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灭绝时代—— 一部反常的自然史》(荣获2015年第99届普利策新闻奖)讲述物种灭绝的故事,宣告第六次大灭绝的来临。文章通过赏析《大灭绝时代》的内容和写作手法,揭示《大灭绝时代》的生态哲理,唤起人类的生态危机意识,呼吁人类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珍稀物种的多样性,并警示人类敬重自然方有未来。
关键词:《大灭绝时代》 物种 灭绝 地球 生态
故事“始于一个全新物种的崛起,时间可能是二十万年前。彼时这个物种还不曾有名字——任何东西都没有名字——但这个物种却有着赋予事物名字的能力”①,这个后来将自己命名为智人的物种以史无前例的速度繁衍着后代,直至最终成为这个星球的主宰。
纪实小说《大灭绝时代》就此拉开序幕。
作者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美国知名记者、科普作家。从1983年起开始担任《纽约时报》特约记者,1999年成为《纽约客》特约撰稿人。其写作风格兼具科学的严密性与辛辣的幽默感,以主题深刻、逻辑清晰、行文生动见长。②曾出版《灾异手记:人类、自然和气候变化》(Field Notes from A Catastrophe),其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备受称道。其作品《大灭绝时代》(The Sixth Extinction: An Unnatural History)于2014年出版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受到阿尔·戈尔、比尔·盖茨等社会名人的强烈推荐。
该书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十大好书,被《经济学人》《财富》评为年度佳作,荣获2015年第99届普利策新闻奖(非虚构类)。评委玛丽·艾伦·汉尼巴尔在《旧金山纪事报》中高度评价该书“行文优雅,节奏紧凑,令人目不转睛”③。
该书共有十三章,作者在每一章中都讲述了一个或几个已遭灭绝或濒临灭绝物种的故事,如巴拿马金蛙、北极大海雀、新泽西盘船菊石等。在写作手法上作者主要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式,行文通俗易懂,如第六章“环绕我们的海洋”,通过记叙她在阿拉贡堡岛的经历,描写了海水酸化带来的系列影响,揭示了海水酸化给海洋生物造成的巨大危害。虽然该书涉及深奥复杂的生物知识、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等,但是作者却巧妙地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④跟随生物学家和环保员的脚步,作者科尔伯特亲历灭绝现场,就灭绝事件展开调查和追踪。作者在这些灭绝事例中穿插着专业的科普知识和具体的史料,带领读者去发现已经开始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依据其内容或可将小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远古的大灭绝及其曲折的发现过程,第二个部分介绍的是当下物种灭绝的情况:在逐渐支离破碎的亚马逊雨林中,在因受全球变暖而日益发生变化的安第斯山坡面和大堡礁及周围海域,甚至是在“我家后院”或“你家后院。”⑤
物种的起源、进化与灭绝本属一个复杂的专业问题,涉及生物学、地质学、气象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作为一位负责任的科普作家,科尔伯特在这些知识领域做了大量功课和前期工作,她先后前往欧洲、南美、亚洲、非洲等地的物种进化与灭绝现场实地调研,以客观翔实的史料和数据,与读者一起追溯地球史上的五次物种大灭绝,并为我们介绍了当前正在发生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⑥:巴拿马的毒金蛙感染壶菌正大量死亡;美国的小棕蝠感染白鼻症正大范围死亡;曾繁盛一时的北极大海雀已全部绝迹;而苏门答腊犀牛、非洲象等大型哺乳动物也处于濒危境地。物种灭绝的速度增快,远远超过背景灭绝速度,而生物圈的构成也在不断改变。热带雨林的物种正在以每年五千个的速度灭绝,在北极,永久性海冰覆盖面积现在仅为三十年前的一半,生活在冰上的动物处境困难……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已经开始。在地球史上,在奥陶纪末期、泥盆纪晚期、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末期、白垩纪末期,共发生过五次大灭绝。引发前五次大灭绝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或气候骤变,或板块运动,或火山地震,或外星撞击等,抑或“进化论”“均变论”和“灾变论”能够解释前五次大灭绝,但眼下正在发生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对于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原因,“有着各式各样似乎完全不相干的解释,但是,只要对这类事件进行足够深入的追踪,你就会不可避免地找到那个共同的根源——‘一个像野草一样的物种’”⑦,但纵观全书,作者并没一味指责这个像野草一样的物种,而是大量采用描写和记叙的写作手法,以数据和事实说话,揭示我们周围正在发生的变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提高了40%。⑧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海水吸收过量的碳造成海水酸化,这使得生活在海洋中的贝类生物遭殃。覆盖在大堡礁上的珊瑚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已经减少了50%,如果当前的排放趋势继续下去,在接下来的五十年左右,所有的珊瑚礁将全部停止生长,并开始溶解。⑨
这个星球正在发生变化,谁导致了这些变化?谁该为此负责?随着书中故事的层层推进,答案越来越清晰:是人类自身。作者在叙述物种灭绝事件的同时,从侧面记录了第六次大灭绝的原因:过度屠杀、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物种入侵……最终揭露人类在第六次大灭绝中所扮演的角色。⑩
从未有任何一个物种能如人类那样主导和影响着地球:人类为了自身利益,大肆开发水利水电,“世界上主要河流中的大多数都已经建立了水坝或被分流”{11}。江湖阻隔造成鱼类栖息地减少甚至丧失,其结果是鱼类种群减少或灭绝;人类大规模的垦荒和滥伐,使得大片森林消失,动物栖息地也随之消失,失去生存家园的两栖动物和鸟类也随之消失。人类活动已使得许多动物的生活环境受到破坏,导致一大批物种走向灭绝,而大自然生物链中的任何一个链条的散失必定导致相邻链条的失衡,最终导致更多物种的灭绝。
现在地球上哺乳类动物的灭绝速度是过去的二十至一百倍,物种灭绝的速度如此之快,甚至可以同恐龙灭绝的速度相匹敌。{12}同时我们还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我们统计到的物种灭绝数据并非大自然中物种灭绝真实数据的全部,也就是说还有许多物种是在人类不知情、不留意的情况下已经走向了灭绝。如果物种灭绝的速度照此持续下去,那么或将在三代人之后,人类认为理所当然的许多东西将不复存在,如再也没有蜜蜂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庄稼、果树进行授粉。对于人类社会而言,这种损失将是永久性的,因为在过去的物种大灭绝中,生物多样性需要几千甚至几百万年才能逐渐恢复。{13}物种的灭绝速度已经远远超过新物種的诞生速度,而新物种的产生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但自从人类主宰这个星球以来,人口在不断增加,人类活动范围在不断扩大,我们向地球索取的越来越多,而对大自然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人类为了自身利益,修建了越来越多的公路、农田、厂房、城市……大批森林、草原和河流消失。曾经的林地变成了如今的荒漠,曾经清洁的河流变得污浊不堪,自然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失去了自然进化的环境和条件。已有的物种不断走向灭绝,新的物种却因条件缺失难以诞生。比如非洲大象,由于人类的垦荒和猎杀,大象种群在减少,活动空间在不断压缩,大象现在要生存下来都困难,就别说进化了。
关键词:《大灭绝时代》 物种 灭绝 地球 生态
故事“始于一个全新物种的崛起,时间可能是二十万年前。彼时这个物种还不曾有名字——任何东西都没有名字——但这个物种却有着赋予事物名字的能力”①,这个后来将自己命名为智人的物种以史无前例的速度繁衍着后代,直至最终成为这个星球的主宰。
纪实小说《大灭绝时代》就此拉开序幕。
作者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美国知名记者、科普作家。从1983年起开始担任《纽约时报》特约记者,1999年成为《纽约客》特约撰稿人。其写作风格兼具科学的严密性与辛辣的幽默感,以主题深刻、逻辑清晰、行文生动见长。②曾出版《灾异手记:人类、自然和气候变化》(Field Notes from A Catastrophe),其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备受称道。其作品《大灭绝时代》(The Sixth Extinction: An Unnatural History)于2014年出版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受到阿尔·戈尔、比尔·盖茨等社会名人的强烈推荐。
该书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十大好书,被《经济学人》《财富》评为年度佳作,荣获2015年第99届普利策新闻奖(非虚构类)。评委玛丽·艾伦·汉尼巴尔在《旧金山纪事报》中高度评价该书“行文优雅,节奏紧凑,令人目不转睛”③。
该书共有十三章,作者在每一章中都讲述了一个或几个已遭灭绝或濒临灭绝物种的故事,如巴拿马金蛙、北极大海雀、新泽西盘船菊石等。在写作手法上作者主要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式,行文通俗易懂,如第六章“环绕我们的海洋”,通过记叙她在阿拉贡堡岛的经历,描写了海水酸化带来的系列影响,揭示了海水酸化给海洋生物造成的巨大危害。虽然该书涉及深奥复杂的生物知识、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等,但是作者却巧妙地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④跟随生物学家和环保员的脚步,作者科尔伯特亲历灭绝现场,就灭绝事件展开调查和追踪。作者在这些灭绝事例中穿插着专业的科普知识和具体的史料,带领读者去发现已经开始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依据其内容或可将小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远古的大灭绝及其曲折的发现过程,第二个部分介绍的是当下物种灭绝的情况:在逐渐支离破碎的亚马逊雨林中,在因受全球变暖而日益发生变化的安第斯山坡面和大堡礁及周围海域,甚至是在“我家后院”或“你家后院。”⑤
物种的起源、进化与灭绝本属一个复杂的专业问题,涉及生物学、地质学、气象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作为一位负责任的科普作家,科尔伯特在这些知识领域做了大量功课和前期工作,她先后前往欧洲、南美、亚洲、非洲等地的物种进化与灭绝现场实地调研,以客观翔实的史料和数据,与读者一起追溯地球史上的五次物种大灭绝,并为我们介绍了当前正在发生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⑥:巴拿马的毒金蛙感染壶菌正大量死亡;美国的小棕蝠感染白鼻症正大范围死亡;曾繁盛一时的北极大海雀已全部绝迹;而苏门答腊犀牛、非洲象等大型哺乳动物也处于濒危境地。物种灭绝的速度增快,远远超过背景灭绝速度,而生物圈的构成也在不断改变。热带雨林的物种正在以每年五千个的速度灭绝,在北极,永久性海冰覆盖面积现在仅为三十年前的一半,生活在冰上的动物处境困难……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已经开始。在地球史上,在奥陶纪末期、泥盆纪晚期、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末期、白垩纪末期,共发生过五次大灭绝。引发前五次大灭绝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或气候骤变,或板块运动,或火山地震,或外星撞击等,抑或“进化论”“均变论”和“灾变论”能够解释前五次大灭绝,但眼下正在发生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对于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原因,“有着各式各样似乎完全不相干的解释,但是,只要对这类事件进行足够深入的追踪,你就会不可避免地找到那个共同的根源——‘一个像野草一样的物种’”⑦,但纵观全书,作者并没一味指责这个像野草一样的物种,而是大量采用描写和记叙的写作手法,以数据和事实说话,揭示我们周围正在发生的变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提高了40%。⑧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海水吸收过量的碳造成海水酸化,这使得生活在海洋中的贝类生物遭殃。覆盖在大堡礁上的珊瑚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已经减少了50%,如果当前的排放趋势继续下去,在接下来的五十年左右,所有的珊瑚礁将全部停止生长,并开始溶解。⑨
这个星球正在发生变化,谁导致了这些变化?谁该为此负责?随着书中故事的层层推进,答案越来越清晰:是人类自身。作者在叙述物种灭绝事件的同时,从侧面记录了第六次大灭绝的原因:过度屠杀、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物种入侵……最终揭露人类在第六次大灭绝中所扮演的角色。⑩
从未有任何一个物种能如人类那样主导和影响着地球:人类为了自身利益,大肆开发水利水电,“世界上主要河流中的大多数都已经建立了水坝或被分流”{11}。江湖阻隔造成鱼类栖息地减少甚至丧失,其结果是鱼类种群减少或灭绝;人类大规模的垦荒和滥伐,使得大片森林消失,动物栖息地也随之消失,失去生存家园的两栖动物和鸟类也随之消失。人类活动已使得许多动物的生活环境受到破坏,导致一大批物种走向灭绝,而大自然生物链中的任何一个链条的散失必定导致相邻链条的失衡,最终导致更多物种的灭绝。
现在地球上哺乳类动物的灭绝速度是过去的二十至一百倍,物种灭绝的速度如此之快,甚至可以同恐龙灭绝的速度相匹敌。{12}同时我们还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我们统计到的物种灭绝数据并非大自然中物种灭绝真实数据的全部,也就是说还有许多物种是在人类不知情、不留意的情况下已经走向了灭绝。如果物种灭绝的速度照此持续下去,那么或将在三代人之后,人类认为理所当然的许多东西将不复存在,如再也没有蜜蜂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庄稼、果树进行授粉。对于人类社会而言,这种损失将是永久性的,因为在过去的物种大灭绝中,生物多样性需要几千甚至几百万年才能逐渐恢复。{13}物种的灭绝速度已经远远超过新物種的诞生速度,而新物种的产生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但自从人类主宰这个星球以来,人口在不断增加,人类活动范围在不断扩大,我们向地球索取的越来越多,而对大自然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人类为了自身利益,修建了越来越多的公路、农田、厂房、城市……大批森林、草原和河流消失。曾经的林地变成了如今的荒漠,曾经清洁的河流变得污浊不堪,自然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失去了自然进化的环境和条件。已有的物种不断走向灭绝,新的物种却因条件缺失难以诞生。比如非洲大象,由于人类的垦荒和猎杀,大象种群在减少,活动空间在不断压缩,大象现在要生存下来都困难,就别说进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