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民生档案的管理现状
1.1管理分散、意识薄弱。目前大部分基层档案室保管的民生档案只是停留在人事档案上,特色不明显,大量的民生档案管理分散,没有建立专题档案数据库,群众对民生档案的了解还处于朦胧状态,各基层主管部门还存在重事轻人现象。没有相关制度来约束,造成民生档案流失严重。
1.2 固有的管理模式。固有的档案管理机制导致存在一个全宗内的民生档案分类不明确、条块分割等现象。同一个单位形成的档案分别存放于不一个全宗内。目前企业基层部门产生的民生档案主要集中在人事劳资、社会统筹、任免表彰、科研立项等方面。这部分档案分别存放在企业档案部门、人事部门、社会统筹、社区等单位,并分放于文书、科技、财会、工程、人事、实物、统筹等多门类档案中,由于没有严格的规定和专题目录。造成这部分档案归档不全和查询困难。
2、造成民生档案管理分散的原因
2.1缺乏民生档案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由于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一些单位和企业只重视红头文件、一般性的文件、科技、财会等相关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对于民生档案的管理不予重视。造成管理分散和民生档案的流失。特别是改制企业、撤销单位,民生档案的管理还是一项空白,这部分民生档案没有人监督,没有制度约束,人员的调整随意性也大。大部分民生档案流失。
2.2各单位重事轻人、重物轻人。一些部门面对涉及人的档案的收集整理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普通百姓查阅档案很困难,建档范围过窄,分类方法仅限于文书、人事等门类档案,没有考虑专门的民生档案分类情况。国有改制企业和破产企业一些涉及职工人事方面的档案和一般档案资料混同一起:企业解除劳动合同人员、提前退休人员的档案一般都是随着人员的调离,档案也转到相关部门,这部分人员查阅档案时因没有工作单位,无法开具证明,查阅也就成了问题。
2.3原有的借阅制度已不符合现有的体制。由于档案部门向来被认为是保密机关。对于档案的借阅要求相对比较严格。一般借阅都要求必须有单位介绍信,档案不对个人开放;借阅档案需要相关部门、相关单位的介绍信和领导签字。没有单位盖章和领导及相关业务科室的审批,仅凭个人是借不出档案的,只有单位开具证明档案才可借出。
3、调整工作思路强化制度监管
3.1建设适应民生需求的档案业务体系。将以往档案基础业务工作的做法进行适当调整,使之方便群众利用,调整平时收集导向和思路,建设面向普通人开展的档案服务体系。围绕服务民生的需要,调整收集思路,改变档案室单纯接收党政机关文书档案的传统做法,突出民生档案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地位。将接收范围扩大到与基层群众关系密切的专门档案,建立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政策。使民生档案更多体现到维护民权,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上来。
3.2做好民生档案排查和登记工作。建立民生档案登记和年检制度,对现有的民生档案进行一次彻底检查。掌握企业民生档案的主要内容、数量,整理规范和标准,从源头抓起,实现有效监管。把民生档案归档情况纳入企业建设考核体系。确保民生档案的完整。
3.3加强民生档案资源整合。加强与各单位相关业务科室的沟通与协作。创新民生档案业务工作机制和手段,即对分散在各个机关和基层单位的与民生有关的各类专业档案进行整合。尽量放在一个全宗内,建立以民生为专题的查询工具,以目录和索引的形式来体现,实行各类档案相对分散又相对集中的管理模式。将原有的档案服务创新中形成的各种做法整合到民生档案服务中来。在保证不打乱原有档案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方式。建立专门的民生档案网络,把涉及各门类的民生档案有机联系起来,形成民生档案数据库,这样既丰富了档案资源,又完善服务功能,实现了民生档案信息化管理。
3.4-档案部门做好宣传监督和业务指导工作,引导民生档案形成单位切实加强档案工作。建立健全民生档案工作法规体系,协助企业出台民生档案管理细则和标准,规范归档机制、健全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和归档要求,指导企业全面准确记录有关民生档案建档情况,即通过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确保将各种新形成的与民生有关的文件材料及时收集归档,完善民生档案管理。
3.5档案工作者要改变观念。利用档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针对群众查阅多的有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档案建立专题档案数据库,确保各个行业、部门形成的民生档案及时建档、有效管理,为服务民生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
3.6建立民生档案借阅制。在保护企业利益和方便群众利用的基础上修改借阅制度。公民持有合法证明,可利用涉及自身权益的民生档案。不需要到单位开具介绍信,要改变过去“重物轻人、重事轻人”的档案价值观念,树立“人的档案最重要”的观念,重新认识所有与普通百姓、与民生有关的各种专业档案的价值,让档案资源体系能够覆盖民生的各个领域,覆盖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1.1管理分散、意识薄弱。目前大部分基层档案室保管的民生档案只是停留在人事档案上,特色不明显,大量的民生档案管理分散,没有建立专题档案数据库,群众对民生档案的了解还处于朦胧状态,各基层主管部门还存在重事轻人现象。没有相关制度来约束,造成民生档案流失严重。
1.2 固有的管理模式。固有的档案管理机制导致存在一个全宗内的民生档案分类不明确、条块分割等现象。同一个单位形成的档案分别存放于不一个全宗内。目前企业基层部门产生的民生档案主要集中在人事劳资、社会统筹、任免表彰、科研立项等方面。这部分档案分别存放在企业档案部门、人事部门、社会统筹、社区等单位,并分放于文书、科技、财会、工程、人事、实物、统筹等多门类档案中,由于没有严格的规定和专题目录。造成这部分档案归档不全和查询困难。
2、造成民生档案管理分散的原因
2.1缺乏民生档案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由于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一些单位和企业只重视红头文件、一般性的文件、科技、财会等相关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对于民生档案的管理不予重视。造成管理分散和民生档案的流失。特别是改制企业、撤销单位,民生档案的管理还是一项空白,这部分民生档案没有人监督,没有制度约束,人员的调整随意性也大。大部分民生档案流失。
2.2各单位重事轻人、重物轻人。一些部门面对涉及人的档案的收集整理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普通百姓查阅档案很困难,建档范围过窄,分类方法仅限于文书、人事等门类档案,没有考虑专门的民生档案分类情况。国有改制企业和破产企业一些涉及职工人事方面的档案和一般档案资料混同一起:企业解除劳动合同人员、提前退休人员的档案一般都是随着人员的调离,档案也转到相关部门,这部分人员查阅档案时因没有工作单位,无法开具证明,查阅也就成了问题。
2.3原有的借阅制度已不符合现有的体制。由于档案部门向来被认为是保密机关。对于档案的借阅要求相对比较严格。一般借阅都要求必须有单位介绍信,档案不对个人开放;借阅档案需要相关部门、相关单位的介绍信和领导签字。没有单位盖章和领导及相关业务科室的审批,仅凭个人是借不出档案的,只有单位开具证明档案才可借出。
3、调整工作思路强化制度监管
3.1建设适应民生需求的档案业务体系。将以往档案基础业务工作的做法进行适当调整,使之方便群众利用,调整平时收集导向和思路,建设面向普通人开展的档案服务体系。围绕服务民生的需要,调整收集思路,改变档案室单纯接收党政机关文书档案的传统做法,突出民生档案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地位。将接收范围扩大到与基层群众关系密切的专门档案,建立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政策。使民生档案更多体现到维护民权,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上来。
3.2做好民生档案排查和登记工作。建立民生档案登记和年检制度,对现有的民生档案进行一次彻底检查。掌握企业民生档案的主要内容、数量,整理规范和标准,从源头抓起,实现有效监管。把民生档案归档情况纳入企业建设考核体系。确保民生档案的完整。
3.3加强民生档案资源整合。加强与各单位相关业务科室的沟通与协作。创新民生档案业务工作机制和手段,即对分散在各个机关和基层单位的与民生有关的各类专业档案进行整合。尽量放在一个全宗内,建立以民生为专题的查询工具,以目录和索引的形式来体现,实行各类档案相对分散又相对集中的管理模式。将原有的档案服务创新中形成的各种做法整合到民生档案服务中来。在保证不打乱原有档案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方式。建立专门的民生档案网络,把涉及各门类的民生档案有机联系起来,形成民生档案数据库,这样既丰富了档案资源,又完善服务功能,实现了民生档案信息化管理。
3.4-档案部门做好宣传监督和业务指导工作,引导民生档案形成单位切实加强档案工作。建立健全民生档案工作法规体系,协助企业出台民生档案管理细则和标准,规范归档机制、健全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和归档要求,指导企业全面准确记录有关民生档案建档情况,即通过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确保将各种新形成的与民生有关的文件材料及时收集归档,完善民生档案管理。
3.5档案工作者要改变观念。利用档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针对群众查阅多的有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档案建立专题档案数据库,确保各个行业、部门形成的民生档案及时建档、有效管理,为服务民生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
3.6建立民生档案借阅制。在保护企业利益和方便群众利用的基础上修改借阅制度。公民持有合法证明,可利用涉及自身权益的民生档案。不需要到单位开具介绍信,要改变过去“重物轻人、重事轻人”的档案价值观念,树立“人的档案最重要”的观念,重新认识所有与普通百姓、与民生有关的各种专业档案的价值,让档案资源体系能够覆盖民生的各个领域,覆盖最广大的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