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针对低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如何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值得教者深思。低年级教学是活泼的,充满趣味的,教者在激发引导上提高学生语用兴趣,开拓语用内容,并让学生体验自己成功的乐趣,持之以恒,这样语用能力的养成会为孩子整个生命历程奠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着力于促进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低年级的小学生虽然识字量少,但有着非常强的语用愿望。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语用,为小学生以后的写话、作文做铺垫,这值得每个教者探索。现就小语苏教版低年级教材中的某些课文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造语境,激发语用兴趣
形象生动的事物是学生永远喜欢的。创设一个形象生动的语境,不仅激发学生语用的兴趣,打开他们的话匣,还能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抒发真情。
例如教学《一去二三里》一课,我采用简笔画的方式:在美丽的群山一角,顺着山路走了二三里,看到了美丽的村庄,这个村庄大约四五户人家。抬头远望山上有六七座亭台,而整个村庄被粉红的桃花所环绕。化数字诗为形象生动的画面,再让学生唱着郊游的歌,就像真的去游玩,那种心情是非常愉悦的。“你看到了什么?你又想说什么?”这一问题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的学生立即投入到说的语境中,他们都渴望着把自己知道的一切告诉大家。“我看到清澈的小河,鱼儿在自由自在地游玩。我真想去捉一条回来。”“我看到美丽的桃花,就像我家门口的那一棵,闻一闻真香呀!”……一首诗的教学就这样简洁明了,少了生讲硬灌,多了学生的自主语用,使学生觉得那是一种乐趣,那是一种需要。
二、联系素材,充实语用内容
杨金林先生说过:“作用于听觉和视觉的语言文字本身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隐藏于视听信息背后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这些就要靠听读者心灵的眼与耳来把握,这心灵的眼与耳就是人生的积累和人心的感悟能力。”学生的生活体验越丰富,他能感悟到的内涵也就越丰富,他对语言底蕴的理解也就越深刻。在恰当的时候他就越有倾吐的需要来展示自己的喜悦之情。生活是語用的源泉,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启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为语用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三、启发想象,开拓语用空间
语言教学既要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更要关注儿童的想象世界。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 ,它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了想象,世界便会是死水一潭,空白纸一张,儿童是富有想象的,要充分发挥儿童的这一心理优势,培养语用兴趣,拓宽语用的内容。
四、增加阅读,激活语用源泉
低年级学生生活体验较少,为了学生能更好地运用,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我认为适当地给孩子们提供可读性课外读物,会使语用内容变得“丰盈”,为以后的写话、作文等奠下基础。语言学家叶斯大林帕林主张“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中去”;作家高尔基认为“我读得愈多,书就使我和世界愈接近,生活对我变得更加光辉,更加美丽。”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充实自己的生活。其中课外阅读方式很多。绝大多数教师都有体会:“我不是布置阅读了吗,可是收效甚微。”我学得在方法上要注意引导,首先要会阅读。什么叫阅读,不是说老师布置:小朋友,你们回家读XX书,一布置就了事。不是这样漫无目的地阅读,而是阅读指导篇目规范性。如引经颂典,《三字经》《古诗文》《格林童话》等,也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让学生人手一份,人人都有“书”可读。其次,指导时间安排合理。每日20分,每日一句话,每周一段话。最后是阅读形式多样化,如:赛读、表演、背诵、吟唱、游玩等形式,这样语用的文本就变得“鲜活”,变得“神奇”,通过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学生的语用能力就会在“碰撞”“交融”中产生无限的活力和生机。
五、丰富形式,体验语用乐趣
对话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共舞的交流。交流的形式很多,如让同桌、小组交流,让学生站在讲台表演,适当的时候也让学生写写画画,让他们的语用文本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得到展示“炫耀”,毕竟孩子有着自己一定的“虚荣心”“满足欲”。但对话的形式不能千篇一律,要充分利用校本资源,持之以恒。如“小小故事家”,将近期读过的故事进行比赛,评选一个优秀的故事家;如“小小作家”,将好的片段、写话以文稿形式送校红领巾广播台广播,班级“展示台”将优秀的日记展示在“阅读角”……在颁发奖状、奖章、奖品的氛围中,使学生之间互相欣赏,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并在交流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觉到自己的本领真大。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学生有了说的兴趣,随着知识的积累与生命的成长,再加教者持之以恒、形式多样的引导,这种说的需要定能内化为写的动力,把说的欢乐进行到底,为孩子整个生命历程奠下坚实的基础。给孩子一双语用的翅膀,他们定会放飞出一个五彩的世界!
【作者单位: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 江苏】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着力于促进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低年级的小学生虽然识字量少,但有着非常强的语用愿望。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语用,为小学生以后的写话、作文做铺垫,这值得每个教者探索。现就小语苏教版低年级教材中的某些课文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造语境,激发语用兴趣
形象生动的事物是学生永远喜欢的。创设一个形象生动的语境,不仅激发学生语用的兴趣,打开他们的话匣,还能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抒发真情。
例如教学《一去二三里》一课,我采用简笔画的方式:在美丽的群山一角,顺着山路走了二三里,看到了美丽的村庄,这个村庄大约四五户人家。抬头远望山上有六七座亭台,而整个村庄被粉红的桃花所环绕。化数字诗为形象生动的画面,再让学生唱着郊游的歌,就像真的去游玩,那种心情是非常愉悦的。“你看到了什么?你又想说什么?”这一问题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的学生立即投入到说的语境中,他们都渴望着把自己知道的一切告诉大家。“我看到清澈的小河,鱼儿在自由自在地游玩。我真想去捉一条回来。”“我看到美丽的桃花,就像我家门口的那一棵,闻一闻真香呀!”……一首诗的教学就这样简洁明了,少了生讲硬灌,多了学生的自主语用,使学生觉得那是一种乐趣,那是一种需要。
二、联系素材,充实语用内容
杨金林先生说过:“作用于听觉和视觉的语言文字本身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隐藏于视听信息背后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这些就要靠听读者心灵的眼与耳来把握,这心灵的眼与耳就是人生的积累和人心的感悟能力。”学生的生活体验越丰富,他能感悟到的内涵也就越丰富,他对语言底蕴的理解也就越深刻。在恰当的时候他就越有倾吐的需要来展示自己的喜悦之情。生活是語用的源泉,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启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为语用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三、启发想象,开拓语用空间
语言教学既要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更要关注儿童的想象世界。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 ,它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了想象,世界便会是死水一潭,空白纸一张,儿童是富有想象的,要充分发挥儿童的这一心理优势,培养语用兴趣,拓宽语用的内容。
四、增加阅读,激活语用源泉
低年级学生生活体验较少,为了学生能更好地运用,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我认为适当地给孩子们提供可读性课外读物,会使语用内容变得“丰盈”,为以后的写话、作文等奠下基础。语言学家叶斯大林帕林主张“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中去”;作家高尔基认为“我读得愈多,书就使我和世界愈接近,生活对我变得更加光辉,更加美丽。”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充实自己的生活。其中课外阅读方式很多。绝大多数教师都有体会:“我不是布置阅读了吗,可是收效甚微。”我学得在方法上要注意引导,首先要会阅读。什么叫阅读,不是说老师布置:小朋友,你们回家读XX书,一布置就了事。不是这样漫无目的地阅读,而是阅读指导篇目规范性。如引经颂典,《三字经》《古诗文》《格林童话》等,也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让学生人手一份,人人都有“书”可读。其次,指导时间安排合理。每日20分,每日一句话,每周一段话。最后是阅读形式多样化,如:赛读、表演、背诵、吟唱、游玩等形式,这样语用的文本就变得“鲜活”,变得“神奇”,通过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学生的语用能力就会在“碰撞”“交融”中产生无限的活力和生机。
五、丰富形式,体验语用乐趣
对话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共舞的交流。交流的形式很多,如让同桌、小组交流,让学生站在讲台表演,适当的时候也让学生写写画画,让他们的语用文本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得到展示“炫耀”,毕竟孩子有着自己一定的“虚荣心”“满足欲”。但对话的形式不能千篇一律,要充分利用校本资源,持之以恒。如“小小故事家”,将近期读过的故事进行比赛,评选一个优秀的故事家;如“小小作家”,将好的片段、写话以文稿形式送校红领巾广播台广播,班级“展示台”将优秀的日记展示在“阅读角”……在颁发奖状、奖章、奖品的氛围中,使学生之间互相欣赏,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并在交流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觉到自己的本领真大。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学生有了说的兴趣,随着知识的积累与生命的成长,再加教者持之以恒、形式多样的引导,这种说的需要定能内化为写的动力,把说的欢乐进行到底,为孩子整个生命历程奠下坚实的基础。给孩子一双语用的翅膀,他们定会放飞出一个五彩的世界!
【作者单位: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