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树遐想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g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风里已有了夏天的味道,街边的、墙里的、园中的杨、柳、槐和不知名的树早已郁郁葱葱。这些树木让我们即使身处拥挤的城市,生活也充满乡野山川的诗情画意。
  小学课本里有这样一句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穿行在街巷中,我常常会想起它。早晨站在路口等红灯,阳光穿过大树浓密的枝叶,投下几道淡淡的绿影,在脚下参差斑驳,我整个人仿佛也生出了柔和的光泽。
  在课堂上,窗帘拉开时,偶尔凝望窗外,可以看到银杏树亭亭玉立,闪耀着明亮的绿,生机勃勃;拉上窗帘,透过一角光影,也常常发现闪动的绿色。那里有同学,或读书写作,或倚窗聊天儿,更是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小学六年级时,教室窗前的玉兰树花开花谢,叶子黄了又绿,总有幽幽的香。到了六月,紫玉兰梅开二度,“绿叶发华滋”的红绿间,多么令人怀念!
  高中部教室的窗前更教人憧憬,每每穿过楼道,我总是目不暇接———那是满窗的树呀!树叶绿意袭人,好像要滴下碧露;枝干粗壮繁茂,仿佛下一秒要破窗而入。坐在座位上,树荫影影绰绰,清爽柔和,心中的泉眼想必也会情怀似水,源源不断。

  我进而想到,小区中也有不少的树。它们有的已经一片苍翠,有的新叶尚是嫩绿、鹅黄;有的高大;有的浓郁,千姿百态,欣欣向荣。从这些美丽的树旁走过,我总是满心欢喜,从心底焕发出生机来———它们像家庭、像个体、像城市中另一种形态的众生。它们像人群,可它们的语言是花红柳绿。无论何时何地,它们都像家人一样陪伴着我、守候着我。
  我看到过一幅插画,是法国插画家桑贝的作品。画面里有一位老人,推着自行车走过一座高楼,树荫亭亭如盖,笼罩了他。树身很长,分出许许多多的枝丫。那一幕在我心中留存良久。我多么希望,当我老了,也能从容地推着自行车穿过冬日的街道,那时一棵像人生一样的大树,为我投下暮年的光影。寒冷安靜,又充满激情———孕育着永不停息的春天。
  教师点评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作者受到这句诗的触动,展开了无尽遐想。从眼前的教室以及窗外的景色,到小区里的场景,都紧紧围绕着“树木为我的精神生活营造的诗情画意”这一主题,所以材料的主旨表现得很集中。结尾部分,小作者通过法国插画家桑贝的作品,进一步表现出对树木和诗意生活的持久热爱。
  (程少峰)
其他文献
“卖爆米花喽,卖爆米花喽”阳光下,一个蹲坐在火炉后的身影正缓慢地摇动机器,制造出简单的美味。  如今,传统爆米花真不多见了,我好奇地凑上去瞧。  做爆米花的师傅头发花白,应该有六十多岁了。他身穿黑色棉衣,戴着磨破的露出指尖的手套,握着漆黑的老式爆米花机把手,一圈又一圈,重复着简单的动作。红色的火苗包裹着爆米花机,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美食正在酝酿。  许久,他终于站起身,麻利地撑开一只麻袋,再抬
我的奶奶,已经年满九十岁了。  去年春节,为了给奶奶过九十大寿,我与父母一同回了老家。  不知是我家独有的传统还是老家的习俗,这种大寿,一定要办得极隆重。我大伯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到了大寿那天,充气的拱门、敞亮的舞台、几十张圆桌、一大排煤气灶摆放得满满当当。  一个老人正坐在房子外面的轮椅上,很瘦,肤色苍白,身上盖了很多层毯子。那就是我的奶奶。她年纪太大,几乎听不见声音了。她不怎么说话,脸上没有表情
春和夏都很肉感,特别能喂养视觉。秋和冬,尤其是冬,这两个季节似乎就是用来砥砺精神的。在秋冬,肃杀和酷寒之气里,人似乎只能靠精神而活。  在冬天,人是内敛的、节制的,向内而生。向内而生,就静寂了,就有了禅味和圣人气象了。  所以,秋天宜相思怀远。冬天宜喝茶读卷下棋悟道,还有,就是侍弄书法。  书法应是冬季诞生的,我猜。你看那些线条,好像落光了叶子的树枝,粗粗细细,曲曲折折,或旁逸斜出,或肃穆端严。这
事件回放<<<<  他满头银丝如雪,斜挎着深绿色的布包,身姿笔挺地站在地铁车厢里,腰部挂着的“勿需让座”的LED小牌分外显眼……最近,大连老人刘增盛乘坐地铁的照片引发了全国网友盛赞,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硬核大爷”。  时事鲜评  据报道,刘增盛老人今年76岁,每天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他的身上挂着“勿需让座”的牌子,主要是怕给其他乘客增加负担。他说:“一个老年人,站在年轻人身前,年轻人还得站起来让座…
我从未来过这样大的草原,这里没有游乐设施、没有炊烟袅袅,只有按捺不住的、喷薄而出的生命力。一个个苍翠的山包流水一般漫到地平线尽头,像胸襟宽广的母亲,温柔地容纳了天地万物。厚重而平淡的气息在我身畔静静淌过,我心雀跃,没来由地热爱这样的草原。  从车上下来,草原,是从静谧和微风开始的。没有汽车轰鸣、没有鸟儿喧闹,只听见风轻轻抚过,掀起一道道碧绿的涟漪。小草好像轻叹了一口气,互相依偎抚慰发出沙沙的细微之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  真实、典型、生动的细节描写源自对生活的观察提炼。以人物描写来说,写作时应“紧贴人物”,撷取与人物身份、个性相一致的细节,就能够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原是凤姐和鸳鸯都要听刘姥姥的笑话,故意都令说错。至王夫人,鸳鸯代说了个,下便该刘姥姥。  刘姥姥道:“我们庄家人闲了,也常会几个人弄这个儿,但不如说的这么好听。少不得我也试一试。”众人都笑道:“容易说的。你只管说
简洁明了是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的作文越简单越好。该记叙的故事一定要记叙,该描写的人物一定要描写,该抒发的情感一定要抒发,总之一句话,一定要让文章的内容充实起来,让读者感觉越读越有味。否则,只是干巴巴把主要意思表达出来,那作文就会显得很单薄,就会无“血”无“肉”,让读者味同嚼蜡。  题目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个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当属自己的父母了。他们用全部精力和爱心,呵护着我们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中国古典诗文最讲究意境,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一般由情景关系构成:情与景浑然天成,则意境生成;情与景格格不入,则毫无意境。  这里的景是指客观存在的环境、自然风光等。情是指由景生发的思想情绪、志向追求等。离开了审美客体(景),情就无从抒发,不能激起审美主体的思想感情;没
那一年我在南方  想念着北方纷飞的雪  我偷走  所有在春夜绽放的海棠花  无声无息  却给光阴留下了刻骨的花纹  我假借光  假借路面平铺的花瓣  把它们当成那层温和的霜雪  为了这一时刻  我已等了太久太久  我忘记了如何写诗  忘记了幼年随意脱口吟咏的童谣  忘记了李白的窗前投射的月光  忘记了那年故乡清晨露水的味道  我读艾略特幻灭的荒原  读庞德和威廉斯模仿的意向  读西方被钢筋水泥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