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侵袭危险性胃间质瘤的超声内镜图像特点比较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96651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寻找不同侵袭危险性胃间质瘤(GSTs)的超声内镜(EUS)图像特点差异。方法收集温州市3大医院286例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为GSTs患者,根据肿瘤大小、核分裂象将其分为极低危组、低危组、中危组以及高危组;回顾分析不同侵袭危险性GSTs组间临床资料及EUS图像特征,寻找差异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286例GSTs形状绝大多数规则(262/286),最常起源于胃固有肌层(219/286),病灶多呈低回声改变(254/286)、回声均匀(212/286)、边界清楚(264/286),有一部分可见钙化(79/286)、溃疡(75/286)以及囊性变(54/286)。286例GSTs中极低危组60例(20.98%),低危组112例(39.16%),中危组73例(25.52%),高危组41例(14.34%);单因素分析显示侵袭危险性越高,溃疡越好发,内部回声不均匀、钙化及囊性变现象越常见;而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溃疡的发生(OR=2.44,95%CI:1.36~3.18)是唯一预测GSTs侵袭危险性分级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不同侵袭危险性GSTs在EUS图像的表现有所差异,除肿瘤大小、核分裂象外,表面溃疡的发生同样是预测GSTs侵袭危险性的重要标志。
其他文献
对商业秘密的程序法保护,在我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常常在程序法领域中造成了商业秘密权利人利益的"二度伤害".为了避免其不必要的损害,本文对商业秘密案件是否应公开审理、
文章主要以焊接绝热气瓶进行定期检查以及评定工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文章中明确的分析了如何选择有效的方式做好静态蒸发率检测工作,这是提升工作效率和保障工作质量之关键。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大力实施,各高校都在把大力创造条件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本文对如何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充分利用现有优秀人才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