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四氧化三铁对Cr(VI)溶液吸附效率的研究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shuang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纳米四氧化三铁由于其具备了比表面积大、反应活性高等优点,同时具有磁性特征,再加上其再生简便、成本低和高效等优点,使得纳米四氧化三铁这种优异吸附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该研究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考察不同pH、时间、初始浓度对纳米四氧化三铁去除Cr(VI)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pH为7.0,温度为25 ℃时,吸附12 h后,Cr(VI)的去除率可达99.4%,并通过吸附曲线计算出纳米四氧化三铁对Cr(VI)离子的饱和吸附浓度为13.4 mg/g。研究表明:纳米四氧化三铁对Cr(VI)具有非常好的吸附效果,可广泛用于实际工程中的废水处理。
  关键词:纳米四氧化三铁 Cr(VI) 去除率 饱和吸附
  中图分类号:TQ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b)-0031-02
  金属铬广泛应用于电镀、纺织、印染、造纸、医药、冶炼、电解等行业,这些行业均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由于不合理排放,经常导致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铬在自然界中主要以Cr(VI)和Cr(III)两种形态存在[1],相对来说,Cr(VI)毒性较强,是Cr(III)的100倍,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如何治理Cr(VI)污染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及环境工作者的關注和重视。传统修复Cr(VI)污染的传统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化学沉淀法、生物修复法等[2-4],但它们存在操作繁琐、成本高、效率低和二次污染等问题[5]。而其中,吸附方法由于其高效性和低选择性、且操作简单,一直沿用至今。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粘土矿物质、天然和人造高分子材料、生物质等等[6]。但是再生成本高、效率低、操作困难等缺点制约了它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近年来,纳米四氧化三铁作为一种新型吸附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不但具备了纳米材料比表面积大、反应活性高等优点还结合了四氧化三铁的磁性特征,这使得重金属的回收利用得以简单实现,杜绝了二次污染等问题。再加上其再生简便、成本低和高效等优点,使得关于纳米四氧化三铁这种优异吸附剂的研究更加引人注目。该研究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考察其对Cr(VI)溶液的处理效率。
  1 材料与方法
  药品:FeCl3·6H2O(天津科密欧),FeCl2·4H2O(北京化工厂),浓氨水(北京化工厂),Cr(VI)标准溶液(国家标物中心)仪器:磁力搅拌器AM-3250B(AUTO SCIENCE),pH计(HACH),可见分光光度计723C,恒温摇床(上海一恒)。
  1.1 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制备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纳米粒子[7-9]。将1.0 gFeCl2·4H2O和2.6 g FeCl3·6H2O用100 mL去离子水溶于250 mL三颈圆底烧瓶中,通氮气保护,加热至80 ℃后快速搅拌,同时缓慢滴加28 mL氨水,反应30 min后用永久磁铁吸附生成的Fe3O4颗粒,弃去上清液,残余物用去离子水和甲醇洗涤数次得黑色沉淀物Fe3O4颗粒。
  1.2 pH、时间、初始浓度对Cr(VI)的吸附率的影响
  选取不同的pH(2、3、4、5、6、7),时间(0.5 h、1 h、2 h、4 h、8 h、12 h和24h),初始浓度(40 mg/L、50 mg/L、60 mg/L、70 mg/L、80 mg/L、90 mg/L 和100 mg/L)),考察各不同条件下,纳米四氧化三铁对Cr(VI)溶液去除率的影响。
  1.3 吸附曲线实验
  吸附实验均在温度为(25±1)°C条件下进行,将0.4 mg吸附剂分别加入到10 mL Cr(VI)溶液中(浓度分别为40 mg/L、50 mg/L、60 mg/L、70 mg/L、80 mg/L、90 mg/L和100 mg/L),用0.1 M的HCl和NaOH溶液调整pH值。在摇床上震荡吸附(200 rmp),吸附达到平衡后,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分离吸附剂。
  2 结果和讨论
  2.1 pH、时间、初始浓度对Cr(VI)的吸附率的影响
  初始浓度为40 mg/L、温度为25 ℃、投加量为4 g/L时,考察了不同pH下纳米四氧化三铁对Cr(Ⅵ)溶液的吸附效率,由图1可见,pH对Cr(Ⅵ)离子的吸附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当溶液pH从2.0增加到7.0时,Cr(Ⅵ)的去除率从33%增加到99%。这可能是因为随着pH的不断增大,吸附剂处于去质子化形式,纳米四氧化三铁表面的负电荷增加,与带正电荷的Cr(Ⅵ)离子之间反应,从而提高了去除率。
  初始浓度为40 mg/L、温度为25 ℃、投加量为4 g/L时,考察了不同时间下纳米四氧化三铁对Cr(Ⅵ)溶液的吸附效率,由图2可见,当时间从0.5 h增加到12 h,Cr(Ⅵ)溶液的去除率从46.3%增至99.4%,从12 h到24 h,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所以12 h为纳米四氧化三铁吸附Cr(Ⅵ)溶液的最佳时间。
  pH为7.0、温度为25 ℃、投加量为4 g/L时,考察了不同初始浓度对纳米四氧化三铁对Cr(Ⅵ)溶液的吸附效率,由图3可见,当初始浓度由40 mg/L升到100 mg/L,Cr(Ⅵ)溶液的去除率是在降低的,特别是,当初始浓度超过60 mg/L时,Cr(Ⅵ)溶液的去除率陡然降低,主要是因为它超过了纳米四氧化三铁的饱和吸附浓度。
  综上所述,Cr(Ⅵ)溶液的初始浓度为40 mg/L、温度为25 ℃、pH=7.0,12 h的条件下,纳米四氧化三铁对Cr(Ⅵ)溶液的去除效果最好,Cr(Ⅵ)的去除率达到99. 4%。
  2.2 纳米四氧化三铁对Cr(Ⅵ)溶液的饱和吸附浓度
  根据Langmuir吸附等温线 ,Qe为平衡时的吸附量(mg/g);Qm为最大吸附容量(mg/g);Ce为平衡时的溶液浓度(mg/L);K为Langmuir平衡参数。通过吸附等温曲线可计算出,纳米四氧化三铁对Cr(Ⅵ)溶液的最大吸附浓度为13.4 mg/g。   3 結语
  当pH为7.0,温度为25 ℃时,吸附12 h后,Cr(VI)的去除率可达99.4%,并通过吸附曲线计算出纳米四氧化三铁对Cr(VI)的饱和吸附浓度为13.4 mg/g。研究表明,纳米四氧化三铁对Cr(VI)具有非常好的吸附效果,可广泛用于实际工程中的废水处理。
  参考文献
  [1] MytychP,Cies′laP,StasickaZ.Photo redox Processes in the Cr(Ⅵ)-Cr(Ⅲ)-Oxalate System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Relevance[J].Catal.Appl.B:Environ.,2008,59(3-4)∶161-170.
  [2] HuJ,LoIM C,ChenG.Fast Removal and Recovery of Cr(Ⅵ) Using Surface-Modified Jacobsite(MnFe2O4)[J].Langmuir,2005,21(24)∶11173-11179.
  [3] LaiKCK,LoIM C.Removal of Chromium(Ⅵ) by Acid-Washed Zero-Valent Iron under Various Ground water Geo chemistry Conditions[J].Environ.Sci.Technol.,2008,42(4):1238-1244.
  [4] Shi T.H,Jia S.G,Chen Y,et al.Adsorption of Pb,Cr,Cu,Cd and Ni onto a va- nadium mine tailing from aqueous solution[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9,169(1-3):838-846.
  [5] Nassar N.N.Rapid removal and recovery of Pb from wastewater by magnetic nanoadsorbent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0,184(1-3):538-546.
  [6] Shin K.Y, Hong J.Y,Jang J.Heavy metal ion adsorption behavior in nitrogen- doped magnetic carbon nanoparticles: Isotherms and kinetic study[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1,190(1-3):36-44.
  [7] KHALAFALLA S E, REIMERS G W. Magnetic liquids:US,3843540 [P].1974.
  [8] WANG J-H,ZHENG S-R,SHAO Y,et al.Amino-functionalized Fe3O4@SiO2 core-shell magnetic nanomaterial as a novel adsorbent for aqueous heavy metals removal[J].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10(349):293-299.
  [9] VALENZUELA R,FUENTES M C,PARRA C,el al. Influence of stirring velocity on the synthesis of magnetite nanoparticles (Fe3O4) by the co-precipitation method[J].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09(488):227-231.
其他文献
摘 要:21世纪,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网络舆情工作悄然兴起。该文通过对浙江大学112名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和4位网络舆情工作者的访谈,简要叙述了新兴互联网技术对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影响,对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校 网络舆情 现状分析 特点  中图分类号:C91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214-02  中国共产党十六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新的科研常态正逐步形成。把握科研工作新常态,加强高校科技管理改革,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该文从地方高校科技管理的角度,从科技管理改革的顶层设计、科技资源投入体系的变化、科技项目管理的规范化、以及科技与市场结合的趋势等方面,宏观的分析了科研新常态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新常态下地方高校科技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思想认识、制度体系建设、资源配置方式转变
期刊
摘 要:语法填空题型是高考英语的新题型,旨在考察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对词语的辨析,对单句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整篇短文的逻辑思维等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分析今年2015年的语法填空题,短文中有一百五十多字却只有七句话,该题充分考察了学生的分析句子、理解全文和逻辑思维等综合能力,给了我们极大地启示。所以在实际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大阅读量并且精细化其中一些阅读,来增加学生对文章的
期刊
摘 要:20世纪末兴起的视觉文化对各个人文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来源于艺术领域的文化结构,对于新时代艺术以及艺术教育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旨在析清艺术、艺术教育与视觉文化之间的学理关系,将视觉文化与艺术教育相联系,描述当前以视觉性为主导的独特文化状况,并从艺术专业教育及审美通识性教育的角度分析视觉文化衍生的诸种问题。  关键词:视觉文化 艺术教育 观者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 要:“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是西安交通大学宝贵的精神财富,萌芽于交通大学建校之初,集中形成于西安交通大学西迁过程之中。2016年将是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暨迁校6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也是西安交通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发展阶段。回顾与反思西迁精神砥砺交大人跨越双甲子的上下求索、不断发展的奋进历程及其在前后3世纪对中国梦、交大梦的强大支撑助力作用与巨大贡献,在
期刊
摘 要:一百多年前英国物理学家瑞利(Rayleigh)提出的多孔材料吸声理论与实验结果吻合程度不高。为此,张新安提出一种全新的吸声理论。该文通过实测结果与理论结果的对比,进一步证实了该吸声理论的正确性。  关键词:声学理论 吸声理论 测试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O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198-02  Abstract:Rayleigh’s p
期刊
摘 要:采用 P507—煤油—RECl3—HCl的萃取体系,通过模拟在LaCe/PrNd萃取分离生产线反萃段采用分步反萃法,首先将80%~90%的负载镨钕有机相反萃,得到的氯化镨钕中的铝含量合格,即Al2O3/REO小于0.05%;其余10%~20%的负载镨钕有机相再进行二次反萃,得到不合格的(即铝含量高)的反萃液,反萃液经过草沉除铝后,得到合格产品。该工艺很好地在P507—煤油—RECl3—HC
期刊
摘 要:该文探讨依据“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的自身特点,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培养学生的理论融合能力,技术表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改革思路,对“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改革。具体地,考虑利用现有的实验室资源,以MATLAB/SIMULINK交互式仿真集成环境为平台,增加系统建模与系统仿真两部分内容的交叉/交互教学,引导学生在模型数理、仿真算法及实验技术三者间的关联性
期刊
摘 要:实践教学一直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现状及区域经济的市场调研,明确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岗位和核心技能的。为保证装饰专业人才满足市场的需求及实践教学得到更好地落实,该课题以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从构建“工作室制”实践教学平台入手,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从工作领域出发,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对以建筑装饰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
期刊
摘 要:道地药材生产是药用植物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道地性药材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已成为当前中药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该文对道地性药材的含义、研究重要性、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及其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内因、环境和栽培等外在因素)进行了较详尽的综述,同时对药材道地性形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展望,以期为中药材道地性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道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