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革背景下的生存改造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km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国民党在台改造研究(1950—1952),凤凰出版社,2013
  中国国民党在历史演进中,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历史转折。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的转折,则是大变革时代的中国很值得深入研究的历史事件。国民党之所以败退台湾,其一重要原因在于国民党派系林立,组织松散,贪腐成风,基础薄弱,战斗乏力。1950年重新复出的蒋介石痛定思痛,以破釜沉舟、另起炉灶之决心对国民党进行全方位的改造,以期“重定革命基础”。这场为期近3年的国民党改造运动,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的一场涉及党务、政治、经济、教育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整顿与重塑,在中国国民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维系国民党在台湾的政治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如此重要的一场国民党改造运动,长期以来大陆学界对此却鲜有专题论著。《中国国民党在台改造研究(1950—1952)》(凤凰出版社,2013年10月)的出版,无疑为我们了解这一运动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
  大陆学界对近代台湾史的研究起步稍晚,实证性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中国国民党在台改造研究(1950—1952)》则是一部典型的实证性研究著作。本书是凤凰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丛刊”之第六种,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台湾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冯琳。作者倾数年之心血,先后在台湾“国史馆”、国民党党史馆、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查阅、搜集了大量的档案、文献、口述等资料。书中不仅运用了大量的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档案和《蒋介石日记》等第一手核心材料,还利用了大量的国民党基层党务资料和国民党内部的调查材料。可以说,丰富的资料使该书建立在非常坚实可靠的史实基础上。事实上,全书对退台初期的国民党改造进行了深入的、全方位的研究,分析了国民党改造的内外因素,考察了改造运动的经过、内容,探讨了国民党改造的实际成效,是一部非常扎实、富于创新的著作。以往对国民党改造运动的探讨,由于核心史料的缺乏,对于蒋介石等国民党高层领导人在改造运动中的决心、决策与心态难以窥测,对于国民党高层在改造运动中的合作与分歧亦无法厘清,或语焉不详,甚至有不少讹误。毫无疑问,在退台初期的国民党改造中,蒋介石等国民党高层领导人无疑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倘若在研究国民党的改造中不能深入地对蒋介石等人进行深入的分析,无疑是一大缺憾。而《中国国民党在台改造研究(1950—1952)》通过运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藏的《蒋介石日记》等第一手资料,专门对蒋介石在国民党改造运动中的角色进行了深入考察,对蒋介石在国民党改造中的心路历程,在改造中的决心、决策、个人权位与政治抱负做了非常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正是这种分析和探讨,使得该研究更加接近历史事实。也正如作者所揭示,由于蒋介石显示出了“罕见的坚强决心和空前的反省精神”(见该书第268页),才使此次国民党改造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退台初期的国民党改造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不仅是党务的改造,亦是政治、经济、社会、文教等各领域的整顿与改革;既是国民党党政军组织机构、工作作风、领导干部的重塑,亦是冷战格局下“反共抗俄”意识形态的重建。《中国国民党在台改造研究(1950—1952)》将退台初期的国民党改造定位成“党务挂帅的全方位改造”(见该书第54页),除了重点阐述了国民党各级党组织的整顿、改革、重建外,还论述了国民党组织在政府、军队、学校、乡村的改造与重建。更难能可贵的是,该书运用了大量的基层党务材料和统计数字,对县级以下国民党组织机构和国民党党员的改造也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分析。
  能够客观公允、实事求是地对退台初期国民党改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该书的另一大亮点。作者花了近半的篇幅对国民党改造的成效与不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就成效而言,通过两年多时间的改造,国民党的各级组织得以完善与健全,党员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改善,党的领导能力有了提高。更主要的是,国民党的权威体制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国民党由原先的“陈家党”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蒋家党”,建立了以蒋介石为核心,由学者型智囊、蒋氏幕僚构成的新的中央权力机构。国民党的中央机构得以大为精简,鲜明的派系色彩减少,激烈的矛盾斗争得以化解,相对于旧的中央来说,更为和谐高效(见该书第145页)。与台湾学者不同的是,作者在高度评价国民党改造运动的同时,亦能对其不足予以更深入的剖析。国民党的改造只是有限地解决了国民党存在的问题,而对于国民党的作风、社会基础等问题仍未能彻底地解决。而省籍矛盾、语言问题、文化差异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党基层组织改造的成效。
  毫无疑问,对于经历大陆惨败的国民党蒋介石而言,退台初期改造运动可以说是一场攸关生死的革新运动。在此次改造运动中,蒋介石表现出了极大的决心,国民党内部亦显示出了空前的团结,从而使改造在党务、政治、经济、社会、文教、乡村等各领域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倘若把退台初期的国民党改造放在国民党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就不难发现,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蒋介石的确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威和强势,对国民党加以一定的改造,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治党之本。事实上,通过改造之后的国民党失去了不同的声音,蒋介石也更加集权与独裁,这才是这场声势浩大的改造运动最直接和根本的“成效”。
  海峡两岸已隔绝了60多年,对于1949年以后的国民党,大陆民众知之甚少。对于这个在台湾以执政党的地位统治了许多年、在政党轮替中又一度失去执政党的地位、在2008年又重新掌握领导权的政党来说,相信很多读者会有了解的兴趣。我们过去非常讲究盖棺论定,但如果不去了解台湾时期的国民党与蒋介石,那得出的结论肯定不会公允。实际上,台湾时代的国民党和大陆时代的国民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研究台湾时代的国民党、研究国民党自身的改造就显得越发重要,这对于认识今日台湾现状,认识台湾政治生态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正是《中国国民党在台改造研究(1950—1952)》一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作者单位:江苏凤凰出版集团出版部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
  (责任编辑李君)
其他文献
单纯就阅读来说,人们总是喜欢读那些让自己“愉悦”的东西,就像这一轮韩剧热:我知道这也许不是很现实,可是我就是喜欢!
<正> 日本的私立医院如今仿如生命垂危的病人,如果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要么消亡,要么将遭受永久性刨伤。1992-1993年期间,日本许多私立医院纷纷破产。正是由于没有得到有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一项必备的计算技能,但学生往往比较厌烦计算课,因为它枯燥、机械。尤其是学困生,课堂上缺少主动思考,对算理算法一知半解,再加上计算时粗心大意,因此更是错误百出,越学越没信心。为了让学生对计算产生兴趣,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算法,在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促进思维的发展,笔者对计算教学进行实践研究。本文以《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与笔算》一课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全程关注学生,成
在宏观经济学研究领域,由于影响经济运行因素的复杂性,每当提到经济趋势预测,经济学家总是会得出南辕北辙的结论,这给经济学家们留下了一个不好的“砖家”声名。有人甚至揶揄经济学家的预测还不如章鱼保罗。问题不仅在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理论的脱节,更在于研究立场和方法上的缺陷。然而,作为长期观察财经一线的知名评论员,时寒冰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凭借着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敏锐洞察力,为读者展现了后金融危机时代
本文对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1年度住院手术的良性乳腺疾患、乳腺癌、良性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和结肠癌共590例的住院日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总的住院日可缩短30.49%,平均住院日
一般看来,草根教师向来对于自身课堂功能效益,缺少几分自信。他们在敬佩特级教师课堂效益的同时,也在为自己自身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而烦恼。殊不知,课堂效益的高效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空中楼阁,再高的效益也是通过准确的文本解读、适切的目标定位、合理的教学途径实施。所以,高效可以落在草根教师的寻常课堂里。我们可以努力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明晰目标重点,渐进推动  教师执教一堂课,如同创作一篇作文,总
龙应台女士有一部作品叫作《孩子,你慢慢来》,书中有一幅插图让我回味无穷。配图的文字是这样说的:“一路上,两个人都很忙碌。是这样的,妈妈必须做导游,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第一次读到这样的句子,心中的一根弦就被触动了,回想起自己小时候,被爸爸妈妈抱在手上,在大马路上看汽车,爸爸会告诉我那是什么车,妈妈会告诉我那是什么颜色,而我会问,它们为什么会跑那么快?里面为什么会坐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 ,在有限时间的课堂上 ,教师如何“为创造而教”呢 ?怎样使学生能有效的对头脑中的信息进行加工改造 ,从而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价
期刊
<正> 室间质评和常规室内质控由于质控项目不全面和操作者有时把它与实际工作分开来做,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在客观评价日常检验工作质量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为此,我科自1992年
<正>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医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如何深化改革,增强生存和发展活力?我们认为,必须加强医政立法,使医院管理做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