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0-090-02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拉下帷幕,纵观今年的高考试卷,文科综合考试中政治试题符合考试大纲要求,突出体现知识与能力运用相结合的特点;考查知识是考查学生能够运用的知识,考查能力是考查以知识为依托的能力,既有利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中学政治课的常规教学,对今后中学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今年的政治试题既保留往年试题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新特点。
一、突出时代特点和社会热点
社会热点一直是政治科高考命题的主要资源,今年高考也不例外,一年来的主要时政热点均已涉及。如:十七大关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健全要求政府职能的转变、东西部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中国与国际社会的经济往来、我国南方的抗灾救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日关系、世界粮食危机、我国的民族关系等,都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高考试题强调时政热点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以热点问题考查学生对课本主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这仍是今后中学政治课教学应重视的方面。
二、注重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今年的高考试题十分注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24、27两题从经济学角度考查学生对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和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本质的理解;32题从哲学角度考查学生对内外因辩证关系的理解;33、34两题从政治学角度考查学生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 30、39两题则从哲学中的联系观点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这意味着在高考复习中必须始终强调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尤其在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中更要求学生回归课本基础知识。这也应成为今后高考复习坚持的方向。
三、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今年高考试题不仅考查考生对政治科本专业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不仅考查考生对文科综合知识的掌握,而且考查学生对理科知识的的理解和运用。如 25题把数学与经济学知识有机结合。解答此题不仅涉及经济学中有关货币升值和贬值含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两个百分比所表达含义的准确理解。如果认为货币贬值20%,原来价格10元钱的商品,现在要用12元钱购买,这是一种错误的推理,必将导致考生得出错误的结果。正确计算货币贬值后该商品的价格,必须先假设货币贬值后该商品价格为X,当货币贬值20%后,价格应是X(1-20%)=10,即:12.5元。这道今年高考出现的计算题,不仅难倒许多考生,也难倒不少老师。它给我们的复习提出新的要求——名合格的中学政治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而且要有一定理科知识的积累。
四、试题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
虽然今年文科综合考试中高考命题仍以旧教材为依据,但处处体现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新课程理念。不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都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根本无法在课本中找到现成答案。试题的寓意在于充分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经济与政治生活,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我国与世界的关系。更为可贵的是,通过题目的设计与考生的思考,使考生学会怎样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怎样面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现象,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怎样处理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度统一。
反思高考政治试题特点,有助于我们确立高考复习策略。
1. 钻研《考试说明》把握高考方向
《考试说明》是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关于高考命题的权威性文件,它依据考
试大纲规定了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是高考命题、试题评价的主要依据。能否把握《考试说明》就成为正确指导学生应付高考的关键。因此在高考复习中,首先,应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不仅要深入理解《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还要关注《考试说明》的修改和调整,以便更好指导学生准确把握各项能力要求的水平、层次和变化。其次,要明确《考试说明》与课本知识的关系,把握高考复习的内容、方向和政治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明确高考知识点的考查不会超出课本知识的范围;但能力的考查要求可以超出课本知识具体体现的层次水平。此外,通过认真钻研《考试说明》还能获取有关高考的有用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和重点,指导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复习。
2.关注时政热点的命题切入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文科综合试卷的政治试题,以社会热点为背景材料命题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它的显著特点。能否找准重大时政热点在高考试题中的切入点,关系到高考时政热点的复习,并有利于整个政治学科的复习。
怎样才能找准重大时政热点在高考命题中的切入点呢?
首先,应找与教材基础知识紧密结合的社会重大时政热点。即能体现国家意志,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学生能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的热点。如:中共十七大报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抗击雪灾、物价上涨与国家宏观调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其次,要关注那些长效的、且事关生存环境、国计民生的持续性热点。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建设、“三农”问题的解决、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等。这些时政热点在高考中是“常考点”,只是在每年的高考中的切入点不同而已。第三,要重点关注国内重大时政;纵观近年的高考试卷,越来越偏重于国内时政热点的考查,特别是国内一些持续性的热点,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今年文科综合考试卷中,仅有选择题28和35两小题为我国对外经济和政治关系)。当然这并不是说,国际热点不重要,而是要看国际热点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关联度。一些与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紧密联系的国际热点也应是高考复习中关注的对象(如今年考到的中日关系)。
3.梳理知识网络,把握知识内在联系
虽然现在的高考已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
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但理解、运用和创新的能力都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即掌握政治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否则就谈不上正确理解、灵活运用和推陈出新,可见学科知识仍然是文科综合考试的“基石”。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考查的知识,复习中要求老师强调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做到扎实并准确掌握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基础知识和理论。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养成整理课本知识的习惯;在复习中通过认真思考和梳理学科的知识脉络,将高考所要考查的知识进行概括,勾画出一课、一单元、一本书乃至整个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并找出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三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点带面,把各个表面看去无关而实质上紧密相连的知识联系起来,构建一个立体式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对政治学科知识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实现各学科知识之间系统性与完整性的统一,在高考中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4.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文科综合能力考试要求考生必须具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驾驭复杂的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背景材料,在高考考试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在高考复习中,对学生应多进行学习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在学习和思考中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具体做法是:在复习中先选取历年优秀的文科综合试卷(名校、各省质检、特别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政治试题,让学生进行自我揣摩(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写出命题视角、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培养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答题的“切入点”,并拟出答案要点(培养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并在课堂复习中进行一些有代表性题目的讨论和评判,让学生在讨论和评判中通过角色的转换进一步加深对政治试题思路的把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在高考答题中的水平和技巧。与此同时,教师在复习中还应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教会学生科学地审题和答题。在审题过程,指导学生重视审题型和题目要求、审题目中的关键词、审出题的综合角度和侧重点,最后确定答题的方法和步骤;在答题方面要教会学生如何将试卷中的题目转化为已学过或做过的题目、题型,把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到新情景中,以便对题目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力求做到:主旨明确而不模糊,思维创新又注意运用规范的科学术语,形式灵活又有清晰的逻辑思路,思维发散但立论又不偏激。
5. 掌握高考复习方向,避免复习备考误区,精选复习资料,力争事半功倍
误区一:有些学生喜欢寻找高考捷径,希望能够不费力气在高考中拿到高分。在复习中不是靠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和理论来应对高考,而是把时间精力放在猜题押题上,整天忙碌于研究高考会考什么内容,出那类题目,这种做法只能导致当年高考的失败。因为每年政治科高考涉及的时政热点都十分广泛,出题角度和设问方式也灵活多变,是难以猜到的。科学的复习方法应是:重视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告诫学生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去猜题、押题;特别是在临考前,一定要强调回归课本,要求学生重新系统复习课本知识。
误区二:过分强调时政热点问题而忽视课本主干知识。由于复习时间的紧张,造成复习中过于集中精力分析社会热点问题,而忽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其结果必然导致本末倒置,得不偿失。科学的复习方法应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误区三:片面依赖资料和过分迷信权威,总以为资料越多越好,更迷信于名
校的复习资料。只要拿到资料,就不加选择地印发给学生。殊不知,学生不仅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过多的复习资料,而且一种资料一个说法,反而搞得学生无所适从。科学的方法应是:对来自不同地方的信息和资料进行一定的筛选和鉴别,把有用的资料给学生,而不要良莠不分,造成学生不该有的损失。对各地的复习资料,特别是各种练习和试卷,要进行一定的取舍,把最精华的内容给学生,以减轻他们的负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拉下帷幕,纵观今年的高考试卷,文科综合考试中政治试题符合考试大纲要求,突出体现知识与能力运用相结合的特点;考查知识是考查学生能够运用的知识,考查能力是考查以知识为依托的能力,既有利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中学政治课的常规教学,对今后中学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今年的政治试题既保留往年试题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新特点。
一、突出时代特点和社会热点
社会热点一直是政治科高考命题的主要资源,今年高考也不例外,一年来的主要时政热点均已涉及。如:十七大关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健全要求政府职能的转变、东西部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中国与国际社会的经济往来、我国南方的抗灾救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日关系、世界粮食危机、我国的民族关系等,都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高考试题强调时政热点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以热点问题考查学生对课本主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这仍是今后中学政治课教学应重视的方面。
二、注重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今年的高考试题十分注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24、27两题从经济学角度考查学生对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和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本质的理解;32题从哲学角度考查学生对内外因辩证关系的理解;33、34两题从政治学角度考查学生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 30、39两题则从哲学中的联系观点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这意味着在高考复习中必须始终强调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尤其在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中更要求学生回归课本基础知识。这也应成为今后高考复习坚持的方向。
三、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今年高考试题不仅考查考生对政治科本专业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不仅考查考生对文科综合知识的掌握,而且考查学生对理科知识的的理解和运用。如 25题把数学与经济学知识有机结合。解答此题不仅涉及经济学中有关货币升值和贬值含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两个百分比所表达含义的准确理解。如果认为货币贬值20%,原来价格10元钱的商品,现在要用12元钱购买,这是一种错误的推理,必将导致考生得出错误的结果。正确计算货币贬值后该商品的价格,必须先假设货币贬值后该商品价格为X,当货币贬值20%后,价格应是X(1-20%)=10,即:12.5元。这道今年高考出现的计算题,不仅难倒许多考生,也难倒不少老师。它给我们的复习提出新的要求——名合格的中学政治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而且要有一定理科知识的积累。
四、试题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
虽然今年文科综合考试中高考命题仍以旧教材为依据,但处处体现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新课程理念。不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都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根本无法在课本中找到现成答案。试题的寓意在于充分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经济与政治生活,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我国与世界的关系。更为可贵的是,通过题目的设计与考生的思考,使考生学会怎样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怎样面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现象,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怎样处理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度统一。
反思高考政治试题特点,有助于我们确立高考复习策略。
1. 钻研《考试说明》把握高考方向
《考试说明》是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关于高考命题的权威性文件,它依据考
试大纲规定了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是高考命题、试题评价的主要依据。能否把握《考试说明》就成为正确指导学生应付高考的关键。因此在高考复习中,首先,应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不仅要深入理解《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还要关注《考试说明》的修改和调整,以便更好指导学生准确把握各项能力要求的水平、层次和变化。其次,要明确《考试说明》与课本知识的关系,把握高考复习的内容、方向和政治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明确高考知识点的考查不会超出课本知识的范围;但能力的考查要求可以超出课本知识具体体现的层次水平。此外,通过认真钻研《考试说明》还能获取有关高考的有用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和重点,指导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复习。
2.关注时政热点的命题切入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文科综合试卷的政治试题,以社会热点为背景材料命题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它的显著特点。能否找准重大时政热点在高考试题中的切入点,关系到高考时政热点的复习,并有利于整个政治学科的复习。
怎样才能找准重大时政热点在高考命题中的切入点呢?
首先,应找与教材基础知识紧密结合的社会重大时政热点。即能体现国家意志,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学生能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的热点。如:中共十七大报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抗击雪灾、物价上涨与国家宏观调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其次,要关注那些长效的、且事关生存环境、国计民生的持续性热点。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建设、“三农”问题的解决、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等。这些时政热点在高考中是“常考点”,只是在每年的高考中的切入点不同而已。第三,要重点关注国内重大时政;纵观近年的高考试卷,越来越偏重于国内时政热点的考查,特别是国内一些持续性的热点,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今年文科综合考试卷中,仅有选择题28和35两小题为我国对外经济和政治关系)。当然这并不是说,国际热点不重要,而是要看国际热点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关联度。一些与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紧密联系的国际热点也应是高考复习中关注的对象(如今年考到的中日关系)。
3.梳理知识网络,把握知识内在联系
虽然现在的高考已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
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但理解、运用和创新的能力都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即掌握政治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否则就谈不上正确理解、灵活运用和推陈出新,可见学科知识仍然是文科综合考试的“基石”。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考查的知识,复习中要求老师强调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做到扎实并准确掌握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基础知识和理论。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养成整理课本知识的习惯;在复习中通过认真思考和梳理学科的知识脉络,将高考所要考查的知识进行概括,勾画出一课、一单元、一本书乃至整个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并找出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三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点带面,把各个表面看去无关而实质上紧密相连的知识联系起来,构建一个立体式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对政治学科知识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实现各学科知识之间系统性与完整性的统一,在高考中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4.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文科综合能力考试要求考生必须具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驾驭复杂的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背景材料,在高考考试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在高考复习中,对学生应多进行学习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在学习和思考中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具体做法是:在复习中先选取历年优秀的文科综合试卷(名校、各省质检、特别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政治试题,让学生进行自我揣摩(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写出命题视角、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培养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答题的“切入点”,并拟出答案要点(培养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并在课堂复习中进行一些有代表性题目的讨论和评判,让学生在讨论和评判中通过角色的转换进一步加深对政治试题思路的把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在高考答题中的水平和技巧。与此同时,教师在复习中还应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教会学生科学地审题和答题。在审题过程,指导学生重视审题型和题目要求、审题目中的关键词、审出题的综合角度和侧重点,最后确定答题的方法和步骤;在答题方面要教会学生如何将试卷中的题目转化为已学过或做过的题目、题型,把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到新情景中,以便对题目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力求做到:主旨明确而不模糊,思维创新又注意运用规范的科学术语,形式灵活又有清晰的逻辑思路,思维发散但立论又不偏激。
5. 掌握高考复习方向,避免复习备考误区,精选复习资料,力争事半功倍
误区一:有些学生喜欢寻找高考捷径,希望能够不费力气在高考中拿到高分。在复习中不是靠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和理论来应对高考,而是把时间精力放在猜题押题上,整天忙碌于研究高考会考什么内容,出那类题目,这种做法只能导致当年高考的失败。因为每年政治科高考涉及的时政热点都十分广泛,出题角度和设问方式也灵活多变,是难以猜到的。科学的复习方法应是:重视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告诫学生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去猜题、押题;特别是在临考前,一定要强调回归课本,要求学生重新系统复习课本知识。
误区二:过分强调时政热点问题而忽视课本主干知识。由于复习时间的紧张,造成复习中过于集中精力分析社会热点问题,而忽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其结果必然导致本末倒置,得不偿失。科学的复习方法应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误区三:片面依赖资料和过分迷信权威,总以为资料越多越好,更迷信于名
校的复习资料。只要拿到资料,就不加选择地印发给学生。殊不知,学生不仅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过多的复习资料,而且一种资料一个说法,反而搞得学生无所适从。科学的方法应是:对来自不同地方的信息和资料进行一定的筛选和鉴别,把有用的资料给学生,而不要良莠不分,造成学生不该有的损失。对各地的复习资料,特别是各种练习和试卷,要进行一定的取舍,把最精华的内容给学生,以减轻他们的负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