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比较,凸显人物品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ao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都是以叙事为主,进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者分别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语言以及当时的环境等方面来刻画人物,有的还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人物形象更饱满。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些方面,巧用比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凸显人物的品质。
  一、比较语言,体会船长的沉着机智
  《船长》是法国作家雨果写的一篇小说,为了突出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临危不惧以及沉着镇定、机智勇敢的品质特点,文中多处描写了人物的语言。首先引导学生朗读文中的对话,读完后,我说:“同学们,老师把这段对话改了改,你们看这样改可以吗?
  PPT出示下面一段对话:
  “洛克机械师你在哪儿呀?”
  “船长您在叫我吗?我在这儿呀!”
  “炉子现在怎么样了?”
  “已经被海水淹了。”
  “那么炉子里的火呢?”
  “火也全部熄灭了。”
  通过朗读讨论,大部分学生认为:当时情况已经是万分紧急了,如果船长这样说话,当时情况的紧急感就没有了。人物的语言要符合当时的情境。我趁机说:“这个时候情况万分危急,那这样改可以节省时间,你看可以吗?”
  PPT出示这样一段对话,和文中对话进行比较一下: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火、机器怎样?还能坚持多久?”
  通过比较,学生豁然开朗,有的觉得船长非常机智,巧用对话,告诉人们时间足够,只要大家井然有序地撤离,每个人的生命都能得到保障;有的学生认为船长在危急时刻,依然沉着镇定。
  二、比较环境,感悟乔依的无私奉献
  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通过环境的渲染,为人物出场作好铺垫或反映人物的品质的。在教学《爱之链》时,当学生初步体会了人物的品质后,我顺势出示文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A.在一条乡间公路上,乔依开着那辆破汽车慢慢地颠簸着往前走。已是黄昏了,伴随着寒风,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飞舞的雪花钻进破旧的汽车,他不禁打了几个寒战。这条路上几乎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
  B.餐馆里面十分破旧,光线昏暗。
  引导学生先读一读这两段话,再说一说从这两处环境描写中你明白了什么?学生通过探讨,明白了A处的环境可以看出乔依此刻内心的凄凉,B处的环境描写是为了说明乔依的贫穷。学生的理解较为肤浅,见此情形,我运用了比较法,在A句的下面增加了一句“一个阳光明媚的冬天,乔依开着他那辆崭新的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行驶”,在B句的下面增加了“餐馆里金碧辉煌,灯火通明”。学生们细读之后,各抒己见,但总体意见是一致的,环境描写与小说的事件吻合,更能表现乔依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最后一节,给文章结尾加几句环境描写,学生写得非常出色。
  三、比较动作,品味将相的顾全大局
  《负荆请罪》是一个课本剧,剧中大部分是运用对话来叙述事情的,但其中的部分动作也相当精彩。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些动作的描写来组织教学,对感悟人物的品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廉颇赶忙跪下来。
  蔺相如连忙取下荆条扔在一边,伸手去扶廉将军。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一“跪”一“扔”一“扶”,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们通过朗读、比较,明白了: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更主要的是廉颇他一心为国,顾全大局。蔺相如扔掉了两人的前嫌,扶的是将相之情,爱国之情,扶出了上卿的宽容大度、深明大义和顾全大局。
  四、比较手法,领悟老师的恪尽职守
  我国著名作家茅盾曾说:“要考虑到读者必有的想象力,在正面描写以外,还要辅以侧面描写。”《最后的姿势》讲述的是汶川发生8.0级地震时,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组织学生迅速撤离,并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四名学生,而他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课文第二部分,是抓住谭老师在地震到来和楼房即将倒塌时的语言和动作,来突出人物的品质的。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尤其是抓住谭老師的动作,领悟他恪尽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和对学生的无私大爱。课文第三部分,引用了最有说服力的三位人物的话语,进行侧面烘托。我引导学生说一说从中领悟到了什么?学生们读出了自己眼中的谭老师的形象。
  学生通过比较,明白了:课文正面描写,是对谭老师正面的刻画,他的高大形象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课文侧面描写,通过对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同事的描述来烘托、渲染,来衬托谭老师的英雄壮举,表现了谭老师的品质。
  鲁迅先生曾说过:“老师愈会比较,就愈有益处。”这一单元,教师通过巧妙引导学生比较文本中的语言、动作、环境及描写手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好地走近了人物,凸显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每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我总是以写字教学为突破口来认识每一个学生。就在其他老师忙于从前任教师那里索取学生信息,再耗较长时间与学生进行“磨合”时,我已读到学生的一份份自我介绍,虽然没有百分百的可信度,但从一个个手迹中,我已基本解读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在写字教学中,我与学生相识、相知、相融,创造了和谐关系。为了更好地发挥写字教学的功能,我将写字教学与汉语中的修辞格联系起来,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提高
[摘 要]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上下工夫。教师要潜心研读文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展示图片,导入新课;插入句子,画龙点睛;调查互动,情感渗透;巧妙置疑,点拨化解,从而成就精彩课堂。  [关键词]教学设计 导入 句子 互动 设疑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57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关注全体学生,引领学
[摘 要]阅读教学,其实就是一个“吻醒”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着学生通过阅读、想象把文本冰冷的文字幻化为丰富的语言、情感、哲理。这样的“吻醒”,是一门艺术,需要慢慢等待。  [关键词]吻醒 阅读 练说 等待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5-06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这一基本功能,决定了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做到“致用”与“思辨”的圆融。要使“致用”与“思辨”圆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更多地关注语言形式,以儿童的眼光来解读文本,学以致用。  一、思辨:顺应儿童立场组合文本  美国北卡罗米纳大学做过一个实验表明:接受超前教育和训练的孩子,他们的智力会在短期内有一些效果,但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优势并不能一直保
细细品读小学语文教材,每一个作品都是语言学教育专家精心挑选出来的文质、思想兼美的佳作。在文本中有适合学生掌握的字、词、句,同时也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文本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寄寓情感教育的载体。本文选择低年级小语教学作为研究对象,以苏教版第二册的《放小鸟》一文为例就情感渗透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教师备文本,深度挖掘选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并非仅仅只有字词的讲授,还需要引导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新教育之梦》中阐明了阅读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所发挥的独特促进作用。自由阅读突出了学生的兴趣和体验,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从而赋予了学生更广阔的自由空间。然而,要想让自由阅读这种新颖健康的阅读方式走向常态,就必须注重构建自由阅读的方式,摆脱教师监督、学生受训的惯性行为,营造既宽松又高效的阅读环境,让自由阅读彰显它的独特魅力。  一、对比读——自由中
苏教版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一篇语言质朴、语意深刻的文章,洋溢着浓郁的爱。课文讲述了栽花和写信两件事,表现了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高尔基在儿子的心田栽下给予、奉献的思想之花,儿子受益无穷,体现了一代文豪育人先育心的高洁情怀。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犹如一首爱的赞歌,儿子对父亲的给予之爱,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爱,汇成了爱的海洋。让学生体会高尔基那宽厚博大的父爱,尤其是理解句末那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应聚焦于语言文字的运用,突出实践性、整合性的特点。教学中,应从拓展延伸这一角度去思考,在学生的认知需求中拓内容;在作者的情感处拓思想;在品读词句中拓意境;在文本的美词佳句中拓写法;在整体感知时拓形式。这样就能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文本 拓展 语言文字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1-044 
智趣课堂经过这些年的打造,以智启智、以趣激趣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这一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演绎,也由最初的理念绽放为更多的细节光彩,而对这些细节的揣摩与感悟,也使得笔者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与感受。  一、生成智慧,智趣课堂的基本面  在对语文智趣课堂的思索中,一个观念逐渐地清晰起来,那就是小学语文教学最终应当指向学生的智慧成长。反过来说,如果小学语文教学不能让学生的智慧获得成长,那这样的教
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课文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小学语文教学最直观、最简便的直观“教具”和“学具”。 课文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深化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载体,是展示学生独特感受的重要平台,也是陶冶学生心灵情趣的良好素材。因此,语文课堂需要重视插图,学生需要牵手插图,本文是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教学片断剖析为载体,对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中插图使用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