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高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教学中有一定的难度,作者从教学衔接、教学大纲、教学层次、教学情境、课外辅导几方面总结了一些实践教学的体会。
【关键词】因材施教;层次化;情境教学
学生进入职高后,学习的重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文化课转向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不少学生和家长把“学一门技术”作为职高阶段学习的第一目标,而把文化课程放在了次要的位置,目标的“短浅”和“功利”性,阻碍了他们知识的增长和素质的提高,职业高中数学课作为一门工具课,是专业课必备的基础;另一方面,进人职高的学生文化成绩较低,数学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缺乏足够的钻研兴趣,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特点,如何实施职高数学教学,笔者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敬请同行赐教。
一、注重初中与职高数学教学的衔接
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性很强的一个知识系统,任何一个知识的漏缺,都会给后继课的学习带来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做好查缺补漏的工作。以缩短初中与职高数学知识跨度的距离,顺利进入职高数学园地。
初中与职高数学教材内容有许多知识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初中有关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注意讲清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适时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刚开始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通过联想对比,回顾初中知识,明确概念的内在联系,知识的衔接,使学习逐步深入,适应职高数学教学的节奏,如:空间几何教学联想回顾平面几何知识,可以将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中关于“垂直”、“平行”的概念作对比,通过分析它们的异同,加深学生对空间几何概念的理解,“函数”教学可以将初中关于“函数的定义”与高中关于“函数的定义”作对比,使学生掌握前者重在“变量的依赖关系”,后者则是集合的观点。区别它们在形式上的不同与本质上的联系,认识高中阶段函数定义的严谨性,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为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灵活使用职高数学教材,针对不同专业制定教学大纲
随着职教的发展,职教教材率先进行改革,采用新体系。引进新符号、新内容,它对传统内容进行了精选,在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方面作了一定的增补。尽可能地考虑了各专业各大类的通用性和特殊性的要求,针对这些特点,对数学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在主体内容保持不变,不影响数学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作必要的顺序调整或作内容增补,制定了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使调整数学内容能与专业课很好地衔接,如:对机械类专业、广告设计专业,学习了“集合”后,就可以上“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一些专业删去的内容,但对这两个专业来说是最基本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识图制图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电子类专业,应把“三角函数”“复数”等内容适当提前,特别是三角函数内容中,函数y=A sin(ωx ψ)的图像(其他专业删去的内容)要作为重点讲解,这种函数在物理学和工程技术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物体简谐振动时。位移y与时间x的关系,交流电中电流强度y与时间x之间的关系等,都可以用这种形式的函数表示。这样才能做到与专业课很好的衔接:对计算机专业,可以补充“逻辑代数”有关知识,如二进制等知识,为学生学习计算机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对数学教材的灵活处理,制定不同专业的大纲,基本上适应了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学生在学习中,由于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在教学中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掌握化归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模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及消元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类比法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注意教学中的层次化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学基础差异也较大,若在教学中对学生发出同一号令,使用同一把尺子。就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因此在教学上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教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1 备课中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二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层次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适当降低教学起点,力求学会最基础最主要的知识,并逐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灵活应用;对中等学生要求在“熟”字上下工夫,对所学知识具有分析归纳的能力和应用能力;对优等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启迪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有了备课时不同目标的设置,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因材施教。
2 在授课内容上设置“难、中、易”的教学层次,提问时,基础题鼓励学困生作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对学困学生的答案可给予评价;中等题让中等生作答。优生补充完善,教师作出评价后,让差生再回答;难题让学生思考,再让优生回答,这样全班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各抒己见。互相启发,相互补充,达到相互推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授课时,从中、差生都能接受的问题人手,采用不同的方法施教,如在讲“等差数列”时,前25分钟把全班分为三组,对基础好的学生实施自学,对中等学生实施自学指导法,对差生实施讲解法,后20分钟教师集中解答疑难,这样三级学生都能达到各自学习的目标。
3 在布置作业时,设计分层次的题目,对于全班布置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又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选做题,中下层学生会做课本例题和练习上的基本类型的题目,优等生除做课本题目外,还可以加做练习册和老师特编的思考题,也可以就一个问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如在学习了如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后,设计了下面一组作业:
第一组(好):已知f(x)是一次函数,且f[f(x)]=4x-9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第二组(中):已知一次函数y=kx 6,当x=1时,y=-3;当x=3时,y=5,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第三组(差):已知一次函数y=kx 1,当x=5时,y=
3 求k的值,
在教学中实施层次化教学,能够使好学生“吃得饱”,中等学生“吃得好”,差生“吃得了”,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四、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教学中可以选择商品打折、银行利息等情境新颖的应用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有如的“问题情境”:
有甲、乙两个超市同时进行降价活动,分别采用两种降价方案:甲超市第一次打m折销售,第二次打n折销售;乙超市两次都打m n/2折销售,请问:哪个超市的价格更优惠?
以上问题情境,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动脑的空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提高了他们学数学的积极性。
2 创设趣味性的情境
在讲解平均数概念时,有如下的“问题情境”:
同学们都知道,在一次考试后,如果按顺序去掉一些高分,那么班级的平均分将降低;反之,如果按顺序去掉一些低分,那么班级的平均分将提高,这两个事实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为:若有限数列a1,a1,…an满足a1≤a2≤…≤an,则满足什么数学表达式?
这是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非常熟悉的事情,对此他们非常感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主动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3 创设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比常规的情境更富有创新性和生命力,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强他们创新的手段和工具,如TI图形计算器在处理数据方面的功能、几何画板在描绘动态函数图像上的优越性等,
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以后将走入社会,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多是靠自学,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素质,以掌握的数学知识为基础。给予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介绍有效的学习经验,让学生会思考,善于思考,养成自学习惯。培养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芬芳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广西教育,2004(07),
[2]韩玮,张兴华,职校生学业状况面面观[J],教育发展研究。2004(03),
[3]何小亚,建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2002(01),
[4]康永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9(12)。
【关键词】因材施教;层次化;情境教学
学生进入职高后,学习的重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文化课转向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不少学生和家长把“学一门技术”作为职高阶段学习的第一目标,而把文化课程放在了次要的位置,目标的“短浅”和“功利”性,阻碍了他们知识的增长和素质的提高,职业高中数学课作为一门工具课,是专业课必备的基础;另一方面,进人职高的学生文化成绩较低,数学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缺乏足够的钻研兴趣,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特点,如何实施职高数学教学,笔者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敬请同行赐教。
一、注重初中与职高数学教学的衔接
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性很强的一个知识系统,任何一个知识的漏缺,都会给后继课的学习带来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做好查缺补漏的工作。以缩短初中与职高数学知识跨度的距离,顺利进入职高数学园地。
初中与职高数学教材内容有许多知识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初中有关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注意讲清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适时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刚开始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通过联想对比,回顾初中知识,明确概念的内在联系,知识的衔接,使学习逐步深入,适应职高数学教学的节奏,如:空间几何教学联想回顾平面几何知识,可以将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中关于“垂直”、“平行”的概念作对比,通过分析它们的异同,加深学生对空间几何概念的理解,“函数”教学可以将初中关于“函数的定义”与高中关于“函数的定义”作对比,使学生掌握前者重在“变量的依赖关系”,后者则是集合的观点。区别它们在形式上的不同与本质上的联系,认识高中阶段函数定义的严谨性,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为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灵活使用职高数学教材,针对不同专业制定教学大纲
随着职教的发展,职教教材率先进行改革,采用新体系。引进新符号、新内容,它对传统内容进行了精选,在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方面作了一定的增补。尽可能地考虑了各专业各大类的通用性和特殊性的要求,针对这些特点,对数学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在主体内容保持不变,不影响数学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作必要的顺序调整或作内容增补,制定了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使调整数学内容能与专业课很好地衔接,如:对机械类专业、广告设计专业,学习了“集合”后,就可以上“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一些专业删去的内容,但对这两个专业来说是最基本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识图制图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电子类专业,应把“三角函数”“复数”等内容适当提前,特别是三角函数内容中,函数y=A sin(ωx ψ)的图像(其他专业删去的内容)要作为重点讲解,这种函数在物理学和工程技术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物体简谐振动时。位移y与时间x的关系,交流电中电流强度y与时间x之间的关系等,都可以用这种形式的函数表示。这样才能做到与专业课很好的衔接:对计算机专业,可以补充“逻辑代数”有关知识,如二进制等知识,为学生学习计算机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对数学教材的灵活处理,制定不同专业的大纲,基本上适应了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学生在学习中,由于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在教学中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掌握化归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模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及消元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类比法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注意教学中的层次化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学基础差异也较大,若在教学中对学生发出同一号令,使用同一把尺子。就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因此在教学上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教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1 备课中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二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层次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适当降低教学起点,力求学会最基础最主要的知识,并逐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灵活应用;对中等学生要求在“熟”字上下工夫,对所学知识具有分析归纳的能力和应用能力;对优等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启迪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有了备课时不同目标的设置,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因材施教。
2 在授课内容上设置“难、中、易”的教学层次,提问时,基础题鼓励学困生作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对学困学生的答案可给予评价;中等题让中等生作答。优生补充完善,教师作出评价后,让差生再回答;难题让学生思考,再让优生回答,这样全班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各抒己见。互相启发,相互补充,达到相互推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授课时,从中、差生都能接受的问题人手,采用不同的方法施教,如在讲“等差数列”时,前25分钟把全班分为三组,对基础好的学生实施自学,对中等学生实施自学指导法,对差生实施讲解法,后20分钟教师集中解答疑难,这样三级学生都能达到各自学习的目标。
3 在布置作业时,设计分层次的题目,对于全班布置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又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选做题,中下层学生会做课本例题和练习上的基本类型的题目,优等生除做课本题目外,还可以加做练习册和老师特编的思考题,也可以就一个问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如在学习了如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后,设计了下面一组作业:
第一组(好):已知f(x)是一次函数,且f[f(x)]=4x-9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第二组(中):已知一次函数y=kx 6,当x=1时,y=-3;当x=3时,y=5,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第三组(差):已知一次函数y=kx 1,当x=5时,y=
3 求k的值,
在教学中实施层次化教学,能够使好学生“吃得饱”,中等学生“吃得好”,差生“吃得了”,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四、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教学中可以选择商品打折、银行利息等情境新颖的应用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有如的“问题情境”:
有甲、乙两个超市同时进行降价活动,分别采用两种降价方案:甲超市第一次打m折销售,第二次打n折销售;乙超市两次都打m n/2折销售,请问:哪个超市的价格更优惠?
以上问题情境,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动脑的空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提高了他们学数学的积极性。
2 创设趣味性的情境
在讲解平均数概念时,有如下的“问题情境”:
同学们都知道,在一次考试后,如果按顺序去掉一些高分,那么班级的平均分将降低;反之,如果按顺序去掉一些低分,那么班级的平均分将提高,这两个事实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为:若有限数列a1,a1,…an满足a1≤a2≤…≤an,则满足什么数学表达式?
这是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非常熟悉的事情,对此他们非常感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主动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3 创设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比常规的情境更富有创新性和生命力,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强他们创新的手段和工具,如TI图形计算器在处理数据方面的功能、几何画板在描绘动态函数图像上的优越性等,
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以后将走入社会,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多是靠自学,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素质,以掌握的数学知识为基础。给予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介绍有效的学习经验,让学生会思考,善于思考,养成自学习惯。培养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芬芳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广西教育,2004(07),
[2]韩玮,张兴华,职校生学业状况面面观[J],教育发展研究。2004(03),
[3]何小亚,建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2002(01),
[4]康永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