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新鲜脱矿牙齿移植物在不同部位成骨效果的动物实验

来源 :口腔医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_city_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自体新鲜脱矿牙齿移植物(autogenous fresh demineralized tooth graft,Auto-FDT)应用于位点保存和牙周再生的可行性.方法:拔除2只beagle犬的上下第三切牙,将8个拔牙窝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个位点),拔牙后自然愈合,不植入骨粉;实验组(4个位点),拔牙后牙槽窝中植入Auto-FDT及膜.在下颌前磨牙根分叉构建骨缺损模型(10个位点),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个位点),只建立骨缺损,不充填骨粉;实验组(6个位点),植入Auto-FDT及膜.12周后安乐处死实验动物,取颌骨标本.通过CBCT检查及病理切片观察成骨效果.结果:CBCT图像显示拔牙位点实验组的平均灰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根分叉病变实验组的平均灰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病理切片可见Auto-FDT能够很好地维持再生空间,并且在颗粒周围观察到活跃的新骨形成.部分的Auto-FDT已经被替代.结论:Auto-FDT有望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骨替代材料用于牙周再生治疗.
其他文献
口腔苔藓样病变(oral lichenoid lesions,OLL)是一类在临床和病理特征上与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相似的疾病总称,各类OLL在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治疗、癌变风险、预后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正确认识与区分不同类型的OLL对于疾病的精准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OLL的概念、分类以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介绍.
目的:探讨基于口内扫描仪和种植模板的数字化全口覆盖义齿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口腔修复科进行治疗的牙列缺失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全口义齿修复法,实验组采用基于口内扫描仪和种植模板的数字化全口覆盖义齿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种植体成功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种植体位置偏移以及义齿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种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种植体肩部偏移、根部偏移、角度偏移、深度偏移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咀嚼功能、固定功
目的:分析199例颌面颈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在我院通过病理检查确诊的19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男性62例,女性137例;45例患者有明显的疼痛不适、144例患者无明显疼痛不适;3例患者有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史;临床检查触及的肿大淋巴结大部分为大小不一的多发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在颈部分布情况Ⅴ区>Ⅱ区>Ⅰ区>腮腺区>Ⅵ区>Ⅲ区>Ⅳ区;CT诊断为考虑为结核47例、恶性肿瘤17例、感染性疾病19例、48例为性质待定;胸部X光片结果肺部或者胸膜有结核表现的为31例;比较前5年
目的:探究不同粒径大小的脱矿人牙骨基质材料对兔颅骨垂直骨增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只新西兰大白兔,每只兔颅骨制备3个9 mm环形裂隙并在其上方固定钛容器,容器内随机植入以下3组:A组脱矿人牙骨基质(0.25~0.5 mm);B组脱矿人牙骨基质(0.5~1 mm);C组空白对照组.植入后12周进行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摄影(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查和组织学观察分析.结果:CBCT结果显示A,B,C三组有明显新骨生成,新骨自基底骨垂直向上生长,脱矿人牙骨基质与兔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