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随笔就是从文本出发,充分利用课文例子进行各种类型层次的写作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做到以读促写,训练阅读随笔,促进学生对经典文本的体验,对生活的感悟,提高学生驾驭作文表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教师要充分用好课文例子,研读文本、精準训练阅读随笔,实现读写结合。
关键词:评价性;精准训练;阅读随笔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潘新和先生提出:写作能力的培养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应该以写作为本位来规划语文教学。阅读,指向言语表现,指向写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进行以读促写的读写训练,阅读随笔就是充分利用课文例子资源并从文本出发,进行各种类型层次的精准写作训练。通过阅读不仅吸纳体验作家情感思想等思维结果,还要吸纳作家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提高学生驾驭作文表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对经典文本的体验,对社会人生的感悟。语文课程中的写,不是读的附属品,而是读的效果显现,是思想认识的结晶体,是读的物化形态,千读万读,只为一写。那么如何用好课文例子,精准训练阅读随笔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供大家商榷:
一、顺藤摸瓜训练阅读随笔
评价是一种主观体验,是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细节、语言、表达方法等作出评价,顺藤摸瓜延伸阅读随笔训练。
例如,学习《将相和》一课后,我让学生再认真朗读课文,在结尾空白处写一写:你喜欢文中的哪些人物?为什么?学生便写上了自己对人物全面而辩证的评价,有的学生写道:“我最佩服蔺相如,因为他勇敢机智,具有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为赵国保住了尊严,尤其是他能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毫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品质,多么令人敬佩啊!”也有的学生写道:“我挺佩服廉颇的,他为了保卫赵国也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一位难得的好将军,虽然曾经因为个人恩怨要让蔺相如下不了台,但后来为了赵国利益勇于承认错误,能够负荆请罪,这种品质也是非常可贵的。”还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我也挺喜欢赵王的,因为他是一位明君,善于用人,并能论功行赏。”随后,我让学生再想想,身边见过哪些人,听过哪些事与课文这类人物相似,有的学生由蔺相如想到革命人物狼牙山五壮士,他们把敌人引上绝路,最后在顶峰勇敢杀敌,英勇跳崖的事迹,这种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有的由廉颇想到班级张同学,把另一个女生打哭了,原因竟然是女同学走路匆忙,路过桌旁时,不小心把张同学的本子碰一下,掉到地上,张同学不问事情经过,动手就打,后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女同学道歉,这种知错就改的品质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可见,由课文的例子想到生活中的人物例子,这顺应课文内容让学生评价训练阅读随笔,不是为了加强记忆,而是促进思考,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的学习写作过程。
文本既是一个意义结构,也是一个开放结构、召唤结构。从审美的角度看,正是文本中无处不在的空白点,给我们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就应当利用这些课文例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精准训练阅读随笔,赋予自己的理解以深刻的阐述,一方面,可以从学生的练笔中了解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状况,调整教学设计,另一方面,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推陈出新训练阅读随笔
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辩证批判能力。这是不容忽视的。阅读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具体深入的思考,鼓励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提出批判性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也为写作提供很好的“阅读随笔”。课文中有好多这样的例子,教师要借助这个例子,引领学生从课文内容中推陈出新训练阅读随笔,通过读写结合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在想象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有所生成。
例如阅读《景阳冈》一课后,我让学生写一写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何感想?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现在,老虎已经濒临灭绝了,应该要保护老虎,我认为武松打虎的故事不应该再读了。”这是多么富有辩证的批判性见解。于是我抓住这个观点,进一步问学生:“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吗?请你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学生们开始各抒己见,有的说:“现在老虎已濒临灭绝,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是应该保护老虎。”有的同学说:“可是古时候,人们还不能主宰大自然,老虎常常伤人,武松打虎是为了自卫,只好打虎了。”又如:“我不同意,因为我们学习《景阳冈》这一篇课文并不是让我们学习武松打虎,而是学习武松勇敢无畏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是需要的。”还有的同学说:“学习这篇课文,重在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不在于讨论打虎不打虎。”讨论完毕,我让学生写写“武松打虎之后”,想想新时代“武松”看见老虎后的想法和表现。学生抓住刚才各位同学讨论时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想法的内容写下来,当作一次阅读随笔。孩子们这次有内容可写,个个下笔如有神,表现很棒。文中的例子,在这里犹如导火索一样,点燃学生的书写热情,并把它放于现代环境中进行思考,更激发学生想象思维的乐趣。
三、移花接木训练阅读随笔
所谓的移花接木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方式。用好课文例子进行阅读随笔训练,可以在构思上再创作,诸如将课文的人称互换,顺序互倒,情景互设,主次互置,文体互变等,这些都极大程度地利用了课文资源,填补了学生生活枯竭的缺憾,提升了写作能力,反过来又升华了阅读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可谓一举数得。
如人教版第十册第三组安排了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学生对剧本和相声中的内容相当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事件完整地写下来,不但是对课文的复述,也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如果教完《杨氏之子》《晏子使楚》《将相和》这些课文,懂得课文中的人物语言极其丰富,个性化十分突出,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把这些课文内容改写成剧本或相声随笔,搬到荧幕上去演。这种移花接木训练阅读随笔,既能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素养。 四、举一反三训练阅读随笔
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在题材选取、体裁安排、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都是经过编者深思熟虑、反复斟酌的,是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教师应在学生阅读吸纳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直接从所选课文中学习构思谋篇,表达剪裁等,加强对课文例子的模仿练习,以此来培养规范作文意识,体验作者所独具的匠心。在训练中借助典型课文或片段,可以让学生仿写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的句子或可以仿写一段话、一篇文章,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词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如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匆匆》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具体写出了时间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如课文第三自然段这样写道:“……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從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写法,进行模仿性的“阅读随笔”。经过一番思考,学生便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嬉戏时,日子从欢笑声中过去,散步时,日子从脚跟过去,下棋时,日子从棋盘上过去,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打电脑时日子从键盘上过去……”学生写得多美啊!又如《去年的树》这篇课文,运用对话方式,写出鸟儿千里跋涉去找树,兑现自己的诚信,文字简单,故事感人。我让学生编写《凳子与桌子》的故事,有的同学想到桌凳是很好的一对兄弟,由于争功,最后反目成仇的故事。有的同学想到桌凳一起被主人砸碎,拿去烧时,在锅灶下依依不舍的感人对话。可见,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调动原有的知识体验,以课文语言为范例进行创作,可促动学生心灵的体验,并丰富自己的语言,将平时积累用一定的形式倾吐在纸上,感受到阅读的有效性。
五、添枝加叶训练阅读随笔
阅读的本质是一种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对话的中心应成为学生与文本、教师进行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学习语文的课文中往往有许多空白点,用笔把这些空白点添枝加叶补出来,就是一篇很好的阅读随笔。
例如学习《一夜的工作》一课,我让学生读课文中描述周总理审阅文件的部分,再看看课文插图,你有什么想法,在插图旁写上几句话,在组织交流时,我发现许多学生饱含深情地读着,眼里含着泪花,记得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总理啊,您太累了,请您休息一会儿吧!您为了我们国家的富强,为了中国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这样不辞劳苦地工作,您是多么伟大啊!您是我心中的好总理……”又如课文《凡卡》一课,最后凡卡做着甜蜜的梦睡着了,他在梦中想到了什么,我们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学生的阅读习作就能有内容可写,而且能写得真实有情感。这样的阅读随笔正是学生与课本进行心灵碰撞的产物,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感染和教育,丰富课文内含,让课文立体起来。
六、变通拓展训练阅读随笔
阅读课文不仅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要能联系实际,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想开了就能想通了,这样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例如,学完《难忘的启蒙》一课后,我要求学生想一想:学了这一课,你想到了哪一位老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希望有一位怎样的老师?学生纷纷发言,我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讲述自己的生动事例。有的说教师上课如何好,有的说教师如何关心人,众说纷纭,等大家说完,我就让学生拿起笔来写一写,写出自己最难忘的老师,而且要把事例写得真实、感人,这样的训练是通过随笔,把课文和生活体验有机结合。
实践告诉我们,用好了课文例子,在课堂上精准训练学生的阅读随笔,是促进学生学会阅读的好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了知识,做到了以读促写的完美结合。“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着你。”我们适时引导学生读中感悟,精准随笔,就是将“课文”与“我思、我想”互为补充,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邹佳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陈赛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
编辑 温雪莲
关键词:评价性;精准训练;阅读随笔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潘新和先生提出:写作能力的培养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应该以写作为本位来规划语文教学。阅读,指向言语表现,指向写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进行以读促写的读写训练,阅读随笔就是充分利用课文例子资源并从文本出发,进行各种类型层次的精准写作训练。通过阅读不仅吸纳体验作家情感思想等思维结果,还要吸纳作家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提高学生驾驭作文表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对经典文本的体验,对社会人生的感悟。语文课程中的写,不是读的附属品,而是读的效果显现,是思想认识的结晶体,是读的物化形态,千读万读,只为一写。那么如何用好课文例子,精准训练阅读随笔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供大家商榷:
一、顺藤摸瓜训练阅读随笔
评价是一种主观体验,是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细节、语言、表达方法等作出评价,顺藤摸瓜延伸阅读随笔训练。
例如,学习《将相和》一课后,我让学生再认真朗读课文,在结尾空白处写一写:你喜欢文中的哪些人物?为什么?学生便写上了自己对人物全面而辩证的评价,有的学生写道:“我最佩服蔺相如,因为他勇敢机智,具有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为赵国保住了尊严,尤其是他能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毫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品质,多么令人敬佩啊!”也有的学生写道:“我挺佩服廉颇的,他为了保卫赵国也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一位难得的好将军,虽然曾经因为个人恩怨要让蔺相如下不了台,但后来为了赵国利益勇于承认错误,能够负荆请罪,这种品质也是非常可贵的。”还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我也挺喜欢赵王的,因为他是一位明君,善于用人,并能论功行赏。”随后,我让学生再想想,身边见过哪些人,听过哪些事与课文这类人物相似,有的学生由蔺相如想到革命人物狼牙山五壮士,他们把敌人引上绝路,最后在顶峰勇敢杀敌,英勇跳崖的事迹,这种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有的由廉颇想到班级张同学,把另一个女生打哭了,原因竟然是女同学走路匆忙,路过桌旁时,不小心把张同学的本子碰一下,掉到地上,张同学不问事情经过,动手就打,后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女同学道歉,这种知错就改的品质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可见,由课文的例子想到生活中的人物例子,这顺应课文内容让学生评价训练阅读随笔,不是为了加强记忆,而是促进思考,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的学习写作过程。
文本既是一个意义结构,也是一个开放结构、召唤结构。从审美的角度看,正是文本中无处不在的空白点,给我们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就应当利用这些课文例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精准训练阅读随笔,赋予自己的理解以深刻的阐述,一方面,可以从学生的练笔中了解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状况,调整教学设计,另一方面,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推陈出新训练阅读随笔
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辩证批判能力。这是不容忽视的。阅读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具体深入的思考,鼓励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提出批判性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也为写作提供很好的“阅读随笔”。课文中有好多这样的例子,教师要借助这个例子,引领学生从课文内容中推陈出新训练阅读随笔,通过读写结合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在想象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有所生成。
例如阅读《景阳冈》一课后,我让学生写一写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何感想?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现在,老虎已经濒临灭绝了,应该要保护老虎,我认为武松打虎的故事不应该再读了。”这是多么富有辩证的批判性见解。于是我抓住这个观点,进一步问学生:“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吗?请你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学生们开始各抒己见,有的说:“现在老虎已濒临灭绝,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是应该保护老虎。”有的同学说:“可是古时候,人们还不能主宰大自然,老虎常常伤人,武松打虎是为了自卫,只好打虎了。”又如:“我不同意,因为我们学习《景阳冈》这一篇课文并不是让我们学习武松打虎,而是学习武松勇敢无畏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是需要的。”还有的同学说:“学习这篇课文,重在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不在于讨论打虎不打虎。”讨论完毕,我让学生写写“武松打虎之后”,想想新时代“武松”看见老虎后的想法和表现。学生抓住刚才各位同学讨论时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想法的内容写下来,当作一次阅读随笔。孩子们这次有内容可写,个个下笔如有神,表现很棒。文中的例子,在这里犹如导火索一样,点燃学生的书写热情,并把它放于现代环境中进行思考,更激发学生想象思维的乐趣。
三、移花接木训练阅读随笔
所谓的移花接木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方式。用好课文例子进行阅读随笔训练,可以在构思上再创作,诸如将课文的人称互换,顺序互倒,情景互设,主次互置,文体互变等,这些都极大程度地利用了课文资源,填补了学生生活枯竭的缺憾,提升了写作能力,反过来又升华了阅读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可谓一举数得。
如人教版第十册第三组安排了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学生对剧本和相声中的内容相当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事件完整地写下来,不但是对课文的复述,也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如果教完《杨氏之子》《晏子使楚》《将相和》这些课文,懂得课文中的人物语言极其丰富,个性化十分突出,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把这些课文内容改写成剧本或相声随笔,搬到荧幕上去演。这种移花接木训练阅读随笔,既能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素养。 四、举一反三训练阅读随笔
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在题材选取、体裁安排、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都是经过编者深思熟虑、反复斟酌的,是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教师应在学生阅读吸纳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直接从所选课文中学习构思谋篇,表达剪裁等,加强对课文例子的模仿练习,以此来培养规范作文意识,体验作者所独具的匠心。在训练中借助典型课文或片段,可以让学生仿写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的句子或可以仿写一段话、一篇文章,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词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如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匆匆》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具体写出了时间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如课文第三自然段这样写道:“……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從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写法,进行模仿性的“阅读随笔”。经过一番思考,学生便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嬉戏时,日子从欢笑声中过去,散步时,日子从脚跟过去,下棋时,日子从棋盘上过去,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打电脑时日子从键盘上过去……”学生写得多美啊!又如《去年的树》这篇课文,运用对话方式,写出鸟儿千里跋涉去找树,兑现自己的诚信,文字简单,故事感人。我让学生编写《凳子与桌子》的故事,有的同学想到桌凳是很好的一对兄弟,由于争功,最后反目成仇的故事。有的同学想到桌凳一起被主人砸碎,拿去烧时,在锅灶下依依不舍的感人对话。可见,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调动原有的知识体验,以课文语言为范例进行创作,可促动学生心灵的体验,并丰富自己的语言,将平时积累用一定的形式倾吐在纸上,感受到阅读的有效性。
五、添枝加叶训练阅读随笔
阅读的本质是一种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对话的中心应成为学生与文本、教师进行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学习语文的课文中往往有许多空白点,用笔把这些空白点添枝加叶补出来,就是一篇很好的阅读随笔。
例如学习《一夜的工作》一课,我让学生读课文中描述周总理审阅文件的部分,再看看课文插图,你有什么想法,在插图旁写上几句话,在组织交流时,我发现许多学生饱含深情地读着,眼里含着泪花,记得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总理啊,您太累了,请您休息一会儿吧!您为了我们国家的富强,为了中国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这样不辞劳苦地工作,您是多么伟大啊!您是我心中的好总理……”又如课文《凡卡》一课,最后凡卡做着甜蜜的梦睡着了,他在梦中想到了什么,我们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学生的阅读习作就能有内容可写,而且能写得真实有情感。这样的阅读随笔正是学生与课本进行心灵碰撞的产物,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感染和教育,丰富课文内含,让课文立体起来。
六、变通拓展训练阅读随笔
阅读课文不仅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要能联系实际,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想开了就能想通了,这样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例如,学完《难忘的启蒙》一课后,我要求学生想一想:学了这一课,你想到了哪一位老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希望有一位怎样的老师?学生纷纷发言,我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讲述自己的生动事例。有的说教师上课如何好,有的说教师如何关心人,众说纷纭,等大家说完,我就让学生拿起笔来写一写,写出自己最难忘的老师,而且要把事例写得真实、感人,这样的训练是通过随笔,把课文和生活体验有机结合。
实践告诉我们,用好了课文例子,在课堂上精准训练学生的阅读随笔,是促进学生学会阅读的好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了知识,做到了以读促写的完美结合。“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着你。”我们适时引导学生读中感悟,精准随笔,就是将“课文”与“我思、我想”互为补充,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邹佳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陈赛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