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陕西关中平原经陕北黄土高原到内蒙古草原,有一个沉睡了2000多年、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古老建筑,这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抵御匈奴主侵扰,为北驱匈奴,收复河套南地修凿的又一个巨大的防御工事——秦直道。
据史书记载,“直道”修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至三十七年(前212~前210)。直道南起云阳(今陕西淳化县),途经陕西、甘肃、内蒙古,穿越15个县,北达九原(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郊),全长700余公里。
秦始皇为了显示他至高无上的皇威,下令要加快修筑这一浩大的军事工程。除了令大将蒙恬监修外,并命太子扶苏为监军,协助蒙恬处理军务。这样高速度、高质量的工程的确是世界交通史上的奇迹。秦直道比世人皆知的宽仅仅5米、让欧洲人自豪的古罗马大道早了200年,宽度是古罗马大道的十倍甚至十几倍,堪称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 。直道竣工百年后,司马迁在其《史记》里记载了自己到北部边疆,从直道归来行程中观察修凿的长城和城堡都与开山填谷的直道相通的情景。
虽然秦朝存在时间短暂,直道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在汉朝初年,直道却发挥出它的威力。凭借着这一条南北快速大通道,汉王朝的铁甲骑兵、粮饷和军辎源源不断北运,三天三夜就可抵达阴山脚下。从此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远遁大漠戈壁深处,数十年不敢露头。虽然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但直道在历史的天空中还是留下一串串鲜活的和谐面容。人们不会忘记,为中华民族的亲善和团结做出贡献的王昭君就是沿直道出塞的。当丝绸之路在河西走廊受阻时,中外使节、商贾也曾绕行直道往返于西域和长安之间。唐秦王李世民北征突厥和玄宗李隆基摆驾北征,大凡都是沿直道北上。宋以后直道逐渐冷清下来,但从直道沿途发现的古钱币、瓦当和石窟等大量文物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直道却被商贾、行旅和民间所利用。
司马迁虽然把直道走了一遍,但他却只说了直道的起讫点,整个直道的具体走向,只字未提,以后的史书也缺少详确的记载,这就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直道之谜”。为了掀开秦直道的神秘面纱,也为了编撰《陕西古代交通史》,20多年前,我曾随陕西交通史志考察队,历时近一个月,实地考察了秦直道现存的大部分遗迹。 汽车在茫茫的黄土高原上疾驰。扑入视野中的不是坦荡如砥、一马平川的沃土肥地,而是山峦起伏,荒坡沟壑。我不禁暗想:在这样人烟稀少的山脊上,古人是怎么修筑直道的?
沿着西包公路北行,途经高陵、铜川、黄陵、洛川等,到达我们考察的第一站,也是陕西境内秦直道遗迹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富县。
今陕西富县张家弯,被当地人称为车路梁的一段,直道遗迹得以完好保存。我们从茶坊出发,驱车沿兰宜路行程88公里,在175公里处的张家弯的五里铺北侧上山。一入山,一条路面宽阔、坡度平缓、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直道豁然扑面而来。当地老乡称这一段为车路梁。车路梁直道遗迹路基坚实,不长树木,而路段两边塌陷处和深沟内,灌木丛生。顺着车路梁漫行,虽然直道蜿蜒迤逦,但这样宽阔的路段,其大势始终是向北延伸。经过实地丈量,路基最窄处宽30多米,一般路基宽40米左右,最大的垭口宽度达60多米。站在望火楼向南望去,山岭南岸的垭口清晰可见,和北侧车路梁上堑如斧劈刀削的垭口遥遥相望,蔚成景观。想必这就是蒙恬将军,当年遇山堑山所为吧!这里远离县城,地方偏僻,人烟稀少,直道没有被开垦为田地,才使路基得以较好地保存下来。整个路段设计合理,独具匠心,线形顺直,弯道颇大。上山的纵坡度不到10%,和现在的三、四级公路最大纵坡度接近。若稍加整治,汽车便可通行。
这次考察,直道遗迹明显、保存较好、给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富县,就数甘泉和旬邑了。
直道从张家湾北行,又从水磨坪上梁入甘泉境内。在甘泉县城的西北有一个桥镇乡,在桥镇乡的方家河,保存着完好的直道夯土层。顺着夯土层向西北延伸,由于水土冲刷,直道时断时现。没有被冲刷的、当地人称为“牛来崾子”的几段,路基宽阔、平展、坚实,都足有30米宽左右,这和在富县丈量的宽度是接近的。当地老乡告诉我们:这条大道向北断断续续,一直延伸到志丹境内永宁乡。
旬邑境内遗迹保存完好,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和甘肃正宁县接壤的、当地称为黑马湾的几段路基。路基坦荡如砥,宽阔、平实,和富县、甘泉段的痕迹如出一辙。在石门乡,我们基本弄清楚了直道从淳化乏牛坡、蝎子掌、石门、刘家店、黑马湾等,出雕灵关一直向北,进入黄陵县艾蒿店的走向。
在陕北的毛乌素沙漠中也发现了断断续续的直道遗迹。有人说“看景不如听景”。也有人说“百闻不如一见”。不管谁是谁非,如果你不是亲自目睹眼前的壮观胜景,是难以置信陕北的深山里竟会沉睡着2000多年前的直道。
这条一多半在山顶脊梁、一少半在沙丘草原的直道,是秦始皇采取的维护国家统一、保卫边疆安宁的重要措施。它不但使秦和秦以后各封建王朝在军事上具有威慑效果,而且对南北政令统一、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也起了有益的作用。
万里长城早已闻名遐迩,成为国家的重要旅游资源。秦直道何尝不可作为一种交通资源和文化资源而加以整合?我们除了需要继续研究和保护秦直道外,应采取特殊的旅游方式吸引海内外游客,或乘直升飞机进行直道沿途风光观赏,并在直道上降落;或组织行者徒步漫游,让千年车马大道,古为今用。
据史书记载,“直道”修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至三十七年(前212~前210)。直道南起云阳(今陕西淳化县),途经陕西、甘肃、内蒙古,穿越15个县,北达九原(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郊),全长700余公里。
秦始皇为了显示他至高无上的皇威,下令要加快修筑这一浩大的军事工程。除了令大将蒙恬监修外,并命太子扶苏为监军,协助蒙恬处理军务。这样高速度、高质量的工程的确是世界交通史上的奇迹。秦直道比世人皆知的宽仅仅5米、让欧洲人自豪的古罗马大道早了200年,宽度是古罗马大道的十倍甚至十几倍,堪称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 。直道竣工百年后,司马迁在其《史记》里记载了自己到北部边疆,从直道归来行程中观察修凿的长城和城堡都与开山填谷的直道相通的情景。
虽然秦朝存在时间短暂,直道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在汉朝初年,直道却发挥出它的威力。凭借着这一条南北快速大通道,汉王朝的铁甲骑兵、粮饷和军辎源源不断北运,三天三夜就可抵达阴山脚下。从此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远遁大漠戈壁深处,数十年不敢露头。虽然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但直道在历史的天空中还是留下一串串鲜活的和谐面容。人们不会忘记,为中华民族的亲善和团结做出贡献的王昭君就是沿直道出塞的。当丝绸之路在河西走廊受阻时,中外使节、商贾也曾绕行直道往返于西域和长安之间。唐秦王李世民北征突厥和玄宗李隆基摆驾北征,大凡都是沿直道北上。宋以后直道逐渐冷清下来,但从直道沿途发现的古钱币、瓦当和石窟等大量文物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直道却被商贾、行旅和民间所利用。
司马迁虽然把直道走了一遍,但他却只说了直道的起讫点,整个直道的具体走向,只字未提,以后的史书也缺少详确的记载,这就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直道之谜”。为了掀开秦直道的神秘面纱,也为了编撰《陕西古代交通史》,20多年前,我曾随陕西交通史志考察队,历时近一个月,实地考察了秦直道现存的大部分遗迹。 汽车在茫茫的黄土高原上疾驰。扑入视野中的不是坦荡如砥、一马平川的沃土肥地,而是山峦起伏,荒坡沟壑。我不禁暗想:在这样人烟稀少的山脊上,古人是怎么修筑直道的?
沿着西包公路北行,途经高陵、铜川、黄陵、洛川等,到达我们考察的第一站,也是陕西境内秦直道遗迹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富县。
今陕西富县张家弯,被当地人称为车路梁的一段,直道遗迹得以完好保存。我们从茶坊出发,驱车沿兰宜路行程88公里,在175公里处的张家弯的五里铺北侧上山。一入山,一条路面宽阔、坡度平缓、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直道豁然扑面而来。当地老乡称这一段为车路梁。车路梁直道遗迹路基坚实,不长树木,而路段两边塌陷处和深沟内,灌木丛生。顺着车路梁漫行,虽然直道蜿蜒迤逦,但这样宽阔的路段,其大势始终是向北延伸。经过实地丈量,路基最窄处宽30多米,一般路基宽40米左右,最大的垭口宽度达60多米。站在望火楼向南望去,山岭南岸的垭口清晰可见,和北侧车路梁上堑如斧劈刀削的垭口遥遥相望,蔚成景观。想必这就是蒙恬将军,当年遇山堑山所为吧!这里远离县城,地方偏僻,人烟稀少,直道没有被开垦为田地,才使路基得以较好地保存下来。整个路段设计合理,独具匠心,线形顺直,弯道颇大。上山的纵坡度不到10%,和现在的三、四级公路最大纵坡度接近。若稍加整治,汽车便可通行。
这次考察,直道遗迹明显、保存较好、给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富县,就数甘泉和旬邑了。
直道从张家湾北行,又从水磨坪上梁入甘泉境内。在甘泉县城的西北有一个桥镇乡,在桥镇乡的方家河,保存着完好的直道夯土层。顺着夯土层向西北延伸,由于水土冲刷,直道时断时现。没有被冲刷的、当地人称为“牛来崾子”的几段,路基宽阔、平展、坚实,都足有30米宽左右,这和在富县丈量的宽度是接近的。当地老乡告诉我们:这条大道向北断断续续,一直延伸到志丹境内永宁乡。
旬邑境内遗迹保存完好,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和甘肃正宁县接壤的、当地称为黑马湾的几段路基。路基坦荡如砥,宽阔、平实,和富县、甘泉段的痕迹如出一辙。在石门乡,我们基本弄清楚了直道从淳化乏牛坡、蝎子掌、石门、刘家店、黑马湾等,出雕灵关一直向北,进入黄陵县艾蒿店的走向。
在陕北的毛乌素沙漠中也发现了断断续续的直道遗迹。有人说“看景不如听景”。也有人说“百闻不如一见”。不管谁是谁非,如果你不是亲自目睹眼前的壮观胜景,是难以置信陕北的深山里竟会沉睡着2000多年前的直道。
这条一多半在山顶脊梁、一少半在沙丘草原的直道,是秦始皇采取的维护国家统一、保卫边疆安宁的重要措施。它不但使秦和秦以后各封建王朝在军事上具有威慑效果,而且对南北政令统一、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也起了有益的作用。
万里长城早已闻名遐迩,成为国家的重要旅游资源。秦直道何尝不可作为一种交通资源和文化资源而加以整合?我们除了需要继续研究和保护秦直道外,应采取特殊的旅游方式吸引海内外游客,或乘直升飞机进行直道沿途风光观赏,并在直道上降落;或组织行者徒步漫游,让千年车马大道,古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