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PPP 模式在我国推广起步较晚,虽能有效约束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的行为,为社会资本方参与到公共产品及服务领域提供路径,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但在实际推广应用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PPP项目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PPP项目;财务管理;会计核算;
一、PPP模式定义
PPP 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方通过合约的方式,建立合作关系,参与到社会大型公共服务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中。PPP 模式建立在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对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的权利义务予以明确,属于公私合作、互利共赢的长效合作模式。从参与主体角度看,PPP 模式中约定了社会资本方主要负责设计、建设、运用以及后期维护工作,投资回报主要由使用者付费和政府付费两部分组成。政府方主要发挥监督和管理的责任,负责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监管。从项目角度看,PPP 模式降低了政府财政压力,解决了公共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的融资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避免行政管理机构过多的行政干预,提高了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的市场化程度,为项目的推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PPP业务具体账务处理模式
1.托管模式
PPP 项目采用的是公共单位或政府部门投标的方式,确认项目建设公司,并由选定项目经营公司负责项目相关设施的建设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以及项目公司都可以从中获取利益。政府或公共单位可以向项目公司支付相关的经营管理费用,为公共设施的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在完成设施建设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展现出政府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职能。
2.特许经营模式
特许经营模式是政府与投资企业签订相关的经验协议,协议规定投资企业可以利用公共设施进行相关的经验活动来取代相应的利润。在协议中会明确投资企业需要投资的数额,正常情况下部分企业会承包全部的投资,为经营管理提供充足的流动资金。这种特许经营模式可以实现政府机构与投资企业双方的互利共赢。
3.私有化模式
我国 PPP 项目中,投资企业往往会负责项目投资的 50% 甚至更高,其中项目的建设也会在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下完成。PPP 项目建设完成后,投资企业通过收取使用费用的方式来获取利润。这样可以在完成公共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能降低政府部门的财政压力,更好地发挥出资本融资、管理以及技术方面的优势,为市民提供更佳的公共服务质量。
三、PPP项目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1.项目公司成立阶段
PPP 项目开展初期,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因为经验不足或者能力匮乏,无法明确会计主体。PPP 项目是公共或政府单位签订协议后与私营企业共同筹备经营的项目,协议双方中的公共单位往往只是一个单位,其结构相对简单,而私营企业则多为多家企业的联合体,其结构较为复杂。在 PPP 项目中如果存在多个产权主体,则会导致后期进行项目资产、收入计量等财务信息产生争端。
2. 项目建设阶段
在进行 PPP 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参与单位和企业涉及的不同产权主体对项目资产进行划分,资产按照其类型可以划分为固定资产、金融资产以及无形资产。其中,PPP 项目的资产所有权属于公共或政府单位,但是其他签订合作协议的项目企业依然承担这一项目的经营权,这其中的资产财务数据需要进行单独的核算。但是由于特许经营权无法进行合理的辨识,其作为一种没有实际形态的资产类型应该划分为无形资产。项目涉及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在其中获取经营利益的权利,但是在经营过程中无法明确具体可以获取的利益数量。因此,特许经营权应该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划分给 PPP 项目的公司,其成本也将作为项目设施建设的成本。
3. 项目运营阶段
PPP 项目公司往往是单独对涉及的资金财务信息进行核算,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部分项目公司内部管理混乱,缺乏严格的资金管理标准,对于公司内部资金的管理缺乏标准和秩序,资金用途管理未能严格实施,导致公司内部的各种账目信息混乱,无法明确资金的用途和流向。此外,项目管理机构也未能对这些公司的项目资金进行有效监管,导致资金管理过程缺乏监督管理,影响了项目资金的利用效率。项目公司在成本管理方面缺乏科学的制度标准,例如在进行项目建设阶段涉及的材料价格变更、建筑拆迁、公司管理不标准、技术不达标等各种問题。
4.项目移交阶段
在 PPP 项目运营期满之后,项目公司需要将公共设施的经营管理权限移交给政府,不再参与项目收益分配。对于项目的运营阶段,摊销年限应该以特许经营年限为准,具体核算工作需要按照相关制度执行。在对 PPP 项目公司的资产核算过程中,需要结合 PPP 项目签订的经营协议,依法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相关工作,确保项目多方利益均得到合理保障。
三、PPP业务具体账务处理模式会计核算完善建议
1.完善PPP项目范围界定
为了提升会计核算标准,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对产权的性质进行明确规范,项目公司的整体核算需要依据六大要素对产权主体进行分配整体,确保可以根据各单元的产权变动和交易进行细致的核算。在进行期末财务展示时,通过划分的细小单元来展示相关的财务信息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各环节相关的资金财务情况。根据项目类型的不同可以将 PPP 项目分为建设性、发展型以及服务型的融资模式。工作人员需要根据项目建设的本质对 PPP 项目进行合理界定,确保更加有效地对项目进行管控。政府部门在融资过程中需要在合同之中明确项目建设目的和建设目标,明确设施建筑完成后的服务对象。为了加强管理,政府应该确保特许经营前后可以实现对于项目相关设施的管控力度,可以对剩余使用价值进行合理控制。特性经营阶段,项目公司可以按照协议要求对设施经营利润进行分配,但是在协议结束之后,政府需要将全部的剩余利润进行回收。
2.政府主体PPP项目会计核算
在 PPP 项目运营阶段政府需要对其服务质量和定价等方面进行卡控,对于经营情况定期组织评估,避免出现经营管理不善影响设施后续服务和使用等问题。移交阶段主要是对项目进行再次的验收,并要求人员设施质量进行责任保证,避免移交完成后再出现各类问题。政府部分需要加强项目会计信息的审计工作,对各类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核对,建立并完善相应的预算和监管制度,及时公示项目主体相关的会计信息。
3.项目公司主体PPP项目会计核算
项目公司开展会计核算过程中需要结合信息化手段,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建立相应的资产管理系统,明确资金预算和使用过程中的责任,将各类制度严格落实到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项目公司需要加强原始凭据的关联,不断推进电子化、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将财务报表的审核周期缩短为日常审核,从数据报表展示转向数据报表分析,不断提升公司的会计核算深度与广度,提升工作质量。
结语
PPP 模式有助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为居民生活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服务产品。为更好地发挥 PPP 模式的优越性,加强 PPP 项目的融资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以及内控管理,将有助于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实现项目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徐玉德,李化龙.PPP模式下政府方会计处理规范演进与现实反思[J].经济参考研究,2018(39):26-34.
[2]李金泉,王星,李洋. PPP模式下投资弥补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探讨———以广东明珠为例 [J]. 会计之友,2018(15):79-81.
[3]吴艳芳.政府会计准则下PPP项目信息披露研究[J].财会通讯,2019(04):148-150.
(安徽新华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1)
关键词:PPP项目;财务管理;会计核算;
一、PPP模式定义
PPP 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方通过合约的方式,建立合作关系,参与到社会大型公共服务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中。PPP 模式建立在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对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的权利义务予以明确,属于公私合作、互利共赢的长效合作模式。从参与主体角度看,PPP 模式中约定了社会资本方主要负责设计、建设、运用以及后期维护工作,投资回报主要由使用者付费和政府付费两部分组成。政府方主要发挥监督和管理的责任,负责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监管。从项目角度看,PPP 模式降低了政府财政压力,解决了公共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的融资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避免行政管理机构过多的行政干预,提高了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的市场化程度,为项目的推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PPP业务具体账务处理模式
1.托管模式
PPP 项目采用的是公共单位或政府部门投标的方式,确认项目建设公司,并由选定项目经营公司负责项目相关设施的建设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以及项目公司都可以从中获取利益。政府或公共单位可以向项目公司支付相关的经营管理费用,为公共设施的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在完成设施建设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展现出政府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职能。
2.特许经营模式
特许经营模式是政府与投资企业签订相关的经验协议,协议规定投资企业可以利用公共设施进行相关的经验活动来取代相应的利润。在协议中会明确投资企业需要投资的数额,正常情况下部分企业会承包全部的投资,为经营管理提供充足的流动资金。这种特许经营模式可以实现政府机构与投资企业双方的互利共赢。
3.私有化模式
我国 PPP 项目中,投资企业往往会负责项目投资的 50% 甚至更高,其中项目的建设也会在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下完成。PPP 项目建设完成后,投资企业通过收取使用费用的方式来获取利润。这样可以在完成公共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能降低政府部门的财政压力,更好地发挥出资本融资、管理以及技术方面的优势,为市民提供更佳的公共服务质量。
三、PPP项目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1.项目公司成立阶段
PPP 项目开展初期,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因为经验不足或者能力匮乏,无法明确会计主体。PPP 项目是公共或政府单位签订协议后与私营企业共同筹备经营的项目,协议双方中的公共单位往往只是一个单位,其结构相对简单,而私营企业则多为多家企业的联合体,其结构较为复杂。在 PPP 项目中如果存在多个产权主体,则会导致后期进行项目资产、收入计量等财务信息产生争端。
2. 项目建设阶段
在进行 PPP 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参与单位和企业涉及的不同产权主体对项目资产进行划分,资产按照其类型可以划分为固定资产、金融资产以及无形资产。其中,PPP 项目的资产所有权属于公共或政府单位,但是其他签订合作协议的项目企业依然承担这一项目的经营权,这其中的资产财务数据需要进行单独的核算。但是由于特许经营权无法进行合理的辨识,其作为一种没有实际形态的资产类型应该划分为无形资产。项目涉及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在其中获取经营利益的权利,但是在经营过程中无法明确具体可以获取的利益数量。因此,特许经营权应该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划分给 PPP 项目的公司,其成本也将作为项目设施建设的成本。
3. 项目运营阶段
PPP 项目公司往往是单独对涉及的资金财务信息进行核算,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部分项目公司内部管理混乱,缺乏严格的资金管理标准,对于公司内部资金的管理缺乏标准和秩序,资金用途管理未能严格实施,导致公司内部的各种账目信息混乱,无法明确资金的用途和流向。此外,项目管理机构也未能对这些公司的项目资金进行有效监管,导致资金管理过程缺乏监督管理,影响了项目资金的利用效率。项目公司在成本管理方面缺乏科学的制度标准,例如在进行项目建设阶段涉及的材料价格变更、建筑拆迁、公司管理不标准、技术不达标等各种問题。
4.项目移交阶段
在 PPP 项目运营期满之后,项目公司需要将公共设施的经营管理权限移交给政府,不再参与项目收益分配。对于项目的运营阶段,摊销年限应该以特许经营年限为准,具体核算工作需要按照相关制度执行。在对 PPP 项目公司的资产核算过程中,需要结合 PPP 项目签订的经营协议,依法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相关工作,确保项目多方利益均得到合理保障。
三、PPP业务具体账务处理模式会计核算完善建议
1.完善PPP项目范围界定
为了提升会计核算标准,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对产权的性质进行明确规范,项目公司的整体核算需要依据六大要素对产权主体进行分配整体,确保可以根据各单元的产权变动和交易进行细致的核算。在进行期末财务展示时,通过划分的细小单元来展示相关的财务信息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各环节相关的资金财务情况。根据项目类型的不同可以将 PPP 项目分为建设性、发展型以及服务型的融资模式。工作人员需要根据项目建设的本质对 PPP 项目进行合理界定,确保更加有效地对项目进行管控。政府部门在融资过程中需要在合同之中明确项目建设目的和建设目标,明确设施建筑完成后的服务对象。为了加强管理,政府应该确保特许经营前后可以实现对于项目相关设施的管控力度,可以对剩余使用价值进行合理控制。特性经营阶段,项目公司可以按照协议要求对设施经营利润进行分配,但是在协议结束之后,政府需要将全部的剩余利润进行回收。
2.政府主体PPP项目会计核算
在 PPP 项目运营阶段政府需要对其服务质量和定价等方面进行卡控,对于经营情况定期组织评估,避免出现经营管理不善影响设施后续服务和使用等问题。移交阶段主要是对项目进行再次的验收,并要求人员设施质量进行责任保证,避免移交完成后再出现各类问题。政府部分需要加强项目会计信息的审计工作,对各类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核对,建立并完善相应的预算和监管制度,及时公示项目主体相关的会计信息。
3.项目公司主体PPP项目会计核算
项目公司开展会计核算过程中需要结合信息化手段,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建立相应的资产管理系统,明确资金预算和使用过程中的责任,将各类制度严格落实到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项目公司需要加强原始凭据的关联,不断推进电子化、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将财务报表的审核周期缩短为日常审核,从数据报表展示转向数据报表分析,不断提升公司的会计核算深度与广度,提升工作质量。
结语
PPP 模式有助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为居民生活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服务产品。为更好地发挥 PPP 模式的优越性,加强 PPP 项目的融资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以及内控管理,将有助于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实现项目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徐玉德,李化龙.PPP模式下政府方会计处理规范演进与现实反思[J].经济参考研究,2018(39):26-34.
[2]李金泉,王星,李洋. PPP模式下投资弥补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探讨———以广东明珠为例 [J]. 会计之友,2018(15):79-81.
[3]吴艳芳.政府会计准则下PPP项目信息披露研究[J].财会通讯,2019(04):148-150.
(安徽新华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1)