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重要影响
(一)“以人为本”理念对旅游管理的意义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示,核心是“以人为本”,是我国古人智慧发展和传统文化长期积累的结晶。在旅游管理过程中,人既为管理主体,也是管理对象。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转型升级,旅游管理的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初期的具体管理逐渐转型为参与式管理,这意味着旅游业的所有工作人员都需要以“管理者”身份参与旅游业管理,且旅游业人员除了自己的工作外,还应重视旅游业整体工作,尝试进行尽可能多的沟通和合作,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可以看出,“以人为本”的传统文化理念与潜在的人文旅游管理哲学一致。
(二)“以和为贵”理念对旅游管理的意义
“以和为贵”来自《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意味着人们应该礼貌和睦相处,宽容待人。中華民族也继承了这种优良的传统,影响着国人的行为举止,延续至今。旅游业一贯提倡“以和为贵”,现在却存在一些管理乱象,比如,强制购物、虚假促销、隐性消费等,甚至出现导游与乘客间发生争吵和打架的情况,这与“以和为贵”旅游业管理哲学背道而驰。在现代旅游管理中,“以和为贵”思想的作用日益彰显,在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中得到了深刻体现,例如,旅游企业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出“人和”理念,注重微笑服务,增强乘客的体验愉悦感。旅游服务管理实现了由“规制与限制”向“无为而治”变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影响的具体体现。
(三)“以德服人”理念对旅游管理的意义
“以德服人”源于孟子《公孙丑章》中的“以德服人,心悦诚服”,意味着即使对方是错误的,也要让自己的高尚品德影响对方,让对方心甘情愿地接受。无论是统治国家还是与人相处,怀有美德之人常常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管理者在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工作外,还应该通过绩效管理提高工作热情,“以德聚人”增强管理凝聚力、“以身服人”提高管理威望,促使员工以高饱和的精神状态获取更多经济利益。现代旅游管理吸收传统文化的本质,充分体现以德治人的管理智慧,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充分尊重员工,有效理解员工,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对黑龙江省旅游管理的必要性
(一)符合政策发展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都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指引。黑龙江省应通过了解本省旅游资源优势,将旅游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由过去单一门票向全域发展转型。黑龙江省在旅游管理方面应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注重提升公共服务,打造主客共享的和谐黑龙江;保护生态环境,建设青山绿水的美丽黑龙江;挖掘文化底蕴,展现生机盎然的文明黑龙江,通过多方面融合,提炼景区品牌的价值,更好地整合黑龙江特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
(二)挖掘优质旅游资源
黑龙江省旅游产品开发初具规模,但总体发展相对滞后,缺乏产品设计和研发方面的投入,创新不足,且趋于同质化,导致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弱、品牌效应弱;区域特色不够凸显,个性化服务意识薄弱,难以彰显其代表性,导致资源浪费。作为旅游资源大省,黑龙江省可以提供给游客多种选择。比如,游客可以到宁静的自然风景区,体验神奇的自然风光;到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民俗村落,探寻先民的生活状态,体验当地的社会风情。对此,旅游管理者应充分挖掘、传播当地传统文化,融合当地历史,使旅游兼备文化教育与地方特色习俗的体验的功能。总之,在旅游产品设计中,要着重突出黑龙江省的独特性和人文环境的优越性,并考虑为综合优化设计提供便利,以创新人文、地理、历史的代表性项目为主要宣传内容的系统文化载体设计吸引国内外游客。表1是黑龙江省优质旅游资源代表。
(三)延伸传统产业的价值链
黑龙江省作为传统产业大省,传统文化底蕴与劳动力资源丰富,传统文化的发展对其固有产业链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技术提升,设计方案和营销策划创新服务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二是促进经济文化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形成品牌效应,从而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例如,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其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旅游管理的有效举措
目前,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变成人们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的需求已经从物质文明领域扩展到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这要求我们既要重视经济发展,也要努力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旅游业的定位取决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需求,国家主要矛盾的转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了旅游业的“亮点”。
表1黑龙江省优质旅游资源代表
(一)以当地旅游资源为依托
黑龙江省拥有全国最大的森林、众多的河流和湖泊、独特的火山地貌以及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国内外形成了一批知名的旅游品牌。哈尔滨、亚布力、雪乡等城市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黄金旅游线路;齐齐哈尔扎龙的湿地景观、五大连池的火山地貌、伊春的森林旅游、镜泊湖的峡谷旅游、亚布力和雪乡的冰雪旅游已成为黑龙江省著名的旅游景点;俄罗斯边境游、北方少数民族风情游等生态,休闲、文化旅游产品不断推向市场,深受人们欢迎。黑龙江省正逐步搭建以哈尔滨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的良好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现已成为旅游管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要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实现民族元素与旅游管理深度融合,彰显民族代表性的旅游产品特色,以实现人们旅游价值追求为目标导向,以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为切入点,通过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不断将传统文化与管理手段相结合,开发并突出当地旅游特色,使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二)夯实传统文化基础
要做好传统文化宣传教育的基础工作,确保传统文化融入旅游经营过程中。因此,管理者必须努力推广传统文化,认识到卓越的传统文化价值具有不可比擬的优越性。传统文化要与旅游管理相结合。首先,要明确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使游客在历史文化遗产、特殊文化和自然风光旅游中体验民俗、节日、语言等传统民族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承民族精神。其次,旅游公司可以与政府及有关组织共同承担宣传文化的重任,广泛推广优秀的传统文化,借助图片、宣传视频和宣传会议等形式,确保每个旅游胜地都有文化支持,并发展综合文化旅游,使每个游客在旅途中都能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满足学习和娱乐的双重需求;同时,传播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丰富传统旅游形式
将传统文化引入旅游业可以不断丰富旅游业形式,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人们选择旅游的目的是摆脱工作的劳累、生活的压力,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追求精神的愉悦,真正感受到文化产品的独特魅力。因此,不断创新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品的形式,不仅可以增强游客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而且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比如,相关人员可以开发特色小镇、民族特色村,建设旅游民宿,因地制宜发展一批以特色餐饮、休闲旅游、农事体验等为特色的森林人家、旅游农庄、乡村客栈、民居旅馆和农家乐等项目。要抓住精准扶贫的利好政策,积极引导和支持一批贫困农户、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开发具有黑龙江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工艺品、传统手工艺品,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四)结合当地风情
旅游产品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旅游产品的个性化开发通过加入传统文化与地方民俗元素,进而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集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链条经济,可以全面促进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效益。因此,在黑龙江省旅游业蓬勃发展的现阶段,要着力于旅游产品的高质量特色挖掘,丰富文化内涵,形成独特的品牌效应。以哈尔滨为例,作为以冰文化闻名的“冰城”,其是冬季旅游的最佳去处,主要以游玩和观赏为主体,特色项目包括滑雪体验和冰雕观赏等。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应依托丰富的人文底蕴,以哈尔滨独特的地域民族特色和冰雪文化为亮点,提取雪元素应用于城市徽标设计,创建独特的城市名片,在源头上推广哈尔滨文化。
黑龙江省内存在历史悠久的渔猎文化和红色文化,如黑龙江赫哲族的鱼皮文化。另外,赫哲族的伊玛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可以通过民间礼仪、民俗饮食、服饰语言等展示。对于红色文化的介绍,可以结合胜山要塞、孙吴日本侵华罪证陈列馆、二战最后时期中俄合作的战场遗址等,介绍中俄东部关系史,使孤立的景点融入时代背景,拓展俄罗斯游客市场,实现红色旅游国际化,加强中俄之间的友好关系。
四、结语
中国旅游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黑龙江省应紧跟国家“建设文化强国”和“全球旅游”的宏观战略,充分发挥当地丰富自然景观、文化景观和历史遗迹的优势,创新设计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管理方式,促进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城市形象代表和独特的旅游市场特征融入旅游产品的整体设计中,形成独特的旅游风向标,实现品牌效应。
(作者单位:1.哈尔滨学院;2.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黑龙江省绿色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9B119)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