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科技报道中的导向性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y6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新闻则是这一生产力传播的助推力,报道好科技新闻,一方面在我国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伟大战略过程中具有典型示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科技界总结创新的需要,为此,结合科技记者的工作性质与特殊要求,科技记者在新闻报道方面的導向性,要从以下三方面出发。
  一要与国家战略相吻合,与我国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相吻合。当前,我们党的十九大刚刚在北京胜利闭幕,大会明确提出“两个百年”的伟大梦想以及我国继续实施科教兴国的伟大号召,所以科技记者就必须时时与国家的战略布局紧靠,与党的新布置新工作紧紧相随。在新闻报道中,要切实做到重要的提法不变形,重要的思想不走样,重要的概念无差错。比如,我们党以前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新的提法则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些提法,只要国家层面重要新闻一经报道,记者就要认真学习、及时应用,以便在日后的新闻报道中使用及更新,特别是与我们科技新闻有关的双创报道,以及我们国家在重大科技领域的世界创举,如高铁名片、“大锅”望远镜、深海探测器等等方面,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点,没有这个“纲”的把握,就不会写出导向正确的好文章来。
  二要发挥典型带动作用,选好身边和业内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通过报道他们的模范事迹和先进经验,进而达到典型推广价值。比如,最近我们在采访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山西会场相关新闻中,就必须通过发现典型价值的模范事迹,通过报道典型来放大双创新闻的价值与社会效益,通过典型的推广,读者才能觉得双创也在他们的身边,双创也会给日常生活带来切身的变化。举个例子来说,在双创周上,我发现了一个创业团队,相对于大家关注的热门的互联网领域、新能源方向等来说,他们来自一个冷门的铸造行业。在深入采访后,我发现这个叫做高米麦恩的创业团队,他们居然在行业内颠覆性地创造出来一种叫钢塑复合的耐磨材料,这种材料革命性地解决了在耐磨机上衬板不耐磨、易损坏、成本高、更换麻烦的难题,前瞻性地提出钢塑复合衬板省钱耐磨等的创新价值。但是,这一行业又与大众日常生活有点距离,为此,我们的报道团队,精准地捕捉到这个团队创造时的创作思路,那就是以解决行业痛点为出发点,这个思路是双创领域内非常适用的创新思维,所以我们就从这一点出发,深入地报道了一个创新火花如何变成一个创新产品,报道一经发表后,在双创领域得到非常好的反响,大家认为抓住了双创的创作精髓,有同行甚至“捕捉到双创新闻报道的钥匙”。
  三要把握好报道的尺度,既要报道那些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也要关注那些在典型人物身后的默默无闻的基础领域内的员工,他们甘为人梯、长期奉献,多层次的合作以及多领域的配合,才有了这些典型事迹形成的土壤与氛围,一定情况下,这些典型事迹之所以形成典型,这些小人物可能创造了最基础的条件。比如,在今年7月报道山西左权太行明珠生产出的即食型方便小米粥的科技新闻中,我们第一时间与山西农大谷子团队的领军人物郭平毅教授联系上,从交谈中知道这个科技攻关在科技新闻中具有非常难得的新闻价值:改变了小米粥的食用方法、改变了小米深加工产业的布局。而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到这些具有划时代革新,是与长期致力于小米深加工相邻学科的山西农大食品科学方面郝利平等专家的合作密不可分的,还与那些长期做谷子数据采集的合作农场的科技员工的奉献相关,更与在小米粥产品推广过程中的品牌专家团队相关。在推出这个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小米粥大产业的多角度多场景进行了深度采访报道,推出了三个版面的专题报道,同时还特别策划了《小米粥背后的专家团队》整版新闻报道,里面既有谷子团队,又有食品科学团队,还有品牌塑造团队,一经报道,受到各界好评。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副秘书长李凤岐老师还专门把此报道发在自己的朋友圈中,作为科技报道的一篇范文,让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预约采访专家的同行参考。
  (作者单位:科学导报社)
其他文献
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一员大将叫杨大眼,此人是一位常胜将军,很有威望。《北史》卷三十七中记载了有关他读书的事迹:“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面坐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识字。”  杨大眼虽识不了多少字,但靠坐在那里听别人读书,居然收获不小,不仅记住了许多知识,还能口授布告文字。可见杨大眼的读书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这种读书方法主要是依靠用耳朵听别人读书,故称之为“耳读法”。  耳读法虽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如今,新媒体传播技术急速发展,无论是传播话语、媒体格局,还是舆论生态与受众心理都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新话语场中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力,形成网上网下的同心圆,打造一个开放、包容、立体、多元的社会舆论场,是媒体面临的新课题。  提高专业水准  今年8月,一家新闻平台发布《对
期刊
我有一个阅读习惯——重读,有一些特别喜爱的书,我几乎每年都会重读一次。而每一次的重读,都似乎有不同的感受。  我经常会重读的一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正如博尔赫斯所说,每一次我们重读一本书,这本书就与从前稍有不同,而我们自己也与从前稍有不同。所以,此后的每一年,我都会抽时间,怀着一颗虔诚的心,重读一次《百年孤独》。就像一个老朋友,每一年都相约要见一次。
期刊
笔者从成都市科技局获悉,《成都市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日前发布。该计划将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成都创造”领军企业培育工程等,实现2020年成都科技型企业总量达10万家的目标。根据计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成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将达12000亿元。科技企业年经营业务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将达1000家、超过1亿元的将达550家、超过10亿元的将达100
期刊
大科学家埃尔文·克拉克曾经制造过一架直径达三英尺的双面凸透镜,价格高达六万美元。这台仪器是俄罗斯定制的。整个仪器非常精密,最后只能靠手工把它抛光,动作稍大就会破坏测量的精度。测试的时候,工作人员用手把它移了一下,克拉克馬上让他们停住:“等等,先等它冷却再移。”克拉克解释说,原来人手上的热量可能也会影响它的精确度。克拉克先生对精确的追求是非常出名的,甚至在全世界范围,他的名字都是精确的代名词。  有
期刊
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曾警告说:“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可能導致人类的灭绝。”这是真的吗?  毋庸置疑,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利用人类期盼已久的智能机器,帮助我们完成一些单调乏味的任务,比如驾驶汽车。以制造完全自主机器人为目标的自动化在不断激发人们的灵感和创新热情的同时,也令人为之忧心忡忡。  机器人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如果工作领域因为智能机器的介入而发生颠覆
期刊
1.写一本有温度的地理科普书  50万字的《中国,多彩的大地》,手稿堆起来足有一人多高。已过古稀之年的吴胜明,电脑使用不熟练,写书仍习惯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写在稿纸上。书写了整整一年,笔用完了几十支。  如此费时费力,为何还要写?吴胜明感叹说:“因为科普太重要了!而当前许多的地理类图书还固守着传统的套路,越来越失去了年轻读者的喜爱。”  在吴胜明看来,国内地理类书籍的写作,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个不
期刊
这是高擎旗帜、标注时代的历史性时刻——  2017年10月24日,北京。  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党的旗帜上,增添了真理的光芒。  人民大会堂,秋阳映照下愈发庄严巍峨。数千名中外记者早早来到这座神圣的殿堂,等待十九大胜利闭幕这一重要时刻。  “自1978年
期刊
柳暗花明,华北奕丰再现新辉煌  一部荡气回肠的《赵氏孤儿》将“忠义盂县”推入了大众的视野,令古老的盂县容光焕发。这个坐落于山西省东部的小县城如红日初升,其光大道;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在盂县以东,一座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园林——山西华北奕丰生态园虎踞龙盘于此。  10月1日,迎着初升的旭日,笔者一行人慕名来到生态园。眼见之处,百卉含英,旖旎风光。穿过拱门,一座假山率先落入眼底。这石山巍峨,空洞而相连,壁
期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大会充分肯定了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  大会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尊崇党章,忠实履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