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个性和共性关系存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相连,了解和明白这对关系不仅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而且在教学的后续总结和改进上也能起到极为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个性共性深度课堂
一、 前言
(一) 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决定了它的重要地位。在传统教育中,语文教育者很少考虑教学中的个性层面,只是依据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进度教授统一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重知识灌输、轻智能开发,重理性训练、轻和谐发展,重师说生听、轻师生互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其弊端日益凸现出来。
个性教学倡导学生本位,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它的迅速兴起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个性,并迅速将其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地位。但是,对个性的过分彰显使得部分语文教师走入了“重个性,轻共性”的另一极端,甚至照本宣科地认为个性教学是未来语文教学的一切,而将语文教学中共性的范畴抛置一边,结果造成课堂纪律混乱、教学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进行这方面的探究有一定的价值。概括的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就新课程标准而言,正确把握个性和共性关系是实践新课程的途径;就实践意义而言,正确把握个性和共性关系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保证;就教师自身的发展而言,正确把握个性和共性关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把握个性和共性关系的重要性
个性和共性关系存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相连,了解和明白这对关系不仅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而且在教学的后续总结和改进上也能起到极为有效的帮助。古人云: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个性和共性关系的把握当然也不例外。个性和共性就好比小学语文教学中两个不可触、只可观的端点,过分地偏重个性或共性便会打破平衡,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 概念界定
(一)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范畴的认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个性范畴是指根据每个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开展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要上符合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课,就必须走个性化的教学道路;同时,在日益走向多元化、信息化的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和飞速发展的经济要求我们对学生的语文教学从基础抓起。因此,时代呼唤着小学语文教学的个性范畴,个性教学已刻不容缓。
由上述可知,小学语文的教学应尊重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
(二)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共性范畴的认识
所谓共性是指某一类事物所共同具有的普遍性质,是一种理论上的概括,一种抽象化的存在。换句话说,共性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如果一定要说它存在,它也只能存在于个性中,或者说借助于个性而存在。这和我们常说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是同一个道理。
三、 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一) 哲学中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在哲学中,个性和共性一直是矛盾的基本问题,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毛泽东曾说:“这一共性与个性绝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因此,共性和个性其实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
(二)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关系普遍存在于事物中,小学语文教学当然也不例外。例如:
《黄山奇松》
师:三大名松,你最喜欢哪一棵?
(课件出示: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师:你喜欢它什么?它长得怎么样?生活得如何?
友情提示: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1. 加上自己的想象语言复述;
2.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
3. 用表演方式读,可以同桌讨论、交流。
……
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导入中体现着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利用個性和共性的关系处理好教学导入这一环节,对随后整个教学的有效进行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1. 教学展开。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目的就在于帮助小学生把基础打牢,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新知识。因此,教学的展开需符合大多数小学生的发展要求。但是,小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和不均衡性,我们不能为追求教学效果而抑制学生个体的发展,要尊重并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前者保证了大多语文学生发展的要求,后者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体现。在这个基础上,关注个体差异,采用符合小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展开方式很有必要。因此,我们的教学既要关注共性也要关注个性,进而实现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
2.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教学效果的客观反映,对下一阶段教学的改善起到了方向标的作用。小学语文知识具有较高的衔接性和结构性,加之,小学生个人成绩好坏以及教师的关注度对其学习兴趣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小学阶段的评价有着特殊的意义。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考试测验,这种方式可以说是衡量所有学生学习成绩的最佳手段,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忽略了对学生个性的评价,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把共性与个性两种评价的优势结合起来,进而促进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发展。
(三) 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和共性度的把握
在个性化教学中,学生首先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其次是倡导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个性和共性在语文教学中各有优缺点,那么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把握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度的掌控。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1. 倾向于个性的小学语文教学。这类教学相对来说更注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倡导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并且教学多以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模式進行。在日常教学中,活动课、班队课、实践课等宜采用此类方式。
2. 倾向于共性的小学语文教学。这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学按照事先的要求循序渐进,效率高而富有计划性,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是一种传授新知、巩固旧知的教学,比较适合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等日常的教学。
(四) 个性与共性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启示
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对我们的教学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我们既要尊重共性,采取统一的要求,保证教学的整体进步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语文水平,以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发展。
1. 尊重共性,统一要求。小学阶段,基础知识的传授是关键,且小学生个体自学能力还较差,所以我们不能主观地制定小学语文教学规划中各个环节、策略,而是要建立在学生整体接受能力的基础之上。此外,小学语文知识属于基础学科,教学关键在于符合大多语文学生发展的要求,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情况,采用统一的语文教学方法。由此可见,尊重共性、统一要求是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根本,是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的前提。
2. 发展个性,因材施教。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当他们在面对共同的教学进程时,必定让他们的个性发展受到压抑,难以受到尊重。小学生处在个性、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承受力较为脆弱,是培养语文发散性思维的关键期,若仅采用一个模子的教学模式,只会培养出“依葫芦画瓢”的学生。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
四、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处处存在个性和共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合理利用个性和共性的关系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个性和共性关系的把握关键在于二者的有效结合,在尊重共性、发展个性的基础上,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语文教学,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进行。
五、 反思
在该论文中,本人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和共性关系的探析仅限于理论层次,只是通过个人实践和案例分析进行了初探,缺乏外在的适用性。因为现阶段个人知识水平及条件有限,所以没有在操作层面上给出实际教学中对个性和共性关系把握的方法,笔者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投入到此项课题的研究当中,以更好地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服务。
【关键词】个性共性深度课堂
一、 前言
(一) 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决定了它的重要地位。在传统教育中,语文教育者很少考虑教学中的个性层面,只是依据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进度教授统一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重知识灌输、轻智能开发,重理性训练、轻和谐发展,重师说生听、轻师生互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其弊端日益凸现出来。
个性教学倡导学生本位,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它的迅速兴起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个性,并迅速将其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地位。但是,对个性的过分彰显使得部分语文教师走入了“重个性,轻共性”的另一极端,甚至照本宣科地认为个性教学是未来语文教学的一切,而将语文教学中共性的范畴抛置一边,结果造成课堂纪律混乱、教学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进行这方面的探究有一定的价值。概括的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就新课程标准而言,正确把握个性和共性关系是实践新课程的途径;就实践意义而言,正确把握个性和共性关系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保证;就教师自身的发展而言,正确把握个性和共性关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把握个性和共性关系的重要性
个性和共性关系存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相连,了解和明白这对关系不仅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而且在教学的后续总结和改进上也能起到极为有效的帮助。古人云: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个性和共性关系的把握当然也不例外。个性和共性就好比小学语文教学中两个不可触、只可观的端点,过分地偏重个性或共性便会打破平衡,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 概念界定
(一)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范畴的认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个性范畴是指根据每个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开展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要上符合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课,就必须走个性化的教学道路;同时,在日益走向多元化、信息化的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和飞速发展的经济要求我们对学生的语文教学从基础抓起。因此,时代呼唤着小学语文教学的个性范畴,个性教学已刻不容缓。
由上述可知,小学语文的教学应尊重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
(二)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共性范畴的认识
所谓共性是指某一类事物所共同具有的普遍性质,是一种理论上的概括,一种抽象化的存在。换句话说,共性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如果一定要说它存在,它也只能存在于个性中,或者说借助于个性而存在。这和我们常说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是同一个道理。
三、 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一) 哲学中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在哲学中,个性和共性一直是矛盾的基本问题,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毛泽东曾说:“这一共性与个性绝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因此,共性和个性其实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
(二)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关系普遍存在于事物中,小学语文教学当然也不例外。例如:
《黄山奇松》
师:三大名松,你最喜欢哪一棵?
(课件出示: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师:你喜欢它什么?它长得怎么样?生活得如何?
友情提示: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1. 加上自己的想象语言复述;
2.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
3. 用表演方式读,可以同桌讨论、交流。
……
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导入中体现着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利用個性和共性的关系处理好教学导入这一环节,对随后整个教学的有效进行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1. 教学展开。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目的就在于帮助小学生把基础打牢,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新知识。因此,教学的展开需符合大多数小学生的发展要求。但是,小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和不均衡性,我们不能为追求教学效果而抑制学生个体的发展,要尊重并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前者保证了大多语文学生发展的要求,后者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体现。在这个基础上,关注个体差异,采用符合小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展开方式很有必要。因此,我们的教学既要关注共性也要关注个性,进而实现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
2.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教学效果的客观反映,对下一阶段教学的改善起到了方向标的作用。小学语文知识具有较高的衔接性和结构性,加之,小学生个人成绩好坏以及教师的关注度对其学习兴趣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小学阶段的评价有着特殊的意义。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考试测验,这种方式可以说是衡量所有学生学习成绩的最佳手段,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忽略了对学生个性的评价,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把共性与个性两种评价的优势结合起来,进而促进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发展。
(三) 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和共性度的把握
在个性化教学中,学生首先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其次是倡导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个性和共性在语文教学中各有优缺点,那么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把握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度的掌控。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1. 倾向于个性的小学语文教学。这类教学相对来说更注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倡导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并且教学多以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模式進行。在日常教学中,活动课、班队课、实践课等宜采用此类方式。
2. 倾向于共性的小学语文教学。这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学按照事先的要求循序渐进,效率高而富有计划性,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是一种传授新知、巩固旧知的教学,比较适合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等日常的教学。
(四) 个性与共性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启示
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对我们的教学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我们既要尊重共性,采取统一的要求,保证教学的整体进步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语文水平,以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发展。
1. 尊重共性,统一要求。小学阶段,基础知识的传授是关键,且小学生个体自学能力还较差,所以我们不能主观地制定小学语文教学规划中各个环节、策略,而是要建立在学生整体接受能力的基础之上。此外,小学语文知识属于基础学科,教学关键在于符合大多语文学生发展的要求,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情况,采用统一的语文教学方法。由此可见,尊重共性、统一要求是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根本,是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的前提。
2. 发展个性,因材施教。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当他们在面对共同的教学进程时,必定让他们的个性发展受到压抑,难以受到尊重。小学生处在个性、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承受力较为脆弱,是培养语文发散性思维的关键期,若仅采用一个模子的教学模式,只会培养出“依葫芦画瓢”的学生。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
四、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处处存在个性和共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合理利用个性和共性的关系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个性和共性关系的把握关键在于二者的有效结合,在尊重共性、发展个性的基础上,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语文教学,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进行。
五、 反思
在该论文中,本人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和共性关系的探析仅限于理论层次,只是通过个人实践和案例分析进行了初探,缺乏外在的适用性。因为现阶段个人知识水平及条件有限,所以没有在操作层面上给出实际教学中对个性和共性关系把握的方法,笔者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投入到此项课题的研究当中,以更好地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