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精神愉悦在学习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这些让我们深深体味到语文课堂是追求生命精彩的过程。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揭示内蕴之美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感情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正如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是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师要能揭示文本的内蕴之美。
前几年有幸观摩了江苏省如东县语文教育界前辈特级教师曹津源老师在学校开设的一堂大语文环境建设系列活动课《足球,要说爱你可容易》,受益匪浅。曹老师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学艺术、生动幽默的语言给全校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完全把我们带进了一种崇高的境界之中。将近两个小时的课,听起来毫不费力,听他的课真有如沐春风之感,让我们获得全新的精神享受。这堂语文活动课,曹老师从学生们感兴趣的足球问题入手,深刻剖析足球的文化内涵。整个课堂精心安排了许多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用谐音法巧妙记忆球星的名字,介绍有关语文修辞手法,修改报纸杂志上有关足球赛事报道的病句,对对联,根据足球绰号猜国家名字,做《足球的本质是悲剧》的听读训练,发表对足球赛事的看法等等。教学内容精彩纷呈,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了足球的内蕴之美,课堂上表现出浓厚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曹老师的课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教师要有丰富的语文内涵、渊博的专业知识,要善于审视身边的文化现象,揭示内蕴之美,用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吸引同学的眼球,才能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形式:弘扬个性风采
现代美学理论认为,单一的教学形式容易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听课时间长了,学生容易走神,思维往往变得迟钝,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差。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组织教育教学,用充满个性化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如,教学《再别康桥》,在导入课文之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出示一系列优美的画面,让学生欣赏康桥那西天的云彩、柔波里的艳影、满天的星辉,再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性朗读,在教师、学生、作者之间架设情感共鸣的桥梁,学生置身在这种诗情画意的美境之中,怎能不兴趣盎然?再如,教学戏剧《雷雨》,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教学《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可以让学生探究“谁是我心中的真正英雄”;教学《史记》谈生与死的问题可组织学生搞辩论赛;教学《唐诗宋词选读》结束时可以举行诗歌朗诵会;教学《荆轲刺秦王》可以让学生观看教学影片,目睹荆轲刺秦王那惊心动魄的画面。语文阅读活动课,可以带学生到图书室,感受书香气息,遨游知识海洋;语文专题探究,可以带学生到电脑室查阅相关资料。这些灵活性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活跃了课堂气氛,同学们的潜能得到了开掘,性灵得到了陶冶,精神得到了愉悦。
三、教学语言:感受文化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的确,语言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激发学生爱学语文的重要工具。课堂语言是否生动,是否有感染力,能否给学生带来莫大的愉悦感和美的享受,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诗歌也好,散文也好,小说也好,戏剧也好,如果教师说来说去就那几句话,用来用去就那些可怜的有限词语,干瘪枯燥,其结果可以想象整堂课如同嚼蜡,学生提不起精神甚至感到厌恶,根本无法体味文章的情思之美和语言之美。语文课应该让学生沉浸在语言美的氛围中,让学生感悟到语言表情达意的魅力。教师如何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化魅力?
一是注意积累词语,扩大词汇量,增加语言的文化气息。汉语的词汇丰富如海洋,它反映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悠久文化,又吸收了各民族与外来语种语言的精华。成语、俗语、对联、诗句、名人名言等无不是前人语言的精华和结晶,平时要广为采撷,认真储存,教学时才能信手拈来,脱口而出。
二是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贴切的比喻能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精当的设问和反问能造成悬念,气势磅礴的排比能激发学生情感的波澜,适当的反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对偶的运用能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夸张的运用能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教师如果能充满睿智地运用这些生动的语言,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活、敏捷,还能使课堂妙趣横生,让学生动听、动情、动心。
四、教学评价:激荡情感涟漪
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激励机制不可少,无论是一句充满鼓励的话语,还是教师一个甜甜的微笑,无论是一个期待的眼神还是一次赞赏性的点头,都会像一股清泉在学生的心头流淌,像一缕春风拂动他们内心愉悦的琴弦。
接教新的班级,通过观察我发现,平时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由于在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容易受到表扬,因而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而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往往表现出自信心不足,学习情绪低落。事实上,没有哪一个学生不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这种肯定与表扬是多方面的,如胆量、态度、姿势和普通话的规范、音量音调、用语得体、生动形象等。本人在教学中,通过抢答、知识竞赛、设置各种奖项的形式(如勤思奖、创意奖、敏思奖、博学奖、主持人奖、团体奖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显身手的机会,特别注意鼓励学生学习中取得的点滴进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实践证明,每个学生在课堂的愉悦中都能获得不断的进步。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强烈生命力的教学过程。只要语文教师挖掘自身潜力,努力开掘,从各个方面寻求创新,就能把语文的趣味和精彩释放出来,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226401)
一、教学内容:揭示内蕴之美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感情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正如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是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师要能揭示文本的内蕴之美。
前几年有幸观摩了江苏省如东县语文教育界前辈特级教师曹津源老师在学校开设的一堂大语文环境建设系列活动课《足球,要说爱你可容易》,受益匪浅。曹老师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学艺术、生动幽默的语言给全校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完全把我们带进了一种崇高的境界之中。将近两个小时的课,听起来毫不费力,听他的课真有如沐春风之感,让我们获得全新的精神享受。这堂语文活动课,曹老师从学生们感兴趣的足球问题入手,深刻剖析足球的文化内涵。整个课堂精心安排了许多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用谐音法巧妙记忆球星的名字,介绍有关语文修辞手法,修改报纸杂志上有关足球赛事报道的病句,对对联,根据足球绰号猜国家名字,做《足球的本质是悲剧》的听读训练,发表对足球赛事的看法等等。教学内容精彩纷呈,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了足球的内蕴之美,课堂上表现出浓厚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曹老师的课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教师要有丰富的语文内涵、渊博的专业知识,要善于审视身边的文化现象,揭示内蕴之美,用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吸引同学的眼球,才能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形式:弘扬个性风采
现代美学理论认为,单一的教学形式容易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听课时间长了,学生容易走神,思维往往变得迟钝,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差。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组织教育教学,用充满个性化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如,教学《再别康桥》,在导入课文之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出示一系列优美的画面,让学生欣赏康桥那西天的云彩、柔波里的艳影、满天的星辉,再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性朗读,在教师、学生、作者之间架设情感共鸣的桥梁,学生置身在这种诗情画意的美境之中,怎能不兴趣盎然?再如,教学戏剧《雷雨》,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教学《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可以让学生探究“谁是我心中的真正英雄”;教学《史记》谈生与死的问题可组织学生搞辩论赛;教学《唐诗宋词选读》结束时可以举行诗歌朗诵会;教学《荆轲刺秦王》可以让学生观看教学影片,目睹荆轲刺秦王那惊心动魄的画面。语文阅读活动课,可以带学生到图书室,感受书香气息,遨游知识海洋;语文专题探究,可以带学生到电脑室查阅相关资料。这些灵活性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活跃了课堂气氛,同学们的潜能得到了开掘,性灵得到了陶冶,精神得到了愉悦。
三、教学语言:感受文化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的确,语言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激发学生爱学语文的重要工具。课堂语言是否生动,是否有感染力,能否给学生带来莫大的愉悦感和美的享受,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诗歌也好,散文也好,小说也好,戏剧也好,如果教师说来说去就那几句话,用来用去就那些可怜的有限词语,干瘪枯燥,其结果可以想象整堂课如同嚼蜡,学生提不起精神甚至感到厌恶,根本无法体味文章的情思之美和语言之美。语文课应该让学生沉浸在语言美的氛围中,让学生感悟到语言表情达意的魅力。教师如何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化魅力?
一是注意积累词语,扩大词汇量,增加语言的文化气息。汉语的词汇丰富如海洋,它反映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悠久文化,又吸收了各民族与外来语种语言的精华。成语、俗语、对联、诗句、名人名言等无不是前人语言的精华和结晶,平时要广为采撷,认真储存,教学时才能信手拈来,脱口而出。
二是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贴切的比喻能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精当的设问和反问能造成悬念,气势磅礴的排比能激发学生情感的波澜,适当的反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对偶的运用能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夸张的运用能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教师如果能充满睿智地运用这些生动的语言,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活、敏捷,还能使课堂妙趣横生,让学生动听、动情、动心。
四、教学评价:激荡情感涟漪
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激励机制不可少,无论是一句充满鼓励的话语,还是教师一个甜甜的微笑,无论是一个期待的眼神还是一次赞赏性的点头,都会像一股清泉在学生的心头流淌,像一缕春风拂动他们内心愉悦的琴弦。
接教新的班级,通过观察我发现,平时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由于在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容易受到表扬,因而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而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往往表现出自信心不足,学习情绪低落。事实上,没有哪一个学生不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这种肯定与表扬是多方面的,如胆量、态度、姿势和普通话的规范、音量音调、用语得体、生动形象等。本人在教学中,通过抢答、知识竞赛、设置各种奖项的形式(如勤思奖、创意奖、敏思奖、博学奖、主持人奖、团体奖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显身手的机会,特别注意鼓励学生学习中取得的点滴进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实践证明,每个学生在课堂的愉悦中都能获得不断的进步。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强烈生命力的教学过程。只要语文教师挖掘自身潜力,努力开掘,从各个方面寻求创新,就能把语文的趣味和精彩释放出来,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22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