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2011年美国对中国太阳能板和风塔相继发起反倾销调查后,欧盟于2012年9月11日对我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今年2月和4月,欧盟又对我国光伏玻璃发起了双反调查。6月4日,欧盟委员会宣布,自6月6日起,欧盟将执行11.8%的临时税率,8月6日至12月份税率将涨至47.6%。到期后,欧委会将决定是否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永久性关税,一旦征收,该关税将持续5年。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世江的测算显示,11.8%的税率意味着中国光伏组件的销价将抬高至约0.78美元/瓦,相对于韩国等国家的产品,价格优势将荡然无存。
尽管如此,在近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与会的光伏业内人士在产业低谷中宣示了他们的信心与责任。在这个由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主办的新能源产业的年度聚会上,融合相关产业、发展分布式利用(特指采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光伏建设一体化,以及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等成为企业共同的呼声。
“新能源发展不但不会停止,反而会不断加快。新能源革命即将来临!” 全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
国际摩擦重创光伏出口
“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是中国的战略新兴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在国际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上已经拥有很强的竞争能力。与此同时,新能源领域的贸易摩擦频繁。高额的反倾销税导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大幅下降,对我国光伏及其上下游产业产生严重的冲击。”在论坛开幕式上,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公平贸易据调查处副专员罗津做出如上评价。
对于美国和欧盟决定对中国出口太阳能产品征收关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等代表都认为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举动。
论坛公布的数据显示,光伏制造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多晶硅产量前五位的企业产量已占到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三左右,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预计今年全球的多晶硅产量将达到22万吨。其中,我国多晶硅产量将达8万吨。
今年1至4月,受市场政策和电力成本因素影响,相关企业陆续开工,多晶硅产量逐步上升。同时,价格开始回暖,从最低的16美元/千克回升至19美元/千克以上;进口仍然保持高位,主要进口来源国仍然是韩国、美国、德国等国家。其中1至4月,从韩国进口的比例最大,接近30%。
出口方面,去年光伏产品的出口比前年略有增长,但出口额下降43.3%。前年出口221亿美元,去年出口额只有127.9亿美元。今年1至4月延续了这一趋势,仍然是增量不增收。但同时,出口开始多元化发展,对欧洲的出口比重逐渐降低。据了解,去年,我国对欧洲市场的出口占比接近70%,而今年1至4月已降至50%左右。
光伏产业可持续在于技术创新
“我们的共识:光伏产业可持续在于技术创新。”论坛开幕式上,全联新能源商会执行会长、恒基伟业董事长张征宇代表商会宣读的《中国光伏北京宣言》,实质上也代表了业内人士对行业前景的判断。
陈颉进一步指出,欧盟对华双反的背后,隐匿着其欲借力扶持德国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的阴谋。欧盟希望通过推高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价格,为薄膜赢得足够的市场空间。“薄膜企业不愿意得罪中国,为什么这些薄膜企业愿意和我们国家合作?他们的第一代生产线认为技术已经掌握了,迫切需要资金发展第二代,有强烈的愿望把第一代生产线转移出去,从而拿到资金。”
据业内人士介绍,提升转化率、降低每瓦成本,仍将是光伏未来发展的两大主题。而薄膜电池材料消耗少、制备能耗低、组件生产可在一个车间内完成,成本优势明显。
如果薄膜电池组件效率与晶硅电池相差无几,其性价比将是无可比拟的。在柔性衬底上制备的薄膜电池,具有可卷曲折叠、不拍摔碰、重量轻、弱光性能好等优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导向下,将来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在技术路线上,我国光伏产业已经开始向薄膜技术发力。我国《光伏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要重点发展非晶与微晶相结合的叠层和多结薄膜电池。目前,涉及分布式光伏的度电补贴已有明确定论,今年国内分布式装机规模可望达到6GW,将占据全年10GW光伏总装机规模的6成。
建筑一体化水平有待提高
面对已在开启的国内市场,光伏企业也把更多的视角瞄准了日益兴起的分布式利用市场。在全国各地的个人光伏项目风起云涌般的建成投运的同时,行业内外也对个人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存有怀疑。
由于投资较大,且成本回收期长,个人光伏电站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广受诟病。也因此使目前从事个人光伏项目投资建设的业主多集中在行业内的从业者或环保人士,并未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
张征宇表示,以往的个人电站建设多被看成是一种投资行为,这个观念需要适时地改变。
面对当前光伏产业的困境,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只有在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强有力的支持和协调下,才能解决光伏产业无序竞争和盲目扩张等问题。
此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梁俊强认为,我国光热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但在光热技术和产品在房地产项目的使用中,质量参差不齐。“关于光热利用,开发商积极性不高,对消费者缺乏吸引力,一体化应用水平不够,企业工程能力有待提高。”梁俊强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其最近发布的《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3)》中也指出,我国太阳热水器的生产规模不小,但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和雷同的问题,真正质量过硬、特别是与建筑能很好结合的产品很少。从事太阳能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的多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数众多的设计单位和建筑师还没有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与标准规范的缺失有关。没有标准,企业自行生产,与建筑结合时必然会存在衔接上的“错位”,从而影响使用和节能效果。其次,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要求太阳能与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这就需要太阳能生产企业在生产阶段就要考虑到太阳能产品的技术、外观、使用如何与建筑统一,也需要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考虑到如何将建筑的使用功能与太阳能的安装、使用、维修等结合起来。
“这里面必然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评价对象是谁?我们认为应该是光伏建筑系统的集成企业,因为企业开发这样的产品、系统。其他的比如说转化效率、耐用性、适用性、经营性等方面,也要综合分出等级。希望通过一两年的时间能够把这样的工作在我们行业里实行起来。”梁俊强说。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世江的测算显示,11.8%的税率意味着中国光伏组件的销价将抬高至约0.78美元/瓦,相对于韩国等国家的产品,价格优势将荡然无存。
尽管如此,在近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与会的光伏业内人士在产业低谷中宣示了他们的信心与责任。在这个由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主办的新能源产业的年度聚会上,融合相关产业、发展分布式利用(特指采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光伏建设一体化,以及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等成为企业共同的呼声。
“新能源发展不但不会停止,反而会不断加快。新能源革命即将来临!” 全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
国际摩擦重创光伏出口
“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是中国的战略新兴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在国际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上已经拥有很强的竞争能力。与此同时,新能源领域的贸易摩擦频繁。高额的反倾销税导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大幅下降,对我国光伏及其上下游产业产生严重的冲击。”在论坛开幕式上,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公平贸易据调查处副专员罗津做出如上评价。
对于美国和欧盟决定对中国出口太阳能产品征收关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等代表都认为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举动。
论坛公布的数据显示,光伏制造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多晶硅产量前五位的企业产量已占到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三左右,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预计今年全球的多晶硅产量将达到22万吨。其中,我国多晶硅产量将达8万吨。
今年1至4月,受市场政策和电力成本因素影响,相关企业陆续开工,多晶硅产量逐步上升。同时,价格开始回暖,从最低的16美元/千克回升至19美元/千克以上;进口仍然保持高位,主要进口来源国仍然是韩国、美国、德国等国家。其中1至4月,从韩国进口的比例最大,接近30%。
出口方面,去年光伏产品的出口比前年略有增长,但出口额下降43.3%。前年出口221亿美元,去年出口额只有127.9亿美元。今年1至4月延续了这一趋势,仍然是增量不增收。但同时,出口开始多元化发展,对欧洲的出口比重逐渐降低。据了解,去年,我国对欧洲市场的出口占比接近70%,而今年1至4月已降至50%左右。
光伏产业可持续在于技术创新
“我们的共识:光伏产业可持续在于技术创新。”论坛开幕式上,全联新能源商会执行会长、恒基伟业董事长张征宇代表商会宣读的《中国光伏北京宣言》,实质上也代表了业内人士对行业前景的判断。
陈颉进一步指出,欧盟对华双反的背后,隐匿着其欲借力扶持德国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的阴谋。欧盟希望通过推高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价格,为薄膜赢得足够的市场空间。“薄膜企业不愿意得罪中国,为什么这些薄膜企业愿意和我们国家合作?他们的第一代生产线认为技术已经掌握了,迫切需要资金发展第二代,有强烈的愿望把第一代生产线转移出去,从而拿到资金。”
据业内人士介绍,提升转化率、降低每瓦成本,仍将是光伏未来发展的两大主题。而薄膜电池材料消耗少、制备能耗低、组件生产可在一个车间内完成,成本优势明显。
如果薄膜电池组件效率与晶硅电池相差无几,其性价比将是无可比拟的。在柔性衬底上制备的薄膜电池,具有可卷曲折叠、不拍摔碰、重量轻、弱光性能好等优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导向下,将来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在技术路线上,我国光伏产业已经开始向薄膜技术发力。我国《光伏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要重点发展非晶与微晶相结合的叠层和多结薄膜电池。目前,涉及分布式光伏的度电补贴已有明确定论,今年国内分布式装机规模可望达到6GW,将占据全年10GW光伏总装机规模的6成。
建筑一体化水平有待提高
面对已在开启的国内市场,光伏企业也把更多的视角瞄准了日益兴起的分布式利用市场。在全国各地的个人光伏项目风起云涌般的建成投运的同时,行业内外也对个人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存有怀疑。
由于投资较大,且成本回收期长,个人光伏电站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广受诟病。也因此使目前从事个人光伏项目投资建设的业主多集中在行业内的从业者或环保人士,并未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
张征宇表示,以往的个人电站建设多被看成是一种投资行为,这个观念需要适时地改变。
面对当前光伏产业的困境,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只有在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强有力的支持和协调下,才能解决光伏产业无序竞争和盲目扩张等问题。
此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梁俊强认为,我国光热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但在光热技术和产品在房地产项目的使用中,质量参差不齐。“关于光热利用,开发商积极性不高,对消费者缺乏吸引力,一体化应用水平不够,企业工程能力有待提高。”梁俊强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其最近发布的《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3)》中也指出,我国太阳热水器的生产规模不小,但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和雷同的问题,真正质量过硬、特别是与建筑能很好结合的产品很少。从事太阳能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的多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数众多的设计单位和建筑师还没有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与标准规范的缺失有关。没有标准,企业自行生产,与建筑结合时必然会存在衔接上的“错位”,从而影响使用和节能效果。其次,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要求太阳能与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这就需要太阳能生产企业在生产阶段就要考虑到太阳能产品的技术、外观、使用如何与建筑统一,也需要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考虑到如何将建筑的使用功能与太阳能的安装、使用、维修等结合起来。
“这里面必然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评价对象是谁?我们认为应该是光伏建筑系统的集成企业,因为企业开发这样的产品、系统。其他的比如说转化效率、耐用性、适用性、经营性等方面,也要综合分出等级。希望通过一两年的时间能够把这样的工作在我们行业里实行起来。”梁俊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