍加呵护,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五、想像法。
将学生语文学习由探究现实存在的问题引向探究虚构虚拟假设存在的问题。如《月亮上的足迹》:假设你成为中国第十代宇航员经过漫长的宇宙飞行,看到了一颗陌生而美丽的星球,由此展开想象,写一篇小作文。《我的叔叔于勒》:假如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这两个阅读写作训练题都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虚构,引导学生创造。通过想像达到以下作用:①调动想像和阅读写作的积极性,激励写作动机,让学生体验完成作文的乐趣;②极大地刺激和强化了学生自由想象创造的能力;③给学生作文表达提供丰富的内容和写作机会。
新的评价方法还必须注重激励性原则。评价要淡化选拔功能,要体现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强调对过程的评价和过程中的评价,评价要和指导密切结合;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发表“一得之见”,施展“一技之长”,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形成有助于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