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社会里总会不时地有各类所谓的“大师”横空出世,譬如“太极大师”“气功大师”“养生大师”“易经大师”,其所作所为无非是摇唇鼓舌、故弄玄虚,其间总不乏一帮“托儿”时刻配合着“演戏”,然后进行各种商业性牟利。
资本市场中,也不乏很多被包装出来的各种“大师”,甚至“大神”。很多时候,你在想着“大师”指点迷津,“大师”却只惦念着你的钱包。
不久前,就有一个受害者A君向我道出了他的血泪经历。为了弄清事实真相,我以“专业证券财经写手”的身份,进入一家拥有多个股票荐股“大师”的公司暗訪。
A君的血泪
A君曾在一家证券公司营业部工作,几年前受朋友之邀参加过一次关于场外股指期货的投资沙龙。受多个一夜暴富的“真实故事”感染,A君便对场外股指期货之类的金融衍生品产生了些许迷恋,只是苦于本金不够,深觉“壮志难酬”。
从券商营业部辞职以后,A君自主创业做小生意,并业余炒股。几年下来,资金慢慢积累起来不少。
前年某天,A君接到一个陌生女人来电,对方自称是某某券商的工作人员,说是为了维护好该券商短线操作风格的客户,现邀请他加入其股票投资交流群,有善于分析出短线牛股的资深分析师做指导。
A君刚开始是不信的,但后来想到对方在电话中说出来他的真实姓名和开户券商,也就答应了加入其微信群,“反正加了也无妨,看看再说。”
入群之后,A君每天都会收到该群各种“涨停早餐”“牛股晚餐”之类的群消息,并且在交易时间段内还有所谓的“私募大牛”“敢死队大佬”等来做盘中点评。群管理员还不时地称,这只是一个普通客户管理群,如果投资者想学习这些荐股牛人的绝技,还得交会员费加入公司限量版VIP客户群,如果赶上公司搞活动,可以享受限时优惠。
一段时间后,A君觉得某位“涨停板大师”的荐股比较准,操盘手法适合自己的投资风格,便付费加入了新的VIP群,学习“涨停板大师”的“打板绝技”。
A君不但沉迷于“涨停板大师”的股市分析直播演讲,还奉其投资哲学、财富观、人生观为至道。和朋友日常聊天中,也会引用“涨停板大师”的不少“至理名言”。
“涨停板大师”说,要想财富的核聚变式增长,仅做涨停板是不够的,个股期权才是其人生逆袭的“核武器”,这个秘密他是不轻易对外人讲的。
就在A君还在观察迟疑之际,VIP群里已经有人陆续晒出成交合同和获利截图,群管理员和一些群成员也在不停地鼓掌、点赞,发出恭喜。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营销轰炸”,A君终于把持不住,签下了合同,打去了款项,试探性地开启了第一单场外股权交易……
不久前,我去A君介绍的一家汽车店选车。该店的汽车销售员问我,“A君最近怎样了?上次不是说他要买一辆宝马X6?”
我没有回答,因为A君已经离婚了,婚房也卖出去还债了,还欠着100多万元外债呢,找谁去?
不败秘诀
我访问过多个以推荐“大牛”股为名,收取股票咨询费、股票场外配资利息费、场外股票期权交易费牟利的公司,深感此中浑水之深。
不少有着技术高超、经验丰富、慈悲为怀人设的荐股“大师”,就是为了迎合股民心理而刻意包装出来的。
由于兼顾直播、策划、管理,他没有多少时间做股市研究,只能让助理收集各类财经新闻和评论,在直播演讲中“现买现卖”,并精心植入场外个股期权业务营销。
“林老师”对应聘直播分析师岗位者,在工作经历、炒股技能、知识储备、演讲口才、营销技能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要求。
为吸引多样化的散户观众,适应不同市场风格切换,他组织该公司对直播分析人员进行各种风格的包装。
这些股票直播分析员工会被要求进行对应包装风格的业务学习,以扮演好公司给自己的股票“大师”人设。
例如,扮演“涨停板大师”的人员,会通过网络或书籍学习,拿出一定的时间研究短线题材热点,筛选押注涨停概率较大的个股;扮演“价值投资大师”的人员会做一些基本面分析的知识学习,并做一些热点行业和个股的基本面分析;扮演“纯技术派大师”的人员,会专门拿出一定的时间研究各类技术指标。
“林老师”扮演着“涨停板大师”人设,由于工作繁忙,只能在每天很晚时候筛选,并最终押注下一个交易日会大概率涨停的几只个股。
如果押错,他有自圆其说的办法,譬如谎称主力受到监管电话限制交易、大盘或板块行情拖累个股、庄家洗盘等外因,反复拿出以往押准的案例说事儿。
其他人员也会在直播中为“林老师”圆场,说什么“林老师”的实力还是相当不错的,押注失败是市场因素造成的,是偶然发生的事件,如果大家实在不适应,还可以学习其他“大师”的方法。
对于情绪激烈、反对声强的人,营销群管理员会做安抚,销售人员则在群做“托儿”帮着圆场。如果实在安抚不了,则会把这些群成员清理出群。
随着公司直播分析岗位满员,“林老师”把工作放在团队营销策划和管理上,又为自己设置了新的人设——“神秘嘉宾”,编造自己更辉煌的财务自由故事和独门炒股绝技,偶尔来直播表演“世外高人”的新人设。
多重人设
直播人员是否如该公司宣传的那样:资金实力强大、实战技术高超、经验积累丰富、理论知识一流呢?答案是否定的。市场需要什么故事“大师”人设,他就会根据客户心理包装什么人设。
“个人资产超百亿元人民币”的“刘老师”,是一位50多岁的股市“老炮”,理论分析头头是道,个人资产过百亿却是真实的谎言。 在直播中,“刘老师”说话的口吻、自编的经历、对金钱的不屑、对散户洗脑的话术,完全是根据“百亿股票大神”的人设而来的。
“刘老师”本不姓刘,为了避免在直播间出现口误,道出自己的真实姓名而露馅,在公司里要求大家喊他“刘老师”。
甚至在该公司内部每周的直播营销策划部会议上,他和同事们都互相以直播间的假名称呼,通过自我洗脑的方式把自己当成真的“刘老师”。
“刘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是重技术、轻营销,在市场行情不好、直播“掉粉”严重的时候有一定的“稳粉”作用,但不擅长在直播间做业务营销,所以领着固定月薪,没有销售提成。
“李老师”本不姓李,仅有30岁,在成都无房,未婚。他之前在北京某网络直播荐股公司做过几年股票讲师助理,由于自己营销策划新理念不为其“师父”所接受,才愤而辞职的。在更早之前,他在一家公司做股票场外配资业务员。
在一次聊天中,“李老师”对我坦言,善于炒作题材概念股,不善于基本面分析,尤其是财务分析和估值,很缺乏炒股“第一桶金”。
他本想在新的公司网络直播中自称“黑猫老师”。由于“林老师”认为,直播分析人员取个有名有姓的假名,更能吸引直播观众的信任,方才选了“李X”作为自己的直播名。其人设是善于捕捉热点题材龙头股的“大师”,十年以上炒股经历,名下房产众多。
在直播中,市场热点是什么题材,“李老师”就分析什么题材,并且其间不断地给观众讲自编的个人经历,鼓吹场外股票期权如何使其财富增长如有神助。
“王XX”仅有26岁,家里是开茶楼的,目前和父母同住,仅有几月炒股经历,且已空仓好几年。在直播间的人设为新派青年投资“大师”,对投资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少年暴富。
“王老师”对自己的能力定位是“轻技术,重营销”,对该公司直播营销观众转化成签约客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和“李老师”一样,工资主要靠提成。
大学毕业后,“王老师”在成都一家历史较长的股票咨询公司短暂做过电话营销员,然后去了深圳一家网络直播荐股公司,做讲师助理。他对我坦言,在深圳跟着“师父”学了不少直播营销技巧,善于发动利用散户心理,编各种艰辛、励志、奇遇、暴富故事,配合公司销售活动。
由于他并无股市实战干货,在直播中还要大量插入该公司场外个股期权产品业务内容,所以经常会“掉粉”,就不得不与其他直播“大师”互相搭戏。
当然,这些“大师”之间互相捧场搭戏,也是该公司营销活动计划中所要求的。
为了做好案例调查,我卧底该公司的岗位本是财经资料选编,但后来却被安排了价值投资“大师”的人设。“林老师”嫌笔者过于小心谨慎,直接安排助理给我编了一份价值投资荐股历史盈亏业绩表。
为了将这份资料编得看似丰富、真实,“林老师”特意要求助理在业绩表中,就要有大幅盈利的案例,也要有小幅盈利的案例,还要有少许亏损的案例。
笔者断然拒绝后,离开了该公司。
“托儿”不息
该公司销售团队,由“林老师”带来的团队二把手管理。这些销售人员每天早上和下午开工前,都会齐唱励志歌,互相打气,不少人晚上还要加班。
在拉人入群的工作中,他们自称是某龙头型券商的员工,邀请股民入群分享股票分析“大師”每个交易日推荐的龙头股、大牛股,以及行情分析。
在直播期间,销售人员积极扮“托儿”为直播人员和公司产品造势,既要鼓吹直播分析人员技术一流,又要自编自己的成交盈亏情况,还要给潜在客户晒自己伪造的成功签单合同;同时,销售人员还要和潜在客户沟通,不停地劝说潜在客户赶紧签单做场外个股期权业务。
该公司对销售人员的素质要求很低,销售工作压力却不小,所以人员流动性相当大。
“李老师”告诉我,以他本人亲身经历,这一行的销售人员基本都是这样的现状。“你想想,这些学历、家境、专业能力都欠佳的年轻销售人员,在其它地方无外乎也是拿着很低的工资,辛苦奋斗在社会底层。有一天他们一个月的工资收入,相当于他们在其它地方工作一年的收入,会不会去冒险尝试?”
(龙智君荐自《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