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地震;灾难;自我实现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抒发因灾难所带来的各种情绪,并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2.引导学生发现从地震至今自己内心及生活上的转变。
3.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力所能及的助人活动,增强自强、自信、自尊的养成。
【活动设想】
处在中学阶段的学生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并且正处于青春期的自我认同阶段,来自同龄人的感受和看法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同时他们常以小大人自居。针对这些特征,在为他们提供情绪宣泄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调动他们爱自己、爱他人、爱家、爱社会的行动力,以此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活动形式】
绘画、小组讨论等。
【活动准备】
1.地震等灾害中自救与求救的相关图片、影像资料。
2.红领巾或眼罩若干。
3.彩笔、画纸若干。
4.一面干净的墙体或大幅白板纸。
【活动对象】中学生
【活动时间】50分钟
【活动过程】
一、暖身游戏——盲人走路
两人为一组(如甲与乙)。甲先蒙上眼睛,将手交给乙,乙可以虚构任何地形或路线,口述注意事项如“向前走,迈台阶,跨过一道小沟,向左拐”等,指引甲行进。然后交换角色,乙蒙上眼睛,由甲引导乙走路。
通过活动,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的感觉,体会当面对未知情境时,互助的力量。
二、心理110
辅导人员借助图片、影像等,向学生讲解灾后心理重建的意义,提高学生关注心理卫生的自觉性;向学生们讲授地震知识,使他们对大自然的现象有更科学的了解与认识;并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
三、七嘴八舌
围绕“防疫”、“新家规划”、“心灵重建”等展开讨论,在此环节辅导人员应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奉献给需要帮助的灾民,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不但可以让学生肯定自己有能力帮助他人并从中产生力量,而且可以使他们从无所事事中渐渐地回归到有序的生活。
四、壁画/话
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彩笔,画下或写下自己对今后的愿景,将这些想法粘贴于我们事先准备好的大卡纸上,并将此幅壁画/话摆在教室中的“荣誉位置”,允许学生将每天不同的收获添加入该壁画/话。若条件允许,辅导人员可隔段时间(或者由学生自行共同约定)组织大家举行一次庆祝活动,对大家的努力给予肯定,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地去帮助更多的人。
五、我们在行动
组织学生着手从身边的安置点、临时学校等场所开始,实施助人活动。如,帮助安置点的老人打扫住处,协助老师管理低年级的学生等。
六、结束活动
教师总结:突如其来的地震,或许让我们变得迷惘、无助,昔日有序的校园生活、亲爱的老师同学,一切的一切都变了模样。但,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就像大自然里会有阳光也会有风雨雪,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也会时晴时雨。风雨过后会有彩虹,只要我们不言弃、不放弃,心手相连,阴霾后的阳光是挡不住的!行动起来,勇敢、自信地喊出“我能行”!
齐唱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结束活动。
【点评】
山崩地裂的灾难,留给我们共同的恐惧、惊慌和忧虑的情绪体验。“5·12”大地震后,重整破碎损毁的家园,会是一段艰辛之路。然而,成长中的孩子,他们心理所经历、所承受的创伤,可能更会是一段漫长的心理重建过程。如何让学生觉得教室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从震后的临时安置房回到板房学校,再次出发,展开学习,并修复心灵伤口,完善人格发展,这是所有一线教师最急需做的事。
本文作者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在“我们在行动”、“心理110”等一系列的活动设计中渗透着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之光。在关注灾难给学生带来的创伤的同时,教师更多的是通过设置各种该年龄段学生能力范围内的情境和游戏,协助和启发孩子们挖掘自身诸如乐观、勇敢、富有创造性的积极情绪;在关注个体的同时,营造一种鼓励互助的温暖团体氛围,给予孩子无声的心灵抚慰。通过讨论、游戏、音乐等具体活动方式,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情绪体验,并将这些积极因素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行动力,提升了灾后心理辅导的持续性效力。
点评人:叶一舵,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电邮: [email protected]。)
编辑/李益倩 终校/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