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运用汾阳博物馆所藏的15方唐代墓志,探析李渊晋阳起兵后形成的西河郡太原元从群体.这些西河郡太原元从参加“义兵”的时间有先后之分,较早的是晋阳起兵前,于李建成与李世民攻下西河郡时归入李渊大将军府的“三军”成员,此后大多获得七品的散官;另一部分则是正式起兵后,大军到达西河郡时才加入的,待遇相对较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刘武周围攻浩州,部分西河郡太原元从进入长安后不久便返回家乡.浩州孤城坚守长达五个月之久,太原元从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固守浩州首要功臣李仲文被判谋反等因素的影响,西河郡的太原元从
【机 构】
: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太原,030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汾阳博物馆所藏的15方唐代墓志,探析李渊晋阳起兵后形成的西河郡太原元从群体.这些西河郡太原元从参加“义兵”的时间有先后之分,较早的是晋阳起兵前,于李建成与李世民攻下西河郡时归入李渊大将军府的“三军”成员,此后大多获得七品的散官;另一部分则是正式起兵后,大军到达西河郡时才加入的,待遇相对较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刘武周围攻浩州,部分西河郡太原元从进入长安后不久便返回家乡.浩州孤城坚守长达五个月之久,太原元从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固守浩州首要功臣李仲文被判谋反等因素的影响,西河郡的太原元从最终勋赏甚薄.
其他文献
2020年-2021年,为配合“旺苍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旺苍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对旺苍县蛮洞子石宋代崖墓群进行了一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此次发掘共清理6座南宋中晚期崖墓和2条排水沟,出土一方买地券.该墓群可能存在3组5座夫妻合葬墓.墓群所在山体的走向及M1的朝向,与买地券券文所记相符.M1墓主生前居住地是“奉国县大牟”,可能为宋代奉国县大牟乡.该地名极可能源自唐初置、宋初废的大牟县.此次发掘对于开展四川地区宋代墓葬考古学、丧葬习俗,以及历史地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有着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2015年3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洛阳市魏紫路蒋沟段基建考古过程中清理了4座墓葬.其中C4M1020为西晋墓,形制为竖穴墓道方形单室土洞墓,出土有陶罐、碗、盆、灶、井、圈厕、马、帐座及2面连弧纹铜镜等.C4M1019、C4M1021、C4M1023为唐墓,形制为竖穴墓道单室土洞墓.C4M1019出土有陶侍俑、天王俑、动物俑及砖志1合,年代为延和元年(712年),墓主魏氏为唐陕州陕县尉之妻,名臣魏徵之孙女.C4M1021出土有陶风帽俑、侍俑、动物俑、灶、井、瓶,釉昀罐、碗,铁剪、斧等.C4M1023残留
本文是关于黄庭坚赴任贬所及其相关书作、交游的专题研究.黄庭坚自绍圣二年(1095年)四月二十三日到达贬所黔州始至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三月二十九日离开蜀地,大约六年的时间.在这六年期间,黄庭坚的书法面貌逐渐形成.当代关于黄庭坚的书学研究中,对其赴任贬所黔州的行迹、书信往还、交游等相关描述存在诸多舛误.在书法史料考证过程中,将历史文献进行科学、精准地梳理,并与书作有机结合,分析比勘更有利于还原作品风格形成的真相及其分期断代.此外,黄庭坚怀揣受挫心理谪居巴蜀,他的“朋友圈”状况对其书学心理的作用有待深入发
后寨墓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窑子头乡后寨村西约2公里的山前黄土台地上,地处北方长城沿线的农牧交错地带.2019年至2020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朔州当地文物部门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现东周至辽金时期墓葬400余座,以东周及秦汉墓葬为主,约占98%;另有个别北魏、唐及辽金时期墓葬.其中的3座小型唐墓,为朔州地区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唐墓材料,形制分土坑竖穴及刀形土洞墓两类,均为普通庶人墓葬,出土塔式罐、瓷碗、瓷钵、银饰、铜钱等随葬器物,年代初步判断为唐代中晚期,是研究朔州地区唐代丧葬习俗的重要参考资料,也为山
2006年8月至2007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辉县市东约3公里的赵庄墓地进行了勘探、发掘工作,清理了汉至清代墓葬140座,其中汉代墓葬22座.本文介绍的4座东汉墓葬保存相对较好,分布较为集中,M41、M51、M50由早及晚自西向东一字排列,M43位于M41、M51北部,墓向一致、排列有序,形制及出土器物具中原地区东汉中晚期特征,应属相互关系较为密切的家族墓.特别是M43因墓室早期塌陷保存较为完整,该墓葬为土洞墓,具横前堂、双后室及侧室,多墓室的墓葬结构使家族多人合葬成为了
1978-201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外事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国家经济建设,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合作环境、周边环境、安全环境、舆论环境,构建对外关系新格局.在这一时期,中国同主要各方关系走向深入,提出“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总体布局.①此后,“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被视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定位,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多边的先后顺序及重要性一目了然.
2011年11月,北京市丰台区靛厂村回迁安置房建设过程中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该墓编号为2011FDM1,墓葬为石室墓,坐北朝南,墓门以南结构均被破坏.残存部分长4.3米,宽3.37米.墓室内部较为特殊,墓室四角各立一断面呈方形石柱,柱头辟长方形卯,卯内穿木额枋.墓葬未经盗扰,出土寿藏铭、琉璃五供、铜钱等随葬品.根据寿藏铭,墓主人为明代内官监宦官.寿藏铭采用朱砂书写,文字多已脱落,无法用于断代.墓内出土铜钱虽多,但并无明代钱币,不能作为断代的依据.通过将出土
冷战结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全球化和区域化被认为是全球经济发展进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主要方面.区域一体化与全球范围内的相互依赖形成了“地区构成的世界”,美国帝权嵌入地区而全球化又打破了地区的封闭性,使其更为开放和通透,彼得·卡赞斯坦(Peter Katzenstein)将上述特征总结为“地区多孔化”.①然而,区域化与全球化却非同步.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化进程逐渐趋向缓慢,甚至出现“逆全球化”潮流,区域化进程反而加快,即同时出现了全球化的“此消”和区域化的“彼长”,上述现象或许可以称为地区的“少孔化”.
光绪朝中期,围绕权臣孙毓汶,形成了由张荫桓等朝中要员构成的京师官员书画鉴藏群体.民国时期,《艺林月刊》所连载的孙毓汶与张荫桓“商榷书画”的五十通书信——《孙莱山遗札》,是研究孙毓汶书画鉴藏活动及观念的重要文献.通过考证系年可知,这批信札写于1895年11月至1896年4月间,因甲午战败而引咎致仕的孙毓汶,居于北京城南丞相胡同,与琉璃厂相距咫尺,过着“开径悬知书画益”的退隐生活.借助孙毓汶与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等人的更唱迭和,可窥身处“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后甲午时代的晚清官员,通过书画鉴藏,不仅达到了舒缓压力
在现今存世传王维的雪图中,《江山霁雪图》《江干雪意图》和《长江积雪图》三件长卷作品,因景致与风格的近似被认为源出一幅早期母本.三者相较,《长江积雪图》问世时间虽在明中晚期,但其画幅最为完整,所据底本应为当时的某件全本,是目前探求早已亡佚之母本画面景致和创作时代之重要凭借.画卷以连贯形式展现的“江天暮雪”“远浦归帆”“平沙落雁”“古木寒鸦”等景致,取自北宋中期才开始出现的雪景寒林与潇湘八景主题.以长卷形制的成熟性和主题画意的复合性而论,其母本断非王维生活的唐代所能产生,问世时间不会早于北宋中期,甚至有可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