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瑞幸咖啡的发展史
2017年10月,瑞幸创始人钱治亚带领着团队在银河soho开了第一家咖啡门店。2018年3月,瑞幸咖啡(中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为15.5亿美元。从企业数量来看,瑞幸咖啡2017年仅成立2家新公司;2018年成立新公司数量高达1,704家。2019年5月,瑞幸咖啡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当时市值高达42亿美金,成为了全球仅靠18个月、上市最快的公司,被媒体称为中国咖啡第一股。过快的成长速度使得瑞幸一直饱受外界的质疑声,这究竟是成功案例还是瑞幸乌托邦?
二、“泡沫”的形成及发展
“泡沫”的形成必然离不开资金,那就不得不提到瑞幸的第一位金主——神州优车(前身是神州租车)。两者的关系要从钱治亚和陆正耀说起,钱治亚和陆正耀同是神州租车的元老级创始人,在钱治亚辞职创立瑞幸咖啡后,陆正耀给予了很大程度上的资金支持。根据瑞幸咖啡融资记录,在瑞幸刚刚创立之初,陆正耀旗下公司前后分别给瑞幸无息贷款近1亿元人民币、近1.5亿元人民币;随后通过天使融资,陆正耀旗下公司又给瑞幸注资近1.9亿美元。
与此同时,给瑞幸注入大额资金的另外两位投资方正是“神州系”铁三角中的黎辉和刘二海。黎辉正是瑞幸最早和最大的外部机构投资者大钲资本的创始人兼董事长,神州优车副董事长。刘二海,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神州租车非执行董事。在瑞幸刚刚创立的情况下,以黎辉和刘二海为代表的投资机构连同两人的前东家,通过天使轮融资先后向瑞幸投入近4亿美元。可以看出瑞幸咖啡和神州租车的创始和投资团队基本相似,更加使我们怀疑这究竟是不是神州自编自导的另一场资本游戏?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神州的资本运作:2007年,陆正耀创立了神州租车;随后在2010年,以刘二海为代表的联想投资(现改名为君联资本)向神州租车注资12亿元人民币;在2012年,华平资本亚太地区总裁黎辉投入2亿美元。有了充足的资本,神州租车很快一跃成为行业的领头品牌,并在2014年9月顺利上市。陆正耀、刘二海和黎辉被外界称为“神州系”铁三角,这为后期瑞幸咖啡的成立打下了基础。
在2016年1月神州优车成立,陆正耀把原来神州租车的业务、资产、债务以及五家全资子公司100%股权全部转入优车。经过两轮融资,神州优车在2016年7月正式挂牌上市。
有了充足的“子弹”后,陆正耀并非先稳住根基,而是加快了扩展版图的进程,但是一向激进的商业模式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2017年推出的神州买买车业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以失败告终,而这一次的失败仿佛只是个开场曲。随后租车业务遇到瓶颈,神州的利润没有保障,股价连续下跌。
在神州发展前景令人堪忧的时候,由陆正耀实际控制的瑞幸咖啡出现了。将两者快速发展历程对比后,不难看出神州的大额融资、做大上市的戏码在瑞幸身上再次重现。从2017年成立后为了获取用户、增加流量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瑞幸在运营过程中大量投入资金搞补贴从而导致亏损,然后再通过多轮融资填补短缺,最后在2019年5月通过上市到二级资本市场去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如果说上市前瑞幸是复制了神州烧钱扩张的路线,那么上市后的瑞幸就是神州的升级版。上市后的瑞幸继续投入大额资金,这无疑是一个以亏损换取流量的死循环,股价也持续跌破发行价。对此,以钱治亚为代表的管理层表示瑞幸已经做好了长期亏损的准备,这一表态不仅遭到了众多投资者和媒体的质疑,同时也为瑞幸最后的结局埋下了祸根。因为瑞幸还没有认识到及时止损的重要性,一旦自有资金没有办法填补缺漏,而入不敷出的盈利情况又无法获得投资者支持,瑞幸将面临资金断裂的问题。
之后由于各种利好消息,例如无人咖啡机,无人售卖机和售卖奶茶等,加上国际贝莱德投资公司为其背书,瑞幸咖啡的市值一路飙升。可惜泡沫再好看也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就像报表上的数据再漂亮也不过是存在于纸上。2020年4月2日瑞幸发布公告,称2019年第二季度至四季度,虚增交易额约22亿元人民币。至此,瑞幸背后的资本泡沫彻底被“造假”两个字戳破。
三、资本“泡沫”的破灭
在承认造假的当日,在美股开盘前瑞幸咖啡股价暴跌了80%,开盘后至北京时间22点,在瑞幸咖啡恢复交易后短短40分钟内连续五次触发熔断,跌断前跌幅高达77%。当日收盘报价6.40美元/股,以公司总股本2.4亿股计算,市值蒸发了约合353.4亿元人民币。
财务造假不仅造成股票价格的大跌,更是让瑞幸走上了被告席。依据美国相关法律,瑞幸咖啡及其相关责任人很可能面临最高25年刑期的处罚,并且向投资者赔偿约112亿美元。虽然瑞幸咖啡在美国上市,但由于境内的投资者也承受了不小的损失,瑞幸很大可能还要受到国内相关法律的惩罚。
四、启示
1、严厉打击造假,提升国企形象
瑞幸咖啡之过不仅仅是采用了错误的商业模式,更多的是在于企图通过财务造假去营造盈利的假象,以求得在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瑞幸咖啡自曝财务造假,无疑是给中国企业在海内外的形象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降低了整体的信誉度,增加了国企在海外融资的难度和成本。因此,杜绝财务造假才能给企业一个良性竞争的健康市场环境。
2、烧钱扩张不可取,脚踏实地是真谛
瑞幸咖啡盲目烧钱与快速扩张的商业战略导致了资金的过度消耗,却没能给企业带来应有的实际价值,在经历过市场的推敲后终将会成为泡沫,一戳即破。能在市场中走得更远的是那些在扎实的根基之上,以创造长期价值为目标,从而不断调整经营战略迎合市场需求,最终提升公司实际价值的企业。
3、市场允许泡沫,持续发展不允许
长期以来,资本市场中经营每况愈下的企业要远多于持续盈利的企业。这就说明资本市场对亏损始终持有包容的态度,所以才会出现为了赢得对手采用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以亏损换取市场占有率的商业模式。如果资金沒有及时到位,无法满足扩张需要,那么企业在面临资金困难的同时前期投入也会成为无用功,最终走向破产,或者通过财务造假维持经营良好的假象;就像是泡沫可以存在一时,但却无法永远存在。
2017年10月,瑞幸创始人钱治亚带领着团队在银河soho开了第一家咖啡门店。2018年3月,瑞幸咖啡(中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为15.5亿美元。从企业数量来看,瑞幸咖啡2017年仅成立2家新公司;2018年成立新公司数量高达1,704家。2019年5月,瑞幸咖啡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当时市值高达42亿美金,成为了全球仅靠18个月、上市最快的公司,被媒体称为中国咖啡第一股。过快的成长速度使得瑞幸一直饱受外界的质疑声,这究竟是成功案例还是瑞幸乌托邦?
二、“泡沫”的形成及发展
“泡沫”的形成必然离不开资金,那就不得不提到瑞幸的第一位金主——神州优车(前身是神州租车)。两者的关系要从钱治亚和陆正耀说起,钱治亚和陆正耀同是神州租车的元老级创始人,在钱治亚辞职创立瑞幸咖啡后,陆正耀给予了很大程度上的资金支持。根据瑞幸咖啡融资记录,在瑞幸刚刚创立之初,陆正耀旗下公司前后分别给瑞幸无息贷款近1亿元人民币、近1.5亿元人民币;随后通过天使融资,陆正耀旗下公司又给瑞幸注资近1.9亿美元。
与此同时,给瑞幸注入大额资金的另外两位投资方正是“神州系”铁三角中的黎辉和刘二海。黎辉正是瑞幸最早和最大的外部机构投资者大钲资本的创始人兼董事长,神州优车副董事长。刘二海,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神州租车非执行董事。在瑞幸刚刚创立的情况下,以黎辉和刘二海为代表的投资机构连同两人的前东家,通过天使轮融资先后向瑞幸投入近4亿美元。可以看出瑞幸咖啡和神州租车的创始和投资团队基本相似,更加使我们怀疑这究竟是不是神州自编自导的另一场资本游戏?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神州的资本运作:2007年,陆正耀创立了神州租车;随后在2010年,以刘二海为代表的联想投资(现改名为君联资本)向神州租车注资12亿元人民币;在2012年,华平资本亚太地区总裁黎辉投入2亿美元。有了充足的资本,神州租车很快一跃成为行业的领头品牌,并在2014年9月顺利上市。陆正耀、刘二海和黎辉被外界称为“神州系”铁三角,这为后期瑞幸咖啡的成立打下了基础。
在2016年1月神州优车成立,陆正耀把原来神州租车的业务、资产、债务以及五家全资子公司100%股权全部转入优车。经过两轮融资,神州优车在2016年7月正式挂牌上市。
有了充足的“子弹”后,陆正耀并非先稳住根基,而是加快了扩展版图的进程,但是一向激进的商业模式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2017年推出的神州买买车业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以失败告终,而这一次的失败仿佛只是个开场曲。随后租车业务遇到瓶颈,神州的利润没有保障,股价连续下跌。
在神州发展前景令人堪忧的时候,由陆正耀实际控制的瑞幸咖啡出现了。将两者快速发展历程对比后,不难看出神州的大额融资、做大上市的戏码在瑞幸身上再次重现。从2017年成立后为了获取用户、增加流量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瑞幸在运营过程中大量投入资金搞补贴从而导致亏损,然后再通过多轮融资填补短缺,最后在2019年5月通过上市到二级资本市场去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如果说上市前瑞幸是复制了神州烧钱扩张的路线,那么上市后的瑞幸就是神州的升级版。上市后的瑞幸继续投入大额资金,这无疑是一个以亏损换取流量的死循环,股价也持续跌破发行价。对此,以钱治亚为代表的管理层表示瑞幸已经做好了长期亏损的准备,这一表态不仅遭到了众多投资者和媒体的质疑,同时也为瑞幸最后的结局埋下了祸根。因为瑞幸还没有认识到及时止损的重要性,一旦自有资金没有办法填补缺漏,而入不敷出的盈利情况又无法获得投资者支持,瑞幸将面临资金断裂的问题。
之后由于各种利好消息,例如无人咖啡机,无人售卖机和售卖奶茶等,加上国际贝莱德投资公司为其背书,瑞幸咖啡的市值一路飙升。可惜泡沫再好看也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就像报表上的数据再漂亮也不过是存在于纸上。2020年4月2日瑞幸发布公告,称2019年第二季度至四季度,虚增交易额约22亿元人民币。至此,瑞幸背后的资本泡沫彻底被“造假”两个字戳破。
三、资本“泡沫”的破灭
在承认造假的当日,在美股开盘前瑞幸咖啡股价暴跌了80%,开盘后至北京时间22点,在瑞幸咖啡恢复交易后短短40分钟内连续五次触发熔断,跌断前跌幅高达77%。当日收盘报价6.40美元/股,以公司总股本2.4亿股计算,市值蒸发了约合353.4亿元人民币。
财务造假不仅造成股票价格的大跌,更是让瑞幸走上了被告席。依据美国相关法律,瑞幸咖啡及其相关责任人很可能面临最高25年刑期的处罚,并且向投资者赔偿约112亿美元。虽然瑞幸咖啡在美国上市,但由于境内的投资者也承受了不小的损失,瑞幸很大可能还要受到国内相关法律的惩罚。
四、启示
1、严厉打击造假,提升国企形象
瑞幸咖啡之过不仅仅是采用了错误的商业模式,更多的是在于企图通过财务造假去营造盈利的假象,以求得在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瑞幸咖啡自曝财务造假,无疑是给中国企业在海内外的形象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降低了整体的信誉度,增加了国企在海外融资的难度和成本。因此,杜绝财务造假才能给企业一个良性竞争的健康市场环境。
2、烧钱扩张不可取,脚踏实地是真谛
瑞幸咖啡盲目烧钱与快速扩张的商业战略导致了资金的过度消耗,却没能给企业带来应有的实际价值,在经历过市场的推敲后终将会成为泡沫,一戳即破。能在市场中走得更远的是那些在扎实的根基之上,以创造长期价值为目标,从而不断调整经营战略迎合市场需求,最终提升公司实际价值的企业。
3、市场允许泡沫,持续发展不允许
长期以来,资本市场中经营每况愈下的企业要远多于持续盈利的企业。这就说明资本市场对亏损始终持有包容的态度,所以才会出现为了赢得对手采用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以亏损换取市场占有率的商业模式。如果资金沒有及时到位,无法满足扩张需要,那么企业在面临资金困难的同时前期投入也会成为无用功,最终走向破产,或者通过财务造假维持经营良好的假象;就像是泡沫可以存在一时,但却无法永远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