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点发展动态地震预测指标和判据,建立地震预测预警指标和技术方案。开发地震风险区划、地震灾情快速获取与评估、救灾指挥等方面关键技术和地震废墟搜索设备,推动国家防震减灾目标的实现和国家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实施。
关键词:地震,区域,地质勘察
北京时间2011年1月19日12时7分在安徽省安庆市市辖区、怀宁县交界(北纬30.6,东经117.1)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
一、1•19安徽安庆地震区域概述
安庆市境位于大华北地震区南部,在郯—庐深大断裂带东南一侧和扬—铜地震带西段,境内有北东走向的长江断裂带通过。地壳厚度36公里左右,所发生地震均属构造地震,震源深度10~30公里。震害主要受扬—铜地震带、郯—庐地震带和大别山地震区中级以上地震的波及影响。从史料记载的破坏程度看,以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1668.7.25)山东郯城8.5级地震和民国6年(1917)1月24日安徽霍山6.2级地震影响为最大,烈度达6度。据记载,市境及邻近地区历史上发生的有感地震屡见不鲜,本世纪60年代以来地震活动有所增强,在扬—铜地震带西段有一系列4~5级地震。1963年3月13日市内发生自有测震记录以后的最大地方震,震级为4.25级。1971-1984年市境及周围地区发生Ms≥1.0级地震共24次,最大震级3.4级。此外,头坡断层为境内最重要的大断层,有迹象证明它仍有活动。谢家墩—菱湖次级断层亦可能受主断层活动影响,不排除再度复活的可能,同时谢—菱断层线穿越城区建筑密集带,也可能增加其自身不稳定因素。
怀宁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东临安庆市区,西与潜山县、太湖县相连,北隔大沙河与桐城市相望。总面积1350平方千米,总人口69万人,辖15个镇、5个乡。怀宁县处沿江平原与皖西山区接壤地带。境内兼有低山丘陵和平原沙洲。皖河纳岳西、潜山、太湖南流诸水,横贯本县南部入长江,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3℃,年降水量1 294毫米。矿藏有铜、银、铅、锌、大理石、石灰岩等。
二、1•19安徽安庆地震区域的地质勘察
断裂的发育状况是反映各层力学特点的又一重要表现。首先地壳上部切割沉积层的断裂都是些正断层,它们向下没有和深部的断裂连接起来。因为华北的许多断陷盆地伴随有就地喷出的火山岩,说明必然有由地壳深处直通地表的断裂通道存在。但是从浅部断裂产状的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地表断裂与局部断裂的产状确有不同,所以深浅断裂之间的联系是复杂的,既有一部分直接连通,又各有一定的独立特点。地壳中部只限于在花岗岩层和变质岩层内部有较多的断裂,说明这两个层有它本身的断裂发育。这些断裂在发生邢台地震的部位相对密集,而且那里也正是地幔隆起上方的西侧。
开展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救灾关键技术研究,区域降雨型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预警区划、监测预警方法和特大型灾难性滑坡的突发机理及成灾过程研究,研发突发地质灾害光纤传感等关键监测技术和应急处置的快速治理工艺,加强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制,提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的技术标准。强震防御重大技术研制了成套地震前兆观测、数据采集与信息传输技术与设备,完成了中国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设计,形成了集测震、前兆和GPS等组成完整的数字化地震观测技术系统,在全国数字化地震观测网络建设中得到应用。开发的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实验性技术平台,实现了国家抗震救灾指挥技术的动态化、实时化,提高了应急评估的精度和可视化水平。
三、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防治思考
此次安庆地震,给怀宁县灾区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也激发科研工作者开展地震引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研究的决心。对于地震预报而言,有效预报地震的发生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因此,防治地震引发地质灾害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特别是对于地质灾害频发的山区环境,在村镇、市政建设过程中更应该考虑地震引发地质灾害问题,做到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针对地震引发的不同地质灾害类型。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下是从工程地质角度防治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思考。
(一)建设场址应尽可能避开活动性断层(地震断层)
从本次震灾的情况来看,震害严重的村镇基本上位于断裂通过部位或地質灾害严重部位。但在地震区,遴选一块完全不存在灾害威胁的场址是不现实的。1.19安庆地震灾害调查结果也证明,只要房屋抗震等级设计按规范和有关规定要求,即使靠近错动断层,房屋的结构性未受到明显损坏,有些甚至还很完整。
(二)建设场址的工程地质条件要尽量符合避免和减小地震危害的原则
要避免在地形陡峻或地形切割比较强烈、地形坡度陡——缓变化部位、山体走向转折部位、孤立或凸出山体旁侧、单薄山脊附近等选择建设场址,这些部位对地震的反应很敏感。在选址于河谷阶地或台地时,应注意地基一定深度范围不能存在易于液化的砂土层。建设场址要考虑上游是甭存在崩塌、滑坡等堵江形成堰塞湖的风险,并要避免选择在老滑坡体上。
(三)边坡工程应采用抗震能力强的支护结构形式
加筋土挡墙在日本、美国加州和中国台湾等地震多发国家和地区,已被证明是一种抗震能力很强的上工构筑物。
(四)在地震山区应提高公路建设等级
我国的山区公路,特别是乡村简易公路过去往往采用半挖半填的方法沿河修建,以节省施工造价。由于地震灾区构造抬升强烈,河谷快速下切过程中岸坡演变未能趋于稳定。公路损坏切断了山区居民的逃生线路,也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在地震山区,特别是山谷的峡谷段宜尽量使用隧道方案。在地质、地形条件较好的地段,若使用传统的方案,开挖边坡也需要进行铺同。短期来看,增加了工程的投资,但是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长远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来看,增加的投资是值得的。在西部地震区建设中,还可结合水电开发,考虑开辟水上交通方案。
因此,预测和评估可能形成的泥石流范围、规模,加强工程地质勘察及编制震区区域资料,建立预警机制,其对灾区工程结构和生产生活设施的潜在影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风险评价工作。
关键词:地震,区域,地质勘察
北京时间2011年1月19日12时7分在安徽省安庆市市辖区、怀宁县交界(北纬30.6,东经117.1)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
一、1•19安徽安庆地震区域概述
安庆市境位于大华北地震区南部,在郯—庐深大断裂带东南一侧和扬—铜地震带西段,境内有北东走向的长江断裂带通过。地壳厚度36公里左右,所发生地震均属构造地震,震源深度10~30公里。震害主要受扬—铜地震带、郯—庐地震带和大别山地震区中级以上地震的波及影响。从史料记载的破坏程度看,以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1668.7.25)山东郯城8.5级地震和民国6年(1917)1月24日安徽霍山6.2级地震影响为最大,烈度达6度。据记载,市境及邻近地区历史上发生的有感地震屡见不鲜,本世纪60年代以来地震活动有所增强,在扬—铜地震带西段有一系列4~5级地震。1963年3月13日市内发生自有测震记录以后的最大地方震,震级为4.25级。1971-1984年市境及周围地区发生Ms≥1.0级地震共24次,最大震级3.4级。此外,头坡断层为境内最重要的大断层,有迹象证明它仍有活动。谢家墩—菱湖次级断层亦可能受主断层活动影响,不排除再度复活的可能,同时谢—菱断层线穿越城区建筑密集带,也可能增加其自身不稳定因素。
怀宁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东临安庆市区,西与潜山县、太湖县相连,北隔大沙河与桐城市相望。总面积1350平方千米,总人口69万人,辖15个镇、5个乡。怀宁县处沿江平原与皖西山区接壤地带。境内兼有低山丘陵和平原沙洲。皖河纳岳西、潜山、太湖南流诸水,横贯本县南部入长江,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3℃,年降水量1 294毫米。矿藏有铜、银、铅、锌、大理石、石灰岩等。
二、1•19安徽安庆地震区域的地质勘察
断裂的发育状况是反映各层力学特点的又一重要表现。首先地壳上部切割沉积层的断裂都是些正断层,它们向下没有和深部的断裂连接起来。因为华北的许多断陷盆地伴随有就地喷出的火山岩,说明必然有由地壳深处直通地表的断裂通道存在。但是从浅部断裂产状的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地表断裂与局部断裂的产状确有不同,所以深浅断裂之间的联系是复杂的,既有一部分直接连通,又各有一定的独立特点。地壳中部只限于在花岗岩层和变质岩层内部有较多的断裂,说明这两个层有它本身的断裂发育。这些断裂在发生邢台地震的部位相对密集,而且那里也正是地幔隆起上方的西侧。
开展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救灾关键技术研究,区域降雨型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预警区划、监测预警方法和特大型灾难性滑坡的突发机理及成灾过程研究,研发突发地质灾害光纤传感等关键监测技术和应急处置的快速治理工艺,加强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制,提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的技术标准。强震防御重大技术研制了成套地震前兆观测、数据采集与信息传输技术与设备,完成了中国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设计,形成了集测震、前兆和GPS等组成完整的数字化地震观测技术系统,在全国数字化地震观测网络建设中得到应用。开发的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实验性技术平台,实现了国家抗震救灾指挥技术的动态化、实时化,提高了应急评估的精度和可视化水平。
三、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防治思考
此次安庆地震,给怀宁县灾区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也激发科研工作者开展地震引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研究的决心。对于地震预报而言,有效预报地震的发生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因此,防治地震引发地质灾害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特别是对于地质灾害频发的山区环境,在村镇、市政建设过程中更应该考虑地震引发地质灾害问题,做到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针对地震引发的不同地质灾害类型。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下是从工程地质角度防治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思考。
(一)建设场址应尽可能避开活动性断层(地震断层)
从本次震灾的情况来看,震害严重的村镇基本上位于断裂通过部位或地質灾害严重部位。但在地震区,遴选一块完全不存在灾害威胁的场址是不现实的。1.19安庆地震灾害调查结果也证明,只要房屋抗震等级设计按规范和有关规定要求,即使靠近错动断层,房屋的结构性未受到明显损坏,有些甚至还很完整。
(二)建设场址的工程地质条件要尽量符合避免和减小地震危害的原则
要避免在地形陡峻或地形切割比较强烈、地形坡度陡——缓变化部位、山体走向转折部位、孤立或凸出山体旁侧、单薄山脊附近等选择建设场址,这些部位对地震的反应很敏感。在选址于河谷阶地或台地时,应注意地基一定深度范围不能存在易于液化的砂土层。建设场址要考虑上游是甭存在崩塌、滑坡等堵江形成堰塞湖的风险,并要避免选择在老滑坡体上。
(三)边坡工程应采用抗震能力强的支护结构形式
加筋土挡墙在日本、美国加州和中国台湾等地震多发国家和地区,已被证明是一种抗震能力很强的上工构筑物。
(四)在地震山区应提高公路建设等级
我国的山区公路,特别是乡村简易公路过去往往采用半挖半填的方法沿河修建,以节省施工造价。由于地震灾区构造抬升强烈,河谷快速下切过程中岸坡演变未能趋于稳定。公路损坏切断了山区居民的逃生线路,也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在地震山区,特别是山谷的峡谷段宜尽量使用隧道方案。在地质、地形条件较好的地段,若使用传统的方案,开挖边坡也需要进行铺同。短期来看,增加了工程的投资,但是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长远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来看,增加的投资是值得的。在西部地震区建设中,还可结合水电开发,考虑开辟水上交通方案。
因此,预测和评估可能形成的泥石流范围、规模,加强工程地质勘察及编制震区区域资料,建立预警机制,其对灾区工程结构和生产生活设施的潜在影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风险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