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3-000-02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渠道,在教学中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专业知识教育的有益补充,而体育教学因为其开放性,更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详细介绍了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以及如何创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 教育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定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专业的技能虽然必不可少,但过硬的心理素质更是社会所看重的。体育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不同,不仅承担着教学任务,同时更是具备着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功能。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双重作用,合理整合优化教学资源,积极探索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分析
早在古代社会,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身心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具体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运动能够磨练心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安排一些对抗性的比赛,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这些体育活动除了能够强身健体之外,实际上还可以看作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缩影,与体育对抗相似,社会中也是存在着种种冲突,学生在参加这种活动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引导,就能不断战胜自我,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心性更加成熟,毕业后也鞥很快适应社会[1]。
(二)体育运动能够缓解焦虑
当代的大学生面临着相比以往更大的竞争压力,不仅有来自学业上的压力,也有来自对社会竞争恐惧的压力,很多大学生都有不良情绪郁积的现象,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则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2]。而适度的体育运动能很好的产生愉悦体验,释放出长期郁积的不良情绪,可以降低心理压力。
(三)体育运动能增强自我认同感
自我认同感是指人对其自身有清醒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一定的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开放,很多学生很早就受到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其中也有少数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无措。而体育运动能够通过让学生融入到集体中,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增强自我认同感。
(四)体育运动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
正如上文提及的,体育运动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冲突和矛盾,是一种典型的团体活动,在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不断调整自己与人交往的方式,或是相互团结、或是相互竞争。通过在体育活动中与他人的交流了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3]。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了解,是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同时只有能够正确认识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因素,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國内很多学者都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尽管各个学者采取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从诸多研究成果来看,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结果分析颇为一致。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低于正常成人的常模水平,也低于全国大学生的常模水平,从高职大学生内部来看,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男生,表现出更多的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来自农村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学生。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集中体现在焦虑、恐惧、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差以及偏执等方面。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社会的高速发展,在带来丰富的物质生活同时,也产生了较大的就业压力、紧张的人际关系等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通过诸多相关文献的分析,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但是在群体交往中,这种性格往往难以融入集体,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由此还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二是学业、就业问题,这两个问题是高职大学生都需要面对的,如果心理素质不强,就容易产生自信心降低、精神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4]。
三、创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不断探索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新模式
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为了让学生有较好的就业前景,都将学生培养的重心放在职业技能上,往往会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或者是将体育教学作为学生锻炼身体的一种途径,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能够将社会功能与生物功能相统一,将体育教学作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不断探索创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模式,调整教学内容,不断增大一些团体性活动的比重,留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在进行教学考察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还要增加对心理健康发展的考核,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体育教学与社会的发展紧密契合起来。
(二)全面提升体育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尽管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已经初步形成,但还是可以通过外在的教育进行改变的,因此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个人修养能够通过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的发展等。
高职院校在引进和考核体育教师时,不仅要注重业务能力的考核,更要注重个人修养的审查。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在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的同时,将自己放在一个更加广阔、开放的平台上,积极学习各种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对体育教学课程进行改进和完善,通过体育教学的课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注重理论培养,提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的积极性
要使体育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就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将“健康”的分解为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两个层面,并将这种观念内化到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体育观念和理论的传授,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对其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并采取合理的引导方式,让学生主动性的、自主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此外,通过让高职院校学生充分了解体育运动的社会性功能,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科学的运动方法,减缓部分学生对参与运动的恐惧感,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四)从学生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和方法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脾气暴躁、有的胆小怕事、也有的学生性格孤僻难以融入群体,对于个性迥异的学生,教师要对学生个性有正确认知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更好的发挥出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5]。如对于脾气暴躁、易于发怒的学生,可以采取太极拳、慢跑等相对柔和的运动对其心理加以干预,而对于遇事紧张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足球、篮球等对抗性较强的运动提升其心理素质。
(五)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坚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让存在性格短板的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有效的提升心理素质,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同时,要鼓励学生自主的参加各种 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学校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引导但不强制,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总之,高职院校在利用体育教学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程的特殊性,深入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身心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昆.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体育教学优化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20).
[2] 谭劲松.浅析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J].商情.2011(39).
[3] 陶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成人教育.2012.32(1).
[4] 馮守东.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21).
[5] 张维亮.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J].新课程学习.2011(1).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渠道,在教学中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专业知识教育的有益补充,而体育教学因为其开放性,更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详细介绍了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以及如何创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 教育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定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专业的技能虽然必不可少,但过硬的心理素质更是社会所看重的。体育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不同,不仅承担着教学任务,同时更是具备着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功能。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双重作用,合理整合优化教学资源,积极探索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分析
早在古代社会,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身心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具体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运动能够磨练心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安排一些对抗性的比赛,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这些体育活动除了能够强身健体之外,实际上还可以看作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缩影,与体育对抗相似,社会中也是存在着种种冲突,学生在参加这种活动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引导,就能不断战胜自我,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心性更加成熟,毕业后也鞥很快适应社会[1]。
(二)体育运动能够缓解焦虑
当代的大学生面临着相比以往更大的竞争压力,不仅有来自学业上的压力,也有来自对社会竞争恐惧的压力,很多大学生都有不良情绪郁积的现象,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则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2]。而适度的体育运动能很好的产生愉悦体验,释放出长期郁积的不良情绪,可以降低心理压力。
(三)体育运动能增强自我认同感
自我认同感是指人对其自身有清醒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一定的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开放,很多学生很早就受到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其中也有少数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无措。而体育运动能够通过让学生融入到集体中,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增强自我认同感。
(四)体育运动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
正如上文提及的,体育运动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冲突和矛盾,是一种典型的团体活动,在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不断调整自己与人交往的方式,或是相互团结、或是相互竞争。通过在体育活动中与他人的交流了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3]。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了解,是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同时只有能够正确认识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因素,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國内很多学者都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尽管各个学者采取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从诸多研究成果来看,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结果分析颇为一致。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低于正常成人的常模水平,也低于全国大学生的常模水平,从高职大学生内部来看,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男生,表现出更多的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来自农村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学生。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集中体现在焦虑、恐惧、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差以及偏执等方面。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社会的高速发展,在带来丰富的物质生活同时,也产生了较大的就业压力、紧张的人际关系等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通过诸多相关文献的分析,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但是在群体交往中,这种性格往往难以融入集体,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由此还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二是学业、就业问题,这两个问题是高职大学生都需要面对的,如果心理素质不强,就容易产生自信心降低、精神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4]。
三、创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不断探索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新模式
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为了让学生有较好的就业前景,都将学生培养的重心放在职业技能上,往往会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或者是将体育教学作为学生锻炼身体的一种途径,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能够将社会功能与生物功能相统一,将体育教学作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不断探索创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模式,调整教学内容,不断增大一些团体性活动的比重,留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在进行教学考察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还要增加对心理健康发展的考核,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体育教学与社会的发展紧密契合起来。
(二)全面提升体育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尽管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已经初步形成,但还是可以通过外在的教育进行改变的,因此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个人修养能够通过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的发展等。
高职院校在引进和考核体育教师时,不仅要注重业务能力的考核,更要注重个人修养的审查。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在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的同时,将自己放在一个更加广阔、开放的平台上,积极学习各种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对体育教学课程进行改进和完善,通过体育教学的课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注重理论培养,提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的积极性
要使体育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就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将“健康”的分解为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两个层面,并将这种观念内化到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体育观念和理论的传授,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对其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并采取合理的引导方式,让学生主动性的、自主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此外,通过让高职院校学生充分了解体育运动的社会性功能,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科学的运动方法,减缓部分学生对参与运动的恐惧感,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四)从学生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和方法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脾气暴躁、有的胆小怕事、也有的学生性格孤僻难以融入群体,对于个性迥异的学生,教师要对学生个性有正确认知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更好的发挥出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5]。如对于脾气暴躁、易于发怒的学生,可以采取太极拳、慢跑等相对柔和的运动对其心理加以干预,而对于遇事紧张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足球、篮球等对抗性较强的运动提升其心理素质。
(五)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坚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让存在性格短板的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有效的提升心理素质,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同时,要鼓励学生自主的参加各种 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学校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引导但不强制,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总之,高职院校在利用体育教学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程的特殊性,深入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身心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昆.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体育教学优化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20).
[2] 谭劲松.浅析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J].商情.2011(39).
[3] 陶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成人教育.2012.32(1).
[4] 馮守东.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21).
[5] 张维亮.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J].新课程学习.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