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从事语文教学,在不停变换的中职语文教材中,不时发现着亮点。一篇篇美好的文章,一件件令人感动的记忆,或诗情,或画意,或纪实,或苦难,真挚的情感体验,是最能打动读者的,许多时候,看似教书和教人,实质是教与学相依相伴的时光里,我们和学生共同体验着各色难言的美。
关键词:审美;文学;情感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51-01
一、凄怆的美,是最为感人至深的
当上到史铁生老师《合欢树》时,我想每个阅读过他长篇哲思抒情散文《我与地坛》的人都不会忘记他文章里那份深邃的悲悯,字里行间都是一个达观的人对生命的宽容。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诉说着,诉说着这人生的苦难,生命旅程中一串串无奈。
在《合欢树》里,他一如既往的哲思,只是在其间又充沛描述,叙写着生命的更替。随着字里行间的跳动,我们看到了:十岁的史铁生,作文比赛得了第一名,在家向母亲自豪的诉说,年轻的妈妈一边做衣服一边不忘对儿子显摆,自己也如此优秀过。于是,孩子调皮的对墙打乒乓球表示自己的不满。生命中,多少天真、童稚就在这一刻显现出来。接着,二十岁时,两条腿已残废的史铁生,面对的是母亲各种各样永远无休止却没起作用的治疗,年轻儿子对病痛的散漫,母亲的心酸,都是扑面而来的难言的美。我们不由得庆幸,还好,有写作这个寄托陪伴着作家。三十岁,作者发表作品了,接着,小说获奖了,可母亲已不在。当已成名的作者一次次再回到和母亲居住的大院时,却再也没有进去自家当年的小院,这是不忍啊。生命中有许多不能承受之轻,更有许多不能承受之重。
基于母爱,但高于母爱。更多的体现了人生中,我们都知道应该珍惜,珍惜身边的人、物、事,可行走的生命里,又有多少人真正达成;我们该感恩于每一个曾给我们以温暖、关爱、怜惜的所有,但又由于种种原因,是否错过或轻易的让它从身边悄悄地溜走。
“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内心,转回自己原有的家园中”(黑格尔《柏林大学开讲辞》)我常常想,我们是否,也应该放慢些脚步,放松些努力,放弃些挑战,像阿尔卑斯山最险路段给行路人的提示:慢慢地走啊,请欣赏欣赏风景!于是,那路上,再没有车祸。
《合欢树》我喜欢,它打动人。但问题也同时产生,越是感性的东西,越难以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诠释、解读和把握。其实母爱是不用教的,它只需要感受;感恩、珍惜也是不用教的,它只需要提醒,那么我究竟要教什么?我想,是接受美,学会审美。
二、理性的美,是最能启发人的思维和逻辑的
《离太阳最近的树》(毕淑敏)、《像山那样思考》(奥尔多·利奥波得)。两篇文章,一为中国当代女作家所写,一为美国新环保主义之父所撰。一边是中国青藏高原上曾经唯一的树种——红柳的灭亡;一边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西部开发中的灭狼运动。一个物种的消亡,人们仅仅只用了几年,而一个物种的诞却需要50万年,面对巨大的时间反差,我相信,每一个阅读者的心都难以平静。更会让我们的孩子,开始学会深思,学会反思,学会关爱,学会尊重。这种理性的思辨,将启发他们对整个人生、社会、命运乃至更多的命题,进行深刻的思考。
《三只毛毛虫》(刘燕敏)它一举颠覆了我们一直的理念——凭着主观的努力,便可以实现“人定胜天”的理想。可这小小的寓言故事却给我们展示了完全不同的概念。三只毛毛虫,“从很远的地方爬来”,显然,他们是经过艰辛的努力。它们的目标明确,“渡河,到一个开满鲜花的地方去。”于是,故事就围绕着渡河展开了,一只要找桥爬过去,这显然是最安全的办法,但荒野无桥,所以第二只就想造船漂过去,以区区身躯,放在河里,这无疑是最危险的办法。第三只毛毛虫的办法简直不能算办法:“静下来休息两天。”这对远涉千山万水而来的它们来说,真的是笑话。于是它的伙伴们就努力地工作去了。而结果,却是那么的不遂人愿,惹人心痛,努力寻桥的累死在路上;漂流渡河的淹死在水里,只有那懒散睡觉的,却是一觉醒来之后,由虫子变成了蝴蝶,轻而易举的飞过了河,吃到了河对岸开得正艳的花蜜。这结果,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对先前的两只虫子,意料之外则是对第三只毛毛虫。三只虫子对待困难的方式方法,将会使我们的学生去深入思考,在人生路上,曲折的前进,未必不是一种前进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会把对事物的感性思考提升到理性的认识。我想,这是审美情感更进一步的教育意义。
三、善意的美,最动人心弦的美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篇最唯真、唯善的诗歌,是年轻的海子在生命走向结束前两个月时写下的篇章。它清新明净,单纯轻柔,“它像一纸连农夫也听得懂的福音书,集合了天国的气质与人间的音响,圣洁的爱与朴实的真诚。”“古今一也,人与我同尔”相同的感受从古到今永不信息的给予不同的人,面对这样质朴的真善美,任何言语都是多余地。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般地说,在欢乐的气氛情景中,人就会欢乐;在悲哀的气氛情景中,人就会悲哀。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感情还能感染别人,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教育的艺术》)
根据教材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基调,进入文章角色或境地,把作者寄托的情感化为自己真实的情感,用自己的欢乐痛苦去感染学生。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上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面,该激昂时,昂奋动情,令人肃然;该悲壮时,如泣如诉,为之动容,引导学生从“有我之境”进入“无我之境”。这样,学生不仅能陶冶心灵,净化思想,感知美,而且语文知识也会在美的欣赏中较扎实地掌握。也更好的为他们发展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这便是文学的美,也是语文美学教育的最确实目标。
关键词:审美;文学;情感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51-01
一、凄怆的美,是最为感人至深的
当上到史铁生老师《合欢树》时,我想每个阅读过他长篇哲思抒情散文《我与地坛》的人都不会忘记他文章里那份深邃的悲悯,字里行间都是一个达观的人对生命的宽容。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诉说着,诉说着这人生的苦难,生命旅程中一串串无奈。
在《合欢树》里,他一如既往的哲思,只是在其间又充沛描述,叙写着生命的更替。随着字里行间的跳动,我们看到了:十岁的史铁生,作文比赛得了第一名,在家向母亲自豪的诉说,年轻的妈妈一边做衣服一边不忘对儿子显摆,自己也如此优秀过。于是,孩子调皮的对墙打乒乓球表示自己的不满。生命中,多少天真、童稚就在这一刻显现出来。接着,二十岁时,两条腿已残废的史铁生,面对的是母亲各种各样永远无休止却没起作用的治疗,年轻儿子对病痛的散漫,母亲的心酸,都是扑面而来的难言的美。我们不由得庆幸,还好,有写作这个寄托陪伴着作家。三十岁,作者发表作品了,接着,小说获奖了,可母亲已不在。当已成名的作者一次次再回到和母亲居住的大院时,却再也没有进去自家当年的小院,这是不忍啊。生命中有许多不能承受之轻,更有许多不能承受之重。
基于母爱,但高于母爱。更多的体现了人生中,我们都知道应该珍惜,珍惜身边的人、物、事,可行走的生命里,又有多少人真正达成;我们该感恩于每一个曾给我们以温暖、关爱、怜惜的所有,但又由于种种原因,是否错过或轻易的让它从身边悄悄地溜走。
“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内心,转回自己原有的家园中”(黑格尔《柏林大学开讲辞》)我常常想,我们是否,也应该放慢些脚步,放松些努力,放弃些挑战,像阿尔卑斯山最险路段给行路人的提示:慢慢地走啊,请欣赏欣赏风景!于是,那路上,再没有车祸。
《合欢树》我喜欢,它打动人。但问题也同时产生,越是感性的东西,越难以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诠释、解读和把握。其实母爱是不用教的,它只需要感受;感恩、珍惜也是不用教的,它只需要提醒,那么我究竟要教什么?我想,是接受美,学会审美。
二、理性的美,是最能启发人的思维和逻辑的
《离太阳最近的树》(毕淑敏)、《像山那样思考》(奥尔多·利奥波得)。两篇文章,一为中国当代女作家所写,一为美国新环保主义之父所撰。一边是中国青藏高原上曾经唯一的树种——红柳的灭亡;一边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西部开发中的灭狼运动。一个物种的消亡,人们仅仅只用了几年,而一个物种的诞却需要50万年,面对巨大的时间反差,我相信,每一个阅读者的心都难以平静。更会让我们的孩子,开始学会深思,学会反思,学会关爱,学会尊重。这种理性的思辨,将启发他们对整个人生、社会、命运乃至更多的命题,进行深刻的思考。
《三只毛毛虫》(刘燕敏)它一举颠覆了我们一直的理念——凭着主观的努力,便可以实现“人定胜天”的理想。可这小小的寓言故事却给我们展示了完全不同的概念。三只毛毛虫,“从很远的地方爬来”,显然,他们是经过艰辛的努力。它们的目标明确,“渡河,到一个开满鲜花的地方去。”于是,故事就围绕着渡河展开了,一只要找桥爬过去,这显然是最安全的办法,但荒野无桥,所以第二只就想造船漂过去,以区区身躯,放在河里,这无疑是最危险的办法。第三只毛毛虫的办法简直不能算办法:“静下来休息两天。”这对远涉千山万水而来的它们来说,真的是笑话。于是它的伙伴们就努力地工作去了。而结果,却是那么的不遂人愿,惹人心痛,努力寻桥的累死在路上;漂流渡河的淹死在水里,只有那懒散睡觉的,却是一觉醒来之后,由虫子变成了蝴蝶,轻而易举的飞过了河,吃到了河对岸开得正艳的花蜜。这结果,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对先前的两只虫子,意料之外则是对第三只毛毛虫。三只虫子对待困难的方式方法,将会使我们的学生去深入思考,在人生路上,曲折的前进,未必不是一种前进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会把对事物的感性思考提升到理性的认识。我想,这是审美情感更进一步的教育意义。
三、善意的美,最动人心弦的美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篇最唯真、唯善的诗歌,是年轻的海子在生命走向结束前两个月时写下的篇章。它清新明净,单纯轻柔,“它像一纸连农夫也听得懂的福音书,集合了天国的气质与人间的音响,圣洁的爱与朴实的真诚。”“古今一也,人与我同尔”相同的感受从古到今永不信息的给予不同的人,面对这样质朴的真善美,任何言语都是多余地。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般地说,在欢乐的气氛情景中,人就会欢乐;在悲哀的气氛情景中,人就会悲哀。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感情还能感染别人,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教育的艺术》)
根据教材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基调,进入文章角色或境地,把作者寄托的情感化为自己真实的情感,用自己的欢乐痛苦去感染学生。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上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面,该激昂时,昂奋动情,令人肃然;该悲壮时,如泣如诉,为之动容,引导学生从“有我之境”进入“无我之境”。这样,学生不仅能陶冶心灵,净化思想,感知美,而且语文知识也会在美的欣赏中较扎实地掌握。也更好的为他们发展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这便是文学的美,也是语文美学教育的最确实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